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16111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92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省铁岭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雌蕊、雄蕊的形成由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B萨顿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肓携带者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 个致病基因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基因不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1、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 隐性遗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

2、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豌豆的花为两性花,其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A错误;B、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复制,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的致病基因母亲,C正确;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 复制,DNA 加倍,染色体没有加倍,D 错误。故选 C。2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各种CDK 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其中CDK1(CDK 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

3、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幼年个体体内CDK 含量较高,成年后体内无CDK B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CCDK1 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D CDK1 可干扰细胞周期,在癌症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详解】由题意可知,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不管是幼年个体还是老年个体内都会进行细胞的分裂,A 错误;酶的活性是受温度影响的,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B 错误;CDK1的存在能使细胞分裂顺利完成,故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C正确;各种

4、CDK 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故能促进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某些活动,促进癌细胞的增殖,D 错误。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相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磷脂和固醇的组成元素相同BNa+和 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C麦芽糖和蔗糖水解后都能产生果糖和葡萄糖D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需要结合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种类及功能;识记脂质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分类及水解产物以及蛋白质功能的不同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据此判断。【详解】A、脂肪与

5、固醇由C、H、O 元素组成,而磷脂是由C、H、O、N、P元素组成,因此磷脂与脂肪、固醇的组成元素不同,A 错误;B、Na+和 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B 正确;C、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不会产生果糖,C 错误;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可能由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或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而导致其功能不同,D 错误。故选 B。4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在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快速重复2-3 次B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 液和 B液充分混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直接

6、用拇指轻压盖玻片D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 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细胞中DNA 和 RNA 的分布的原理: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详解】A、在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为

7、了保证滤液细线含有较多的色素,通常需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2-3次,但需要待滤液干后再画,A 错误B、检测蛋白质时,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 液,混匀后再向混合液中滴加4 滴 B 液充分混匀后观察,B 错误;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C错误;D、由分析可知,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 DNA 结合,D 正确。故选 D。5如图表示伞藻的某实验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的伞藻是多细胞生物B本实验能说明“帽”的形状是由足决定的C本实验能说明代

8、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帽”与“柄”和“足”分离后,“帽”死亡,而“柄”能再生新的“帽”,再生新的“帽”与原来的性状相同,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详解】A、伞藻是单细胞生物,A 错误;B、根据实验的变量分析可知“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B 错误;C、本实验不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C错误;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D 正确。故选 D。【点睛】充分利用题中信息,

9、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实验为解题的关键。6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假说认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蓝藻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下列说法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与蓝藻的类似,而与植物细胞质的核糖体不同B叶绿体外膜成分与植物细胞膜相似,内膜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C叶绿体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遗传物质为裸露环状DNA D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是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一种细胞器,其内部含有DNA、RNA 和核糖体,可以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在内部分布有光合色素和有关的

10、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内共生假说假定叶绿体来自于一个独立的蓝藻。【详解】A、叶绿体内部含有核糖体,其与蓝藻这种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相似,而与植物细胞的核糖体不同,可作为叶绿体来源于蓝藻的依据,A 正确;B、内共生假说假定叶肉细胞把蓝藻细胞胞吞进细胞内,则在蓝藻细胞外形成一层囊泡,这层囊泡来自于植物细胞膜,后续演变为叶绿体的外膜,而叶绿体的内膜为原来蓝藻细胞的细胞膜,B正确;C、叶绿体的分列方式类似于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且内部的遗传物质储存形式也类似于原核生物的拟核,为裸露的DNA,C 正确;D、叶绿体和蓝藻中含有的光合色素有区别,因此不能证明内共生假说的正确性,D 错误;故选 D。【点睛】

11、该题的突破点为通过题干中对内共生假说的介绍,有目的寻找叶绿体这种真核生物中的细胞器和原核生物蓝藻的共同点作为假说成立的依据即可。7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B在体液的刺激下内分泌细胞才能分泌激素C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答案】B【解析】【分析】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在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它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叫激素。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维持

