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6 2022 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 班级:_ 姓名:_ 时间:_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孟母三迁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日:“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注释)舍:住处。处子:安顿儿子。贾人:商人。炫卖:沿街叫卖,夸耀。俎豆:古代条祀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礼仪。遂:于是。卒:终于。渐化:逐渐清染。1结合注释,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2、(1)此非吾所以居处子。_(2)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_ 2用自己的话说说孟母两次搬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_ 3“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的原因是()A.孟母目光长远,让孩子从小接触上层人物,结交上层人物的孩子,学习上层人物的礼仪,那么孩子长大后就能成为上层人物。B.孟母瞧不起底层社会的小人物,认为这些人都有不良习气,孩子跟他们在一起会影响前途。C.孟母用心良苦,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你认同孟母的做法吗?为什么?_ 2.阅读选文,完成练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
3、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节选自少年中国说)1选文的第一段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找出这些事物后填空。河流 2选文中“_”这个词语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2/6 写一个和“前途似海”一样带有“似”字的四字词语:_ 3朗读选文第二段时的语调应该_(轻柔 低沉 高昂)些,理由是_ 4选文第一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结合你的理解用线连一连。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象征着少年中国
4、突然崛起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3.课内阅读我最棒。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吾盾之坚(_)吾矛之利(_)或曰(_)弗能应也(_)2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_ 4.阅读理解。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
5、)(注释)齐宣王:齐国的国君。竽(y):古代的一种乐器。南郭处士:南郭先生。说:“悦”,喜欢、高兴。廪(ln)食(s)以数百人:官府供给的粮食和那几百人一样。湣(mn)王:齐宣王后的继任国君。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必三百人(_)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 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生活中那些()A.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B.溜须拍马,喜欢阿谀奉承的人 C.夸夸其谈,经常言过其实的人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滥(ln)竽(y)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n)食(s)以数百人。宣王死,愍(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6、3/6(选自韩非子)注释:滥竽:不会吹竽。竽,一种古代乐器。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说:通“悦”,喜欢。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廪,粮仓。食,供养。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的人。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7、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选文的作者是_代的_。2解释下列字词 盖:_ 恒:_ 自足:_ 3作者认为读书有三者缺一不可,一者是_,缺之则_;二者是_,缺之则_;三者是_,缺之则_。4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方法?他们怎么说的?写下来吧。_ 7.课外阅读。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8、。罢:停止,取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2)是日,饮酒乐,天雨(_)(3)公将焉之(_)(4)岂可不一会期哉(_)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乃往,身自罢之。_ 4/6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8.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加点的字注音。(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度第一个:_ 第二个:_ 操_
9、遂_(3)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 9.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是_说的,他这样说是因为_。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
10、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他说的话来分析)_ 10.文言文阅读。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 5/6 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反为其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主人与食()(2)更为益盐()(3)缘有盐故()(4)反为其患()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而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_ _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文言文蕴含的道理。_ _ 11.古文阅读。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
11、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杨氏之子选自_。2.请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 ()A.拜见 B.到(2)甚聪惠 ()A.好处 B.同“慧”,智慧(3)儿应声答曰 ()A.叫做 B.说 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对话的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 12.课文再现。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在这段话中,作者_提出了_的主张。2把内容补充完整。3加
12、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和_;“舍”的意思是_。13.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6/6 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11文中所写之人的特点是_。作者是通过对他的_描写来体现的。22写出你对加点字的理解。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 欲言恐君性急:_ 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我道君性急,果然。_ 14.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2)本文选自_朝_的作品。(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_诣:_乃:_示:(4)联系上下文填空。为 设果。孔指 以示儿曰(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 的人。小孩回答妙在何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