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测量气温【教材简析】本课是天气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气温计的正 确使用方法,这节课就要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由此发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聚焦局部,首先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探索局部,回顾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气温计到校园各个地点测量气温。研讨局部,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温;展示各组 同学前一节课后的观察气温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分析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 变化的;通过课堂同一时间、各个地点气温情况的测量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拓展局部,通过调查资料,了解气象站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学情分析】气温是描述天气情况的要素。气温的测定是在认
2、识气温计,练习了气温计的 读数后进行的,学生用气温计测量获得的数据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将其统计成图表,就可以分析发现某个区域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气温变化规律。每天的气温都在发生变化。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 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要研究气温的变 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 间点来测量气温。2 . 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科学探究目标1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 图,分析获
3、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2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 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教学准备】教师:气温计、多媒体课件。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 .课件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预设: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2 .揭示课题小结: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板书)。3 .聚焦问题提问: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如何来测量呢?二、探索: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预设25分钟)(-)去室外测量气温材料准备:每组2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1 .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 用和读数吗?2 .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 气温的读数。3 .邀请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4 .提问: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 呢?
5、5 . PPT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 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悬挂在空气中;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6 .总结并提问: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方法了吗?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 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注意什么?7 .待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温馨提醒: 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 尽量轻声,不打搅其他班级上课; 小组合作,人人都参与测量、读数; 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 完成后快速安静地回到教室。8 .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测量。(特别强调:测量地点在阴凉通风处,气温计离地面高度1.1米,建议教 师在课前事先选好地点,标上组号
6、,并准备好挂钩,方便学生测量)9 .回到教室后,请同学们汇报各组的数据及发现。10 .总结并过渡:我们在同一个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 接近,那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呢?(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材料准备:活动记录册、上节课的测量数据L提问:怎么来研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呢?(生自由回答)小结:明天利用每两节课的课间,带上活动记录册到指定地点去进行测量记 录,发现规律。2 .出示:一天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说明:这是某一小组完成的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变化表,你们有什么发 现?3 .提问:为了我们更容易发现规律,能否引入数学课中的柱状统计图,你们 会画吗?4 .P
7、PT演示: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并教授学生口诀:找气温,点上点;对应条,划横线;涂颜色,即完成。5 .实践:请同学们根据该组同学的数据,在活动记录册中绘制统计图,并根 究统计图,说说你们的发现。6 、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1 .提问: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学生反响交流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的发现。小结:早晚低,午后高。2 .提问: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3 .提问: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4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四、拓展: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小资料L总结: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气温的测量方法了吗?还有 什么疑问吗
8、?5 .交流:你们想知道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吗?6 .教师PPT展示。7 .作业:今天的课就结束了,明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天中气温的 测量,并进行记录,看看气温变化情况是否和今天发现的规律相同。【板书设计】3.测量气温早晚低,午后高【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一、课堂上需要教师自主设计一份活动记录单,并使用。测量气温记录单日期 小组1 .当天气温记录测量地点测量时间气温()2 .测量并记录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日期:地点:测量时间气温(C)早晨(8:00)第二节课后(10:00)中午(12:00)第六节课后(14:00)黄昏(16:00)一天的气温柱状图3 .活动记录册上的表格及柱状
9、图需要学生在课后第二天进行记录及绘制。【作业设计】1 . 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A.午夜12时 B.下午14时 C.日出前后2 .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A.室内温度 B.手心温度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温度3 .为了较准确地读取百叶箱内气温表的示数,应该()A.将气温计拿下,拿到室内读数B.将气温计去下,站在百叶箱附近有阳光的地方读数C.在百叶箱内直接读数4.测量降水量【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 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感 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
10、器这一工具。这 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 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 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 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 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局部,让学生明 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io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
11、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 降水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 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考虑到我国不同 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 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 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 水量不准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
12、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 录。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 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开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1 .出示水循环的图片。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预设: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 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 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2 .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 降落到地面。)3 .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 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4,引出降水量工具。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5.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