12、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生长发言,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详解】A、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A 正确;B、内分泌细胞在体液或神经的刺激下会分泌激素,B 错误;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作用,不是内分泌细胞集中的区域,所以不属于内分泌腺,C正确;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D 正确。故选 B。8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 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1)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 DNA 均被15N 标记,离心结果如图的甲;(2)转至14N 的培养基培养,每20 分钟繁殖一代;(3

1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 样本,离心。如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A乙是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B丙是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两代的结果C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 分钟D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 的 DNA 占 3/4【答案】C【解析】【分析】甲中 DNA 双链均为15N;乙种 DNA 一半为杂合链,一半双链均为15N;丙中 DNA 均为杂合链;丁中DNA一半为杂合链,一半双链均为14N。【详解】A、15N 标记的 DNA 转至14N 的培养基培养,繁殖一代的产生的两个DNA 分子都是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与丙符合,A 错

14、误;B、15N 标记的 DNA 转至14N 的培养基培养,繁殖两代会产生4 个 DNA 分子,其中 2 个 DNA 分子是杂合链,2 个 DNA 双链均含14N,与丁符合,B 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丁是分裂两代的结果,每20 分钟繁殖一代,故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 分钟,C正确;D、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所有的DNA 均含14N,D 错误。故选 C。9如表表示某研究组在相同条件下对几种芦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该酶参与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酶活性/molCO2(mgRuBPCase h)-1酶含量/mgpr (gfrw)-1叶片 CO2固定量/

15、molCO2(g frw)-1水生芦苇0.912 7.67 7.001 沙生芦苇0.780 7.57 5.675 盐化草甸芦苇0.879 5.14 4.518 A据表可知水生芦苇的表观光合速率最大B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产物的元素组成是C、H、O C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含量会下降D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比沙生芦苇低的主要原因与水生芦苇光合速率比沙生芦苇高的主要原因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叶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大小,此题不清楚呼吸作用速率,无法判断表观光合速率;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的消耗量会减少,其含量会上升;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16、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其中沙生芦苇的酶含量和水生芦苇的酶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酶活性比水生芦苇低,所以水生芦苇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高。盐化草甸芦苇的酶活性和沙生芦苇的酶活性差距不大,但酶含量比沙生芦苇明显低,所以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含量低。【详解】A、叶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大小,此题不清楚呼吸作用速率,无法判断表观光合速率,A错误;B、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的产物是三碳酸,其元素组成是C、H、O、P,B错误;C、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的消耗量会减少,其含量会上升,C 错误;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会影响光合

17、作用速率,其中沙生芦苇的酶含量和水生芦苇的酶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酶活性比水生芦苇低,所以水生芦苇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高。盐化草甸芦苇的酶活性和沙生芦苇的酶活性差距不大,但酶含量比沙生芦苇明显低,所以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含量低,D 正确。故选 D。10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 RNA病毒)颗粒加入到甲、乙两支试管中,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B乙试管中无

18、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能量C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 合成有关的酶D加入 RNA 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会明显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实验:甲试管中加入了RNA病毒的颗粒和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过程,以RNA 为模板合成了 DNA,说明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而乙试管中加入了RNA 病毒的颗粒和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中不能发生核酸的合成过程,因为缺少相关的酶,即DNA 聚合酶。【详解】A、甲试管中没有转录合成RNA

19、 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条件,因此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A 正确;B、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是因为缺少原料,B 错误;C、甲试管中有DNA 产生,所以该病毒颗粒含有与DNA 合成有关的酶(逆转录酶),C正确;D、加入 RNA 酶,病毒模板减少,故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再结合题中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11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 10%盐酸解离的目的是杀死细胞便于染色B染色后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浮色便于

20、观察C盖上盖玻片覆盖滤纸,然后用笔端敲击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D若在视野右侧有半个中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向右移动装片【答案】D【解析】【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 染色 制片。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 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 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

21、-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详解】A、用 10%的 HCl 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解离,让细胞彼此容易分开,A 错误;B、解离后需要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以防影响染色效果,B 错误;C、盖好盖玻片后,还要盖载玻片压片,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

22、片几下的,其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C错误;D、若在视野右侧有半个中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向右侧移动装片,D 正确。故选 D。12 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过程和离子运输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B图中各种物质的运输都不需要消耗能量CCa2+通道打开可能与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电位变化有关D突触间隙中Na+浓度增大时,兴奋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幅度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

