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省宜昌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 月底到 6 月底逐渐增多,从6 月底到 12 月逐渐减少0,而
2、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 月底到 6 月,到 12 月都成熟。2、种群最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敌数量、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详解】A、从题中直方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 月底到 6 月逐渐增多,从6 月到 12 月逐渐减少至12 月变为 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 月底到 6 月,到 12 月都成熟,10 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 正确;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 正确;C、图示各个月份中,动物的年龄结构都不相同,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
3、而变化,C正确;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D 错误。故选 D。【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 4 章第 1 节,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掌握及对图形提取信息取舍信息的能力。2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对应截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 S3,然后把这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 IAA 和赤霉素、含赤霉素、含IAA 三种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培养3 天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上图一致B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对切段伸长具有两重性C该浓度IAA 对切段 S
4、2的促进生长作用低于切段S3D该实验结果可证明赤霉素和IAA 共同作用促进伸长效果更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S1为胚芽鞘尖端,具有分裂能力,S3段为成熟组织,不具有分裂能力。柱状图: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促进切段S1的生长,IAA 抑制切段S1的生长;赤霉素明显促进S2的生长,而对于S3的促进生长的效果不太明显;IAA 对 S3的促进生长的效果比赤霉素要强,即S2切段对于赤霉素的敏感性要高于切段S3的细胞,而S2切段对于生长素的敏感性要低于切段S3的细胞。【详解】A、由于根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上图有所不同,A错误;B、图中三个实验结果中
5、赤霉素对切段伸长都是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出两重性,B 错误;C、据图可知该浓度IAA 对切段 S2的促进生长作用低于切段S3,C正确;D、由于缺少赤霉素和IAA 共同作用的实验组,因此无法得出“赤霉素和IAA 共同作用促进伸长效果更好”的结论,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应的实验设计,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分析:先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分析坐标图中各柱形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分析各选项。3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细胞都能够从外界环境中直接摄取所需的物质C细胞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D正常情
6、况下,癌变的细胞能够被免疫系统清除【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是动物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之间的交流方式有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 正确;B、动物和人体的组织细胞通常需要从内环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而不能直接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的物质,B 错误;C、细胞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进行间接的信息交流,C 正确;D、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D 正确。
7、故选 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但知识点较零碎,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要求考生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归纳总结记忆。4下列关于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接种用具都需要进行严格灭菌B都只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C接种培养后都能获得单个菌落D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
8、,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需要灭菌后使用,A正确;B、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B 正确;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D、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D 错误;故选 D。5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小麦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核糖体不具有生物膜B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运输以及分泌等过程C不借助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
9、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详解】A、小麦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 错误;B、血红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B 错误;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D、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 错误。故选 C。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 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 C处,A
10、、D 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 D 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E到 F,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D 的内容物释放到 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 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详解】图中 AB+BC=CD,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较慢,因此刺激C 处,先在 A 处检测到膜电位,后在D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 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 处,兴奋不能达到肌肉,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没有明显变化,B错误;兴奋只能从F传递到 E
11、,不能从 E传递到 F,C 错误;的内容物释放到 中的方式为胞吐,需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突触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7某种烷化剂芥子气能使鸟嘌呤转变为烷基化鸟嘌呤(mG),mG 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某双链 DNA 分子中 T占碱基总数的20%,用芥子气使DNA 分子中所有鸟嘌呤成为mG 后进行复制一次,其中一个DNA 分子中 T 占碱基总数的30%,则另一个DNA 分子中 T 占碱基总数的比例是A 15%B20%C30%D40%【答案】D【解
