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_李一凡.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082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_李一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_李一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_李一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_李一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位代码 10602 学 号 2013011175 分类号 D693.09 密 级 公开 项士学位办文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hinas Internet Fraud Crime 学 院 : 法 学 院 专 业 : 法 律 硕 士 ( 非 法 学 ) 研 究 方 向 : 法 理 学 年 级: 2013级 研 究 生 : 李 一 凡 指 导 教 师 : 周 世 中 教 授 完成日期: 2015年 4 月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 专业名称:法律硕士(非法学 ) 申请人:李

2、一凡 指导教师:周世中教授 论文答辩委员会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宄 硕士研宂生:李一凡 指导老师:周世中教授 学科专业:法律硕士 研究方向:法理学 年 级: 2013级 中文摘要 当前,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给人 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而在近些年来,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也风起云涌,十分猖獗,造成了极 大的社会危害,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与传统的诈骗犯罪相比,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独特 的犯罪特点,如行骗面广、具有较强隐蔽性、犯罪成本低廉、犯罪技术含量较高、犯罪主 体年龄较小等。由于我国的网民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我国的网络诈骗犯罪问题非常突出。 通过对网络诈

3、骗犯罪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结合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寻找出有效地 打击和预防网络诈骗犯罪这一新型的作 案方式的方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网民的 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我国网络诈骗犯罪进行探析。 论文的第一章从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纯正的网络诈骗和不纯正的网络诈 骗两种分类,将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的诈骗犯罪进行对比,分析了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 本章最后一部分针对目前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种种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分析, 引入了相关案例说明,全面地展示了网络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论文的第二章为我国有关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法及适用部分,通过梳理相关的法律规定

4、, 以及分析相关 法律的适用,将网络诈骗犯罪分为可以按照传统刑法处理和不能按照传统刑 法处理的以及按照传统刑法处理不适当的,为后文提出的完善意见做了重要的铺垫 论文的第三章为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的困难部分。基于网络诈骗犯罪是新型的犯罪 形式,主要分析了小额网络诈骗难以立案、侦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逮捕和追赃过程中存 在的困难。 论文的第四章为预防及应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部分。结合上述各章的分析,总结提 出了完善立法、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加强防范意识的宣传、加强国际 合作等建议。 关 键 词 : 网 络 诈 骗 犯 罪 特 征 对 策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5、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hinafs Master candidate: Internet Fraud Crime Li Yifan Supervisor: Prof. Zhou Shizhong Major: Master of Law Research Interests: Jurisprudence Grade: 2013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condi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ed rapidly, Computer network is pen

6、etrating into every comer of life gradually and bringing a lot of convenience to the people. But in recent years, internet fraud is springing up, and causing a great damage to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peoples propert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raud crime, internet fraud has

7、 unique feature of wide spread, stronger disguise, low cost,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the subject of crime younger and so on. Because the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is huge, so the internet fraud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 Combined with present relative laws and rules in our country, and rese

8、arching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Internet fraud, looking for an effective method of fighting Internet fraud crime will make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ty of society and netizens property.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o analysis our country Internet fraud crime. The first section sta

9、rt from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fraud crime, analyzing the pure and impure Internet fraud crime, comparing the traditional fraud crime and Internet fraud crime from several aspects,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fraud crime. In the final part of this chapter, summing up and analyzing the

10、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Internet fraud crime, introducing relevant cases and showing the forms and means of fraud crime. The second section is about the legislation of Internet fraud crime in our country and application of legislation,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laws, analyzing application of releva

11、nt laws, dividing Internet fraud crime into dispos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and do not dispos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and dealing with inappropriat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opinions after the text. The third sectio

12、n is the difficulties of fighting Internet fraud crime facing. Based on the reason which the Internet fraud crime is a new form of crime,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of ii accreditation, detection work, investigation, arresting and ordering the recover ill-gotten gains. The fourth section is counterm

13、easures of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Internet fraud crime.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above sections, summarized and make suggestions which perfect the legislation,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strengthen industry standards, strengthening awareness of propaganda and stren

14、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eywords: Internet fraud, Crime, Features, Countermeasures in 目录 蚊觀 . I ABSTRACT . II 雜 .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 二、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 第一章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分析 . 2 第一节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 . 2 第二节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 . 2 一、 行骗面广,社会危害大 . 2 二、 异地行骗,具有较强隐蔽性 . 3 三、 行骗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 . 3 四、 犯罪主体不确定且有低龄化趋势 . 4 第三节网络诈骗犯