23、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当兴奋传递至突触小体,引起 Ca2+通道开放,Ca2+促进突触小体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 Na+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详解】A、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所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A 错误;B、神经递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C、从图中看出当兴奋传递至突触小体后,引起Ca2+通道打开,C正确;D、突触间隙中Na+浓度增大,当突触后膜兴奋时,内流的Na+增多,引起动作电位的值变大,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关键是分析出图中兴奋在突触间兴奋传递的过程,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解答。13下列关于

24、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只能在黑暗中进行B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只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C影响光反应的外界因素仅有光照强度,影响暗反应的外界因素只是CO2浓度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暗反应需要不止一种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A、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暗反应在有光条件下和黑暗中都可以进行,A 错误;B、绿色植物细胞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而蓝藻等原核细胞的光合作用在细胞质中进行,B

25、 错误;C、影响光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影响暗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水、无机盐离子等,C错误;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暗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催化,D 正确。故选 D。【点睛】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色素、酶等。1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基因的表达B癌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D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

26、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基因的表达,A 正确;B、癌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C、哺乳动物成

27、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其凋亡仍受基因控制,在红细胞成熟之前相关基因已经起到控制作用,C错误;D、通常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其细胞分裂能力越弱,D 正确。故选 C。15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个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甲、乙、丙不同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 乙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核糖体增生B甲 乙丙过程代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乙阶段有些细胞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D丙阶段细胞发生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显示,图中表示的是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个细胞的细胞周期,即图中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过程:甲图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2,每

28、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为 1,可知图甲代表的细胞为体细胞;图乙中染色体组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均为2,说明该细胞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细胞;图丙中染色体组数为4,而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为 1,说明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详解】A、甲 乙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经过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并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A 错误;B、甲 乙丙甲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 错误;C、乙阶段表示的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故乙阶段的有些细胞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C正确;D、丙阶段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中已经发生了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后期这些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

29、两极,两极之间的距离也加大了,这时原来的一套染色体已经变成了完全相同的两套,D 错误。故选 C。16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 是用32P直接标记的CS型菌的 DNA 经 RNA 酶处理后,不能使活的R 型菌转化成S型菌D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可推测转化因子存在于S型菌中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

30、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A 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32P 直接标记,B 错误;C、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RNA 酶不能水解DNA,因此 S型菌的 DNA 经 RNA 酶处理后没有发生变化,仍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 错误;D、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31、,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且在死亡小鼠中分离出S型细菌,由此可推测转化因子存在于S型菌中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D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7微生物学家发现,当两种不同的噬菌体颗粒(均为DNA 病毒)同时感染一个细菌细胞时,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会出现新的基因组成的噬菌体。该过程体现了()A噬菌体的DNA 分子可以发生变异B噬菌体的DNA 以半保留方式复制C噬菌体颗粒中包含了RNA 聚合酶D噬菌体的

32、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 释放。【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子代噬菌体中会出现新的基因组成”可知噬菌体的DNA 分子可以发生变异,A 正确;B、该过程不能说明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 错误;C、噬菌体颗粒中不包含RNA 聚合酶,该酶由大肠杆菌提供,C错误;D、细菌不能分解利用噬菌体,噬菌体可利用细菌中的有机物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DNA,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

33、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8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BRNA 与 DNA 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C维生素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

34、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A错误;B、DNA 和 RNA 中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携带着遗传信息,B 正确;C、维生素D 的功能是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D、胆固醇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 正确。故选 A。19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方法是()A多倍体育种B单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答案】A【解析】【分析】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二倍体西瓜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西瓜

35、作为母本,然后与二倍体西瓜父本进行杂交,将种子种植后获得三倍体西瓜作为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为父本提供花粉刺激母本植株结出无籽西瓜。【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主要利用了二倍体西瓜被秋水仙素的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化,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属于多倍体育种的方法。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B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C一般情况下,根尖细胞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答案】B

36、【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染色体结构改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变异改变基因的位置、数目和排列顺序,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较大,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详解】基因突变的方向具有不定向性,不由环境决定的,但可以受环境影响,A 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一般情况下,根尖细胞是体细胞,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C错误;基因突变属

