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晶态固体材料中的界面.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晶态固体材料中的界面.ppt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晶体材料中的界面可分为两种:同相界面和异相界面。同相界面是相同晶体结构及相同化学成分的品粒之间的界面,它包括晶粒界、孪晶界、畴界和堆垛层错等。异相界面是具有不同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也可能不同的区域之间的紧密界面。相界:异相界面两侧的区域属于不同相的界面。表面:固体与气体之间的分界面。第1页/共65页第一节、晶体表面第一节、晶体表面 一表面的结构一表面的结构 表面:表面:在晶体最表面大约几个原于层的物质,其结构、性质与晶体内部均不相同。表面原子一侧没有固体原子与之键合,有较高能量,几个原子层厚,与周围气相或液相接触的面结构、性能与晶体内部不相同。第2页/共65页理想表面:结构与晶体内部结构完全相同
2、的表面。清洁表面与理想表面的区别:(1)表面结构的弛豫表面晶体结构与体内基本相同但点阵参数略有不同第3页/共65页(2)表面重构表面层的晶体结构与体内有本质的不同,通常表现表面超结构的出现。第4页/共65页 二表面吸附二表面吸附 表面原子结合键不饱和 通过吸附可达到平衡状态,吸附层几个原子层厚 正正吸吸附附:吸附原子浓度高于其在晶内浓度,反之负吸附负吸附 驱动力:表面自由能的降低1、表面偶电层第5页/共65页2、表面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物理吸附是反应分子靠范德华力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化学吸附类似化学反应,吸附剂和吸附物的原子和分子间发生电子转移,改变吸附分子的结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库
3、仑力。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不同之处:吸附热不同;吸附和脱附的速率不同;吸附的选择性不同化学吸附固有很高的选择性,而物理吸附则无选择性;吸附层的厚度不向化学吸附总是限于单原子层或单分子层,而物理吸附在低压下是单层,在高压下会变成多层;吸附态的光谱不同第6页/共65页GibbsGibbs吸附方程吸附方程 =-x/RT(/x)T:吸附量 x:溶质原子在晶体中平衡体积浓度 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 (/x)T:一定温度下比表面能随溶质原子浓度的改变率(/x)T0,增加溶质浓度,表面能降低,正吸附表面偏聚(/x)T0,则为负吸附,溶质在表面贫化第7页/共65页三表面能 晶体表面原子与周围原子键合数 减少
4、,多余的未结合的键使内能增 加 表面能 V(J/m2)=dw/dA,即为增加单位表面积 所作的功。第8页/共65页晶体表面 表面与取向关系表面与取向关系 各晶面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各面表面能不同。密排面作表面,晶体表面能最低表面能极图 实际晶体外表面台阶化 第9页/共65页第二节、晶界结构第二节、晶界结构 晶界:多晶体中同相晶粒之间的界面。1 分类 大角晶界:相邻晶体位向差10 小角度晶界:位向差为210(位错模型解释)亚晶界:位向差2 2 小角度晶界:对称倾侧晶界 不对称倾侧晶界 扭转晶界第10页/共65页2小角度晶界 对称倾侧晶界对称倾侧晶界 由相隔一定距离刃型位置垂直排列组成 位 错 间
5、距 离 D:与柏氏矢量及位向差关系,已知晶体点阵常数,想法测出位错蚀坑距离,可计算位向差第11页/共65页2小角度晶界-不对称倾侧晶界不对称倾侧晶界 -两组不同方向的刃错组成 第12页/共65页不对称倾侧晶界不对称倾侧晶界 两晶体各转/2后形成晶界,晶界与x轴成角扭转晶界:两晶体绕轴旋转后相差后螺型位错 网络组成 扭转晶界示意图 第13页/共65页 扭转晶界位错模型扭转晶界位错模型第14页/共65页3 3 大角度晶界模型大角度晶界模型大角度晶界中仍有周期性结构,重合位置点阵模型大角度晶界中仍有周期性结构,重合位置点阵模型相邻晶粒点阵延伸互相穿插,两晶粒位向转动一特定角度相邻晶粒点阵延伸互相穿插