15、罪的主要类型 . 4 、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 . 4 二、 使用木马病毒进行网络诈骗 . 6 三、 采用网络钓鱼诈骗 . 7 四、 网络非法传销诈骗 . 8 五、 其他方式的网络诈骗犯罪 . 9 第二章我国有关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法及适用 . 1 第一节我国法律关于网络诈骗犯罪规定 . 10 第二节我国刑法关于网络诈骗犯罪规定的不足 . 11 定 II量刑 . 11 二、 难以认定犯罪数额 . 11 三、 跨国网络诈骗犯罪难以引渡回国 . 11 第三节网络诈骗犯罪的刑罚适用问题 . 11 一、 可以依照传统的诈骗犯罪进行处理的 . 12 二、 不能按照传统的诈骗罪来处理 . 12 三

16、、 可以按照传统的诈骗罪处理但有不适当之处 . 12 第三章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的困难 . 14 第一节小额网络诈骗难以立案 . 14 第二节侦查工作困难 . 15 一、难以确定嫌疑人真实身份 . 15 IV 二、 异地侦查协作困难 . 15 三、 电子证据难以取证 . 15 四、 缺乏受害者及证人的证言 . 16 第三节逮捕和追赃存在困难 . 17 、地域间协调性差 . 17 二、 没有有效证据链侦破难度大 . 17 三、 难以追赃 . 17 第四章预防及应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 . 19 第一节完善立法 . 19 一、 加强小额多次的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制 . 19 二、 加强对网络虚拟财产

17、的刑法保护 . 20 三、 完善电子证据相关规定 . 22 第二节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管 . 24 一、 防火墙技术防范 . 24 二、 数字签名技术防范 . 25 第三节加强行业规范 . 25 一、 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 . 25 二、 网络运营商要加强行业自律 . 26 第四节加强防范意识的宣传 . 27 一、 加强应对网络诈骗行为方法的宣传 . 27 二、 加强预防网络诈骗知识的宣传 . 28 第五节加强国际合作 . 28 雜 . 30 腿 . 31 参考文献 . 3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4 創 . 35 v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根据 CNMIC发布的第 35次中国互联网

18、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到 2014 年底,中国拥有的网民规模达 6.49亿,比 2013年底增加 3117万,互联网普及率 47.9%; 全国企业有 90.4%使用计算机办公,其中有 78.7%的企业使用了互联网, 24.7%的企业开展 在线销售业务, 22.8%的企业使用在线采购, 24.2%的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了营销推广活动; 中国网民中有 48.6%认同我国网络环境比较安全或非常安全, 54.5%对互联网上信息表示信 任, 53.1%认为自身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 该统计报告显示, 2014年中,有 46.3%的中国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在这些网络 安全问题中, 26.7%为

19、电脑或手机遭到病毒或木马的攻击、 25.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 12.6%的网民遭遇到网上消费欺诈行为。虽然近年来政府对网络安全环境的治理力度逐渐 增大,但是网络诈骗行为依旧存在,且受害群体有向年轻人和老年人蔓延的趋势。因此, 网络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深入分析网 络诈骗犯罪的特征与形式,剖析网络诈骗犯罪 的构成、量刑以及刑法的适用,分析当前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二、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本文在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的前提下,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到一批当 前比较典型的网络诈骗犯罪形式,对这些案例进

20、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并与传统诈骗犯罪 进行比较,分析出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以及传统刑法所规定的诈骗罪在网络诈骗行为上的 适用问题。 网络环境是非常开放的,网络资源是全世界共同的资源,网络的使用应当遵守相同的 规则。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普及的较早,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互联网管理 方法。因此,本文在对我国网络诈骗犯罪提出预防以及应对意见时,也参考了国外的成功 做法和经验,并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 1 第一章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分析 第一节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 在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渗透到各个方面,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随 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诈骗形式一一网络诈骗。顾名思义

