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十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十篇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究兴趣。 2、在试验中发觉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 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情愿和同伴沟通。 二、活动预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阅历) 2、教师质疑小结。 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
2、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想) 1、那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教师给你们每人预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参加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沟通:我发觉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觉?(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气托起葡萄,参加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肯定的力气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
3、。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情愿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觉?(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刚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觉,教师有了一个怀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看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觉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究竟是什么关系?(幼儿争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气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
4、、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想)告知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信任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奇妙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一般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一般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长活动。 刚刚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看、讲讲、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种变化形态。 2、力量目标: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情感目标:情愿探究大自然的神秘,激发孩子们
5、进一步探究水的兴趣。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对水蒸气、下雨、下雪、结冰的自然现象有肯定的了解。 2、物质预备: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及和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小水滴宝宝图片;白纸,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难点是能够画出并说出水滴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小水滴宝宝图片,提问:“看,这是谁呀?“ “十一长假的时候,许多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了,小水滴宝宝也要出去旅行了,你们猜猜它会到哪儿去呢?“ 二、播放课件,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1、观赏课件,幼儿初步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1)、幼儿观赏第一段课件
6、,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水滴变成了是什么?它怎么变成水蒸气的?“ (2)、幼儿观赏其次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呀飘,一阵风吹来,它变成了什么?落到北极后它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观赏第三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变成云后飘到了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北极?“ (4)、幼儿观赏第四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落到北极变成了什么?“ (5)、幼儿观赏第五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旅行完回到了哪里?对妈妈说了什么?“ 2、幼儿仔细听故事,进一步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1)、幼儿连续观赏课件,教师生动的叙述故事。 (2)幼儿争论:“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有几次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小
7、水滴一共变了三次,分别变成了云(水蒸气)、雨、雪。它多像一个奇妙的魔术师呀! 三、幼儿相互讲讲故事。 四、小水滴想把它这次旅行的过程画下来,小朋友们情愿帮帮它吗? 1、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把小水滴的旅行过程画下来。 2、展现作品,并简洁介绍。 3、教师幼儿作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洁步骤,学习抽丝的根本方法,探究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奉献。 活动预备 1、为每个小组预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学问、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丝巾一条
8、,几种绕丝的工具。 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测) 2、教师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1)幼儿猜测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2)幼儿再次答复: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二、沟通争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熟悉: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爱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1)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测抽丝的方法并
9、实践) (2)小朋友讲了很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毕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3)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详细方法。 教师: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详细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我们把对蚕茧进展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2、指导幼儿抽丝 师:今日,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详细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详细操作方法。 (1)摘乱丝(看录像) 提问:现在谁来做个小教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2)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
10、凹凸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拟高,所以热水就由教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需要留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3)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外表有一些绒毛消失为止。 浸泡时间也许为1分钟。 (4)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觉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展,并找到丝头。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请看蚕丝的录像。 3、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教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 4、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
11、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头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测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教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宁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顿;并在音乐声中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四、沟通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害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 消失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争论缘由)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急躁、
12、细致。蚕丝是最长的自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许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制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活动延长: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学问与其他幼儿共同共享。 3、鼓舞幼儿到科学角连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协作帮忙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探究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2、沟通探究结果,增加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预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
13、多种,如:盒子、瓶、笔、纸、直尺、羽毛、书、水彩笔、积木、牙签、吸管(粗、细)等,每组一份。 2、帮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剪刀、皮筋等。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依据生活阅历来说说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2、实际操作,区分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3、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东西不简单站住呢?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忙那些不能站住的东西站住呢? 2、幼儿尝试操作。 3、陈设展览,相互沟通。 (三)、在没有帮助物的帮忙下,尝试让纸站起来。 1、
14、要使纸站起来有多少种方法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使纸站住。 3、陈设展览,相互沟通。 总结:今日小朋友想到了很多好方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很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找一找,想个方法帮帮它,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别现象,对科学探究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别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学问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活动预备 1、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
15、份蓝黑钢笔水。 2、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难点: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嬉戏,想知道是谁吗? (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试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试验之前,教师有要求。请你们认真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认真观看,它们会消失什么现象? 1、提问:发觉了什么?(它们在一起溶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
