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测试题-高三人教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84895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测试题-高三人教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测试题-高三人教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测试题-高三人教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测试题-高三人教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一、选择题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反映了孔子()A赞成用“俑”随葬B仁者爱人的思想C对鬼神敬而远之D恢复周礼的意图2“(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你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是源自()A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B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C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D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3墨子讲“言有三表”即理论有三个标准。在三表中,最重要的乃是第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还说“义也者,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

2、义则治,无义则乱。吾义此知义之为正也。” 董仲舒也肯“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也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朱熹宣扬“不谋利,不计功”他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是以功利为急”由此判断()A在义利观上,儒家讲义,墨家讲利B儒家和墨家的义利观是完全不同的C墨子认为“义有利于天下,所以为正”可见他的根本出发点是义D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关系,二者孰轻孰重,才是义利观的核心所在4“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A变革进取的精神B公平公正的理念C自由平等的思想D推行刑罚的原则5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3、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6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其主要目的是()A倡导儒学,推行教化B宣扬君权神授思想C利用天人感应服务皇权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

4、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失误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D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民众意志8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9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

5、权利10秦代始创传国玉玺。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这反映出()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B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C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D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11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12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B阐述先理

6、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13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14(中国某种学说)“是当时的中国士人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结合起来,希望身体力行地重建社会和道德秩序的一种努力。”这种学说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战国 B西汉C宋代D晚清15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的是()A道教思想 B

7、佛教思想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6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7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A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 B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C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 D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18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

8、、否定帝权的活跃局面。以下对这一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正确的是() 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了正统理学 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 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A BCD19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20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人袁枚曾说:“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故封建行而天下治。后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故封建行而天下乱。无先王

9、之心,行先王之法,是谓徒政”。他还指出“周公不肯据险而建宫室,就是为了使将来一旦天子无德时,天下伐之不难”。据此可知袁枚()A主张恢复分封制 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C主张否定君主制 D具有民本主义政治观二、非选择题2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

10、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

11、夷待访录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

12、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朱子语类 材料三 1663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670年 顾炎武日知录 1690年 洛克政府论 1691年 王夫之宋论 1734年 伏尔泰哲学通信 1748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

13、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是按下列顺序,依次运行的: (1)平静和满足:人们放松对非物质价值观的坚守,变得越来越满脑子都是物质享受。 (2)幻灭和痛苦:当物质主义不能满足人性需求时,生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旧的精神权威被证明是假的。 (3)挽救价值观:他们的注意力被重新引导到人类生活的性质和价值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们再次找到它。 (4)创造力时期: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生活有了新的含义,幻灭消失;生活再次变得可以忍受宜人。他们是幸的。 (5)平静和满足的状态:这一循环周而复始。 整理自詹姆斯克里

14、斯蒂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孔子赞成用“俑”随葬,故A项错误;据材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和“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可知用“佣”替“人”陪葬,可知符合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鬼神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恢复周礼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解析】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张是以德治国,故B项错误;墨子提出的主张为兼爱非攻,故C项错误;法家的主张是以法治国,故D项错误

15、。【答案】A3【解析】根据材料中“墨子还说义也者,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吾义此知义之为正也。”可知墨家的义利观讲的是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朱熹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是以功利为急。”可知儒家和墨家的义利观有相同之处,故B项错误;根据 “义有利于天下”可以看出墨子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董仲舒认为“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和朱熹认为“必以仁义为先,而不是以功利为急”可见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关系是义利观的核心,故D项正确。【答案】D4【解析】题干意为: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智能提高而禁令规定一成不变的

16、,国家必被削弱,所以圣人治理民众,法制和历史时期同步发展,故体现的是变革与进取的精神,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5【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天法道”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不会消亡。在他们的言论中没有涉及到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故B项正确;从三位思想家的话中不仅看到他们认识到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有一种尊崇,敬畏的心理,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6【解析】由“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强调上天的意图,没有谈及儒学,故A项错误

17、;同时看出天子是上天的意图,强调天子权力来源于天,有君权神授的涵义,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则强调上天通过征兆的方式对君主执政进行提醒,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强调儒学应当被尊崇,与“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B7【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汉代儒学中“天人感应”思想是指天和人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春秋战国时期,随民族融合的加强,共同民族心理形成,所以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故A项错误;汉儒将天人感应思想融入儒学中,一方面可以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

18、据,同时也能对无限的君权进行限制,发扬先秦儒学“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宗法血缘关系是指家族、宗族内形成的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系列宗法关系,与汉儒“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一,所以D选项与材料中“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8【解析】材料并不能看出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原始民主思想彻底消失,而仅仅是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加强,是一种文化专制的表现,故B项错误;在中央设立太学,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重要途径,必然加强了儒学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从而改变了知识分子的构成,故C项正确