12、析】某双链 DNA 分子中 T占碱基总数的20%,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20%,G=C=30%,A+T=40%,G+C=60%则一条链中G+C=60%,又因为用芥子气使分子中所有鸟嘌呤成为mG,mG 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所以复制一次得到的两个DNA(甲、乙),已知甲DNA 分子 T占碱基总数的30%,则甲中 G 占碱基总数的30%-20%=10%,则乙中mG 占碱基总数的30%-10%=20%,所以乙中T 占碱基总数的20%+20%=40%,故选 D。【考点定位】DNA 分子的复制【名师点睛】DNA 复制的四个基本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T、C、G);模版
13、:DNA 的两条母链;酶:解旋酶,聚合酶,DNA 连接酶;能量:ATP。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自身生长B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植物都可以抑制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板形成,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C达尔文通过实验验证:吲哚乙酸在植物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匀是导致向光性的原因D赤霉素和乙烯可分别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的成熟【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
14、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顶端优势是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而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A 错误;B、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植物都可以抑制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B 错误;C、达尔文通过实验验证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C错误;D、赤霉素和乙烯分别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果实的成熟,D 正确。故选 D。9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和水都能自由通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B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叶表皮细胞
15、原生质层紫色加深C可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D甲物质也可能被叶表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以及离子均可以自由通过;而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发生质璧分离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更大,所以随着液泡中失水增多,体积缩小,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由于只有液泡中含有色素,所以细胞内随失水增多,液泡中细胞液紫色加深。【详解】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甲物质和水都能自由通过细胞壁,A 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叶表皮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变大,液泡紫色加深,不是原生质层,
16、B 错误;质壁是否分离可以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C正确;如果甲物质能被细胞主动吸收,持续放在甲物质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外界溶液浓度减小,细胞也可能发生自动复原,D 正确。【点睛】易错点: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原生质层没有颜色,含有色素的是液泡中细胞液,所以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导致颜色加深的是液泡,不是原生质层。10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用重铬酸钾检测产物的生成B单倍体育种常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染色体联会现象被定格在前期D用抽样检测再换算出的酵母菌数目一般低于当时培养液活酵母菌的实际数目【答案】A
17、【解析】【分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或澄清石灰水检测。单倍体育种原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灰绿色,A 正确;B、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而多倍体育种常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 错误;C、染色体联
18、会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会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D、抽样检测计数时无论死的还是活的酵母菌都会被计算在内,换算出的酵母菌数目一般高于当时培养液活酵母菌的实际数目,D 错误。故选 A。11某线性DNA 分子含有5000 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 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 切割,得到的 DNA 片段大小如下表。在该DNA 分子中,酶与b 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a 酶切割产物(bp)b 酶再次切割产物(bp)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 A 3 个和 2 个B2 个和 2 个C3 个和 3
19、个D2 个和 3 个【答案】A【解析】【分析】可以画两条线代表5000 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a 酶切割后出现4 段,肯定是有3 个识别位点,b 酶可以把 a 酶切割的前两段又切成四段,说明b 酶有 2 个切割位点。【详解】表格中看出a 酶可以把原有DNA 切成 4 段,说明有该DNA 分子上有3 个切口,即 a酶的识别序列有3 个;b 酶把大小是2100 的 DNA 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 和 200 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 的 DNA 切成大小分别为 800 和 600 两个片段,说明b 酶在该 DNA 分子上有2 个切口,即b 酶的识别序列有2 个,A 正确。故选 A。12在肺炎
20、双球菌转化的系列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 片段进入 R 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 DNA 分子上,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转移到R 型菌内的DNA 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B由 R 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 上的碱基数量关系不遵循卡伽夫法则C用 DNA 聚合酶处理过的S型菌的 DNA 是无法将R 型菌转化为S型菌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 DNA 纯度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 型)两种类型。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由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性,其菌落是光滑的;R 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其菌落是粗糙的。在众
21、多的肺炎双球菌菌株中,光滑型菌株(S型菌)是唯一能够引起小鼠患败血症且能引起人类患肺炎的类型。【详解】A、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 片段,基因表达产物为RNA 或蛋白质,而荚膜是多糖,不是基因的表达产物,A 错误;B、由 R 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 上的碱基数量关系遵循卡伽夫法则,数量上:G=C,A=T,B错误;C、DNA 聚合酶不会破坏S型菌的 DNA,可以将R 型菌转化为S型菌,C错误;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 DNA 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 正确。故选 D。13已知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 个精子的基因组
