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档素材: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诗经--静女》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档素材: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诗经--静女》解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经邢风静女解读当代读者一般都认同,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情诗,属于“国风”中的 “邺风二但很多人不太注意这个“邢风”,或仅说明是十五国风之一而已。其实, 了解“那风”的来龙去脉,对理解静女是有帮助的。邺(bei)是西周初年 的一个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后,令纣王之子武庚在商都城朝歌管理商遗民。为了 防范武庚,封管叔在朝歌之东的卫国,封蔡叔在朝歌之西的郦(yong)国,封霍 叔在朝歌之北的邢国。几年后武王去世了,成王即位,周公摄政,管叔、蔡叔联 合武庚反叛。于是周公东征,杀武庚、管叔,贬逐蔡叔、霍叔,封康叔于卫,并 将邢、郎之地并入卫,天下乃定。邢成为西周存国时间最短的诸侯国。在诗经编撰的时候,邢、
2、鄙早已不存在,为什么还要保存邢风、庸K风呢? 直接叫卫风不就得了吗?事实上在先秦人们往往是邺庸K卫并称的。之所以保存邺 风、庸K风,大概是为了保存这段历史的记忆,尊重武王分封邺庸K卫的决策。由于邺地原为商统治中心地区,所以邺风保存较多周礼乐制度形成之前的原 始风俗,保存了较多的情歌。又由于周公东征后加强了卫地的礼乐管治,所以邺 庸K卫的诗有明显的礼教不断强化的演变轨迹。诗歌篇幅不长,文字也不艰涩,意 蕴却非常丰富。先看静女这个标题。“静女”是对诗歌女主人公的称谓,诗中两次出现。 向来对“静女”的解释没有太大的分歧。毛传说:“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 法度乃可说也J朱熹说:“静,闲雅之意J今人高
3、亨诗经今注也说:“静, 贞静,不轻佻J或以为静通靖,善也。广雅:“静女亦当读靖,谓善女。”马 瑞辰及今人程俊英等皆从此说。金启华等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 社1990年版)那么说:“静:文静温柔J这些解释,不管是贞静、闲雅、文静 温柔还是善女、淑女,都兼指内在美和外在美而言。当代有人用对女子的时髦称 谓“靓女”对译,说静女就是靓女。这种说法似乎不妥。“靓女”主要是指相貌 美丽,偏指女子的外在美而言。而传统的解释更符合诗的本意。所以“静女”可 以解释为淑女,不宜对译为靓女。有人说:在诗经那个礼教森严的年代,女 主人公违反礼法规定,与情郎在城墙角落幽会,怎么也说不上“贞静二而从诗 的描写看,
4、主人公活泼淘气,似乎也与文静不搭边。为什么诗经用“静女” (淑女)来称谓热恋中女主人公呢?首先,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并不是礼教森严的年代。诗经作品产生的 时间跨度很长,有些作品产生于礼教制度形成之前,有些产生于礼教初始的时候, 有些那么产生于礼教比拟严格之时。如前所说,静女应该是产生于礼教制度形 成之前或是礼教形成之初的情歌,自然未受礼教束缚,而表现得热情奔放。诗 经作品产生的地域很辽阔,有周民族统治中心地区,有遥远地区,也有非周民 族控制的地区。统治中心区的诗歌受礼教影响大,而其他地区影响小。静女 产生之时,邺还不是周统治中心地区,受礼教影响自然就小。诗经作品来源 很广泛,原作者群来自社会不同
5、的阶层,有贵族,也有平民。在那个时代,礼教 对贵族影响大,而对下层民众的影响小,故有“礼不下庶人”(礼记曲礼) 之说。静女的原作者及主人公的身份虽难以确定,但不会是很显赫的贵族, 所以受礼教的束缚就小。其次,诗经时代对女子的赞美都是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如诗经 开篇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称恋 爱女主人公为“淑女:毛传诗集传皆云“淑,善也”。形容淑女的“窈窕” 一词,也是兼指内在美和外在美,扬雄方言日“美心为窈,美状为窕”。陆 德明经典释文引王肃日“善心为窈,美容为窕”。推而广之,中国古代民间 诗歌赞颂美人,都强调兼具外貌美和心灵美。如汉乐府陌上桑赞美罗敷一定
6、 忘不了赞扬她勤劳、热爱劳动:“罗敷喜(一本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孔 雀东南飞赞美刘兰芝“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外貌的同时,也表扬她“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傅萦苦辛” 的妇德。这正是民间文艺一种理想化的表现手法:作者心仪的主人公一定是最理 想的,外貌是最美的,品德也是最好的。所以,诗经的作者用“静女”(淑女) 来称谓热恋中女主人公就容易理解了。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比方怎样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及基 本结构。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云“诗以男子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很多鉴赏文章也说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第一章写男子赴约,
