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6单元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761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6单元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6单元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6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6单元教案.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单元解读单元解读地球以它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黄色的土地哺育了无数生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享受它带给我们一切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珍惜,用心去呵护这颗美丽的星球。本单元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 篇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以及1 个“口语交际”、1 个“习作”、1 个“语文园地”。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后题和略读

2、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句,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意见不同怎么办”,在生活中遇到意见不同的事情时,能换位思考,态度平和、简洁明了地表达意见,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习作”的任务是学写倡议书,能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与环保相关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1818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写景的古诗组合而成,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浪淘沙(其一)借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3、书湖阴先生壁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洁净清幽,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学诗意为前提,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方式学会“涯、莺”二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簸、山郭、排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4、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3 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词之美。4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5抓住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2 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词之美。【教学难点】1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抓住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手法。【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结合注释理解“簸”字,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2)查找黄河的相关资料。(3)查找关于“牛郎织女”的传

5、说故事。(4)查找对偶的诗句。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浪淘沙(其一)浪淘沙(其一)【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会写“涯、莺”二字,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并默写浪淘沙(其一)。3能展开想象,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说说浪淘沙(其一)是如何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导语: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

6、呈现了怎样的画面。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着重正音:提示:九曲()浪淘风簸()南朝()净无苔()畦()绕()闼()着重辨形:提示:“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尧尧 字字 歌歌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

7、丝弯弯绕。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4)齐读,读出节奏。浪淘沙浪淘沙(其一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江南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书湖阴先生壁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三、细读古诗,学习浪淘沙(其一)1.播放视频资料,感受黄河的气势,引入新课。过渡:过渡:同学们,对三首古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看着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以

8、来就有无数诗人歌颂过她。那么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有着怎样的风采和神韵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2.板书:浪淘沙。(1)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本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提示:浪淘沙是组诗,由九首诗歌构成,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浪淘沙,是唐代的曲名。(2)了解诗人。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刘禹锡的为官经历,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被称为“诗豪”。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代表作有乌衣巷竹枝词浪淘沙陋室铭等。3指名读诗句,齐读,注意停

9、顿。师给予朗读指导。提示:一、二句要读出壮阔的气势,语调要激昂舒畅。三、四句要读出憧憬的语气和豪迈的气概。4分组合作探究,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四、四、精读古诗,感受诗意1学习第一、二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1)学生齐读,读好停顿。(2)理解“曲”“簸”的读音。引导提问:“此处的曲簸应该怎么读?”提示:“曲”在此处形容黄河弯弯曲曲,应读“q”;“簸”在此处用作动词,表示颠簸,应读“b”。(3)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4)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提示:描写了黄河曲折蜿蜒、奔腾不息的场面。(5)理解黄河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并思考:哪些词语

10、具体体现了黄河的姿态?(6)指名回答。提示:九曲黄河弯弯弯曲曲;万里沙黄河很长、沙多;浪淘风簸波涛汹涌、奔腾不息。(7)师总结:“九曲”“万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万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黄河的雄伟壮丽。(8)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黄河曲折蜿蜒、如万马奔腾般浩浩荡荡的画面,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2学习第三、四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学生齐读诗句。思考:读了这两句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2)学生自由答。提示:直上浪大而高,可以高到天上去;牵牛织女家在天上,让人感觉宁静美好。(3)帮助理解诗歌内容。指名概述牛郎织女的故事。(4)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学生默读诗

11、歌,同时给出自读任务,要求边读边思考。顺着黄河往上走,真的可以到织女家吗?这两句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5)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提示:不能。这里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不能去到牛郎织女家。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明了黄河的雄伟气势。3学生自由读整首诗歌:思考: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魄?4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提示: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调,奇特的艺术想象。热情地描绘了黄河雄伟、壮观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魄。5学生带着感情齐读古诗。五、课文回顾,背诵古诗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全班齐读。3出示黄河图片

12、,师小结:这首诗借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整首诗。4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学生背诵古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818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浪淘沙直上银河去浪漫想象牵织女家万里沙壮丽黄河自天涯第第二二课课时时江江南南春春书书湖湖阴阴先先生生壁壁【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2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自然的美。3能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抓住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13、谈话:同学们喜欢和老师一起在书本上游历祖国的山水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浪淘沙,短短一首诗却带我们领略了滔滔黄河的壮阔,去往了恬静优美的天河。在惊叹诗人绝妙想象的同时体会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游览了黄河,感受了黄河的汹涌奔流,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寻祖国的秀美风景。今天要学习的这两首古诗就是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2学生自读两首古诗,要求字音读准、诗句读顺。二、熟读成诵,学习江南春1过渡: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江南春。2学生齐读课题,解读课题。(课件同步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图)提示:江南春:江南春天的美景。3介绍作者,课件同步出示。杜牧,字牧之,号