6、,两晶粒位向转动一特定角度后,两晶粒的阵点有部分处于重合位置,由重合的阵点构后,两晶粒的阵点有部分处于重合位置,由重合的阵点构成重合位置点阵成重合位置点阵第15页/共65页 大角晶界模型大角晶界模型:晶界力求与重合点阵密排面重合,即使有偏离,晶界会台阶化,使大部分面积分段与密排面重合,中间以小台阶相连。如图,AB、CD与重合点阵密排面重合,中间BC小台阶相连。第16页/共65页 孪晶界:共格孪晶界:共格 非共格孪晶界非共格孪晶界 A.A.共共格格孪孪晶晶界界:界面上原子正好在两侧晶粒点阵位置上多通过形变后退火而形成,与堆垛层错密切相关,如fcc(111)面通常是ABCABCABC,从某一层开始
7、堆垛变成ABC ACBACBA 则形成孪晶,CAC为堆垛层错界面B.B.非共格孪晶界非共格孪晶界:由许多位错构成 第17页/共65页3亚晶界-每个晶粒中直径10-100m的晶块(亚晶粒)之的界面 第18页/共65页亚晶界亚晶界-溶质原子优先聚集和第二相优溶质原子优先聚集和第二相优先析出的地方可阻碍位错运动,影响材料力先析出的地方可阻碍位错运动,影响材料力学性能学性能第19页/共65页 晶界上非正常结点位置原子引发晶格畸变,使能量升高。1、小角度晶界能EB:可由位错模型计算EB=E0(A-ln),E0=Gb/4(1-),A=EC4(1-)/Gb2 EC为位错中心能量,金属晶界能与晶粒位向差的关系
8、 第三节 晶界的能量第20页/共65页晶界能晶界能-实线测量值、虚线计算值实线测量值、虚线计算值 小于小于15-2015-200 0 两者符合很好。两者符合很好。E EB B在小角时与位在小角时与位向敏感,大角度时为常数向敏感,大角度时为常数第21页/共65页晶界能晶界能-三个晶界平衡时有三个晶界平衡时有 E E1 1/sin/sin1 1=E=E2 2/sin/sin2 2=E=E3 3/sin/sin3 3第22页/共65页 第四节第四节 晶界平衡偏析晶界平衡偏析 晶界偏析晶界偏析 :溶质原子在晶界处的浓度偏离平均的现象。:溶质原子在晶界处的浓度偏离平均的现象。1 1、平衡偏聚平衡偏聚平平
9、衡衡条条件件下下由由于于溶溶质质与与溶溶剂剂原原子子尺尺寸寸相相差差很很大大,溶溶质质原原子子在在晶晶内内、晶晶界界的的畸畸变变能差很大,造成溶质原子在晶界富集能差很大,造成溶质原子在晶界富集如如Cu-1Sn%Cu-1Sn%合金,:合金,:SnSn的偏析,的偏析,SnSn的原子半径比的原子半径比CuCu大大9%9%,发生严重点阵畸变。,发生严重点阵畸变。当当SnSn处于晶界时畸变能明显降低处于晶界时畸变能明显降低 第23页/共65页1 1、晶界偏聚、晶界偏聚-平衡偏聚平衡偏聚 (1 1)平平 衡衡 偏偏 聚聚 公公 式式 Cg=Co exp(dEs/RT)Cg:晶界上溶质原子浓度,Co晶内溶质
10、原子浓度,dEs晶界、晶内能量差(2 2)平衡偏聚特点平衡偏聚特点 a.由公式可见一定溶质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对应一定偏聚量 b.温度升高时,偏聚量迅速下降,至一定温度后,偏聚消失 c.溶质原子分布悬殊,偏聚时晶界浓度可比晶内高10-1000倍 d.平衡偏聚层只1-2个或几个原子间距宽,与晶界层厚相当第24页/共65页1 1、晶界偏聚、晶界偏聚-非平衡偏聚非平衡偏聚 由于空位的存在,促使溶质原子向晶界迁移的偏聚,辐射或加热时产生大量空位在冷却时向晶界迁移并消失,同时拖着溶质原子运动,溶质原子富集在晶界。(1 1)非平衡偏聚特点)非平衡偏聚特点:a.偏聚范围大,在晶界上形成一定宽度偏聚带,达几微米,
11、偏聚带两侧有溶质原子贫化区。b.非平衡偏聚在适当冷却速度下发生 c.一定冷速下,淬火温度升高,由于空位增多,偏聚及贫化宽度增加第25页/共65页(2 2)晶界偏聚意义晶界偏聚意义对强韧性、晶间腐蚀、应力腐蚀、蠕变断裂强度、钢回火脆性,钢淬透性有重要影响:a.纯铁中氧含量增至0.057%,由于氧在晶界偏聚降低晶界结合力,脆性转变温度提高至300以上,Ni-Cr合金钢经250350回火后脆性增大,是因为P(磷)在奥氏体化时在晶界偏聚。b.Ni3Al金属间化合物加入0.1%B后,B在晶界偏聚提高Ni3Al室温塑性c.中、低碳钢中加入0.00050.003%B可提高淬透性,即是硼(B)偏聚在晶界降低奥
12、氏体晶界能,抑制奥氏体分解时的先共析铁素体形成第26页/共65页2 2、影响晶界偏析的因素、影响晶界偏析的因素(1)晶界溶质浓度;(2)温度;(3)畸变能差和溶质原子的固溶度(4)溶质元素引起的界面变化第27页/共65页第五节 晶界迁移一、晶界迁移速度二、晶界迁移驱动力(1)变形储存能(2)界面曲率l晶界上受到的力晶界迁移率第28页/共65页第六节第六节 相界面相界面不同结构的两固相间界面,有共格,半共格,非共不同结构的两固相间界面,有共格,半共格,非共格格 1.1.1.1.共格相界共格相界共格相界共格相界:界面完全有序,无错配区域,界面是两相点阵的共有点阵面,仅在少数情况下出现,如钴相变中f
