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十篇.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87624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十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十篇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3、巩固对钟表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完整的钟面,嘀嗒声,秒针走一分钟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碗、筷子;珠子、线;小组记录表、笔等。 3、定时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唤醒已有经验

2、。 1、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交流的方式与幼儿说说以下话题: (1)你在哪里看见过钟? (2)钟面上有什么? (3)钟有什么作用呢? (4)除了钟,还有哪些生活用品也能告诉我们时间? 2、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进行表达。 3、教师用幻灯展示钟面,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引导语:我们在家里、教室里等许多地方都能看见钟。钟面上有数字112,它们有规律地排列着。钟面上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它们指向什么数字,就表示现在是什么时间。手表和钟的功能是一样的,我们统称为钟表。有了钟表,我们才能知道准确的时间。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数数听听,感知一秒钟有多长。 1、提问:秒针走一格就表示一秒钟,你

3、们觉得一秒钟是长还是短? 2、鼓励幼儿用声势自由地表达。 3、播放一秒钟的嘀嗒声,引导幼儿感知和进一步表达。 4、小结:一秒钟是很短暂的,嘀嗒一声就过去了。 三、比比做做,感知一分钟有多长。 1、比较一分钟和一秒钟。 (1)交流:一分钟时间长?还是一秒钟时间长?一分钟里有多少个一秒钟? (2)教师用幻灯演示秒针从数字12开始走一圈,同时引导幼儿数数,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提问:你觉得一分钟时间大概能做些什么事? 3、分组操作 (1)介绍材料和活动规则。 引导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花生,珠子,小组记录表和笔等操作材料,大家可以随便选择,或是用筷子把花生夹到另一个碗里,或是把珠子串进线里,给大

4、家的操作时间是一分钟,一分钟到了就要停下来,再把刚才的操作结果记录到小组记录表里。 (2)幼儿分组操作(播放计时器定时一分钟的课件,幼儿可边操作边看时间) (3)交流操作结果 引导语:请各组的小朋友都来报报你们一分钟的操作成果是多少,先请第一组,再请第二组,第三组 (3)讨论:一分钟时间是长还是短?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的时间,有的小朋友做的多,有的小朋友却做的少呢? (4)小结:因为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难有的简单,所以结果就会不一样。而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动作有的快有的慢,它们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只有抓紧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5)再次操作,加快速度。 引导语: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做同样的事

5、情,请你们加快速度,看看这次在一分钟时间里的操作能不能比上次有进步。 (6)分享第二次操作成果并小结:很多小朋友第二次的操作结果比第一次好的多,这说明只要我们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提升总结,学会珍惜时间。 1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引导语: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平时的一分一秒呢? 2小结:一秒钟、一分钟虽然都很短。但是时间就是由一秒一秒钟,一分一分钟组成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钟。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开展各种与时间有关的竞赛活动,如:跑步比赛等,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时间的长短。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做事不拖拉,学会看时间,珍惜时间。 幼儿园科学

6、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和幼儿讨论虫虫的分类方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用不同的图形标志,来表示虫虫分类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类虫虫的模型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 二、提出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给这些虫虫分类,让同一类的在一起?幼儿讨论后回答。 请幼儿分组说出分类的理由和方法。 崔童:按好的虫虫和坏的虫虫分。 范进祥:好虫虫叫益虫,坏虫虫叫害虫,应该是按照益虫和害虫分类。(崔童同意,其他几个小朋友也同意这个分法。) 于江茗

7、:我想按照白天活动和晚上活动的虫虫分,蚊子、蛾子是晚上的,蝴蝶、蜜蜂、蜻蜓是白天的。 郝琰泽:有长的大的和长的小的虫虫,可以按大小来分。 孔嘉源:按照嘴的不一样来分,有的用嘴吃东西,有的用吸管样的针来吃东西。 张一佳:按照有翅膀和没有翅膀的来分。 刘嘉露:可以按会飞的和不回飞的分。 郅媛:按有退的和无腿的虫虫来分。 范进祥:有水里的虫虫,是蜻蜓的幼虫叫水泵子,可以按水里的和陆地上的虫虫来分。 三、教师总结出好的分类方法。 幼儿动手操作:按自己的方法给虫虫分类。并用图来表示分类的方法。 活动反思: 这是虫虫联欢会中给虫虫分类的一次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为老师没有事先给与

