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案【优秀6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物理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高一物理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高一物理教案 篇一 一、目的要求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含义,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及其意义。 3、理解用图象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难点:理解图象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1、观测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运动 时间t/s 0 4.
2、9 10.0 15.1 19.9 位移s/m 0 100 200 300 400 观测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相等的时间里汽车的位移相等。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 (2)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纵轴表示位移s 横轴表示时间t 作出上述汽车运动的st图象如右图所示 可见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这种图象叫做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 图象的含义 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st 图象上任一点的横坐标表示运动的时间,
3、对应的纵坐标表示位移 图象的斜率k=s/t=v (3)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方框里面的文字 讨论:下面的st图象表示物体作怎样的运动?(投影显示) (二)变速直线运动 举例:(1)飞机起飞 (2)火车进站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投影显示) 四、课堂小结 匀速直线运动(s t) 变速直线运动(s与t不成正比) 高一物理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根据实例归纳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点,知道它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知道它与一般曲线运动的关系。 2。理解表征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利用各物理量的定义式,阐
4、述各物理量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圆周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普遍性。用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揭示生活、生产中的圆周运动实例。从而对圆周运动的规律有更深刻的领悟。 【阅读指导】 1。圆周运动是_的一种,从地上物体的运动到各类天体的运动,处处体现着圆周运动或椭圆运动的和谐之美。物体的_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2。在课本图2-1-1中,从运动学的角度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_ _。 3。在圆周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是_。 4。如果质点沿圆周运动,在_,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5。若在时间t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通过的弧长是s,则可以用比值_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这个比值代表_,称为匀速圆周运
5、动的_。 6。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它的线速度就是_。这是一个_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圆周运动中任一点的线速度方向就是_。因此,匀速圆周运动实际是一种_运动。这里所说的匀速是指_的意思。 7。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_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_,表达式是_,单位是_,符号是_;匀速圆周运动是_不变的运动。 8。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_叫做周期,用符号_表示。周期是描述_的一个物理量。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经过一个周期后会_。 9。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是_。 10。任何一条光滑的曲线,都可以看做是由_组成的,_叫做曲率半径,记作_,因
6、此我们就可以把物体沿任意曲线的运动,看成是_ _的运动。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 1。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B。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C。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D。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角度相等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 ) A。速率 B。速度 C。角速度 D。周期 3。某质点绕圆周运动一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相对于圆心是静止的 B。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 C。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 D。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 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大小为3m/s,角速度为6 rad/s,则在0
7、。1s内物体通过的弧长为_m,半径转过的角度为_rad,半径是_m。 5。A、B两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弧长之比sA:sB=2:3,而转过的角度之比 =3:2,则它们的周期之比TA:TB=_,角速度之比 =_,线速度之比vA:vB=_,半径之比RA:RB=_。 6。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已知大轮A的半径是小轮B半径的3倍,A、B分别在边缘接触,形成摩擦转动,接触点无打滑现象,B为主动轮,B转动时边缘的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试求: (1)两轮转动周期之比; (2)A轮边缘的线速度; (3)A轮的角速度。 能力提升 7。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圆筒,正以角速度绕轴O匀速转动
8、,现使枪口对准圆筒,使子弹沿直径穿过,若子弹在圆筒旋转不到半圈时,筒上先后留下a、b两弹孔,已知aO与bO夹角60,则子弹的速度为多大? 8。一个大钟的秒针长20cm,针尖的线速度是_m/s,分针与秒针从重合至第二次重合,中间经历的时间为_s。 第1节 描述圆周运动 【阅读指导】 1。 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圆的。 2。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常不能看作质点;物体各部分的轨迹都不尽相同,但它们是若干做圆周运动的质点的组合;做圆周运动的各部分的轨迹可能不同,但轨迹的圆心相同。 3。快慢不变的匀速(率)圆周运动。 4。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 5。S/t,单位时间所通过的弧长,线速度。 6。质点
9、在圆周运动中的瞬时速度,矢,圆周上该点切线的方向,变速,速率不变的。 7。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所转过的角度,角速度,=/t,弧度每秒,rad/s,角速度。 8。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T,匀速圆周运动快慢,重复回到原来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9。 V=R。 10。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圆弧,这些圆弧的半径;物体沿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段圆弧。 【课堂练习】 1。 A 2。 A、C、D 3。 C 4。 0。3,0。6,0。5。5。 1:2,2:1,1:4。 6。小。7。 V=3d/2 高一的物理教案教学 篇三 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T
10、=(t+273)K。 绝对零度为-273.15,它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2)气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不是气体分子自身体积的总和,而是指大量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整个空间的体积。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其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3)气体的压强: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 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压力。 决定因素: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4)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V/T=恒量 高一物理教案 篇四 重点与剖析 一、自由落
