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15篇).pdf(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15(15 篇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1 1设计说明:设计说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
2、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
3、出示房子)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1、自主操作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生 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生 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生 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生:(考虑后回答)有!师:请
4、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示在大黑板上)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生 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师:你的小手真灵巧。生 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这个面。师:你们的办法真方便。生 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师:你这个办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师:小朋友真是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现在,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三个立体图形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
5、,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师:看一看大家刚才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_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2、帮图形娃娃找房间师:平面图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它们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朋
6、友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吗?(生:愿意)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的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请部分学生给随手贴在黑板上的图形找相应的房间。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个图形应该在这个房间里吗?三、巩固延伸,实践运用师:小朋友帮助这些图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间。可是,还有几个淘气的图形跑到了我们的书法室,小朋友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 2 题)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师: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与小朋友见面。请大家在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形状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并交流。师:(课件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这是我们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标志,它们又是什么形状呢?
7、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1、围一围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围)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2、画一画师:小朋友的动手能力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学生讨论,交流)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就比较容易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五、快乐游戏,
8、巩固深化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师:刚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细,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 1:能。我可以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 2:我还可以用图形画出其它物体。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自己选择办法,没有想到的可以先参观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选择。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美丽。(学生自行活动,教师巡视)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总评总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节客课的重点是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而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
9、地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知识,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一年级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整节课以第三只小猪搭房子的故事导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巧妙地回顾了前面的学习内容。在认识平面图形后,又创设了给图形娃娃找房间等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2、分组合作,求异探索。本课教学中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新课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自主操作,探索知识,充分体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思考,并且培养了
10、与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也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象、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做到正确识别。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 15 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
11、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16 页教、学具准备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 15 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 15 的数字卡片、5 个小圆片、5 根小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现实中抽象出数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 1415 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2.学生汇报。3
12、.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 15 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反馈实践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2.谈话:老师拿出 3 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 15 的顺序。课件演示,学
13、生跟着摆。学生先摆 1 个圆片,再摆 1 个是几?这个 2 是怎么得来的?再摆 1 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 3、4、5 的_。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 1 得来的。2.整体感知。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 5 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3 3一、说教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3 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
14、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说学情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三、说教学目标
15、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
16、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情境视频: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
17、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根据视频中三角形的对话,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二)新课探究接下里是新课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 3 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
18、是 180。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结论呢?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予指导,讨论过后,请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论学生回答的全面与否,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做出判断,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三)巩固提高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
19、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教学准备: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1 把,三角尺 1
20、 块,钉子板,橡皮筋。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 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PPT 出示
21、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
22、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 出示:下图)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
23、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 4 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 图片演示)6、师提问: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第四段:长方形
24、和正方形的联系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 1、2、3、5、6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
25、好)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流程七:教
26、学“想想做做”3: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课件出示:想想做做 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 5: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2、看看你填
27、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流程十、课堂总结。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 展示:)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
28、4(选做)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 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2、师:(结合 PPT 演示)6 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 6 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 6 厘米和 1 厘米;另一种是将 6 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3 厘米和 2 厘米。你们拼对了吗?3、师:将16 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 4 厘米,如果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 16 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 16 厘米和 1 厘米;另一种是将
29、16 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8 厘米和 2 厘米。你们拼对了吗?(暂停)二次备课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5 5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理解 100 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2.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多样性。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四、教学具准备四、教学具准备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好
30、!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板书课题: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展示图片 1:11 页主题图 ppt 主题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生:二(1)班 35 人,二(2)班 32 人,二(3)班 37 人,二(4)班 34 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 1 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 1 出
31、示图片 2(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35+2,师板书出示图片 3(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预设 1:口算:5+2=7 30+7=37 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的 5加 2?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用摆小棒,师巡视。组织学生交流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出示小棒图。学生有 35 人,先摆 3 捆零 5 根小棒;带队老师有 2 人,接着摆 2 根小棒。把 5 根小棒与 2 根小棒合起来是 7 根,一共是 3捆零