21、,网络诈骗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 进行诈骗,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网络诈骗逐渐延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迅速普及的 互联网技术也使得网络诈骗的犯罪形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新变化,如何应对网络犯罪己是 迫在眉睫。 我国学者曾认为,网络诈骗可分为纯正的网络诈骗和不纯正的网络诈骗两种。这可以 追诉到由欧洲委员会的 26个欧盟成员国和美国、日本等 30个国家于 2001年 11月签署的 网络犯罪公约( Cyber-crimeConvention)。 在该公约中,网络犯罪被表述为: “ 危害电脑 系统、网络、电脑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 用性,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数据的滥用。 ” 其中,以电脑系统、计算机网络

22、以及电脑数据为犯罪对象,利用黑客技术进入某个特定的 互联网系统,通过篡改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来达到将该网络系统中的虚拟财产占为己有的 目的的诈骗被称为 “ 纯正的网络诈骗 ” 。而通过利用电脑系统、网络、电脑数据等来实施 传统的诈骗犯罪,如以互联网为工具,向某个特定或者不特定的人发布诈骗信息,从而获 得其财物的诈骗行为,被称为 “ 不纯正的网络诈骗 ” 。 11网络诈骗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实 施的,属于一种非常新颖的犯罪,它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作为载体和工 具,把传统的通过 人到人的诈骗沟通方式升级为人到计算机信息网络到人的诈骗沟通方式,与计算机信息网 络相辅相成。网络诈骗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信息性

23、,因此必须在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 实施。综上,网络诈骗犯罪的本质特性还是属于诈骗类犯罪,因此,应以现行的我国刑法 法典为标准,即: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 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而它区别于一般诈骗犯罪的关键特性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 进行诈骗沟通。所以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应为 : “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借 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采取隐瞒事实真相或虚构事实的手段,取得他人财产的行为。 ” 第二节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 网络诈骗犯罪得利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形成,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其区别于 一般的诈骗犯罪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行骗面广,

24、社会危害大 现如今,计算机信息网络几乎与人们的生活形影不离,通过通信线路,全球数以亿计 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计算机信息网络依靠其便捷、快速的特性以及比较易操作的特征, 服务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然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便捷性,使得网络监管与约束相对较 2 困难,这就使得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有了一定的可乘之机。这些人通过互联网发布大量的虚 假信息,在受害人信以为真后,便对其设连环计,以达到网络诈骗的目的。 由于网络诈骗依靠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信息通过该网络可以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 网络行骗人无需露面,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即可完成诈骗他人的整个过程,这对于网络行 骗人来说是极为轻松的,正可谓是 “ 键盘一响

25、,黄金万两 ” 。因此这种新型的诈骗方式相 对于传统的诈骗,具有成本低廉、没有传播范围的限制、时间和空间髙度一体化的优势, 这使得它的影响十分巨大,行骗面广,使得犯罪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这加剧了这类案 件的复杂性,使得打击和破获该类案件也相对困难。 二、异地行骗,具有较强隐蔽性 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由于互联网没有地域边界的特性,犯罪嫌疑人通 过互联网信息网络与受害人沟通,不再需要进行传统的 “ 面对面的沟通 ” ,整个网络诈骗 过程也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的看不到彼此的 “ 沟通 ” ,因此,犯罪嫌疑人一般都选 择异地 “ 鱼儿 ” 进行行骗,这使得受害人在发觉上当受骗后不易掌

26、握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 份信息,也难以直接到异地去找到犯罪嫌疑 人,而报案后由于公安机关处理异地案件的周 期也较长,很容易使得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 犯罪嫌疑人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工具和媒介,为其提供了绝好的 “ 隐身衣 ” ,且网 络诈骗犯罪本就是通过编造虚假信息,隐藏事实真相来进行的。因此,各类网络诈骗犯罪 的迅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较强的隐蔽性而造成的。由于网络诈骗犯罪的较强 隐蔽性,犯罪嫌疑人一般在得手后迅速毁掉一切网上证据,同时换上另一套虚拟身份继续 诈骗,这种特性是传统的诈骗犯罪难以与之相匹敌的。而这种较强的隐蔽性使得针对网络 诈骗犯罪的侦查和取证工作困难重重 ,难度大大提高,