13、cc相与hcp相的相界。A相B相相界 第29页/共65页第六节第六节 相界面相界面-2.-2.半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与小角度晶界类似,错配区为界面上位错,如两种结构相同的晶体,点阵参数或夹角有少量差异 a.相界上只存在点阵参数差异在界面上引进刃型位错,使 位错在单位距离内造成的等于相界上点阵平移的相对差 值,松驰晶格中共格弹性畸变 b b.相界上原子排列成斜方网络时,若界面上原子仍呈平行,可用刃型位错描述,若相界两侧原子排列夹角上有差异,则可用螺型位错描述.第30页/共65页半共格相界位错模型半共格相界位错模型第31页/共65页 第六节第六节 相界面相界面-3非共格相界:与大角晶界相似,界面基本
14、无序第32页/共65页第七节 界面能与显微组织形貌一、单相多晶体中的晶粒形状多晶体的堆积规律:(1)两个晶粒相遇于1个面(晶面);(2)3个晶面相遇于1条线(晶棱);(3)4个晶粒相遇于林(晶粒角隅)。第33页/共65页二、复相组织中的第二相 1、晶粒内部的第二相 与基体完全不共格或完全共格,呈球状与基体完全不共格或完全共格,呈球状 与与基基体体只只有有一一个个共共有有晶晶面面,为为减减少少界界面面能能,第第二二相呈相呈 园盘状或片状园盘状或片状第34页/共65页2、晶界上的第二相平衡时界面能的关系:平衡时界面能的关系:平衡时界面能的关系:平衡时界面能的关系:=2=2cos/2cos/2;界面
15、界面界面界面能能能能-/-比值的大小比值的大小比值的大小比值的大小决定第二相决定第二相决定第二相决定第二相形貌形貌形貌形貌 =180 =180 =180 =180 呈球状呈球状呈球状呈球状=0 =0 =0 =0 呈连续呈连续呈连续呈连续 薄膜薄膜薄膜薄膜 0180018001800180,可形成,可形成,可形成,可形成 不同形状第二相不同形状第二相不同形状第二相不同形状第二相第35页/共65页附:复合材料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在物理和化学上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起来得到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由基体,增强体和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组成。复合材料的发展:原始的复合材料:几千年前,砌墙的麻、泥土和
16、草 20世纪50年代: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20世纪60年代:碳纤维、碳纤维增强树脂 现在:金属基、陶瓷基、C/C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特征:1、性能的可设计性:根据构件要求选择基体、增强体及其含量,选择复合工艺及增强体排列方式 2、各向异性 3、结构一次成型性第36页/共65页复合材料性能基体合金SiCp的体积百分数(%)弹性模量E/GPa屈服强度0.2/MPa抗拉强度b/MPa延伸率%6061068.9275.8310.312.01596.5400.0455.17.520103.4413.7496.45.525113.8427.5517.14.530120.74
17、34.3551.63.040144.8448.2586.12.0第37页/共65页Al/SiC复合材料的组织第38页/共65页复合材料分类:1、按复合效果:结构复合材料与功能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疲劳性能好,减真性能好,高温性能好等,用于工程结构中的受载构件;功能复合材料有独特的物理性能,用于功能器件。2、按基体类型:树 脂 基 或 聚 合 物 基 复 合 材 料 RMC(Resin Matrix Composite),金 属 基 复 合 材 料 MMC,(Metal Matrix Composite),和陶瓷基复合材料CMC,(Ceramic Matrix Compo
18、site)等。3、按增强体的形态与排布方式: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短纤维或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单向纤维复合材料、三向及多向编织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把颗粒尺度为150m 的称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0.011m粒子增强的称为分散强化(弥散强化)复合材料。亚微米至纳米粒子增强的称为精细复合材料。第39页/共65页增强体的性能要求高强度,高模量,增强体直径小,含有缺陷几率小,用于航空航天结构的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密度小。第40页/共65页第41页/共65页复合效应:复合材料具有复合效应,使材料在基本保持原有组分的性能基础上,增添原组分没有的性能。复合效应分为:线形效应,非线形效应,界面效
