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档素材2: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档素材2: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课堂实录.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课如何“向死而生”?我与地坛(节选)教学内容确实定成旭梅【教学设想】作为一部面向“死亡”的作品,我与地坛在一个缺乏死亡哲学的国度里, 在一个以积极生命为传统的中国教育里成为一个另类的存在,由此,如何引导“向 死而生”就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悬置的疑难。这里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怎样来引导学生进入史铁生由死亡而起步的思考?第二,如何企及和归结史铁生的死亡哲学?【教学流程】一、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史铁生“由死亡而起步”的思考?师:来看文题,为什么不是“我的地坛”,而是“我与地坛”?生:从结构关系来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结构关系我的地坛”是偏正关系,写 的重点在“地坛”“;我与地坛”为并列关系,所要探
2、讨的是“我”与“地坛” 之间的关系。师:“我”与“地坛”间的关系,这个回答诚然是准确的,但我们不妨回到中国 文化史中去找寻一下文本与中国传统文化书写的某种关联,想一想古代文人怎样 来书写人与物的关系。生1: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生2: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他当时面对的是石头城。 师:是啊,我们总是习惯于把这些称作“借景抒情”或日“托物言志”,把这些 当作是一个纯粹的诗歌创作技法。其实,在这些诗词文赋中,站立的是一个从人 群中走出来的“人工一个被人群边缘化了的或主动舍弃对话人群的“人”,一个 对话自然他物的“人”。史铁生的写作近似于这个传统,因此,我想把同学们刚 才
3、的回答略作调整,即“我与地坛的对话”,这样是否合适?生:合适。师:“关系”有远有近,“对话”那么代表一种贴近。好,那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我” 与“地坛”间进行的是一场怎样的对话?对话之一:空间生:一场“生命”的对话。师:哦,一场“生命”的对话。史铁生是如何与一个不会言语的地坛来进行生命 的对话的呢?生1:他把地坛当作“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生2:他在地坛的“另一个世界”里看到了他原来的世界里所没有的东西。师:请具体说说看,都有些什么。生2:有很多,我想把相关文字读一下好吗?师:好,请读。生2: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 息J师:这些文字里透露出什么
4、信息?生2:我觉得是生命的气息。比方说蚂蚁,写得很有趣,“摇头晃脑捋着触须”, 很像一个思考者的样子。师:是的,非常有趣。但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史铁生不应该是这么有趣的,为什么 呢?大家可以看这局部文字之前的一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 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寂静下来。”从这个句子里,再 联系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史铁生“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的意图,大家想啊, 史铁生是奔着“活跃”去的还是奔着“寂静”去的?生:“寂静”。师:对啊,既然是“寂静”,为什么笔下是蚂蚁的“有趣”,而不是蚂蚁的“寂静 苦闷”?所以我想请同学们关注一下后面一句一一“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这个 是作
5、者的意会,其实是他自己内心的一个投射、一个暗示,史铁生没有明说,但 思想上一定有所转变。这是地坛的物给他的启示。以这样的思路,再来看看别的 描写。生1:我说一下“瓢虫”,史铁生说它“爬得不耐烦了,累了”,这个描写跟他的 情形很相似,不过后面的文字情绪上就有些不一样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 忽悠一下升空了,“祈祷”,似乎是一种希望一种信仰的建立,“升空”是不是隐 含着某种“超越”的味道?师:嗯,解读很深入呀!生2: “蝉蜕”怎么理解呢?师:“蝉蜕”是蝉留下的生长印记,史铁生说它“寂寞如一间空屋,看到被生长 着的蝉遗弃了的蝉蜕的寂寞,是否恰证明了史铁生看到了蝉的继续生长而不后顾 的生命的执着?
