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75946946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pdf(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答案】拨动塑料尺

2、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剖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分歧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分歧,收回的声音响度分歧;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是非等身分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氛围传入人耳,引起鼓

3、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2在研究吉他演奏的进程当中,小华发现琴弦收回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类身分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颠末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收回声音的音调高低,大概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收回声音的音调高低,大概与琴弦的是非有关 猜想三:琴弦收回声音的音调高低,大概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

4、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办法是:_ 编号材料 A B C D E 铜 铜 铜 铜 铜 长度(cm)60 60 60 80 80 横截面积(mm2)0.76 0.89 1.02 0.76 0.76 编号材料 F G H I J 铜 铜 尼龙 尼龙 钢 长度(cm)100 80 80 100 横截面积(mm2)0.76 1.02 1.02 1.02【答案】ABCADF80

5、1.02 掌握变量法【解析】【详解】(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 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 A、B、C 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 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 A、D、F 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 G、H 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 J 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

6、80cm、横 截面积也是 1.02mm2 便可;(3)8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 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3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 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1)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

7、 2:应选用编号为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 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答案】A B C E 100 1.1【解析】【分析】【详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 A、B;(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 同,所以应选 C、E 选项;(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 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

8、B;(2)C、E;((3)100;1.1【点睛】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 4小丽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不异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大概与弦的粗细、是非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小丽找来了各类分歧的琴弦,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琴弦的编号及情况以下表所示:(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小丽应选择表中编号为_的琴弦。(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小丽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的琴弦。(3)通过查阅资料,小丽知道了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 11 所示。如果小丽的实

9、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_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_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答案】【解析】【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编号为、的琴弦材料,琴弦的粗细、长度不异而材料分歧,因此可用来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编号为、的琴弦材料,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可用来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3)在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由图知,琴弦越长,音调越低,和相比,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较短,音调较高。5探究影响音调的高低有关身分:装置 事实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

10、、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 究“音调高低与哪些身分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 个玻璃瓶会依次收回“fa(4)”“mi(3)”“ri”“do(1)”四个音阶分歧的声音,接着小 组同学用橡皮锤悄悄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收回“do(1)”“ri(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同样的瓶子,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 击瓶身则收回“do(1)”的音?小组同学颠末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_分歧(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_不

11、同,音调不同步骤(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a)是敲击_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图(b)是敲击_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 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 不同,其中敲击_瓶身的响度大(均填“丙”或“丁”)(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实例的发声体例如:吹评价 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分歧的声音,与上述_实验的发声体是不异的,提着水壶向 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_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均填“向瓶口 吹气”或“用锤敲击瓶身”)【答案】振动物体频

12、率丙向瓶口吹气向瓶口歇气【解析】【详解】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氛围的振动收回的,用橡皮锤悄悄敲击瓶子 的外侧,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水的振动发声,振动物体分歧;2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 子的外侧,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3由图(1)可知,丙比丁中水多,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子外侧时,丙中水多,振动的频率 低,由图(2)可知,(a)的频率低,则(a)是敲击丙瓶身的振动波形图;4同理可知(b)是敲击丁瓶身的振动波形图;5由图(2)可知,(b)的振幅较大,说明敲击丁瓶身的响度大;6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

13、生分歧的声音,是靠改变氛围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与 向瓶口吹气实验的发声体是不异的;7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时,随着水的灌入,氛围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次越来越 高,与向瓶口吹气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如图是小明使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 和 B,其目的是_。移动蜡烛 B 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不异,小明记实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3)当蜡烛 A 阔别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选填“接近”、“阔别”)玻璃板,像 _(选填“变大”“变小”

14、“稳定”)。(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 A 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答案】直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不是相等阔别稳定玻璃的两个外表同时反射,每一个外表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 B 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从玻

15、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 和 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 B 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不异,小明记实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不是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 A 阔别玻璃板时,则像将阔别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阔别平面镜,像

16、也阔别平面镜,像的大小稳定(等于物体的大小)。(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7小明使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东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实验:(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对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_,这是为了比较_;实验中点燃蜡烛 A 的目的是_;(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 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 C D 分

17、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 a、b 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 C 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 D 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 D 清晰的像是因为_;(4)请 你 说 出 实 验 改 进 后 的 长 处(至 少 说 出 两点)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完全不异像与物的大小使蜡烛 A 的像更清晰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解析】【分析】【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 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

18、选用 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4实验中点燃蜡烛 A 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 A 成的像更清晰。(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 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 D 清晰的像。(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扑灭的生日蜡烛 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8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那一面的下边线与

19、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简直无光的实验室,有阳光的实验窒,在_中进行实验成效好(选填“”或“”)(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4)在白纸上沿跳棋 A 和 B 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 u 和像距 v 的值以下表:实验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1 3.39 2 5.11 5.22 3 6.39 6.51 如图(乙)所示,第 1 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A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 v 1 _cm 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

20、字母填在横线上)A刻度尺丈量像距时存在偏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答案】有膜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 3.50 B【解析】【分析】(1)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面;(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颠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通俗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反射能力更强;(4)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