14、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以七言绝句著称,他的诗风格明快豪爽,雄姿英发,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清新,尤为后人传诵。主要著作有泊秦淮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著有樊川文集。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4指名读诗句,齐读,注意停顿。师给予朗读指导。提示:一、二句要读出轻松惬意的感觉,语调要明亮。三、四句语调转为舒缓,要读出淡淡的叹息与讽刺之意。5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风景的词语,把握诗句的大意。(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2)结合注释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几个词语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6精读古诗。(1)整体感知诗意。男生齐读一、二句,女生齐

15、读三、四句。指名学生说出本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提示:啼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引导学生结合写景的词语,发挥想象,分别说说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描写的画面。提示:第一、二句:千里江南,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此刻的江南春景有声有色,一片静谧美好!第三、四句:南朝统治者兴建的许多寺庙,有多少已经隐没在了苍茫的烟雨之中啊!(2)体会诗歌的情感与写作特点。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问题。第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提示:诗人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寓情于景,面对着烟雨中尚存的楼台建筑,想到南

16、朝的统治者都已烟消云散,生出物是人非的感叹。这里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无情地讽刺了那些愚妄的统治者,意在言外。第 1、2 句抓住了一系列景物描写写今,第3、4 句是雨景怀古。写今和怀古既有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在艺术形式上是融为一体的。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古诗。7背诵古诗。(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全班齐读。(3)根据诗歌内容,出示江南风景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尝试背诵诗歌。(4)背诵古诗。三、熟读成诵,学习书湖阴先生壁1过渡:千里江南,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到处都是绿树红花,好一派迷人的美景呀!领略完江南的风光以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本篇课文的最后一首诗书湖阴先生壁在描写

17、什么吧?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交流课题。提示:古人有在墙壁上写诗的习俗,这种在墙壁上写的诗就叫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林升的题临安邸。书湖阴先生壁:这是一首写在湖阴先生家墙上的诗。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在钟山的邻居。3介绍作者,课件同步出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梅花元日泊船瓜洲等,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4指名读诗句,齐读,注意停顿。师给予朗读指导。提示:一、二句通过“净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净优雅,注意要读得轻松愉悦。5学习第一、二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1)学生齐

18、读古诗,理解“长”“手自栽”的意思。结合“苔”“畦”的注释,说说这两句的意思。(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提示:“长”是“经常”的意思,“手自栽”是“自己亲手栽种”的意思。大意:茅草庭院,因为主人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那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管理的。(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件同步出示课文插图)(4)从第一、二句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提示:“茅檐”代指庭院,可见主人非常爱干净,又非常勤快,庭院经常打扫,环境洁净清幽,让人感觉舒适。可以看出主人是一个勤劳、好静、爱美、生活情趣高雅的人。(6)有感情地朗读。6学习

19、第三、四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学生齐读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提示:大意:一条河环绕着碧绿的农田,守护着农田;两座青山,似推门而入,把青翠送到眼前。(3)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思考: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同桌交流再发言。提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护”“送”二字可以看出。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却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的呵护之举。“山”对“人”的友爱之情,这就赋予了原本没有生命和意识的山水以人的情感,特别是“排闼”一词。生动地写出了“两山”“送青”的急切情态。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是用字数相

20、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以前还学过对偶的诗句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提示: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古诗。7背诵古诗。(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全班齐读。(3)根据诗歌内容,出示相关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尝试背诵诗歌。(4)背

21、诵古诗。四、回顾课文,背诵古诗四、回顾课文,背诵古诗1出示本课两首古诗的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图示结构指导学生背诵。2小结:每当读这些诗句时,虽未见其境,但仿佛自己已经亲眼见过这些美景了,这便是古诗的魅力。古老的文化流传至今,却仍然没有失掉它的韵味,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真是高深莫测啊!不由得再次感叹:古人充满了无穷的智慧!描写山水风光的古代诗歌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也可自行去搜集整理,去感受古人的无限魅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818古诗三首古诗三首千里莺啼绿映红盛情色彩写今明丽水村山郭酒旗风 待客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 景色意味怀古多少楼台烟雨中迷人深长书湖阴庭院花木洁净清

22、幽闲适惬意庭外山水与人相亲先生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读中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2.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如在读中感悟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读中体会江南春天的美好和烟雨蒙蒙的景象,读中感受湖阴先生的勤劳和高雅的生活情趣。3.读中想象。通过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文中插图,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1919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从人类生存的

23、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文中还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学生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可能对环境遭到破坏的恶果缺乏清晰的概念,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教育的同时,凸显“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地球”这一事实,使学生能将从课文中得到的感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进一步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另外,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全文融科