16、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明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看的很认真,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溶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溶化在一起的。(解释溶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假如不能够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消失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溶化的水里,你们会发觉什么隐秘?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溶化的水里,认真观看,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溶化在一起? 2、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觉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明验结果) 小结
17、:由于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管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 的。 四、延长,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别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完毕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究竟会消失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常常消失的但又不太留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看记录和试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整节活动连接严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究、发觉的原则,
18、培育幼儿主动探究的力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看中发觉油和水的神秘。也培育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测的科学态度。活动到达教育目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用野菜制作食品的开心心情。 2、引导幼儿熟悉几种常见野菜,了解其名称、形状特征、用途。 3、能合作设计出简洁的野菜食谱,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简洁的烹制。 活动预备 1、活动前家长带着幼儿挖野菜。 2、提示幼儿参加买菜做菜等家务,观看过家长制作的多样菜肴。 3、锅、铲等烹饪工具,油、盐、酱、醋、甜酱等调料,鸡蛋、猪肉适量。 4、野菜菜肴若干。 活动过程 、野菜菜肴展览。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菜肴的名称及
19、烹调方法。 师:昨天妈妈给小朋友用野菜做了好多的菜肴,请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幼:我妈妈给我做的是龙须菜包子。 幼:我的是曲曲菜蘸酱。 幼:我和妈妈一起包了马生菜饺子。 、组织幼儿摘洗并制作野菜菜肴。 ()摘洗野菜,提出活动要求。 师:小朋友摘菜时,要把黄叶子摘去,把根去掉。洗的时候要轻轻搓一搓,把土洗洁净。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摘菜,一组洗菜。 摘菜时留意将黄叶摘去,洗菜要浸泡并清洗洁净。(教师在旁指导) ()制作野菜汤。 教师指导幼儿进展烹调:先放油放葱花、姜放入野菜炒野菜放水水开后放鸡蛋(鸡蛋提前打碎)放香菜、味精美味野菜汤完成 3、师生共同品尝野菜汤。 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野菜汤摆放
20、在桌上,组织幼儿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野菜汤,体验劳动的欢乐,获得胜利的体验。 活动完毕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意图: 核桃是孩子们爱吃的干果,孩子的奇怪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此生成了此活动。我想通过开展过此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核桃的特征,同时鼓舞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一、鼓舞幼儿积极参加活动,以此培育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 二、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干知核桃的特征。 三、鼓舞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学说“园圆的”“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预备: 1、核桃(完整的和去
21、掉硬壳后的)夹子,盘子。 2、魔术盒(盒内装有完整的核桃数个)。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出示“魔术盒”请个别幼儿摸一摸盒中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幼儿按次序依次摸一摸“魔术盒”中的东西,并猜猜看盒中究竟是什么东西。教师:核桃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图片,引发幼儿观看兴趣。) 二、教师出示实物核桃,幼儿观看,并通过看、滚,知道核桃是圆圆的,通过摸知道核桃是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大班幼儿对吃有着很浓的兴趣,也有肯定的阅历,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因此,整节活动师幼协作、互动比拟好。因而幼儿能积极主动参加,心情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到达了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22、篇8 【设计意图】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伙伴”。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意于简洁摆布、重复操作,他们经常会冒出很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望。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大胆思索,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过程中。熟识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加科学探究的热忱。 【活动目标】 1、熟识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看、比拟,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愿意参加科学探
23、究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欢乐。 【活动预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初步共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方法让它动起来的。 (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承受的。教师有意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集体沟通操作状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
24、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觉了什么? (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舞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觉。同时,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展了梳理、概括和分类。)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识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担当检验的任务,赐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思索、推断的空间。) 探究惯性玩具的神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舞幼儿大胆猜测。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
25、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望。) 2、个别操作,集体观看,大胆猜测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 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隐秘在哪儿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舞幼儿大胆猜测,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阅历,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测的兴趣。)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师:玩具汽车究竟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教师预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 (评析: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愿意参加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
26、需要帮忙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看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评析:从猜测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最终揭开了神奇面纱。教师不妨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看和尝试。) 5、集体沟通发觉,教师进展小结。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玩具汽车的什么部位连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就是惯性玩具汽车上才有的惯性轮装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惯性力气放大,惯性轮越重,小汽车开出的距离就越远,明白了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充分的直观阅历想表述出来。教师在鼓舞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发觉的同时,要赐予幼儿正确的
27、概念,帮忙幼儿将所见所思整理成有效的阅历。) 观看视频,拓展阅历,了解更多好玩的民间惯性玩具 师:现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许多许多,电动的、遥控的,还有声音掌握的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教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许多都是不用电池、不用机械的惯性玩具,它们不但好玩,还能熬炼身体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吗? 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观赏。 (评析:民间惯性玩具丰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上一环节所获新阅历的延长,又帮忙幼儿拓展了阅历,激发了幼儿对惯性玩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延长活动: 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育幼儿做
28、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力量。 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看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育幼儿大胆猜测、用心操作、细致观看的科学探究精神。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图形的根底上,初步学着按图形的外形进展匹配。 2、初步培育幼儿思维的精确性及口语表达力量。 3、在活动中体验乐趣。 活动预备: 1、honey 、danfer 、billy各一只。 2、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honey。 1、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对了,今日是我的生日,所以我要请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庆贺,你们想知道我请了谁吗?) 二、熟悉图形及进
29、展图形匹配。 出示danfer 、billy 1、幼儿逐一熟悉,然后观看他们嘴巴的外形。 2、出示各种外形让幼儿熟悉。 (小动物说他们要吃和他们嘴巴外形一样的饼干)。 请幼儿说一说三角形的饼干给谁吃,圆形饼干给谁吃,正方形的饼干给谁吃。 三、幼儿操作。 提示幼儿要给小动物吃和他们嘴巴一样的饼干,边喂边说:“honey,给你吃圆饼干等。” 四、稳固对图形的熟悉。 honey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动物的肚子喂得饱饱的,所以honey也要嘉奖小朋友,看她给我们预备了什么?(出示三种外形的饼干) 活动完毕: 幼儿要说出:我要吃什么外形的饼干,说对才能吃。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一、活动题目 好玩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力量,培育幼儿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