19、;孟子的地位发生变化,地位上升是在宋朝宋明理学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C9【解析】题干中董仲舒的判案标准是按照春秋操作的,有其内在的框架,与“重情轻法”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讨论的仅仅是关于寡妇改嫁这一单独现象,不能得出整体地位较高的结论,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汉代是允许寡妇改嫁的,封建伦理纲常对婚姻的束缚较少,故C项正确;寡妇改嫁只是妇女婚姻的一个环节,而且材料并没有表明寡妇改嫁就是能够自主选择的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C10【解析】根据材料“印者,信也”强调的不是传国玉玺本身的价值,而是它的功用,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故B项错误;宗法制,突出血缘纽带,而材料并未涉

20、及血缘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印者,信也”、“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等可知,与儒家“正名”、“名正言顺”等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1【解析】根据材料“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 ”可知学者们重视宗法思想的作用,但是不等于主张重建上古宗法制度,故A项错误;社会矛盾激化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达到强化户籍管理的作用,故C项错误;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环境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强化儒学重忠孝、讲廉耻的社会伦理道德要

21、求,故D项正确。【答案】D12【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按富贵不是贤者所祈求的,但违背人情,普通人没有好处,简直活不下去,怎么可以没有好处呢?由此分析可知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故A项正确;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材料讲的追求正当的利益不符,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提出的,不是二程,故D项错误。【答案】A13【解析】“敬天”、“德治”、“仁政”、“民之师帅”、“正君心”表明要以德治国,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观点,故B项错误;原来儒家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故C项错误;“存

22、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观点,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答案】A14【解析】据材料“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结合,重建社会和道德秩序”可知其表现的是理学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学派涌现,但并没有出现理学思想,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产生,故B项错误;宋代理学产生并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晚清时期,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答案】C15【解析】道教思想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佛教思想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即由繁入简,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主张“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即由简入繁,故D项错误。【答案】C16【解析

23、】根据题干中“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可知其思想为陆王心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能体现心学思想,故A项错误;“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是致良知的思想观点,符合陆王心学,故B项正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C项错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B17【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士大夫尽管朝廷杖受辱,但依然推崇廷杖,说明士大夫注重的非肉体惩罚是精神追求,并非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廷杖关系到朝家纲常,因而尽管使官员在朝堂受辱,但官员依然推崇廷杖,由此可知士大夫冒着受廷杖的惩

24、罚也依然进谏皇帝,以正朝纲,说明士大夫追求的是忠义的名节,故B项正确;C答案在明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情况下不具备可能性,故C项错误;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并非荣誉,故D项错误。【答案】B18【解析】根据教材知识,李贽的主张包括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追求物质享受是人的自然权利,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故项正确,黄宗羲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故项正确,顾炎武主张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批判君主

25、专制,提出了“众治”的主张,故项正确,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的,其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故项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19【解析】根据所学,明清儒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A项错误;明清新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在政治上主张民主政治,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B项正确;明清新思想属儒学范畴,核心思想不变,故C项错误;顾炎武思想本身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20【解析】袁枚认可公天下,反对私天下,而且认为天下地位高于天子地位,认为一旦天子无德,天下即可讨伐天子,这体现了其强调公天下的理念,带有民本

26、主义政治观,D项正确;袁枚反对的是私天下,认为私天下背景下,分封制同样会导致社会动乱,排除A项;袁枚的思想和启蒙思想无关,排除B项;袁枚否定的是私天下而非君主制,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21【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的角度展开;第二小问主张,服务于“专制主义”的主张如法家的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如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 (2)第一小问主张,由材料二“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可直接得出;第二小问认识论,由材料三“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结合所学可直接答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27、3)第一小问观点,由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概括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由“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概括出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第二小问因素,可结合黄宗羲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得出。【答案】(1)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 政治: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 主张: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以民为本:孔子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2)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3)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因素:商品经济

28、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2【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归纳为三纲、天人感应;根据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归纳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第二小问变化趋势,根据所学可知,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二“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归纳为“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第二小问核心命题是格物致知。第三小问文化背景,从

29、佛教道教的发展,儒学地位受到削弱以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两个角度来回答。 (3)第一小问思想内涵,材料三反映的思想家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共同思想内涵是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第二小问理由,选择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来回答;选择儒学思想的新发展,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对儒学继承与发展,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的角度来回答。【答案】(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

30、因。(言之有理可给分,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背景:佛教道教的发展,削弱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3)内涵: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观点一:中国版的启蒙运动: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出“众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冲击了儒学正统,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观点二: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31、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发扬孟子的“民贵君轻”说;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把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顶峰。但是,这些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23【解析】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能以准确史实为依据对观点加以论证,史论结合,注意逻辑的严密与思路的条理清晰,规范答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1:西周末期,随着生产力进步和私田的开垦,诸侯开始争夺土地和人口,追求物质享受,周天子权威下降,这是“平静和满足”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礼乐制度崩溃,人们不再坚守以往的价值观。诸侯掀起一系列争霸战争,漠视人民的生命,这是“幻灭和痛苦”阶段。于是出现百家争鸣现象,各个学派针对现实提出自己的主张。儒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同时要求君主以德治国,爱惜民力。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和法家、道家等思想,提出新儒学。从此,儒学成为主流思想。达到了“挽救价值观”的目标。思想的统一巩固了汉朝的统一,也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了汉朝的繁荣,这是历史进入了“创造力时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