32、7 根小棒,也就是 35 加 2 等于 37.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利用课件演示算理。出示图片 4笔算时,第二个加数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笔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教师板演算法,并对应展示口诀:数字分开,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3)练习:做一做,图 52.学习例 2(1)看图片(乘车图片 6)提出问题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解答呢?板书算式:35+32=()(2)自主探究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试一试吗?我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3)合作交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33、先在十位上拨 3 个珠子表示 3 个十,在个位拨 5 个珠子表示5 个一;再在十位上拨 3 个珠子表示 3 个十,在个位拨 2 个珠子表示 2 个一,合起来就是 67。摆小棒师:有的同学是这样摆的,先摆 3 捆与 5 个单根,再摆 3捆和 2 个单根(上下摆放),合起来就是6 捆零 7 根就是 67 根。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在一起?播放动画口算的方法30+30=60,5+2=7,60+7=67竖式计算 出示图 7师问:为什么 5 和 2 对齐?3 和 3 对齐?师: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老师板书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观察
34、。生 1:您是先算个位 5+2=7,再算十位 3+3=6,也就是 6 个十,把 6 写在十位。师: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4)算法对比,理法勾联指着竖式结果中的“7”,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竖式结果中的“6”,是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做 P13 第 2 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提问:写竖式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做完后别忘了什么?小结: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35、,做完后别忘了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三)拓展延伸1.看图写竖式。(P12 第 2 题)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3.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 56 元,二(2)捐了 43 元。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6 6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 1 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秒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36、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演示用的实物钟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复习准备1口答。(1)分针走 1 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3)1 时等于多少分?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二、揭示课题二、揭示课题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 60 米、100 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 20 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习“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三、教学新课三、教学新课1认识时间单位“秒”。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指出:这根最长
37、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1 秒。我们平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 1 秒。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 12 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3)那么 1 分是多少秒?板书:1 分=60 秒3体验 1 秒时间有多长。(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 1 写到 10,看需要用几秒钟?(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四、巩固练习四、巩固练习1填空。(1)钟面上有()个数,有()根针,比较短的针叫()针,比较长的针叫()针,又细又
38、长的针叫()针。(2)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 1 大格是()小时,分针走 1 小格是()分。(3)60 分=()时 60 秒=()分2练习教材第 72 页下面的做一做。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 时=60 分,1 分=60 秒。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 5、6、7 题。七、思考练习七、思考练习练习十九第 9 题。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7 7
39、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构造三位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2.能力目标:知道构造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方法;掌握求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两个三位数的最小差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数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迁移与感知一、迁移与感知1.引入师:小朋友,我们以前已经学过造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用数卡造三位数,看谁造得又对又多。2.学生造三位数。3.交流反馈师:造三位数时,你是怎样想的?造的数是几?最小数是几?组织学生回忆造数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习活动的针
40、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铺路架桥。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一)探究新的造数方法观察与思考师:例 1,用数卡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数?(学生口答)操作与感悟师:下面,我们来一次小小的比赛(1)两人合作:用这六张数卡造出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做后核对)(2)独立造出 2 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3)用刚才造出的两个三位数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4)归纳评价。造三位数学生有经验,例1 的重点是计算三位数的差,因此教师把当作竞赛题作为每个孩子的“热身赛”,让他们在(造数)操作中感悟,在计算中体验。(二)计算差和最小差。例 2,从数卡中选出
41、6 张,将它们摆成三位数,求两数的差。1.计算的差(1)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差?(2)独立尝试,交流反馈。板书:987-123=864(3)引导学生小结: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就能得到的差。通过尝试计算,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2.探究计算最小的差小组合作a、怎样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寻找方法)b、可以找出几组数,进行尝试计算。c、议一议,是否已找到最小差。(2)集体交流:说说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根据学生交流板书312-298=14412-398=14512-498=14612-598=14712-698=14812-7
42、92=14(3)观察每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计算最小差又没有规律?(4)演示数射线。(5)师生归纳这两个数必须有 6 个不同的数字组成。这两个数在数射线上必须尽可能接近,以产生尽可能小的差。求最小差是教学难点,教师尽可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寻找方法,但教师要合理调控,必要时要稍作提示和点拨,以免太费时间。另外,教学中要借助数射线帮助学生寻找、分析数与数之间的规律,以便灵活运用知识。(三)差是 451。1.学生独立用数卡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 451。2.交流:差是 451,你是怎样找到被减数和减数的?板书:968-517=451,876-425=4513.师生归纳:可以假设
43、一个比差大的三位数,用被减数减差就能找到减数,然后进行验算,符合要求即可。三、内化新知,整合延伸1.用数卡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2)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2.用数卡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2)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最小差。(3)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 175。3.在计算中有没有碰到问题?在练习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让学生在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四、体验收获,激烈评价。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 787
44、9 页“间隔排列”。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 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
45、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天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1、研究排列特点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生 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生 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师: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
46、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2)说木桩和篱笆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谁来说说。(3)说夹子和手帕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4)比较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如果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可以怎么说。2、研究个数规律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2)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巡视。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生:小兔比蘑菇多
47、 1,木桩比篱笆多 1,夹子比手帕多 1。蘑菇比小兔少 1,篱笆比木桩少 1,手帕比夹子少 1。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 1。(3)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 1 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刚才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来给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起来看成一组,你们会分吗?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分好了吗?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_后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真的是这样,这就说明小兔比蘑菇多 1。请你用
48、一一对应的方法把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一组一组地圈一圈,_后会怎样?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_后怎么样?学生回答。师:这就说明木桩比篱笆(多 1)。夹子和手帕呢?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_后怎么样?师:这说明夹子比手帕多 1。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确实相差 1。(4)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可是为什么都是这些物体多 1呢?生可能回答:_后一只小兔没有蘑菇了师:也就是说排在_后的是什么?(小兔)排在_前的呢?(小兔)一头一尾,也就是两端都是小兔,在这种情况下,小兔比蘑菇多 1。师:木桩和篱笆这排物体两端都是什么?(木桩)所以木桩比篱笆多 1。师:夹子和手帕这排物体谁多,
49、为什么?(夹子多 1,因为两端都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 1)师: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和排在中间的物体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小结: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 1。(板书:两端物体相同)3、练习(核心问题:明确谁多,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多1或少 1)(1)出示小兔蘑菇图,师:这里有 8 只小兔 7 个蘑菇,如果接着往下排,一共 20 只小兔,还是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学生回答,说想法。(2)出示夹子和手帕图再看,夹子和手帕。如果把 20 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个夹子。学生回答,为什么?师: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审题,要我们
50、求的是排在两端的物体还是排在中间的物体。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 10 个,需要几个?自己先摆一摆,画一画学生汇报,展示学生作业纸。(1)有 10 个,有 9 个。(2)有 10 个,有 11 个。为什么_种摆法有 9 个,而第二种摆法有 11 个?A、师:还有可能是几个?有没有可能也是 10 个呢?这时候怎么排列呢?同桌讨论讨论,并把你的想法画出来。B、这里还有一种摆法跟前两种都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有 10 个,有 10 个。师:为什么像这样排成一行,与的个数相等呢?(板书:相等)如果也像刚才那样将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暂时圈一个圈),大家想想_后余下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