8、明确的方法和答案,幼儿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所以他们的思路开阔,想出了很多的分类方法,几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分类方法:有的按会飞的,不会飞的;发声和不发声的;有腿的,没有腿的;大的,小的;益虫,害虫;昆虫、非昆虫;白天活动的,晚上活动的由此可见,没有局限的问题答案,更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分类的方法有了,接下来就是看幼儿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操作的环节,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方法给虫虫进行分类,大部分幼儿都采用了画认识的虫虫时的方法,将一张纸对折分成两块,按折痕画上中线,一边表示一种。但是在表示分类结果时,一部分幼儿说不会画,这时,我看到江茗在两块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我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

9、我是按白天和晚上活动的虫虫分的。太阳表示白天活动的虫虫,月亮表示晚上活动的虫虫。刘嘉璐是按会飞的和不回飞的虫虫分类,她在表示会飞的虫虫时画了个翅膀,表示不会飞的虫虫时画了个翅膀后又画了个,这种方法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既好看又好画。由此,引出了很多的表示图,如:按有腿的和无腿的分,有腿就画上腿,无腿画上;会跳的不会跳的;有翅膀无翅膀的操作、分类,设计表示图活动,为我们的制作虫虫书我给虫虫分类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重要时期,对常见的任何事物、现

10、象都喜欢刨根问底。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发现很多现象:为什么刚栽上的小树要在旁边绑很多木棍,为什么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为什么相框的后面要有一个支架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与“让物体站起来”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此活动非常具体,幼儿有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便于幼儿在自主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发现与记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标 1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能够及时交流,逐步提高相互协作、商量的能力。 3在活动中感受动手记录、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储备:提前引导幼儿观察需要协助才能站立的现象与实例。 2物品准备: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

11、盒、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竹签、橡皮泥等,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启发幼儿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方式,将可以站起来与不能站起来的物品进行分类。 (1)猜测。 你认为哪些物品可以自己站起来?哪些不能?(吸管、竹签等不能自己站起来,瓶子、书、积木等能自己站起来) (2)操作验证。 请你来试一试,你猜得对不对。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站起来,有的却不能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幼儿再次玩物品,发现让物体站起来的各种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1让竹签站起来,并掌握记录的方法。 (1)教师出示竹签,请幼儿想办法让其站起来。 怎样能

12、让竹签站起来?(用橡皮泥做一个底座、插在沙子里、用书夹住等) (2)幼儿操作实验。 请你试一试,你想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3)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记录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竹签站起来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很长时间以后还能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方法呢?(把我们做的留着、我们把它画下来等) 2丰富材料,进行操作,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更多方法。 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盒子、瓶盖、沙子、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请幼儿选择一种不能独自站立的物体,想办法使其站起来。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用简单绘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3通过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 操作完毕,用实物投影仪展

13、示幼儿的记录表,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三、幼儿分组协商、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并进行记录 1幼儿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 现在请同组的四个小朋友相互商量一下,推选一位小朋友负责记录实验结果,而且一会儿还要进行介绍。 2各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进行集体交流。 四、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支撑现象,拓展幼儿的思维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站起来的物品?有哪些需要支撑才能站起来的现象?(相框后面有支架才能站起来、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站起来、肢体残疾人要靠拐杖站起来、自行车也要有支架才能站住等) 五、延伸活动 1将活动中的物品投入到科学探索

14、区,便于幼儿进行操作。并将幼儿的记录表进行展示,提高幼儿记录的能力。 2家园合作: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需要支撑才能站住的实例,开拓幼儿思维,并收集更多材料丰富活动区,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陀螺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玩具。看看我们的活动区角落,常有孩子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为那小小的转动的陀螺而惊叹、沮丧、兴奋、不服气。转动的陀螺里藏着好多秘密,我们的孩子对于秘密的探索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会发现,装饰了漂亮花纹的陀螺转动起来特别炫目。其实,旋转的陀螺里这些花纹与转动还有着好多联系和奥秘呢!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尝试给孩子搭建平台,让孩

15、子在活动中大胆探索,理解生活中“处处是科学”。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点和线装饰陀螺,探索并发现点、线的排列方式不同,陀螺旋转时点、线的变化就不相同。 2、运用观察、比较、预测、验证等方法探索陀螺旋转的秘密,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游戏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画画转转,尝试用点和线设计出能转许多圆圈的陀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 2、难点:探索、感知旋转时陀螺上面线条变化与线条排列方式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 2、物质准备:“花儿”陀螺(图一);各种陀螺(成品、半成品)若干(图二)

