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魏晋南北朝近四个世纪中,先后出现过34个政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 )A政治变迁与门阀士族相关B分裂和动乱孕育着统一因素C民族冲突和民族交融并存D政治制度承袭秦汉而有所损益2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D政
2、府重视经济的发展3闫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B调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C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基D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复兴4曹操出身卑微,德行不佳,为正统封建士大夫所不齿,而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中,编者着力刻画曹操智慧谋略、明智豁达、随机应变等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乱世英雄的形象。这一变化( )A加剧了思想领域的混乱B引发了选官制度发生变革C突破了人物品评的标准D导
3、致了儒学正统地位丧失5图2所示是755年与760年唐代课税户与课口的变化情况(单位:户)。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民赋税负担减轻B土地兼并的严重C社会经济臻于鼎盛D社会局势的动荡6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陆贽知贡举时,得到好友补阙梁肃和郎中王杰“佐之”,在所录二十三名进士中,有八人为梁、王二人所推荐。因为这八人久负文才,极一时之选,被时人称为“龙虎榜”。这表明当时( )A传统选官观念犹存B官场贪污腐败盛行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D官员主导科举结果7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
4、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8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曾称:“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一主张体现了( )A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B开放的对外政策C边疆治理理念的革新D开明的民族观念9下表所示为部分唐诗的节选内容。据此可知,唐代(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有起皆因灭,无睽不暂同白居易观幻A诗歌已
5、形成完整体系B诗歌的内容主要是佛理C文学受到了佛教影响D诗歌在理学基础上诞生10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称:“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劳,后代受其利焉。”这一材料评价的是( )A隋朝大运河的开通B隋朝实现南北统一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D江南城镇逐渐兴起11如表为东晋至唐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A社会阶层的流动B门第观念的取消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科举制度的实行12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就能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士庶天隔的九品
6、中正制有天壤之别。据此可知,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B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C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D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固化13“夫谏官职在谏矣,谏者,谏君者也”。唐太宗时谏官,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失当,皆得谏正,甚至宰相入宫平章国计,也“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谏官职责的这一变化( )A均衡了各派政治力量B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C避免了政府决策失误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14“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这些规定( )A有利于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B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发展差异C推动了当时商品经济
7、的发展D导致自耕农的经济负担加重1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据此可知,钱穆认为宰相制( )A在汉代时期权力至上B经历了从相权独揽到共议国事C在唐代时期权力上升D经历了从宰相专权到皇帝专权16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科技快速发展,创造了许多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以下对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评价正确的是( )选项科技著作评价A齐民要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B禹贡地域图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D唐本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
8、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下面是(部分)历史学者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人物评 价马端临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吕思勉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高阁孝文帝改轨仪,规周汉以新品制,列教序于乡党,敦诗书于郡国。使揖让之礼横被于崎岖;歌咏之音,声溢于仄陋陈汉玉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缪腐朽,丢掉的却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
9、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魏晋以来的政府多推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至唐朝,由于经历了隋朝的暴政和农民战争,社会经济凋敝,武德年间,全国户数不过300万,约当隋盛时的1/3。黄河下游地区更是崔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为恢复生产,唐政府推出了租庸调制。政府依据授田纪录而向人民征收租庸调,每丁每年需要上交粟二石,称之为租。交纳绢、绵或者布、麻,称之为调。除此之外还需服徭役二十天,如果不服徭役的话,每丁可以交纳一定的数额的绢或布来代替,称之为庸。遇到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等,租庸调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摘编
10、自王晶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之租庸调制材料二建中元年正月,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正式颁布两税法,规定:“唯以资产为宗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两税法以地税、户税为基础,把其他各种杂税吸收进来,统统以两税的形式来征收,其中明确规定租、庸、杂徭等全部省掉,不再另行征收。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固定的收税模式,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政府征发徭役也以和雇为主,松弛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农业的产业经营具有了选择的空间。摘编自张琦浅析两税法,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朝租庸调制建立的有利因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
11、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并简述两税法的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材料二隋朝时期,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国王仿效华夏兴办学校,“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
12、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则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摘编自北史高昌传旧唐书吐蕃传等(1)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学习汉文化的原因。(6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不仅对促进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作为中国同中亚、西亚以及欧、非地区各国商业联系和友好往来的交通要津,载誉于
13、世界文明史册。摘编自郭洪纪孙立霞再说“重开丝绸之路”材料二安史之乱以后,西北边防空虚,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趁机侵占西域土地,丝绸之路沿线混战连连,唐朝因国力衰退,更无力夺回对西域的控制权,路上丝绸之路严重受阻。而日本等国不断派遣唐使,开辟海上新线路,中国商人往来于东海航路,在此背景之下,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发达。摘编自周得京中国丝绸之路的繁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丝绸之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目
14、12345678910答案BACCDABDCA题目111213141516答案DCBA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示例一:认识:孝文帝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分)孝文帝改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通过经济方面的改革,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方面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5、然而,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严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8分)综上所述,孝文帝改革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是功大于过,孝文帝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孝文帝改革。(2分)示例二: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北方动荡。公元5世纪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动荡的局面,加强了北方民族间的融合。为了吸收汉族文
16、化,巩固北魏统治,北魏孝文帝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之后采取全面汉化的政策,移风易俗。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8分)综上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2分)(答案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8(1)因素:均田制的推广和发展;租调制的长期实施;唐统一国家的建立;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积极有为的治国思想。(6分,任答三点即可)(2)变化:征税标准
17、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资产)为主。(2分)影响: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对后代赋税制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19(14分)(1)史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与吐蕃赞普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粟末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了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管辖;唐藩会盟,唐藩之间基本停止了战争。(8分)(2)隋唐时期民族政策开明;国家强盛,经济和文化繁荣;相对和平的环境;杰出政治人物的推动等。(6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满分)20(1)意义:推动了古代中国西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6分)(2)变化:从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到海上丝绸之路兴起。(2分)原因: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日本等国遣使来唐,开辟了海上新航线。(4分)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