22、成为 AB、Ab、ab、ab。下列示意图能解释这一结果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B、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依据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及基因分析作答。【详解】A、细胞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后最终形成4 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B、Ab、aB、ab,A 错误;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基因的位置关系可知,该细胞最终形成的4 个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B、ab,B 错误;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
23、分裂后期,据基因的位置关系可知,该细胞最终形成的4 个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b、ab,C正确;D、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图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形成AB、AB一种类型的2 个精子,因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故与之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完成产生ab、ab 两个精子,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准确把握题图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结构和排列顺序B二倍体植物和四倍体植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C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在工业污
24、染的条件下,桦尺蠖群体中黑色基因频率定向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A 错误;B、二倍体植物和四倍体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C、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工业污染,环境的选择作用导致黑色基因频率定向升高,D 正确
25、。故选 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频率的变化,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5肾上腺素对肝细胞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与肝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后,直接参与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B肝糖原分解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腺苷酸环化酶可以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C肾上腺素随着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D肾上腺素除了可以作为激素发挥图示调节作用外,在神经调节中还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肾上腺素与受体蛋白结合引发G 蛋白与 GTP结合,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进而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
26、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详解】A、肾上腺素属于激素,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A 错误;B、酶具有专一性,故腺苷酸环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由图可知腺苷酸环化酶可以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B错误;C、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C错误;D、肾上腺素既可作为升高血糖的激素,也可在神经调节中作为神经递质,D 正确。故选 D。【点睛】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6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DNA 和呈红色的 RNA
27、B在观察叶绿体试验中,可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原因是下表皮中叶绿体较大,易观察C在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时,用低倍镜就可较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D在“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只有脂肪的鉴定必须用到显微镜【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 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
28、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 呈红色。2、观察 DNA 和 R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液染色,DNA 被染成绿色,RNA 被染成红色,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和红色的细胞质。【详解】A、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NA分子和 RNA 分子,A 错误;B、菠菜叶子背阳面颜色一般比较浅,细胞所含叶绿体少,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是因为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大而少,B 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在低倍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C正确;D、在还原糖、蛋白质和脂
29、肪鉴定实验中,只有脂肪鉴定要用到显微镜,但脂肪鉴定不一定需要显微镜,如检测组织样液中脂肪不需要显微镜,D 错误。故选 C。17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实验,结果如下表(W 指枝条上生根的总长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结果(mm)组别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第 4 天第 5 天1号烧杯(低浓度 2,4-D)W 2号烧杯(高浓度 2,4-D)W 3 号烧杯(蒸馏水)W 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用部位,生长素促进生长作用的大小不同B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2,4-D 的浓度C本实验采用了相互对照和空白对照D比较 1 号、2 号的结果,可说明2,4-D 的作用具有两重
30、性【答案】C【解析】【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1 号、2 号烧杯是实验组,3 号烧杯(蒸馏水)是对照组,自变量是2,4-D 的浓度、时间,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生根总长度,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2,4-D 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 的浓度,没有不同部位的对照实验,A 错误;B、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2,4-D 的浓度和时间,B错误;C、本实验采用了相互对照和空白对照的方法,C 正确;D、比较 1 号、2 号和 3 号的结果,可说明2,4-D 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错误。故选 C