6、生2:对!我明白了。“露水”说的也应该是这个道理。露水本来是没有重量的, 但积聚多了,就形成了力量,史铁生写出特别大的一种力道,他用了 “轰然”这 个词。师:还应该看到“万道金光。这是更大的力量。师: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史铁生来到地坛的初衷,除了 “逃避” 之外,他本来是要“驱赶”这些小昆虫的,他觉得这些小东西和他一样,“不明 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他不需要这样的一个群体来物以类聚、同病相怜。但很 显然,这些昆虫给了史铁生另一面,这一面是怎样的一面?生:是生机的一面,这段最后总结了: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J师:是的,“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就是地坛以它这个空间里的物跟史铁生对 话的结
7、果。对话之二:时间师:那么除了空间上的对话之外,还有别的维度上的对话吗?比方说时间上? 生:有的。比方第一局部的第2、3段,作者强调了他与地坛之间的联系。师:嗯,“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 影”,这确乎是时间维度上的对话。可是,我怎么觉得这两段里的联系有那么点 儿牵强附会的意思呢?生:本来就是牵强附会。师: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呢?生:这里面有史铁生的挣扎吧,我觉得。他在努力寻找一个和他境况相似的对象。 师:说得真好,境况相似。我们来看看怎么个相似法,把这局部齐读一下好吗?“它等待我出生,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二师:读出了什么相似?生1:地坛的颓败和史
8、铁生的残废相似。师:这是形态上的相似。但这里还有几个耐人寻味的用词和句子,比方说“老柏 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咀嚼一下这其中的意味。 生2:好像这其中又有些生机,让我想起老当益壮什么的。生3: “自在坦荡。是不是说并不在意自己的颓败呢?师:最有意味的这一句在这里:“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沿着刚才同学们分析 的思路,“这时候”应该怎么解读?生1:浮华褪尽,生命本质彰显的时候。生2:浮华褪尽,敢于坦然面对自己本真面目的时候。师:你们的回答都很漂亮,我以为读到了史铁生想要表达的东西。不过你们两个 的回答有些许不一样的地方,第二个同学加了一点东西,“敢于坦然面对,这很 像
9、是一个宣言,一个坚定生命姿态的宣言。很好。师:第7段也是时间维度上的一个对话,和第3段有什么不同?生:史铁生说“:十五年了,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说明他与地坛一直在对 话,在地坛里,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心魂。和第3段的“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 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这句形成了对照,说明史铁生经过了 理性思考,有所领悟。师:哦,有所领悟,领悟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第7段,选择一两句品读解析。 生1: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 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J史铁生指出了地坛不由自主的变化,正像自己不由自主 地残疾一样,同时强调了 “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
10、这里透露着一种坚韧。 生2: “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这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海 燕”这个形象,史铁生强调了燕子存在的背景,包括“落寞的时间”和“雨”, 这个背景是苍凉的,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困境,但雨燕“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这是一种生命的大力量,更显出超越困境的大襟怀。生3: “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这句中的“冬天雪地”,本来是生命凋零 的时空,但史铁生想到的是孩子,这就充满了活力。师:我想请大家关注一下“脚印”这个词,我觉得这个词很有象征性,谁能解说 一下吗?生4:史铁生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但他却想到了孩子们的脚印,从中我看到了他 的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师:对,史铁生沿
11、着孩子们的脚印想开去,这思想是延伸的,包含着一种韧性的 憧憬。生5: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这里 好像是说物是人非一一师:哦,物是人非?再读一次,再品味一下,是物是人非的沧桑遗恨吗?请注意, 史铁生的写作对象是古柏,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不妨比拟一下刘禹锡石头 城中的诗句。刘禹锡以淡远的笔墨,写石头山、长江潮,写故国空城受山围潮打,却寂静 得没有什么帝都气象的生命力反响。而秦淮河东面那轮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 领略过昔时那种醉生梦死的繁华吧,但它也只是清光飘零地从城垛(“女墙”)上 照进城来。诗人讲述着一个关于历史沧桑和城市盛衰的故事,流露着关于常与变、瞬息与
12、永恒间的辩证思考。这和史铁生在“古柏”里寄托的情思是一样的吗?生5:不一样,感觉史铁生的要积极一些,古柏的描写似乎是一种激励。师:这句用了反复,“站在那儿”“镇静”都重复出现了,怎么理解?生5: “站在那儿”的三次出现,强调了生命自顾自存在着,不因为他者的喜好 或忧郁而有所改变。“镇静” 一词中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师:深刻!生6: “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这里就更透露出生命的激 情了。“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这句也是,面对生命的秋天,风上加霜的 秋天,要像落叶那样,以歌舞的状态,有坦然的心境。师:说得真好!还有一个生造词“风上加霜”!(生笑)走近了史铁生的生命哲学