21、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详解】(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镀膜的一面由于成像更清晰,所以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因为跳棋本身不会发光,要靠反射的光线成像,所以应该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中实验,即在有阳光的实验室实验(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因为平面镜是反射成像的,所以镀膜后一定是增强了镜面对光的反射(4)如图(乙)所示,第 1 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A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因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像距应为 B 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

22、的分度值为 1mm,则像距 v 1=3.50cm 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且去除误差因素后,每次像距与物距的差值相等,说明是同一原因引起的,考虑实验装置,原因只能是:玻璃板有一定厚度造成的 故选 B【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另外要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 5mm 和 2mm 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23、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板每方格长度是 5cm,将扑灭的蜡烛由 A 点移至 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 璃板中所成的像距离是_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是_像;(4)如图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身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_【答案】2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0不能虚【剖析】【详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由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成效,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 2mm厚的(2)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

24、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 5cm,将扑灭的蜡烛由 A 点移至 B 点,此时它与玻璃板的距离为 25cm10cm,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为 10cm,则它与像的距离为 10cm10cm20cm;由于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克不及承接虚像,所以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克不及成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顺序左右相反,时针指向 10 和 11 之间,分针指向 7,实际时间为 10:35.如下图所示:10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资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用的防伪措施某

25、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映照面值为 100 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_【答案】荧光物资反射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剖析】【分析】【详解】(1)1由于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用紫外线灯

26、照射面值为 100 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2)2只需钞票上的“100”发光,说明已经被紫外线映照到了,而紫外线灯并没有映照钞票,说明钞票上接收到的紫外线是透明玻璃反射的;(3)3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而照射到钞票上,所以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穿透玻璃的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 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选填“高”或“低”)。(2)图

27、乙是 B 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3)B、C 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 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B、C 组得到 b、c 两种分歧图像的原因大概是水的_分歧;从图像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性是 _。【答案】高 9298 质量温度稳定【解析】【详解】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底,受底部温度的影响,测量值将偏高;(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所以示数为 92(3)由图丙知,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导致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 98,

28、从图像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高;(2)92;(3)98;质量;温度不变【点睛】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克不及遇到底或壁,否则温度计的示数会受烧杯底部的影响;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读数;根据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判断出时间分歧的原因;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也要掌握;学会从图象上分析水的沸点,并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身分,可以应用进行分析 1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请你指出图 1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2)图 2_(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沸腾后继

29、续给水加热,水 的温度_;(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绝的冒“白气”,产生此征象的原因是_(填物态变 化名称);(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 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办法_。【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遇到了底甲稳定液化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剖析】【分析】【详解】(1)1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底,这样测量的温度不是液体的温度了,同时还容易 损坏温度计。(2)23水在沸腾进程当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进程当中体积逐步增大,到最后破 裂,故甲图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4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

30、遇冷会液化成大量的小水滴,这就是我们 看到的“白气”。(4)5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也可能 是水量太多,适当减少水的质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是周围的环境温度过低。13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 min2 72 71 4 74 73 6 76 74 8 78 76 10 67 77 12 78 79 14 78 82 16 81 84 18 84 86 20 87 89 甲的温度70 乙的温度70(1)该组同学在记录物质甲的数据时,记录中有

31、一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2)在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填“甲”或“乙”);(3)该晶体的熔点是_;(4)该晶体在 76时,处于_(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5)从实验的数据可分析得出,固态物质在熔化时需要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67;甲;78;固体;吸收。【解析】【详解】(1)1由表格中数据知,甲从第 8min 温度保持不变,但第10min 温度为 67,明显降低,所以是错误数据;(2)2由数据知,甲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甲是晶体;乙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3)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78不变,所以熔点为 78;(4)4晶体

32、在 76时,未达到熔点,还没开始熔化,为固态;(5)5固体在熔化进程当中需要吸收热量。1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 是读数进程,c是读取的温度;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 c 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d)、(e)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_图是水沸 腾时的情景;(3)当水温接近 90时,每隔 1min 记实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实的数据,请你在下面 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_。(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

33、说明当地气压_(大于或者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进程当中温度_。【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烧杯底部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裕接触 48d 见剖析 97小于稳定【剖析】(1)a 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液泡遇到烧杯的底部了,这样丈量成效禁绝确。b 图中读数的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裕接触;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0+8=48。(2)d 图中,气泡在上升进程当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所所以沸腾时的情景;(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以下列图所示:(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5 分钟后水温度保持稳定,说明此时水

34、的沸点是 97,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说明本地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进程当中温度稳定。15_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 a、b 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 的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温,4min 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 6min,然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实数据以下表:时间 t/min 温度 T/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有如下发现:(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和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从记实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实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