16、;示范图三张(陀螺展示栏、总记录表、陀螺“领奖台”)(图三);投影仪、笔、记录表、篮子、奖品陀螺等。 3、背景音乐单簧管波尔卡。 五、活动过程。 1、出示“花儿”陀螺,初步感知旋转的陀螺上“图案变圆”的现象。 2、指导语: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漂亮的花儿旋转起来变成陀螺会是什么样子呢? 3、幼儿挑选喜欢的“花儿”陀螺,自由玩转,教师个别指导,如“你的陀螺上是什么图案,转起来之后你看到了什么”等。 孩子们先玩一玩、看一看,发现陀螺的特别之处,激发兴趣,有效导入。 4、画画转转。尝试用点和线设计出能转许多圆圈的陀螺。 (1)出示面上有点、线标记的陀螺,交代任务:在两分钟内,尝试用点

17、、线装饰陀螺,让它转出许多圆圈。 评析:任务由简入手,清晰明确的要求让孩子跃跃欲试。 (2)幼儿人手一陀螺面进行装饰,完成后用火柴棒自制陀螺并旋转。 简单的两个步骤,让孩子体验到亲身参与的成功感,激发了探索的兴趣。 (3)幼儿展示设计好的陀螺,教师任挑三个请个别幼儿旋转,集体检查验证,如果都成功,任务就算完成。 评析:重点从旋转流畅度方面进行集体讲评,既是检查又是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5、猜猜试试,探索旋转时陀螺上面线条变化与线条排列方式的关系。 (1)讨论:是不是陀螺上线条越多,旋转出来的圆圈就越多。 出示画有一个点和一根线条的陀螺,引发幼儿猜想能转出几个圆圈,并验证。 先猜想,后验证,吸引

18、孩子更投入地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 出示画有5种不同排列方式的陀螺记录表,幼儿猜想,教师记录。 指导语:如果陀螺上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三条线或者更多,旋转的时候会转出一个圆圈还是转出几个圆圈呢? 探索要求逐步提高,但是有前面的铺垫,孩子们兴趣浓厚,用层层铺垫将难点巧妙转化,孩子更容易接受。 幼儿四人一组,互相合作玩陀螺,探索、发现并及时记录结果。(图四) 指导语:老师给每一桌都准备了这五种陀螺和一张记录表,四个人一组互相合作去试一试,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合作玩一玩,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小结:大家记录的结果都一样,l号、2号、3号和4号陀螺转起来后只能看到一个圆圈。看来

19、并不是陀螺上的线条越多,转出来的圆圈就越多。圆圈的多少是和线条的排列方式有关系。 及时小结,能让孩子对先前的探索过程有个梳理。 (2)游戏“陀螺挑战赛”,探索用直线装饰陀螺,旋转时却看不到圆圈的方法。 指导语:咦?5号陀螺上也有线条,它转起来怎么就看不到圆圈呢? 问题地抛出,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过渡。 幼儿自由猜测后,进行“陀螺挑战赛”,要求:用直线装饰,设计出旋转后却看不到圆圈的陀螺,注意装饰方法要和5号陀螺不一样。本次比赛设冠军三名,亚军五名,其余为季军。制作成功的陀螺将展示在“领奖台”上。 教师出示“领奖台”,幼儿探索操作并展示。 “领奖台”的适时出示,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吸引孩子更

20、主动参与。 小结:原来,用经过圆心或者从圆心出发的直线装饰陀螺,旋转之后是看不到圆圈的。 颁发奖品,激发幼儿对陀螺再探索的欲望,活动结束 指导语:其实,陀螺里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就藏在你们的奖品里。我们一起出去玩一玩、找一找吧。 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获得了奖励,他们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开放性的结束语则鼓励孩子: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6、活动延伸。 (1)科学探索区提供材料,鼓励有兴趣的孩子继续探索。 (2)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室主题墙:好玩的陀螺。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兴趣,体验观察发现、探索学习的乐趣。 2、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用语言、绘画等