19、应,尺寸效应及各向异性效应。线形效应可分为:平均效应,平行效应,相补效应,相抵效应。非线形效应可分:乘积效应,系统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第42页/共65页平均效应,又称加和效应(MeanProperties),反映为复合材料的混合定则(RuleofMixture)。Pc=f1p1n+f2p2n+f3p3n+f4p4n+Pc:复合材料的某一性质,如强度,模量,热导率等。pi: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或增强体的某性质Fi:体积分数,f1+f2+f3+f4+=100%n:常数,由实验确定,范围为-1n1。第43页/共65页相补效应(协同效应)和相抵效应(不协同效应)往往共存的。通过原料的选择、设计和工
20、艺尽量得到相补效应,避免相抵的情况。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增强体增强同一基体,或者可以认为是两种或以上单一复合材料混杂复合而成的材料。最能体现相补效应(协同效应)和相抵效应(不协同效应)。混杂效应:混杂复合材料的某些性能偏离按混合规则计算结果的现象,向增加方向偏离(性能改善)的情况称为正混杂效应(相补效应,协同效应),而向减低方向偏离(性能下降)的情况称为负混杂效应(相抵效应,不协同效应)。一般某些性能出现正混杂效应,某些性能出现负混杂效应。我们需要的性能出现正混杂效应,而负混杂效应在容忍范围内可认为材料设计是成功的。第44页/共65页非线形效应中乘积效应(ProductPropertie
21、s)又称传递特性,交叉耦和效应。如对材料输入X,材料性能输出为Y,而Y又作为另外一种材料的输入,另外一种材料产生输出为Z,两种材料复合得出一种新的机能材料。乘积效应对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指出了方向,可获得很高的性能,还可创造出任何单一材料不可能存在的功能效应。如把钴铁氧体(CoFe2O4)的微粉和钛酸钡(BaTiO3)铁电微粉复合,利用钴铁氧体(CoFe2O4)的磁场中的磁致伸缩产生应力传递到钛酸钡(BaTiO3)铁电微粉上,通过钛酸钡的压电效应把应力转变为电势,完成磁和电之间的转换,这种复合材料的磁电效应是目前最好的单晶体材料的100倍。传递过程不仅适用于上述的二重过程,还适用于三重和三重以上的
22、过程。第45页/共65页复合材料的传递特性第46页/共65页非线形效应中系统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系统效应机理不清楚,但存在,如彩色胶片由红、黄、兰三种感光层复合,结果是五彩缤纷的画面,复合涂层使材料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超过按混合定则的计算值。诱导效应实验发现增强体的晶形会通过界面诱导基体结构改变而形成界面层相。共振效应:两个相邻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振。第47页/共65页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1阻断效应:可阻断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等。2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引起物理性质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电阻,介电特性,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3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
23、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的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冲击性。4感应效应:增强物的表面结构使基体与增强物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作用而改变,如弹性,热膨胀性,抗冲击性和耐热性的改变等。5界面结晶效应:基体结晶时,易在界面上形核,界面成核诱发基体结晶。6界面化学效应: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官能团、原子、分子之间的作用。界面效应与界面结合状态,形态和物理,化学等特性有关,还与界面两侧材料的浸润性,相容性,扩散性等密切相关。正是由于界面效应的存在,导致复合材料之间出现协同效应。第48页/共65页复合材料增强原理复合思想1、仿生思想仿效天然的复合材料,如木材,竹子,骨骼,贝壳,牙齿等。