24、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从上述特点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等会写“莹、裹”等生字和“晶莹、摇篮”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晶莹、摇篮、壮观”等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5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

25、式会写“莹、裹”等生字和“晶莹、摇篮”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晶莹、摇篮、壮观”等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难点】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2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随文识字,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搜集生活中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等破坏环境的事例,以及火星和月球的相关知识。(3)默读课文,找关键句,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

26、标】【课时目标】1会写“莹、裹”等生字,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件同步出示课题)3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二、初读课文,基础积累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生字,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27、其他同学纠正读音。提示:“资”为平舌音,“篮、滥”是前鼻音,“莹、矿、慷、贡”为后鼻音。(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对易错的字进行警示。提示:“慷”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裹”字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基”上面的部件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土”。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3齐读词语,强化记忆。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5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课文讲的是地球美丽

28、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告诉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2)文章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2学生自由回答。3师归纳总结。提示:(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2)一共有 9 个自然段。第一部分(1):写宇航员在太空中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第二部分(27):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三个方面说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第三部分(8、9):说明地球既可爱又容易破碎,号召我们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9、。4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关键句,概括文中描写的地球的特点。(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 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5指名学生回答。提示:(1)地球美丽壮观。(2)地球的渺小。(3)地球资源有限不可再生。(4)若遭破坏无法移居。6小组讨论:为什么文中说“只有一个地球”?7指名交流。8 小结:课文为什么会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呢?等读完全文,我们应该会找到答案。第第二二课课时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结合关键句,理解

30、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2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4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2请学生概述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3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 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请齐读课题两遍)4.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同学们都分好了自然段并通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关键词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一读。(课件同

31、步出示字词)遥望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茫茫宇宙一叶扁舟有限资源枯竭不加节制毁坏滥用威胁生态灾难指望移居设想别无去处5指名学生结合词语分别说说课文讲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提示:地球美丽壮观;地球的渺小;地球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若遭破坏无法移居。6学生齐读词语。二、抓关键句,体会表达1过渡:同学们,如果此刻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那么在宇航员心中,地球又是怎样的呢?知道的同学举手告诉我,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宇航员用了“可爱”和“容易破碎”这两个词语形容地球,我们先来看看从哪些句子看出了地球的可爱。2地球可爱的原因。句段 1: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

32、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学生默读句段,抓住“水蓝色、晶莹”“纱衣”等词语,想象此刻正站在太空遥望着地球,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站在宇航员的角度上,体会地球的美丽与壮观。(2)思考文中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来写地球的可爱与美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学生交流讨论。提示: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地球的可爱、美丽与和蔼可亲,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3、(4)朗读指导。提示:朗读时语气要轻柔、语调要温柔,读出地球的美丽与可爱。3过渡:地球是如此的美丽,但是为什么宇航员又说它“太容易破碎”呢?4感悟地球的渺小。(1)指名读第 2 自然段。并思考问题:地球的半径约为 6400 千米,为什么还说它是“渺小”的呢?(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将熟悉的教室当宇宙,以笔尖或让学生想象一粒尘土当作地球,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之于宇宙的渺小,从而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3)师总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跟茫茫宇宙相比,就显得很渺小了。并且它只有那么大,不会再长大了,因此说它是渺小的。(4)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具体数字和关键词语“

34、宇宙”“相比”,体会说明方法。提示: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 6400 千米的星球。(列数字)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5感悟地球资源的有限。(1)学习第 3 自然段,感受矿产资源面临的危机。指名读。补充介绍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理论知识。点明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提示:可再生资源:可保持增长率再生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引导学生抓住“几百万年”“几亿年”理解矿产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抓住“不加节制”感悟人类的无知行为,感受矿产资源面临的危机。(2)学习第 4 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学生齐读,思考问题: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无

35、条件再生呢?结合原文的例子进行说明。提示:从“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以看出如果人类的行为不当,可再生资源就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还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感受人类不合理行为给地球带来的破坏,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准性。(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但是”,读出强调的语气。6明确无法移居的事实。(1)品读第 6 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至少”在句中的意思,体会用词的精准。感悟目前的研究范围“40 万亿千米”有多远。提示:“40 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

36、“至少”意为“最少”,强调了目前的研究范围只限于“40 万亿千米”以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至少”还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说明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用词精确、严谨。朗读指导。提示:读出人类已无法移居、必须珍惜地球的诚恳。(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事实。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宇宙生命之谜,通过补充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又困难的事。提示:火星:水汽含量极少;大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表面温度很低;没有磁场,又没有臭氧层。月球:月球上没有大气;月球表面条件恶劣,白天接近130 摄氏度,夜晚气温

