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57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据史书记载,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约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约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2.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居民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利,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西周()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3.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

2、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3、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5.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6.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7.明成

4、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8.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设有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脑。这种制度还是一种军事统治,可是真到军事时期,中央还要另行派人。由此可见,督抚()A是临时性官职 B行使职能单一C完全代表中央 D权力归属中央9.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

5、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10.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团队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处的设立()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

6、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

7、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1.答案:C大禹之后,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代代相传,在同一家族中绵延接续,这正是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故选C项;“封邦建国”指分封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法制”是指用父系血缘关系

8、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说的是夏商两朝的共性,没有提及“嫡长子继承制”,排除D项。2.答案:A 材料中体现出在分封制下,封国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说明西周以分封制为纽带构建政治架构,故选A。3.答案:D商周时期未实行皇帝制度,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的有关信息,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王室将土地与人民分给王族、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这些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领导,与商朝的方国联盟相比,强化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D项正确。4.答案:D 由材料“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

9、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可知,分封制推动了同一文化观念的形成,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D正确。5.答案:A根据材料“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是加强皇权、分散相权的反映,故A项正确。6.答案:D 材料“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有利于更有效地控制地方及官员,从而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D正确。7.答案:D最终决策权操控在皇帝手中,排除A项;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来源于皇权,它们权力的扩大,说明了皇帝权力的强化

10、而非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D明清督抚制度下督抚长官属于中央机构,结合材料“可是真到军事时期,中央还要另行派人”可知督抚的权力归中央所有,代表中央行使管理地方的权力,故选D项。9.答案:C 白鹿皮币定价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20万钱,因此,诸侯王需要耗费两年的租税才能买一张白鹿皮币。这一做法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故C正确。10.答案:D 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和“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11.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