24、2、绿色材料思想考虑是否可以回收,是否环境污染等3、充分利用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因子组合作用效果大于单独作用效果之和。4、智能材料思想材料本身对外界激励做出智能反应,如光纤,形状记忆合金,功能陶瓷等。5、其它功能梯度思想,混杂概念,纳米级复合。第49页/共65页复合材料增强原理:基体用于固定和粘附增强体,将所受载荷通过界面传递到增强体上,本身承受少量载荷,隔断裂纹及损伤的传播,保护增强体免受环境的化学和物理损伤;增强体具有高强度,高摸量,主要用来承担载荷。界面协调基体和增强体之间的变形,将基体的应力传递到增强体上。基体和增强体的结合力过大使复合材料韧性下降,结合力小起不到传递应力的作用,容易在界
25、面处开裂。增强体、基体和界面共同作用下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的韧性,抗疲劳性,抗蠕变性,抗冲击性和其它性能。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有足够的强度,但脆,应该增韧补强,金属基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应该增强补韧。第50页/共65页弥撒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增强原理金属基体加入硬质颗粒,如Al2O3,TiC,SiC等。硬质颗粒有效阻碍位错的运动,强化机理与脱溶沉淀饶过机制类似,质点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强化效果越好。如SPA合金(也称ODS合金,oxidedispersestrengthenalloy),粉末经过真空退火,脱脂,冷压,烧结和热挤压制成。Al+Al2O3,TDNi,TDNiCr合金(Ni,Ni-Cr合金中加
26、入2035nm的氧化钍)。第51页/共65页粒子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增强原理加入的颗粒尺寸为150m,体积分数为0.050.5。基体承担主要载荷,通过粒子约束基体变形达到强化。粒子增强型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增强体和基体的比例有关,某些性能只取决于各组成物质的相对数量和性能,材料的密度可用混合定则精确描述。摸量变化:粒子增强型复合材料和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随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第52页/共65页第53页/共65页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增强原理1、连续纤维增强原理可以用混合定则很好地描述和预测复合材料的性能。Pc=f1p1n+f2p2n+f3p3n+f4p4n+Pc:复合材料的某一性质,如强度,模量,热导
27、率等。pi: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或增强体的某性质Fi:体积分数,f1+f2+f3+f4+=100%n:常数,由实验确定,范围为-1n1。增强体的高强,高摸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是增强的主要原因。另外复合效应,即受力时纤维和基体的变形互相牵制,使纤维和基体都得到强化也是强化原理。第54页/共65页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增强原理2、短纤维和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增强效果不如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但成本低,各向异性程度小。增强原理:受力时,基体和纤维由于紧密结合,纤维限制基体的变形,在界面产生剪应力,通过剪应力将复合材料承受的载荷分配在纤维和基体上,纤维受到比基体更大的拉应力。第55页/共65页第56页
