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受探究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加学生讲所学学问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育学生的口算力量、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以及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
2、8= 二、探究新知 1、猎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一般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一般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一般快客廉价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当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争论、沟通,然后汇报。生1:先算65-50=15,再算
3、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局部,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2)两位数的退位减。师:怎么解决其次个问题呢?生:列式65-48.师:请依据刚刚的口算阅历,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以下:先算65-( )=(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局部,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
4、再算57-40=17。学生依据争论填空。(3)比拟算式。 师:观看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一样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索后填空。(2)指名答复,集体订正。 3、接力赛。 教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知其次个同学,其次个同学依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展计算,然后告知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
5、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2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熟悉简洁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最多,( )最少,( )与( )同样多。比多( )个,比多( )个,比少( )个,比少( )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爱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拟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爱?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6、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 喜爱( )色的人数最多,喜爱( )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爱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爱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洁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爱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经受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熟悉简洁的条形统计图。 2.力量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展推断与决策的过程,能依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加统计活动的兴趣,培育合作沟通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
7、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状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沟通展现 沟通5分钟,重点沟通不会的学问点。 展现25分钟,每组依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现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仔细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展点评。 留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好玩的探究活动,稳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稳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究的方法。 教学预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预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异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8、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看与发觉: 让学生观看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依据发觉的规律快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其次关:惊奇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觉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沟通所发觉的规律 4、运用发觉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奇妙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沟通所发觉的规律 4、运用发觉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
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查找神奇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沟通所发觉的规律 4、运用发觉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4 “做数学”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主见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波利亚说:“学习任何学问的最正确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觉,由于这样的发觉理解最深,也最简单把握内在的规性质和联系。”作为一个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特别承受这个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而且是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做数学,使他们的课堂生动、好玩起来呢?我在学校开展的新教材研讨课中,就桌子有多长一
10、课,进展了大胆的实践,从中获得了点滴启发。 教学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日,学校要给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买新桌子,你们快乐吗?不过想问问同学们,咱们现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体验思索 1、估量和测量 师: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或工具来量一量呢?想好后,请你动手量一量。(学生很快相出方法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量的,桌子有多长?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长。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 个半长。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个长。(依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数据) 师:你们看这些数据,发觉了什么? 生:大家测的结果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你们测量的数据不同呢?可
11、以和同桌商议商议。 生:由于有的同学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书量,用的东西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也不同。 生:由于我们每个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们的长短不同 ,所以测的结果就不同。 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呢? 生:用同一个东西量。 师:你真聪慧!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尺子。 2、熟悉尺子、感知1厘米 师:(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统一的测量单位,它是人们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尺子? 师:观看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汇报:尺子上有0、1、2、3、等数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个小格
12、都一样。(学生汇报时,并幕上显示相应的局部) 师说明:尺子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第一条线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对着的稍长的线表示1刻度;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 师:请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宽。 生:图钉的长。 师: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手指缝之间就是1厘米。 生;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么,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看尺子,说一说。 生:03是3厘米。 师:你们桌子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猜一
13、猜它是几厘米? 生:13厘米、20厘米、5厘米 3、 正确测量 师;我们熟悉了尺子,怎样用尺子测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动手测量纸条。谁情愿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告知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对准纸条的 一端,看是15,纸条长就是15厘米。 生:不对,得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到几,我量的纸条长16厘米。 师:究竟谁对呢?看看笑笑是怎样量的。(出示投影,配话外音:我们测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了。) 师:那些同学的方法和笑笑一样?(生举手)现在,再用正确的方法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桌子上有一张绿色的纸条
14、,谁能精确的剪下10厘米长的纸条,看谁又对又快。 师:请把剪好的纸条举起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请学生到前面示范) 三、解释应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纸条)(学生活动后汇报) 2、蚂蚁搬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已竞赛形式消失,激发兴趣。 3、聪慧屋;(看图上的线段)师: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年组评价: 转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仆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觉者、探究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
15、生自己的努力,主动猎取学问,表达了“做数学”的教育理念。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认真观看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 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相互订正,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当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究,促进学生主动进展。 凡学生能自己探究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学生能独立发觉的决不示意。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有多长的结论,这过程教师绝没有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熟悉几厘米这
16、一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教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示意,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 3、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让学生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结果学生通过努力气出了纸条是15cm,然后用电脑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订正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力气,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田教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看、猜想、操作、独立思索、争论、沟通去获得数学学问,使学生得到主动进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一个
17、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觉,孩子也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制造者。 自我反思: 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培育学生做数学的意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努力查找做数学的内容,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学问。新课开头,从学生熟识的买新桌子入手,探讨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方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加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探究测量方法,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观看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这整个教学过程,所
18、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亲切、好玩,便于操作,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育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创造过程的话,就应当让合情的猜想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想、猜测、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学生制造性思维的进展。这节课,“猜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猜想黄纸条的长度,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稳固练习环节,进展猜想活动,然
19、后再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猜想。这样的设计,使猜想与实际测量相互协作,有效地帮忙学生进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加他们测量的敏捷性。学生就在这样的猜想过程中,不断产生制造的灵感,出现创新的火花。 总之,“做数学”是以学生操作试验、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合作沟通、积极思索的方式进展的数学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引导、支持和帮忙,更需要教师提高教育理念,为学生供应时机、材料、时间和空间。我们还要对自己说“要成为点火者”由于“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点燃的火把”。我们可可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进展,要点燃每一支火把,并使其越烧越旺,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小学数
