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8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班级:_ 姓名:_ 1.课外拓展阅读。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_)(2)破之(_)2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_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_ 2.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_(2)廪食以数百人。_(3)
2、何不试之以足?_(4)宁信度,无自信也。_ 3.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鯀(gn)治水,鲧用壅(yng)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i)九泽,度(du)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注释:尧舜:尧和舜。据说都是中国上古时代的贤明君主。鲧:人名。禹的父亲。壅堵:堵塞。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理洪水。开九州:开通九州。传说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来九州就成了天下的代名词。通九道:疏通九州的河道。陂九泽:修建九州的湖泊。陂,水边、岸。这里是修筑河岸的意思。泽,湖泊。度
3、九山:测量九州的大山。度,计算,测量。1“十三年终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2/8 A.能够 B.制服,压制 C.攻下,战胜 D.限定,约定 2禹治水“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A.开九州 B.通九道 C.陂九泽 D.度九山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的意思。_ 4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_ 4.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
4、(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_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句子)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 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 5.古文阅读。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
5、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 6.文言文阅读。鲁相嗜鱼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注释)相鲁:做鲁国的宰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3/8 色:脸色。枉:歪曲。免:罢免。恃:依靠。1“嗜鱼”的意思是()。A.喜欢养鱼 B.喜欢吃鱼 C.喜欢钓鱼 D.喜欢玩鱼 2“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的原因
6、是()。A.公孙仪嗜鱼 B.公孙仪有威信 C.公孙仪是鲁国的宰相 D.公孙仪能帮人做事 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_ 4用“”画出能体现文言文所蕴含道理的句子。5文言文中的公孙仪具有_的品质。(填序号)机智聪明 精打细算 秉公执法 清正廉洁 7.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嘁,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时,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
7、,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比及:_ 少顷:_ 2这段话主要写草船借箭的()A.起因 B.经过 C.背景 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船吊回,头东尾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也能保持船体平衡 B.“头东尾西”便于顺风顺水地返回,省去了掉头的时间
8、,也表现了诸葛亮十分害怕曹操 C.敢逼近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 4从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可知,第四十六回除了写草船借箭,还会写_。8.阅读短文。(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 4/8 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
9、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寝陋:相貌丑陋 易:轻视 迩: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调:_ (2)劳:_(3)咸:_ (4)善:_ 2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2)书有弗记者乎?_ 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_(用自己的话概括)4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无 丝 竹 之 乱 耳 5用甲文语句回答。“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6甲文表达了作者_的愿望和_的生活情趣。9.阅读理解。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
10、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顾:回来;彘:猪;特:只不过。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曾子之妻之市 听父母之教 B.其子随之而泣 今子欺之 C.汝还 顾反为汝杀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3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 止(_)(2)遂烹彘也 遂
11、(_)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_(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5/8 _ 5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_ 10.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xn dn)与矛者,誉之曰:“吾(w w)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y r)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 f)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
12、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 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 11.课外阅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 _(2)既毕,令间谍问曰 _(3)魏王雅望非常 _(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_ 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_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_ 1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智子疑
13、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6/8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加点的字。(1)其子曰 其:_(2)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3)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4)而疑邻人之父 之:_ 2翻译文言句子。(1)天雨墙坏。_(2)其家甚智其子。_ 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回答。(1)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2)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 4假如你是这位邻居,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跟这位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_ 5请你续写 100 字左右的结尾说明这个人怀疑邻居的错误。_ _ _ 13.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4、。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_)为(_)设果。孔指(_)以示儿曰。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 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这个故事是围绕“_”展开的。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 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
15、他说的话才站得住脚 7/8 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 14.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是_说的,他这样说是因为_。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D.孩子表达了
16、“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他说的话来分析)_ 15.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 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
17、。_ 16.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2)本文选自_朝_的作品。(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_诣:_乃:_示:(4)联系上下文填空。为 设果。8/8 孔指 以示儿曰(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 的人。小孩回答妙在何处:_ 17.阅读与理解。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
18、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 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一个成()A.画饼充饥 B.画虎类犬 C.画龙点睛 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_ 18.阅读理解。孟母三迁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遂居。(注释)邹:周朝国名,在今山东邹城一带。舍:房屋,住宅。嬉:游戏,玩耍。墓间之事:指祭扫坟墓一类的事情。居处子:安置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炫卖:沿街叫卖。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揖让进退: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结合注释,写出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_(2)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_ 2孟母两次认为“此非吾所以居处子”的原因是什么?_ 3读了这则故事,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