27、这对于司法工作者而言是相当有挑 战性的。 三、行骗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 可以说从计算机互联网系统诞生以来,网络诈骗犯罪也随之产生,随着网络金融以及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这些犯罪嫌疑人各显神通,通过他们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利用网 络漏洞,进行网络诈骗活动。这种网络诈骗的手法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高技术性,结合司法 案例来看,相当一部分从事网络诈骗犯罪的网络行骗人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且掌握了相当强 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尤其是在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领域,具有较强计算机技术知识、懂得 如何操作网络技术的网络行骗 人更是将诈骗进行的得心应手。 在网络诈骗犯罪中,网络诈骗者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手段,使得其相对传统的诈骗手

28、段 更容易得手。在网络诈骗犯罪过程中,网络诈骗者不仅通过散布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等手 段,更通过技术手段伪造或者冒充他人的身份信息,制作网络钓鱼网站,散布和传播木马 病毒程序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其实施网络诈骗犯罪行为,这都需要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来完 3 成诈骗犯罪。而更高级的网络诈骗手段甚至需要使用编程和解码等更为复杂的计算机知识, 否则就很难得手。这是传统的诈骗犯罪所不具有的。因此,网络诈骗犯罪要想顺利得逞, 在没有良好的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 四、犯罪主体不确定且有低龄化趋势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广,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打破原有的地域、身份、年龄 的限制,犯罪主体逐渐成为了一般

29、人群,且平均年龄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根据统计报 告, 2014年底,我国网民中有 78. 1%的年龄在 10岁到 39岁之间,其中年龄在 20岁到 29 岁之间的网民比例高达 31. 5%。2由于这些青少年的成长也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因此他 们大多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而根据相关案例可知,近年来大学生参与的网络 诈骗类案件逐渐增多,且这些案件大都发生在寒暑假期间。 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以及其他多式多样的娱乐服务,对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有 着难以阻挡的诱惑和魅力,不少青少年甚至因此染上网瘾,不可自拔。目前互联网上信息 鱼龙混杂,犬牙交错,甚至有传播犯罪手法、教唆他人犯罪的大量负面

30、信息存在。青少年 因其尚未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在各种的网络信息的诱惑中,非常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从 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极大的欲望。但由于青少年群体大都没有经济来源,且法 制观念淡薄, 很容易受人蛊惑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误入网络诈骗犯罪的歧途。因此,从各地发现破获的 这类案件来看,青少年逐渐成为这类犯罪的主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三节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的迅速增长,计算机在社会中的使用范围迅速扩 大。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类型和涉及领域也不断地增多和扩展,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 显,网络陷阱不断,网络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的形势严峻,黑客攻击事件时有发生。本文 通过查阅和

31、总结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典型的网络诈骗犯罪表现 形式,使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相关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预发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 一、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 由于计算机网络传播速度快、散布范围广、匿名性强的特点,且有关在计算机网络上 传播信息的法律法规远不如传统媒体监管那么的健全与严格,这使得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 发布虚假诈骗信息、误导广告宣传、利用互联网传播犯罪手法、散发犯罪资料、鼓动犯罪 等行为都变得非常方便。 (一)散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通过散布虚假中奖信息进行诈骗是网络诈骗犯罪中较常见也是比较原始的一种诈骗 类型。网络行骗人通过在各大网站、 论坛、微博、 Q

32、Q和微信等散布穿着各式各样伪装的中 奖信息诱惑用户阅读和点击,而一旦有用户相信了其发布的虚假中间信息,网络行骗人会 4 要求用户在其网站上注册,填写姓名、通信地址等个人信息。只需过一段时间,用户便会 收到行骗人的中了大奖的信息,行骗人会以手续费或者邮费、税费等要求受害人向其汇款, 并称数小时内就可以获得奖金。如果相信行骗人的承诺向其汇款,必定落入其圈套之中。 图 i 在我国的各大门户网站中,尤其以网络购物类网站和社交网站为主,由于这类网站的 用户多拥有相应的网络支付方式,更易被行骗人选定为目标群体。而对于行骗人来说,其 只要在这些网站上随意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开始向其他网站用户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而

33、诈骗 者的虚假中奖信息多采用较有诱惑力的标题吸引用户关注,如图 1中所示案例,行骗人通 过 QQ聊天传播虚假中奖信息。其将自己的昵称更改为腾讯官方客服的 QQ号码,群发聊天 来散播虚假中奖信息,虽然该中奖信息看似极具诱惑力,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其中奖信 息中的所谓活动主页和客服电话均是其自己假冒的,如果没有仔细查看,就误自己真的 “ 中 了大奖 ” ,那么就肯定上当了。 此外还有一种中奖诈骗形式是用户在浏览某些网页时,网页上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 提示 “ 您己获得某某公司举行的抽奖活动的特等奖 ” ,并带有相应网址。用户进入该网址 后,奖品通常是大额的现金奖励或者名牌笔记本电脑一台等,当用户想