11、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
12、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
13、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
14、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15、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6、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 例3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 s的位移为25 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
17、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 h= gt2 h25= g(t1)2 由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 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 自主广场 基础达标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 答案:ACD
18、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12 B、11 C、21 D、4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 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1
19、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 答案:35 m 综合发展 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内通过高度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
20、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 (g取10 m/s2) 图241 答案:1 s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 篇五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
21、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高一物理教案 篇六 高一物理教案 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
22、,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
23、,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
24、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
25、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处,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W=Ek,有由几何关系,有sinL=h2-h1即FL-fL=E2-E1=E 引导学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1)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
26、它力对物体做功,是使物体机械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2)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这是物体机械能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2、对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外=E2-E1或W外=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E1、E2分别表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E表示物体机械能变化量。 (2)对W外=E2-E1进一步分析可知: (i)当W外0时,E2E1,物体机械能增加;当W外0时,E2 (ii)若W外=0,则E2=E1,即物体机械能守恒。由此可以看出,W外=E2-E1是包含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内
27、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关系的表达式。 (3)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过程,其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1.质量4.0103kg的汽车开上一山坡。汽车沿山坡每前进100m,其高度升高2m。上坡时汽车速度为5m/s,沿山坡行驶500m后速度变为10m/s。已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01倍,试求:(1)此过程中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多少?(2)汽车所受平均牵引力多大?取g=10m/s2。本题要求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求解。 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1)如何依据W外=E2-E1求解本题?应用该规律求解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用W外=E2-E1求解本题,与应用动能定理W
28、=Ek2-Ek1有什么区别?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给出例题求解的主要过程: 取汽车开始时所在位置为参考平面,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W外=E2-E1解题时,要着重分析清楚重力、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此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变化。这既是应用此规律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与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重要区别。 例2.将一个小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向上运动经过某一位置P时,它的动能减少了80J,此时其重力势能增加了60J。已知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小物体返回地面时动能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运动过程中(包括上升和下落),什么力对小物体做功?做正功还是
29、做负功?能否知道这些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比例关系? (2)小物体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如何?每一种形式能量的变化,应该用什么力所做的功量度?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指出: (1)运动过程中重力和阻力对小物体做功。 (2)小物体动能变化用重力、阻力做功的代数和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用重力做功量度;机械能的变化用阻力做功量度。 (3)由于重力和阻力大小不变,在某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相应能量的变化求出。 (4)根据物体的机械能E=Ek+Ep,可以知道经过P点时,物体动能变化量大小Ek=80J,机械能变化量大小E=20J。 例题求解主要过程: 上升到最高点时,物体机械能损失量
30、为 由于物体所受阻力大小不变,下落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与上升过程相同,因此下落返回地面时,物体的动能大小为 Ek=Ek0-2E=50J 本例题小结: 通过本例题分析,应该对功和能量变化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应注意学习综合运用动能定理和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练习): (1)运动中物体所受阻力是其重力的几分之几? (2)物体经过P点后还能上升多高?是前一段高度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小结既是本节课的第3项内容,也是本章的小结。 3、功和能 (1)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理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 (2)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功变成能,而是通过力做功的过程,使物体之间发生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3)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传递与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总是遵循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的。 六、说明 本节内容的处理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基础较好,可介绍较多内容;学生基础较差,不一定要求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题,只需对功和能关系有初步了解即可。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