37、于分子水平上点的突变,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D 错误;故选B。2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B衰老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细胞凋亡会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作用D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体外培养有接触抑制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已分化的细胞,A 错误;B、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而不是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8、会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作用,C正确;D、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体外培养无接触抑制特征,D 错误。故选 C。【点睛】正常细胞体外培养会出现接触抑制,肿瘤细胞不会出现接触抑制。22下列与真核细胞生物膜系统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B分泌蛋白运输和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增强D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39、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 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 靶细胞受体信息 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囊泡等细胞内的膜结构,A 正确;B、分泌蛋白由附在内质网的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加工,内质网产生嚢泡包裹着较成熟的蛋白质与高尔基体融合,加工成熟后再次以嚢泡包裹运送到细胞膜

40、,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膜外,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正确;C、细胞衰老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活性降低,不能运输或者运输效率下降;衰老细胞内产生的能量也在减少,这些都是造成细胞运输功能降低的因素,C 错误;D、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膜上或膜内的受体完成,高等植物细胞还可以通过细胞通道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细胞衰老和细胞功能的相关知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关键。23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细胞正在发生DNA 的复制,此前有RNA 聚合

41、酶、DNA 解旋酶等物质的合成B 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C 中每个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D 中每个细胞的DNA 含量相同,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且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产生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中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核,且出现了核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42、裂前期,而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A 错误;B、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了细胞的两极,此时已经完成了基因重组,B 错误;C、中的每个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于 前期的细胞中发生过交叉互换,所以该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C正确;D、中每个细胞的核DNA 含量相同,但是细胞质DNA 含量不一定相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43、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4为研究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 型及 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

44、】C【解析】【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 S型菌的 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 R 型菌混合培养,观察 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S型菌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 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 型菌落,A 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 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 酶,DNA 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 参与了 R 型菌的转化,C选项

45、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 选项错误。25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对组织内相应的抗原进行检测B抑制 T细胞增殖可降低异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C注射动物血清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D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

46、、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 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根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A 正确;B、T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T细胞增殖可降低异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C、动物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动物血清是为了中

47、和相应的抗原,C错误;D、对青霉素过敏的人而言,青霉素是一种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所以注射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D 正确。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海水稻得到了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8:00 到 10:00 光合速率升高的原因有:温度升高,光合作用酶活性增强;_;_。(2)推测导致12:00 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_(是/不是)CO2浓度,为什么?_。(3)根据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特点,你认为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

48、择 _(颜色)的补充光源能更有利于蔬菜对光能的吸收。【答案】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速率加快气孔导度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暗反应速率加快不是因为此时气孔导度大,CO2供应充足蓝紫色(或蓝色)【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从图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00 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12:00 时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详解】(1)从图中看出在8:00 到 10:00,植物气孔导度增加,所以提高了二氧化碳吸收量,暗反应速率加快;同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光合作用酶活性增强,所以光合作用速率升

49、高。(2)12:00 时光合速率出现了低谷,而此时气孔导度最大,二氧化碳供应充足,说明不是二氧化碳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补充蓝紫色(或蓝色)更有利于蔬菜对光能的吸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能够根据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关系判断12:00 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27某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培养乳酸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可用番茄汁来培养微生物。将番茄汁过滤并进行_处理,冷却后接种乳酸菌。番茄汁为乳酸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有_。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琼脂的作用是_。(2)密封玻璃罐

50、前先将蜡烛点燃,原因是_。(3)研究小组筛选了2 种可在 pH=3.0 条件下生长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产酸能力研究,并提取发酵液研究了这 2 种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见下表:编号pH 酸度(0T)抑菌圈直径(mm)菌株 DJ3 3.69 179.1 21.33 菌株 DJ4 4.30 109.7 17.72 乳酸溶液3.70 176.4 17.92 乳酸溶液4.31 109.5 15.69 空白对照6.60 15.4 8.64 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是_,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机制可能是_。【答案】高压蒸汽灭菌(灭菌)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作为凝固剂乳酸菌是厌氧菌,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