34、要领奖时,对方会 以中奖需要缴纳税费、保证金等各种名目,让用户先向其指定银行账户汇钱。而当用户将 钱款汇出后,对方也就此消失了。 (二)散布虚假购物信息诈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这种新型消费方式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一 种高效、便捷交易方式,在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由于缺乏有效地监管,存在 着一些购物诈骗行为。因此,除了上述通过虚假中奖信息进行网络诈骗以外,又出现了通 过散布虚假的购物信息进行网络诈骗这一犯罪形式。 5 犯罪嫌疑人通过制作自己的购物网站或者在大型的电子商物购物网站上留下自己的 作案电话,以低廉的价格或是以所谓的 “ 超低价 ” 、 “ 走私货 ” 、 “

35、免税货 ” 等名义出售商品, 利用被害人贪小便宜的心理,诱使被害人以交付定金、保证金、运费或者先付货款等名义, 要求被害人先行付款;或者犯罪嫌疑人先将货品使用快递公司寄送给被害人,要求被害人 货到付款,当被害人收到货物付款之后,才发现看似包装完好的货物里面竟是以次充好的 假货。 (三)散布虚假求职、兼职赚钱类信息诈骗 网络求职类的网 络诈骗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嫌疑人在互联网上冒充猎头,利用求 职者求职心切,编造出一个适合求职者的理想职位,只要收取一定的介绍费就可以,如果 求职者信以为真,必定会人财两空。其二,让求职者向其提供个人资料等信息,之后将这 些信息转卖给其他人,或者直接利用这些信息进

36、行其他非法活动。 而网络兼职赚钱类诈骗,在形式上大多采用完成任务的方式。这种和网络游戏的形式 相类似的方式会让受害人疏于防范。网络兼职的提供者大多都声称工作内容非常轻松,比 如使用电脑为所谓的网络店铺 “ 刷信誉 ” 等,这也正符合一部分人不劳而获的心理。在这 种网络诈骗中,犯罪嫌疑人一般会要求受害人先在网上购买某指定商品,告知其完成多少 个任务后,就会有报酬。在此过程中,为了将诈骗进行得更逼真,行骗人会在受害人购买 一两次后,及时返还相应的报酬,随后便会告知,这是任务完成的奖励,但接下来的任务 会更难,奖励也会更多。在受害人的防范心松懈之后,犯罪嫌疑人便会要其购买更多的商 品以完成任务,从而

37、将受害人引入其陷阱之中。而当受害人基于之前对犯罪嫌疑人的信任 以及赚取更多奖励,往往会按要求购 买,落入到犯罪嫌疑人的陷阱当中。 二、使用木马病毒进行网络诈骗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不断地更新升级。现在的计算机病毒 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只有破坏作用,而是将病毒、木马程序、间谍程序等多种危害集于一身。 这类现代化的病毒,逐渐被用于网络诈骗中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将木马程序作为工具进行网络诈骗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预先以欺骗用户的方式将木 马程序安装进受害人的计算机系统中,比如将木马程序跟另一个应用软件捆绑在一起欺骗 用户安装进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中,之后行骗人通过木马程序以及相应的黑客技术窃取用户 的账号及密码,从而盗取受害人的财产。木马程序一般捆绑在一些不太正规的网站提供的 应用程序中,用户一旦不小心下载安装了这些应用程序,木马程序也会跟着安装到自己的 计算机系统中,之后用户再使用这台隐藏着 “ 木马 ” 的计算机进行相关账号操作时,木马 程序便会悄悄地记录下用户所输入的账号密码。 网络木马程序最常见的作案手法就是通过是用木马程序盗号。网络行骗人一般利用互 联网上出现的热门网络游戏或者某个热门网站的系统及其应用程序出现的新漏洞,利用自 6 己掌握的计算机编程知识自行编写或者购买他人编写的相应木马程序,然后设法将该木马 程序植入到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