37、低于0 摄氏度。7引导学生理解宇航员“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9 小组交流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说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来的。提示:因为,地球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若遭破坏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首先由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引出对地球的介绍;接着说明地球在宇宙中非常渺小且自然资源有限,如果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被随意毁坏,人类将面临生存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居住的星球上。一旦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

38、去处;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三、设计语言,提高意识1过渡:既然地球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有好好对待她吗?(课件同步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图片)2通过观察与调研,你身边还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现象?相互交流。3小组合作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提示:宣传语要主旨明确、语言简明,具有启发性、感染力和号召力。4全班交流,小组展示。示例: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家园。垃圾分类,用好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四、四、课堂总结,感情升华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9、让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呼吁:精心保护地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课文通过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毁坏后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情感内化为行动。当有了保护地球的想法时,

40、学会动笔写宣传语,并付诸行动。这样所写的宣传语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所作的行为也更能让人感动。2020*青山不老青山不老【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作者用清新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语言简练而生动。作者不仅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把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展现得清清楚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农的勇敢和他所创造的巨大的生态价值。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晋西北,因此对课文的环境背景不容易

41、理解,对文中老人的崇高精神也就难以感悟。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使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理解课文会起到一定的助益。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自学字词,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盘踞、风雨同舟、日月同辉”等词语。2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3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4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

42、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搜索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的环境整治形势严峻、刻不容缓。2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来描述。3过渡:这两幅图都展示的是我国晋西北的风光,那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一位老人身上

43、。课文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4齐读课题:青山不老。5介绍作者。梁衡,1946 年生,山西霍州人。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 等。梁衡的散文创作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梁衡散文学者气质浓,作品可探究的元素较多,经得起细细琢磨、反复推敲。在文体意识、美学追求、学识修养、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出示)擎肆虐盘踞记载铁锹风雨同舟日月同辉(1)检查词语认读,正音。(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擎:举起

44、。肆虐:文中指自然界事物放肆侵扰或残害。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文中指某些植物或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地在某地肆虐。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或者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2初步概括课文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片。采访地点:采访对象:性别:年龄:主要外貌特征:感人事迹:(2)综合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3)教师小结:本文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三、抓关键句,理解奇迹1过渡:老人用十五年的坚守创造出了奇迹,那么他到底创造出了怎样的奇迹呢?2

45、学习任务一。(1)了解奇迹,知道老人创造的奇迹是什么。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段,说一说。句段 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引导学生抓住“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等表示数字的词语,体会这是个奇迹,感受老人的伟大。补充介绍“亩”的大小,补充普通教室一般为六十平方米,感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提示: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大约为666.67 平方米。十五亩等于一公顷。朗读指导。学生齐读这了不起的奇迹,引导学生读出震撼感。句段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

46、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引导学生抓住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林比作绿色的波浪,体会漫山遍野绿意盎然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全”字,感受树木郁郁葱葱,山林生机勃勃的景象。朗读指导。指名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这份绿意盎然,感受植树造林带给我们的美好。句段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引导学生抓住“劲挺”“顶住”等词语,体会树的茁壮、顽强、勇敢。抓住“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

47、啊”,感受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守与奉献。朗读指导。学生齐读,读出树的勇敢。(2)过渡:为什么种这些树就是奇迹?学生默读课文,寻找关键句,理解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了解奇迹创造的背景及条件。体会大环境的险恶。句段 4: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引导学生抓住“大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风吹沙起”等词语,从地理环境方面体会大环境的险恶。句段 5: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引导学生抓住“逆”“擎”等词语的意思,从历史记载方面感受险恶的环

48、境。感受小环境的艰苦。a学生默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条件怎么样?b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归纳.提示:生活条件简陋,生活简朴、单调,吃住简单。c 引导学生抓住“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这三个典型事例,体会老人种树的执着与决心。d学生齐读,读出老人的执着与坚守。四、四、抓关键句,体会主旨1过渡: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生活条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这样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为什么能放弃与儿女团聚、放弃享清福的日子,而选择屋后的青山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呢?句段 1: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

49、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1)默读句子,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2)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提示:“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指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精神像山川、日月一样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衰减的。2学习任务二。(1)看今日之青山。引导学生读读描写青山的句子,体会山沟现在绿意盎然、翠

50、色欲滴、郁郁葱葱、葱葱茏茏的景象。(2)想昔日之青山。引导学生回顾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想象画面。(3)悟“青山不老”之含义:经过刚才对“青山不老”的对比学习,现在说说你对“青山不老”是怎么理解的?提示: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是永存的。(4)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5)师小结归纳。提示:“青山”指苍翠的高山,“不老”指永远不会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上说青翠的高山永远不会老,实际上是暗指老人种树的精神与世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长存,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万古长青。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老人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