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6 语文 S 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班级:_ 姓名:_ 时间:_ 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 1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A.整个 善良 B.通过 善于 C.整个 善于 D.整个 熟悉 2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A.两个人都很专心 B.两个人都不专心 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 3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A.比喻 B.对比 C.联想 D.照应
2、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的语气。“非然也”应读出_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5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2.课内阅读我最棒。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吾盾之坚(_)吾矛之利(_)或曰(_)弗能应也(_)2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生活实
3、际说一说。_ 3.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回答问题。_ _ 2/6 _ _ _(1)前两句的意思是_(2)后两句的意思是_(3)本诗作者是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他的字_号_。我们曾学过他的诗示儿:_,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_。(4)本诗和示儿中的“王师”是指_。(5)在本诗中“_,_”两行诗展示了一幅滚滚黄河入海,气势磅礴;两岸高山巍峨,直耸入云,雄伟壮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_,_”两行诗写出了南宋的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怀、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当时朝廷的愤愤不满。(6)老百姓所期盼的“王师”干什么去了
4、呢?林升的_给了我们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_。暖风熏得游人醉,_。4.课外阅读。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颦:皱眉头。里:邻里。美:认为美。归:回去。挈:带着。妻子:妻子和儿女。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东施效颦(_)(2)挈妻子而去之走(_)2翻译下面的句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_ 3用“_”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_ 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_。(用原文语句回答)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A.每个人都要
5、有追求美的勇气 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孔君平_其父,父不在,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_儿曰:“此是君 3/6 家果。”儿应声答曰:“_。”1把课文补充完整。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 6.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一日,见
6、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注释)他:指猴王孙悟空。簪冠着服:戴上帽子穿好衣服。1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我还知道这部书和另外三部书_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猴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A.不让左右仪从跟随,好在亭上休息一会儿 B.不让左右仪从跟随,以方便偷摘蟠桃 3把文中描写猴王摘桃、吃桃的句
7、子画上“”。4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A.猴王偷灵丹 B.猴王偷蟠桃 7.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_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按课文内容填空。2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 _ _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 8.重点段落品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 4/6 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
8、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排比 B.比喻 C.拟人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的结构方式。用横线画出中心句。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_ 9.阅读理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加点词。示:_ 曰:_ 2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_ 3杨氏之子用一句“_”回应了孔君平的逗弄。其巧妙之处在于_。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是一个_的孩子。10.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陶 侃 励 志 司马光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
9、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ku)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迁武昌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p)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译文)陶侃字士行,本来是鄱城人。迁家到庐江的寻阳。陶侃很早成了孤儿,家境贫穷,后来当了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征召他做督邮,因为有才能有名声,升为主簿。一次夔妻有病,将到几百里地的地方请医生。此时正天寒下雪,几个管理事务的仆人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而畏惧,陶侃于是请命前去,众人都被他的道义所折服。陶侃后升为武昌太
10、守,又升调广州刺史。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励志勤勉努力,都是像这类的事情。1写出下列词语中“故”的意思。人问其故()过故人庄()温故而知新()2“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一句让你想起哪些描写冬天的成语或诗句?_ _ 3人们都说陶侃是个重道义的人。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再用两个成语夸夸他。_ 5/6 _ 4陶侃运砖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怎么说?_ _ 5判断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在正确的说法后打“”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好逸恶劳,臭名远扬
11、。()陶侃励志勤勉努力,升调广州刺史也不意外。()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吾盾之坚。(_)(2)吾矛之利。(_)(3)或曰(_)(4)弗能应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 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_ 12.阅读与表达。(没有学过的字可以用
12、拼音代替)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古人谈读书二 1在横线上补充原文内容。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请写出你积累作者的一首古诗。_ 3作者的读书观点对吗,为什么?_ 13.文言文阅读。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1用一个四字成语为短文取个题目,写在横线上。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值祖父六
13、十寿诞(_)置于寿台之上(_)6/6 母令融分之(_)融从容对曰(_)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这句话的理解。_ 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孔君平 ,父不在,乃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曰:“此是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补充原文。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其特点,起到_的作用。4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_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孔君平的话刚说完,杨氏之子马上就做出了回答,说明小孩子的反应速度快。B.杨氏之子的话让孔君平感到羞愧,无言以对。C.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且用了否定的方式,回答婉转。D.杨氏之子回答的话很正确,没有一丝纰漏,说明了小孩子心思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