28、/共65页复合材料的界面界面:基体和增强体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彼此结合能传递载荷作用的区域。界面的层次:相界,晶界,亚晶界.不是简单的几何面,是一个过渡区域,厚度很小,几个nm到几百个nm。界面的性质,结构,完整性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界面结合力:物理结合力(范德华力,包括偶极定向力,诱导偶极定向力,色散力),化学结合力(在界面上产生共价键和金属键)第57页/共65页复合材料的界面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类型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类型 1机械啮合基体表面粗糙多孔,靠收缩应力包紧增强体,固体间摩擦结合。2溶解和浸润结合基体润湿增强体,发生扩散和溶解而结合,如C/Ni之间的
29、结合。3反应结合基体表面与增强体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形成化合层。如B纤维增强Ti合金,反应生成TiB2。4氧化结合增强体表面吸附空气,带来氧化或氧化物纤维与基体结合,如Al2O3增强Ni时,氧化形成NiO.Al2O3层。5.混合结合:以上各结合方式的组合,常见而重要。第58页/共65页复合材料的界面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类型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类型1、化学键合机体表面上的官能团与增强物表面上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结合的界面区。2、浸润吸附结合增强材料被机体浸润,产生物理吸附的界面结合。3、机械结合4、静电结合两相物质对电子的亲和力相差较大时,在界面区产生接触电势形成双电层。5、扩散结合
30、界面扩散作用使原有平衡状态破坏,形成界面模糊区,如图。第59页/共65页第60页/共65页界面改善对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界面承担由机体向增强体传递载荷的作用,要求界面由足够的强度,以有效传递载荷,但是强度太高导致韧性下降。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还要考虑使用时的物理不稳定性和化学不稳定性。物理不稳定性高温下增强体与基体存在化学位梯度,纤维可向基体溶解、扩散,造成界面不稳定,复合材料强度降低。如W丝增强Ni基合金,W溶入镍合金损失强度。化学不稳定性复合材料制造和使用中,界面通过扩散产生基体与增强体的化学反应,生成脆性化合物,使复合材料强度大幅度降低。第61页/共65页复合材料界面改善的方面1、降
31、低界面残余应力界面残余应力由于基体和增强体导热性、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不同,增强体诱导基体结晶、基体相变、偏析引起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引起裂纹的产生,使强度下降,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引起界面受环境的氧和水的作用,使材料早期破坏。减少残余应力的办法:对纤维表面梯度涂层,使弹性模量逐渐变化,降低制造中的温度等。第62页/共65页复合材料界面改善的方面2、基体改性3、选择合理的复合工艺和使用条件基体改性和改进复合条件可有效改变界面结合状态和断裂破坏的特征,使断裂出现在基体重中,如铝合金中加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Zr,Nb,Mo,Cr,Ti,V等,可改进对碳纤维的润湿性,对纤维影响很小,减少Al4C3有害化合物的形成。4、纤维表面处理和涂层(表面改性)纤维表面处理和涂层可改善纤维表面性能,增加与基体的浸润性,防止界面不良反应,改善界面结合情况。如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能很低,一般不能被铝浸润,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在纤维表面形成TiB2并含有氯化物,可大大改善浸润能力,还遏止了C/Al界面不良反应。第63页/共65页总目录第64页/共6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5页/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