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提升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67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提升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提升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提升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提升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3.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

2、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 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4.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5.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

3、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6.集解引苏林曰:“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A负责监察工作B行使行政大权C掌握司法刑狱D组织史书编撰7.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太尉C郡守D县令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

4、,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9.西汉立国时的行政区划为郡(国)、县两级,汉武帝设立的“州”原本是监察区。随着历史发展,“州”从监察区变成新一级行政区,行政区划变成州、郡、县三级。这种变化()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B有利于君主专制C适应了版图和经济的发展D强化了中央集权10.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这说明元代的行省制度(

5、)A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B削弱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C实现了地方政府完全自治D具有决策地方事务的最高权力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

6、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1.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楚国兼并周边地区,楚国国君要求周王提升爵位等级被拒,随后自封为武王,这说明分封制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礼乐制度走向瓦解,但当时这一制度仍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宗法制遭到破坏,但“开始解体”说法不当,故C项错误。2.答案:B根据材料“国家遇到重大

7、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原始的民主色彩,说明这一时期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商周时期原始民主传统尚有影响,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B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3.答案:B根据材料“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可知,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免等翔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B项。4.答案:B 根据材料“国家

8、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可知体现的是一种原始的民主色彩,说明这一时期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原始民主传统尚有影响,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B符合题意。5.答案:A “皇帝”称号反映了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A正确。6.答案:A“使御史观望”就是派御史去观察和监察。7.答案:A依据“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可知,秦始皇为避免皇权被丞相架空或操控,设置官员监督丞相、限制相权。秦朝具有这一职能的是御史大夫,故本题选A项。8.答案:B

9、 题干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反映出九卿中的部分官员是为皇帝或皇室服务的,深刻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故选B。9.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变为三级,这种变化适应了版图和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10.答案:A根据材料“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可知行省兼具中央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故选A项。11.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了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