31、。18丛枝菌根(AM)是一种土壤生态系统中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它由AM 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耐受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丛枝菌根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生产者BAM 真菌可为植物提供多糖、矿质元素、水等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CAM 真菌的拟核中可能存在与重金属离子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D 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没有拟核;“AM 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耐受性”,而宿主植物能为AM 真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说明 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这种关
32、系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详解】A、丛枝菌根由AM 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属于生产者,A 错误;B、植物为AM 真菌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B 错误;C、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不存在拟核,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二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 D。19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递质结合发挥作用后受体即被灭活C电位 2 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K+大量外流所致D电位
33、1 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Na+大量内流导致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电位1 突触后膜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电位2 突触后膜电位进一步降低,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抑制。【详解】A、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A 错误;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而不是受体被灭活,B 错误;C、发生电位2 很可能是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神经递质后引起阴离子内流的结果,可能是 Cl-大量内流所致,C 错误;D、电位 1 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
34、量内流导致的,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重点是理解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所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20为了选择适合内蒙古高原地区的造林植物,科研人员对该地区A、B、C三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叶片的形态结构、渗透压、气孔开放度日均值等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表。种类叶片形态叶片厚度/mm 叶片面积/mm2叶片被毛渗透压/kPa 气孔开放度日均值/(mmolH2O?m-2?s-1)A 种平展或微瓦状0.208 95.10 少许绿色柔毛1276 234.56 B 种瓦状0.235 14.88 密灰色柔毛1807 211.37 C 种卷筒状0.323 11.90 密直立或伏贴绢毛2286 15
35、2.93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 C种锦鸡儿属植物作为沙漠植物最合适B渗透压升高有助于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吸收水分C增加叶片厚度和被毛、减少叶面积能提高植物抗高原辐射的能力D A BC 叶片结构的变化保证植物在降低蒸腾作用的同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叶片形态的筒状改变、叶片厚度加大、叶面积减少、被毛度大、渗透压加大、气孔开放度低等有助于提高吸水能力、保水能力和抵抗高原强辐射的能力;据题表可知,C种锦鸡儿叶片厚度最厚,叶片面积最小,被毛度大,渗透压大,气孔开放度最低,是最适合的沙漠植物。【详解】A、据题表可知,C种锦鸡儿叶片厚度最厚,叶片面积最小,披毛度大,渗透压大
36、,气孔开放度最低,所以 C 种最适合作为沙漠植物,A 正确;B、渗透压升高有利于在干旱条件下吸收水分,B正确;C、叶片厚度加大、被毛度大、叶面积减少,能使植物接受光照量减少,有助于提高抵抗高原强辐射的能力,C正确;D、三种植物的气孔开放度日均值不同,导致吸收的CO2量不同,CO2吸收量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D 错误;故选 D。21某灰身(B)、白眼(w)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细胞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果蝇一定是杂合子B该细胞不可能是极体C该细胞内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D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细胞中
37、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性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区分。该题的突破点是通过细胞分裂图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以及位置关系判定细胞的分裂时期。【详解】A、图中的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两个等位基因B 和 b,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前提下应该是发生了交叉互换,由此推测该个体一定是Bb 的杂合子,A 正确;B、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该图示中的性染色体上没有w 基因,在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前提下,可以确定该细胞是含有Y 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是极体,B 正确;C、在该图示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在姐妹染色单体上含
38、有B和 b 基因,应该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D 正确;故选 C。22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利用药物 阻断 Na+通道;利用药物 阻断 K+通道;利用药物 打开 Cl-通道,导致Cl-内流;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A甲 ,乙 ,丙 ,丁 B甲 ,乙 ,丙 ,丁 C甲 ,乙 ,丙 ,丁 D甲 ,乙 ,丙-,丁【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
39、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利用药物 阻断 Na+通道,膜外钠离子不能内流,导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乙;利用药物 阻断 K+通道,膜内钾离子不能外流,产生动作电位后不能恢复静息电位,对应丙;利用药物 打开 Cl-通道,导致Cl-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大,对应丁;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Na+内流量减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变小,对应甲;综上分析可知,B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解
40、题关键是理解“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a-淀粉酶宜采用吸附法进行固定化,下列关于a-淀粉酶固定化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酶柱制作好需要用10 倍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洗涤,目的是洗去没有吸附的a-淀粉酶B亲和层析洗脱液加入碘_碘化钾溶液后呈红色,表明产物有糊精C淀粉通过反应柱的流速过慢会导致产物变成麦芽糖D酶柱使用完后用10 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反应柱以除去剩余的反应物和产物,放入冰箱中保存【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