21、方式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一台,手电筒、照明灯若干。 2、立体和平面玩具若干。 3、画有各种物体的练习纸四张,油画棒若干。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2、难点是使幼儿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法。玩“捉影子”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启发回忆法。“你们玩儿过什么样的影子游戏?”“为什么会有影子?”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3、探索发现法。幼儿自由操作材料,

22、进行探索学习,发现影子变化的秘密。 4、讲述演示法请幼儿将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讲述或演示给大家看,进行经验分享,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5、操作实践法幼儿分组讨论,根据探索到的影子的秘密,合作画出光源或影子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光源与影子位置的变化关系。 6、录像启示法通过观看录像“怎样把影子藏起来”,引导幼儿互相讨论,激发进一步活动的愿望,生成下次活动的内容。 五、活动延伸。 依据幼儿的意愿,户外进行“捉影子”游戏或者“藏影子”游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6 幼儿园科学活动:好玩的弹性物品 一、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与人们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利用材料制作弹性玩具。 三、活动准备

23、细铁丝、画纸、圆柱体、橡皮泥若干。皮筋、皮球、气球、拉力器等。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会跳的小狗”引起兴趣,了解物体的弹性 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小狗“汪汪汪”小狗可开心了,你们看,它们跳得多开心呀!我们欢迎欢迎两只小狗,不过两只小狗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问题,想听听是什么问题吗? (汪汪,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跳起来的吗?)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听,小狗是怎样回答的,好吗?(你们听好了) “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的身体下有弹簧,潘老师用力把我压下去,下面的弹簧变短了,我就沉下去了,潘老师一松手呀,我们就跳起来,弹簧呢也就恢复原样了。” 教师小结:听明白小狗的话了吗?噢,原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

24、状会发生变化,松开力时,又恢复原状,这就叫物体的弹性。 2、提供各种材料,让小朋友感知发现弹性。 两只会跳的小狗还给我们带来好多好玩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这些好玩的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拉拉皮筋会变长,一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压皮球,皮球会扁,松手又鼓起来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 3、弹性的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物体有好多好多,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吗? 自行车打气,座垫装弹簧,是为了减少振动,夹子、理发推子有弹簧是为了方便使用,沙发、床用海棉和弹簧是为了坐躺时更舒服,水龙头开关里有皮垫子是为

25、了防止漏水,弹簧秤用来测量物体的轻重。 4、小制作“会跳的小人” 师:今天“会跳的小狗”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有弹性的物品,为了谢谢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会跳的小人”送给他们好吗? 出示示意图 老师带来了制作“会跳的小人”的示意图,请小朋友看看,你们能看明白吗?谁能告诉我第一幅图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师讲解后幼儿操作。 5、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和会跳的小狗跳舞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影子的“眼睛” 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次

26、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通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己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电筒、集体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

27、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有趣”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比较不同的影子,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示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幼儿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

28、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会有眼睛,幼儿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4交流各种猜测记录。 猜测一:在兔子头像上画两只眼睛; 猜测二:在兔子头像上贴两只眼睛; 猜测三:在兔子影子上画两只眼晴; 猜测四:在兔子头像上剪两只眼睛。 5教师在集体记录纸上记下幼儿的各种猜测,并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用商量好的办法试一试,然后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小动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师通过演示动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引发幼儿对两种影子进行比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猜测、记录阶段。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大胆猜测“如何才能在动物的影子

29、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初步验证自己的各种设想。) 三、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幼儿运用猜测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师:请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记录下实验结果。试过自己的方法后,也可以试试别人的方法。 2幼儿根据实验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 光透过动物头饰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师:为什么给动物头饰画眼睛、贴眼睛都无法让我们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个小洞就能看见呢? 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纸上的小洞后影子就会有眼睛,而画眼睛或贴眼睛都会将光挡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间的关系 师:小动物的眼睛都一样大吗?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

30、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结:剪的洞越大透过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过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实验验证后,当幼儿开始交流实验结果时,教师的开放式提问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幼儿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较为复杂的光学原理。教师预设的一些关键提问,能够帮助幼儿对光和影子的一些错误或是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并通过同伴间的引导、自己的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现眼睛”的光学现象。) 四、延伸活动:手影游戏 1出示手影游戏的PPT,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幼儿在区角中模仿手影动作进行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落下来 设计意图: 在地球上,所