35、min 时的数据;(3)截止加热,沸腾截止,说明沸腾进程需要_。你一定另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 中随便一条_。【答案】蒸发 b a 内部表面 7 吸热水的沸点是 98【剖析】【分析】【详解】1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23图 a 是沸腾时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图 b 是水沸腾 前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进程当中变小,然后消失。(1)45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6从记录数据看出,第 7min 的数据是错误的,因第4min 水便开始沸腾,而在沸腾过 程,温度是保持不变的。(3)7截止加热,沸腾截止,说明沸腾进程需要吸热。8由表格数

36、据可知,水在 98时开始沸腾,那么水的沸点是 98。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探究凸面镜成像的规律。(1)选取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将它们置于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 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调整光屏到_(填“A”、“B”或“C”)位置时,生活中的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_(填“能”或“不 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还想在光屏上看到

37、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答案】同一高度 C 投影仪能靠近【剖析】【分析】【详解】(1)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在做实验的进程当中,调整凸面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 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蜡烛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像会成在 2 倍焦距以外,所以光屏要调整光屏到 C点。3生活中的投影仪成像原理是物体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像在 2 倍焦距以外。(3)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仍能成清 晰的像。5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

38、凸透镜之间,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 会聚一些,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就要让光屏靠近凸透镜。1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扑灭的蜡烛、凸面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2)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心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像(填全像的性 质),生活中的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使用此原理工作的。(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 小与原来像相比将_(变大/变小/不变)。(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 45cm 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答

39、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变大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剖析】【分析】【详解】解:(1)1蜡烛、凸面镜、光屏,三者在统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统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统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2)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5cm 处,u35cm,v20cm,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3)4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

40、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4)5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克不及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由于大概是物距小于焦 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18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面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_;(2)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移动,像的大小将变_;(3)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 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亮的观点_。【答案】确保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

41、的中央左变小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 LED 灯【解析】【分析】【详解】(1)1三心同高的目的是确保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23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光屏左移,像变小。(3)4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 LED 灯,光屏上可以呈现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像,即可证明。19如图 a 所示小王用扑灭的蜡烛、凸面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镑的焦距为 20cm;(1)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可将蜡烛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 30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 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晰

42、的像,原因是_;(3)为进一步探究凸面镜成像特性,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 4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仍 接不到像,如图 b 所示,MN 为透镜 L 的主光轴,试通过光路作图确定蜡烛 AB 通过透镜 L 所成的像_。【答案】右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 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 时,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详解】(1)1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即像距为50cm,大于二倍焦距,要使光屏承接一个 倒立清晰的实像,物距应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2)2保持凸面镜

43、位置稳定,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 30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焦 距,即蜡烛位于焦点上,此时是不能成像的,所以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晰的像,即原因是: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3)3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 40cm 刻度线处,物距小于 焦距,此时凸面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面镜的同侧;依据凸面镜的特殊光线,作出蜡烛的顶点的光路图,即与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偏向稳定,然后反射耽误两条折射光线,交于一点,此点为蜡烛顶点的像,过此点向光轴作出垂线,垂线段为蜡烛的像,如图所示:【点睛】凸面镜成像规律是常测验的内容,

44、应紧记凸面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老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20某物理乐趣小组使用透明橡皮膜、打针器、乳胶管、止水夹等东西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并使用水透镜探究“透镜成像”,如图所示。(1)图甲中,从形状上可以判别此时的水透镜是_(凹/凸)透镜;研究小组对水透镜中 继续注入少量水,发现焦点左移,抽出少量水后,焦点右移;并测得了水透镜的多个焦距值;这一征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_(大/小)。(2)如图乙,在光具座上固定好蜡烛和水透镜,此时物距为_cm,移动光屏到如图的位 置获得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放大/缩小)的实像。(3)保持蜡

45、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变,利用甲图装置测量水透镜的焦距,并在乙图中进行透镜 成像实验,取得多组数据以下:实验次数 1 2 3 4 5 焦距 f/cm 15.0 12.0 像距 v/m 60.0 30.0 20.0 13.0 6.7 1 -1/m f 6.7 8.3 10.0 12.5 20.0 1 -1/mv 1.7 3.3 5.0 7.5 15.0 8.0 5.0 A表格中,第 3 次实验时水透镜的焦距是_cm。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当凸透镜成实像 时,物距不变,像的大小跟_有关。B作出 11 和的关系图像。fv(_)C根据上述数据和图像,写出 v 和 f 的关系是v=_。【答案】凸大 20.0 放

46、大 10 焦距 f 15f【剖析】【详解】(1)1由图甲知,该水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2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小,可知焦距变小;抽出少许水 后,焦点右移,焦点到凸面镜的距离变大,可知焦距变大;这一征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小。(2)3由图乙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20.0cm,则物距为 20.0cm;4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5A由第三组数据可知,1 10m-1,则 f=0.1m=10cm;f 6由数据知,物距不变,凸透镜的焦距改变,像距改变,说明像的大小改变,可知当凸透 镜成实像时,物距不变,像的大小与焦距有关;7B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连线,如图所示:;8C由图像可知,1111 与成正比例关系,设kb,分别将 3、5 组数据代入得:fvfv 5k10b,15=k20b,联立解得:k=1,b=-5;可得 11 5,vf 进一步可得: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