41、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酶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漏出,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详解】A、淀粉酶柱制作好需要用10 倍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洗涤,目的是洗去没有吸附的a-淀粉酶,A 正确;B、酶柱中有-淀粉酶,淀粉溶液经酶柱后的流出液,淀粉被水解成糊精,加入KI-I2溶液后呈红色,故亲和层析洗脱液加入碘_碘化钾溶液后呈红色,表明产物有糊精,B 正确;C、控制淀粉溶液以一定流速过柱,目的是使淀粉充分水解成糊精,C错误;D、酶柱使用完后用10 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反应柱,目的是除去剩余的反应物和产物,放入冰箱中低温保存,D 正确。故选 C。24近年来村民已逐渐认识到滥用农药的危害,停止使用
42、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在图中C点时,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D在图中ac 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
43、线,与密度无关;“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用 N 表示种群数量,当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 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降低,时,种群增长速率增大.。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详解】A、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如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A 正确;B、在图中e 点增长速率为0,表明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 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C 错误;D、在图中ac 段内,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说
44、明青蛙的数量在快速增多,此时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大,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不是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D 错误。故选 A。25下列现象与细胞凋亡无关的是()A单性植物花器官的退化B花生子叶切片时细胞的死亡C胚胎发育过程神经元的减少D健康成人体内肠组织中细胞的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2.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属于细胞凋亡,完成正
45、常发育,A 不符合题意;B、花生子叶切片时细胞的死亡属于非正常死亡,为细胞的坏死,B符合题意;C、胚胎发育过程神经元的减少,属于细胞凋亡,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C 不符合题意;D、健康成人体内肠组织中细胞的死亡为细胞凋亡,实现细胞的自然更新,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 生物 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为纯种荷斯坦奶牛的繁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克隆动物培养过程与图示繁殖过程相比特有的技术手段是_技术,这两种繁殖动物的方式相比,实质性的区别为前者是_生殖(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后者是 _生殖(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46、(2)一般用 _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用孕激素处理受体牛以利于胚胎移植。(3)受精卵体外培养所需的培养液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_等物质。(4)纯种荷斯坦奶牛繁殖成功原因之一是纯种荷斯坦奶牛胚胎可与受体黄牛的子宫建立_,但是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_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5)某研究所决定培养转基因荷斯坦奶牛,科研人员先构建含药用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再将其导入受精卵中;然后还要采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_。【答案】核移植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促性腺血清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遗传特性转基因荷斯坦奶牛的DNA 上是否插入了药用蛋白基因
47、【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培育克隆动物,采用的特有的技术手段是核移植技术,核移植技术为无性生殖。图示繁殖过程采用了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等技术,属于有性生殖。(2)一般使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3)受精卵在体外培养所用的发育培养液的成分,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血清等物质。(4)胚胎移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供体胚胎(纯种荷斯坦奶牛的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5)在基因工程中,常采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荷斯坦奶牛的DNA 上是否插入了药用
48、蛋白基因。27已知甲病和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是红绿色盲。图 1 为患甲病的W 家族遗传系谱图(显性基因为A,隐形基因为a),图 2 为患乙病的L 家族系谱图(显性基因为B,隐形基因为b)。注意:每个家族均不携带另一个家族的致病基因。据图回答。(1)W 家族中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属于_性遗传。(2)W 家族中 4 号基因型是 _。(不考虑乙病)(3)L家族中 IV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_号。(4)已知 W 家族不带乙病致病基因,L家族不带甲病致病基因,若W 家族 5 号与 L家族 号婚配,生出一个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女孩的概率是_,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_。(5)W 家族中的4 号与 L
49、 家族中的 号结婚后,若号的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条DNA 分子上 A 基因突变成 a 基因,由这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与W 家族中 4 号所产生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发育成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答案】常隐AA 或 Aa 1/8 AaXBXb1/1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W 家族中甲病的遗传系谱图,1 号和 2 号均不患此病,但他们有一个患此病的女儿(3 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甲病和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是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即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
50、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W 家族中 3 号、5 号患病,故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又 4 号正常,故基因型是AA(1/3)或 Aa(2/3)。(3)L家族中乙病为红绿色盲,所以IV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即号。(4)已知 W 家族不带乙病致病基因,L家族不带甲病致病基因,所以W 家族 5 号的基因型是aaXBY,L家族 号的基因型是AAXBXB或 AAXBXb,他们婚配后,生出一个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女孩的概率是11/21/4=1/8,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AaXBXb。(5)W 家族中的4 号(1/3AA、2/3Aa)与 L家族中的 号结婚后,若 号的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条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