31、有东西往上一抛都会落下来,这是小班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幼儿熟知的经验有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呢?我们试图通过一个集体活动来推动幼儿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以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探索的方法。 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准备: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纸杯、纸盘、泡沫积木、树叶、羽毛、软球、丝巾、绳子、手帕、废弃的饮料瓶、三毛球等,数量之和多于幼儿人数。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纸和笔。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颜色的手工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观察一种

32、物体的下落现象并清楚表达 1提出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没那么简单考考你”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考考你”是什么意思呢?(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简单。) 师: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种东西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呢?这可有点不简单了。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一会儿要请你表达。 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 3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 (2)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把“落下来”这件事情表达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

33、下来的速度。很棒! (开门见山地让幼儿带着任务观察物品落下来的现象,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经验准备。) 二、观察、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用记录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提出任务。 师:我们今天的挑战是“没那么简单考考你”,下面请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用动作解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的不同,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幼儿操作时的指导要点如下: 注意了解幼儿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 当幼儿有了自己的发现时提醒他们记录下来。 当幼儿记录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观察同伴记录,提醒他们用符号进行记录。 2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 教师这时可以关注以下两个

34、方面: 幼儿创造性地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发现。 幼儿记录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现。 (2)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师: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可是,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 (这个环节的任务难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个环节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并且从语言表达转为记录表达。) 三、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师:请记住我们的挑战题目是(幼儿补充:没那么简单考考你。) 师:(出示一张手工纸,使其落下)给你们一张同样的纸,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样。看上去简单,其实不简单

35、哦!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 教师边与幼儿一同操作,边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指导要点如下: 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便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两张纸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当大多数幼儿受同伴影响采用折叠方法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团、撕开等。) 3交流与总结。 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所有幼儿将变化后的手工纸与教师手中的手工纸一同落下,进行比较观察,鼓励幼儿设法使纸落得快一些。 (在进行了两个环节的尝试、观察、比较和对下落相关因素的思考之后,这个环节尝试让幼儿解决问题,即如何让两张相同的纸下落速度不一样。) 四、结束 师:在“没那么简单考考你”的挑战游戏中,你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

36、较、努力思考和尝试,取得了胜利,为自己鼓掌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体间的间隙 设计意图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

37、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

38、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 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39、 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 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 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

40、沙子等。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勺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饮食工具,在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幼儿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培养孩子学会思考,从小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孩子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和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勺子的大小、外形、材质与勺子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勺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乐意根据勺子的结构发挥想象设计美观实用的勺子图案,体验创新的乐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家观察过各种勺子,了解过其各自的

41、用途。 、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勺子”课件;各种外形、大小、材质不同的勺子;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大功臣“勺子” 1、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进行一节科学活动,你们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小朋友们看看都有什么? 2、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说一说饮食工具里面的勺子 3、谁知道勺子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勺子的作用可真大)现在请每位幼儿选一把自己喜欢的勺子轻轻坐下来。好,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手里拿的勺子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探索 1、勺子的结构:大大的脑袋叫勺子的头、长长的尾巴叫勺子的把、抓手的地方叫勺子的柄。 2、瞧,现在的勺子各种各样,(展示收集到的勺子)我们一起来仔细的摸一摸它们有什

42、么感觉?再用你的小手去敲一敲,听听声音,不同材质的勺子他们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我们来听一听。(找不同材质的勺子演示) 3、不同材质的勺子他们的声音不一样,他们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水勺(装水、盛水用的)一般我们都是塑料的,也有的贴的,水和铁长时间会生锈,一般我们都用塑料的,但是炒菜用的或者盛饭用的勺子都是不锈钢的、(因为塑料不耐高温)面粉勺(装面粉、盛面粉用的勺子)如:饭勺、饭勺儿:装饭、盛饭用的;汤勺、汤勺子:喝汤时盛汤用的(即汤匙);炒勺:炒菜用的有柄铁锅;掌勺儿:炒菜用的勺子;漏勺:沥水用的勺子; 不锈钢勺子:不生锈、耐用,但不防烫。(所以大的要配上木的或者是塑料的把) 陶瓷勺子:防烫,但易碎。 塑料勺子:耐用、防烫、轻便,但不耐过高温度。 木头勺子:防刮、防烫,但不耐过高温度。 我们知道了不同材质的勺子,他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那我们看一看老师拿的这两个勺子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材质一样) 三、幼儿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