20、学教案5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学生把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预备 教具预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例如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争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
21、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稳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板书设计 1234(元) 4520(元)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力量,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辨别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拟
22、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拟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嬉戏”感受轻重 (一)嬉戏 教师介绍嬉戏:嬉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假如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赐予帮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
23、有的比拟轻,有的比拟重,而且有时候,辨别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认真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知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情愿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特别准教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推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情愿吗? (一)试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与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
24、和绿盒子 要求:肯定不许动,只能看,观看观看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拟轻,哪个比拟重,但你猜的肯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究竟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试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预备了,眼睛都看着教师呢 1教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议商议,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测 3究竟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殊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究竟是轻还
25、是重? 5这次为什么许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肯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肯定轻 (三)试验三 教师:假如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教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推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看,你们能推断吗? 2怎么这次有许多同学都不做推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看已经不能推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消失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
26、也不能精确的推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方法呢? 小学数学教案7 一、现场购物,体验胜利。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学问,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置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选定一局部学生扮演的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置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相互检查对方在进展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假如发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议、争论。教师一方面要留意观看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赐予适当的帮忙和提示。 二、汇报争论,活动总结。
27、活动完毕后,组织学生进展汇报,并对消失问题进展争论。 (1)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争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的? (2)你原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推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实践平台,拓展提高。 红红到超市买东西,他付给营业员5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找给他5元钱,请你说一说他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东西? 汽车38元飞机5元沙滩玩具10元布娃娃30元手电筒2元纸扇3元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8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展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
28、表达“敬重学生,注意进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一样,区分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纳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学问的产生和进展的过程,尝到发觉数学的味道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拟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拟多,对数学学问的学习两极分化比拟严峻,大局部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但也有一局部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念
29、,积极思索的习惯有待于培育。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把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娴熟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育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力量和分析、推理和推断等思维力量,提高解同意用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预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
30、/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其次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依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把握的真不错。今日,我们将连续讨论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例如题:依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
31、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依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依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
32、分的质量4/5 方法三:依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忆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一样点与不同点?(单位“1”一样,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样。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稳固练习,提升熟悉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沟通。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索:“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此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日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33、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4至5页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4至6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熟悉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动手实践力量。 3、在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识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预备: 一把米尺、1米长的小棍、一盘卷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
34、、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答复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觉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便利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便利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假如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单位就不便利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日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熟悉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熟悉米。 (1)熟悉1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
35、拿出米尺,告知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预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预备好的绳子,两人1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熟悉米与厘米的进率 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答复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2、用米量。 (1)、教师出示一盘卷尺,告知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校长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
36、长度大约是1米? (3)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四、稳固练习 1、做课本练习一第4题第 1、3两小题。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米的熟悉和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还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业设计 1、量比拟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电线杆高8( ) (2)教室长8( ) (3)钢笔长15( ) (4)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0( )
37、(5)量篮球场的长度用( )作单位(6)一张课桌长1( )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究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预备 学生、教师预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争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争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
38、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假如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缘由。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沟通,这样改写的缘由。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
39、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小学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简洁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一样的特性。经受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把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展分类。 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索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感受到身边有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爱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沟通中培育擅长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识的事物,让学生经受分类的活动,学会按肯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
40、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屡次进展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阅历为学问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受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气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争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预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预备: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 2.提问:超市里
41、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3.提醒课题。 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答复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 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答复时用电脑协作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1)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预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沟通时教师巡察。 3.学生观看后答复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