13、。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秋风忽至,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这句,什么叫作“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呢?(生语塞。)二、如何企及和归结史铁生的死亡哲学?对话中的文本性态度:向死而生师:同学们一下子全往“积极乐观”上去扣史铁生了,显得他特别像一个高大全 的英雄了。老师不能认同这个。不过,史铁生的境遇毕竟太特殊,同学们一时难 以感同身受也是常理,老师提供一个文本作个比拟吧。余华在活着里通过福 贵传达出一种独特的生存哲学: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活着这一作品同学 们是读过的,福贵不是一个残疾者,但他和史铁生还是有某种相似处的,那就是 人生的大困境。能从活着的生存哲学反观一下史铁生的“熨帖而微苦的
14、味道” 吗?生1:史铁生心里是苦的。生2:微苦,不是苦!“熨帖”是舒适的意思,我想史铁生此时应该处在困境与 解脱间的状态。师:是啊,你看,史铁生的境遇形同寂静的光辉平铺的“落日”、抗争的“雨燕”、 “冬天雪地”、沧桑的“古柏”、“暴雨骤临”、“秋风忽至”,色彩是“雪地”的白、 古柏的“苍黑”,这些都说明史铁生的真实中的可贵,他不避讳自己的挣扎,不 讳言挣扎过程中的“纷乱的思绪”,他老实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凡人,“怎样活 的问题”“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正是 这种诚恳,使史铁生成为灵魂的书写者;也正是这种血肉之中鲜活的挣扎,使史 铁生的思想更贴近人的真实存在,
15、从而成为世俗人生的引领者。来看看史铁生的 别样的人生感悟,他给了有别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人生的另一种解读的可能,一起 来读这几句:(教师幻灯补充我与地坛的原文局部内容。)我与地坛一个人,出生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1 .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 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3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 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 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如何成为美德呢?一个失去差异的世界将是一 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4于
16、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 谁去表达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5. 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 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师:在我们一般人的态度里,“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叔 本华)。人一旦有了某个欲望,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为达成欲望而不断筹划 的“痛苦”之中。什么叫“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的欲望被满足的那一刹那就 是幸福。如果第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而第二个欲望还没有被设想出来,那时人 就陷入了 “无聊”的状态之中。这
17、是一个站在“自我”需求的立场上的哲学论说, 但突如其来的残疾打破了史铁生自我需求与自我实现的路径,逼迫他站在了 “自 我”之外的“命运”面前。漫长的时间往往会让人“看见自己的身影”而顾影自 怜,但史铁生却从“看见自己的身影”的逼仄里走出来,获得了局限的“自我” 所不能认识到的人类共同的困惑,得到了迷失在世俗人生中的个体所不能企及的 求解。这是“残疾”给予史铁生的特定的生命行走的方式,也是史铁生给予双腿 健全而匆匆奔跑的我们的一个慢慢行走的启示。师:第一局部空间与时间上的“我与地坛”的对话到此结束了。我想请同学们以 一句简短的话给这局部作个总结,好吗?要点出主题来。生1:生命中的苦涩与坚强。生2
18、:不向命运低头。生3: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熨帖与微苦之间摆动。生4:扼住命运的咽喉,挣脱命运的锁链。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我想用史铁生命假设琴弦里的一段话来结束这堂课:(幻灯显示命假设琴弦片段:“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不必去看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那张无字的白纸”)师: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而饱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以睿智的生命体悟,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 内心。生命的声音,在轻轻地飞扬。人的生存,在物质之外是需要一些精神的, 我也总结一句,我把史铁生的这种精神叫作“向死而生”!师:好,课后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文章的第二局部,进一步体会史铁生通过地坛所 感受到的母亲给予他“怎样活下去”的人生启示,写一那么简短的读后感,下节课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