7、第二、三章写见面后的情形,女子向男子赠物表达爱情。但这样理解带来很多问 题。如果整首诗就是写一对恋人见面的情形,第一章写见面,第二章写女子送男 子一件礼物,第三章写女子再送男子一件礼物,这就使整首诗的结构平面化了, 薄弱而缺乏层次,重复而缺乏变化。这样也将诗歌主人公的爱情解读浅表化,对 诗歌意蕴的理解浅薄了。没错,第一章是写一对恋人的幽会,但并不是全诗都在 写这次幽会。第二、三章的描写也不是在这一次幽会中发生的事情。静女写 的是一对恋人心心相印的爱情,全诗三章分别截取三个他们恋爱生活的横断面, 多维度地展现他们真挚的情感。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诗的第一章了。整首诗是以男子口吻表达的,第一句就 是静
8、女其姝。貌美为姝。贤淑的女子啊,你是多么漂亮!这是男子对恋人发自内 心的赞美。城:城墙。城隅:城墙拐角处。俟我于城隅:约好在城墙拐角处等我。 可是当男子赶到他们约会老地方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女子的身影。这是最能检验 一对恋人情感质量的场景了。我们见过多少这样的情形:说好老地方不见不散, 到点了,没见人影。开始心急了,不停看表。过了五分钟了,还没来!过了十分 钟了,信息不回, 不接!然后就是各种气急败坏,各种脑补被放鸽子,被黑 被绿的场面。而静女的男主人公准时到达老地方后没见到恋人,压根不会去 想她还没到,因为她一定不会迟到。更不可能想会被放鸽子。爱而不见,爱通菱, 隐蔽。这句是男子的判断:她一定
9、来了,一定就在这,一定是故意躲起来了!可 是在哪呢?找这里没有,找那里没有,唉呀,我怎么那么笨啊!“搔首跳蹦”正 活画出男子捉急、自责的神态。可见,第一章写这对恋人心心相印的感情基础, 生动表现了女子的活泼淘气,男子的憨厚以及对恋人的充分信任。他们相处充满 快乐,是一对情商非常高的恋人。这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再来看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怪女美。娈,相貌美好, 与上章之“姝”同义。贻,赠送。彤,红色。管,古人对这个字的解释大致有两 种,一是指箫、笛一类的管乐器。二是指笔。今人对管有新的解释,很多人认为 指一种草,或是草的嫩芽,有人直接说管就是第三章的“黄”。这种说法最不靠 谱。
10、古书中没有将管解作小草的,几乎所有的字典辞典都没有管乃小草或草之嫩 芽的义项。真不知道一个个跟风者依据何在。况且管从竹,当与竹子相关,与草 相关的是菅(jiGn),草菅人命的菅。再者,如果管与黄是同一种东西,那么诗 第二章与第三章就重复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不可能有此败笔。此处“管”合理的 解释是箫、笛一类的管乐器。高亨诗经今注说:“彤管当是乐器,就是红色 的乐管。诗经里的管字,都是指乐管。”在周代,音乐与礼仪规范联系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礼乐制度,和等级制、世袭制、分封制一道成为基本的政治制度。只 有贵族才有资格享用音乐,乐器就成为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彤管是用红色漆精 心糅饰过的管乐器,更加显得珍
11、贵。女子将表达身份地位、作为家族象征的彤管 送给恋人,这是珍贵的爱情信物,是女子对爱情的最好表白。而男主人公接过彤 管,完全明白它的价值和含义,所以他真诚地赞美它:啊!珍贵的箫管啊!红彤 彤,光闪闪,真让人爱不释手啊!这是对女子真挚情爱的热烈回应。就像一个女 子将祖传的一件珍贵古董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情人,男子郑重地接过古董,认真 观赏,赞叹说:这是明代珍品啊!造型这样雅致,做工这样精美,真是难得啊! 你将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我,我明白是你深深的爱,我绝不会辜负它!这时候, 女孩子的内心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她遇到懂得爱的人。如果男子接过古董,漫不 经心地瞟一眼说:哪弄来这个东西,我上次在街边古董摊看
12、到一个,比你这个还 大,开价50块还可以还价哦!这时候女孩子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因为她明珠 暗投,遇到一个完全不懂爱的人,趁早分手吧!第三章是:自牧归英,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牧:交B外。尔 雅释地:“郊外谓之牧J归:通馈,赠送。蓑:嫩草芽。姑娘在郊外游玩,看 到一棵草芽非常奇特,非常好看,情不自禁地带回来送给小伙子欣赏。这正是热 恋中的女孩子常有的一种情感:每到一个地方,每看到一种新奇好看的东西,第 一时间就会想到:要是和他一起欣赏该有多好!如果他不在身边,就一定会想方 设法把这新奇好看的东西带回去送给他。而小伙子接过这一个小小草芽时的反响 和接过彤管时的反响完全不同,他说:真的是
13、很漂亮很奇特啊!不过,并不是小 草你有多美呢,因为是美人儿从远处带回来送给我的,所以就变得很珍贵。你看, 小伙子多会说话啊!多懂得爱啊!(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如果将上文的“彤 管”解释为与英同样的小草,该有多么无趣:哥哥,送你一棵嫩草芽。一啊!红红的嫩草芽多么漂亮!哥哥,我再送你一棵嫩草芽。啊!你有病啊!)一个女孩子情到深处,爱到极致,莫过于愿意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送给他,莫过于无时无地不在思念着他,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棵小草,都可以寄 托浓浓的情愫。一个男孩子,情到深处,爱到极致,莫过于对方的一个眼神,就 能秒懂,哪怕是不经意的一颦一笑,都能读出你浓浓的情愫。静女描绘的正 是这样的爱情。人们常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历代诗歌作品中,情诗无数,但 是多数是描写女子或是男子单向的感天动地的爱恨情仇,绝大多数情诗主人公只 有一个,或是痴情女子,或是情痴男人,像静女这种双主人公,男女双方心 心相印的情诗却很少见。而这正是静女的价值所在,也是它让数千年以后的 读者依然感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