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21章: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21章:教学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案例1、美国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的启示作者:朱四倍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发表讲话称,政府计划向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征收一项新的费 用,帮助政府弥补金融机构救助基金。根据奥巴马政府的提案,政府计划向资产超过500 亿美元的大型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和交易商等)征收占其债务0.15%的“金融危机 责任费二(新华网1月15日)何谓“金融危机责任费”?按照奥巴马的说法就是:“当我看到那些欠美国人民账 才得以继续存活的金融机构报告高额的盈利和下流的奖金,我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决心更加坚 定”,“我们要把我们的钱要回来:根据计划,费用收取生效期于今年6月30日开始,未来 10年内征收约900亿美元。这些资金
2、用于帮助政府弥补金融机构救助基金,缓解政府面临 的高额财政赤字压力。在我看来,“金融危机责任费”的征收过程就是强化企业责任的过程。应该承认,无论是从顺应民意的角度,还是从理论上来说,“金融危机责任费”的 征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结合此前奥巴马对一些金融高管赚取高薪和滥发奖金 的指责,笔者以为,“金融危机责任费”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对那些贪婪的公司来说,可 以套用一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来说明其命运。这种做法对贪婪者和无德者而言,当然是 一种惩戒,但是,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说,却是一种必须。“金融危机责任费”是公众的福音。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如果你接受纳税人的帮 助,你就有责任不过奢华生活
3、”,因此,他才指斥华尔街金融企业高管获得总额达184亿美 元的高额分红“无耻”。结合我国的现实,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对我们有着启示意义。道理 很简单,我们这里也有不少贪婪者,更有忘记自身责任担当、忘记市场财富伦理要求的“不 义者:奥巴马口中的“下流的奖金”之说,对我们并不陌生。君不见,一些银行和公司的 管理者动辄拿上千万的报酬,且有滥发奖金的嫌疑。无论经营业绩如何,但在贪婪程度方面 一点也不比美国的金融高管逊色。在众多抨击国企高管薪酬怪象的声音中,相信很多人还记 得那句“如果我是金融机构的老总,不拿年薪都愿意”的惊人之语。有报道称,国企高管拥 有名目繁多的职务消费,有些甚至占到了年薪的20%。“
4、坏账是国家的,分红是老总的;企业破产百姓买单,老板薪水分毫不减”的社会 怪象和“限薪令”异化为“涨薪令”背后隐藏的实质就是高管薪酬失控的事实高管 “自肥。加剧社会不公,这是整个社会不得不接受的代价。因此,“金融危机责任费”难道 不是在给我们上课吗?更何况,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一些垄断国企占有了全民资源,却只向国家交纳所得 税,剩下的利润全都留给了垄断国企,高工资高福利成为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进而形成了 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而不是全社会财富或人民福利最大化。更吊诡的是,本应由全社会合 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由弱势群体承担;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被垄断 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瓜分。新制度学
5、派认为,制度演进的方向与一个社会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相关。学者诺 斯说,“如果说制度是游戏规则,那么利益集团是玩家”。种种迹象表明,必须警惕利益集团 成为游戏规则的玩家。因此,反思一下美国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我们呢,似乎并不多余。2、制度经济学派制度变迁思想的变迁作者:杜朝运旧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思想的创始人凡勃伦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应抓住进化 这一主题,反对机械、静止地看待问题,其矛头直指与他同时代兴起并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 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事先给定偏好、技术和制度不变的简化论思想,明显带有“拉普拉 斯决定论”的印记。凡勃伦对此深表不满,他说:“人类在社会
6、中的生活,正同别种生物的生 活一样,是生存的竞争,因此是一种淘汰适应过程,而社会结构的演进,却是制度上的一个自 然淘汰过程。”既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生物的发展一样,都是一个过程,那么,动态的演进就 应是一种常态,从而也就不存在适应于任一发展阶段的所谓正常的状态。由此,凡勃伦提出, 经济学应该是一门进化论的科学,它研究制度演变的过程而非某一静止的横截面。由于在凡 勃伦看来,制度不过是人们思想和习惯长期积累的产物,它直接与人们的心理活动相关,因 此,制度的变迁其实就是人们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心理方面的调整或改变。他说 “制度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它就是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
7、发生 反应时的一种习惯方式。而这些制度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的发展J这意味着,社会制度的 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变化了的环境的精神适应过程,一些与现存环境难以相容的思想习惯被 淘汰了或被改造了,产生新的制度。而形势又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制度是以往过程的产物, 同以往的环境相适应,不可能完全符合现在形势的要求,所以制度在形成的同时也在蜕化为 陈迹,它滞后于形势的变化,它形成的终点也就是调整的起点,这决定了制度总是处于无止 境的演变之中。当然,凡勃伦也指出,现有的制度对于新制度的形成会产生制约,因为人们 有坚持现存制度的倾向,这种倾向使现存的思想、精神、习惯、观点等构成阻滞制度调整的 保守因素。既然制度的变
8、化会影响到社会各个成员的物质利益,而且影响的效果、程度不同, 那么,“实现(制度,笔者注)调整的迅速与便利,也就是说社会结构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 上是决定于任一个时期的形势对社会中各个成员发生影响的直率程度;所谓直率程度指的 也就是,各个成员在环境的拘束力之前的暴露程度。艾尔斯(Ayres)继承了凡勃伦有关 制度变迁的思想。他认为制度行为和技术行为是相关的,与此对应的价值判断包含工具价值 和礼仪价值两种体系。前者是技术性的,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具有“工 具效率”,但技术的进步基本上是自我发生的,即新技术的产生是由“工具”推动的,人的 主观动机反倒有碍于技术的发展;后者是礼仪性
9、的,也就是提供区别人们身份或地位的标准, 它源自于过去,是过去文化的一种延续。艾尔斯认为,工具价值是真实、合理的,礼仪价值是 虚假、不合理的,但人类社会行为的本质却是与礼仪价值相关的行为。由于工具性行为倾向 于进步,它会受到来自礼仪性行为的约束,为此艾尔斯等人提出“礼仪支配指数”,用于衡 量工具性行为和礼仪性行为的力量对比。只要工具性行为尚能为礼仪性行为所包容,或者说, 技术变化在给定制度结构中尚存在活动空间,礼仪支配指数就不会发生变化,制度变迁也不 会出现。极端的例子是礼仪行为模式对工具行为模式的置换,这将导致技术的停滞进而文明 的衰败。尽管一定时期内工具性行为不必然打破礼仪性行为,但其冲击
10、对现存制度将产生压 力,人们为适应更高水平的工具效率必须对原有的思想习惯进行修正或相应调整,由此将实 现制度的变迁。总之,旧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思想的要义在于外界环境(包括技术)的改 变赋予人们心理、思维、习惯等改变的要求。进步的制度变迁并非必然,这取决于礼仪价值 的包容程度或者说社会对制度演变要求的理解和适应能力。3、美国经济学史上的制度主义运动:过程、影响和教训作者:杨伟、张林从1918年到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制度主义者在美国经济学界掀起了一场反对正统 经济学、改革经济学教学内容、提倡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积极设计和参与各种社会福利改 革方案的运动,史称“制J度主义运动”(instit
11、utionalist movement)o在这近20年的时间内,制 度主义经济学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说,制度主义者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但是,美国经济学的这段历史往往被经济思想史主流文献所忽视,国内学界对这一时期的美 国经济学更显陌生。尽管专事美国经济学和制度主义思想史研究的加拿大学者卢瑟福 (Malcolm Rutherford)有大量文献讨论这段历史,但多是个案研究,并没有为我们呈现出 制度主义运动的完整图景(Rutherford 2000, 2001, 2002, 2003a, 2003b, 2004, 2005, 2006)o 本 文的目的是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制
12、度主义运动的起源、过程、内容和影响,并总 结导致这一运动以及制度主义经济学最终衰落的原因,从中得出可供中国经济学界吸取的经 验和教训。一、制度主义运动的起源、主张和参与者(一)制度主义运动的起源制度主义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进步运动”在经济学界的延续。尽管制度主 义经济学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诞生,但一般还是将1918年视为制度主义运动的起源, 那是因为在191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AEA)年会上,制度主义经济学家集体发起了对正统 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并清楚地阐述了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主张,宣告了“制度 经济学”这一流派的形成。(-)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制度主义尽管是一个比较
13、松散的学派,但制度主义者探讨的问题和对待理论与现实 的态度有他们的共同点。我们这里按照卢瑟福的观点(Rutherford 2000),将制度主义运动 时期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作一归纳。卢瑟福将这一时期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归纳为:“社会和法律制度是决定经济行为 和经济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它们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约束和激励,影响现存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这些制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是可以通过政策的干预加以改变的;现存制度 并非总是能够给社会带来利益;控制经济的原有方式(以竞争市场为主)已经不适应新的技 术条件和经济条件,需要新形式的社会控制措施(Rutherford 2000, p.290)。具体来
14、说,制 度主义者的研究纲领集中体现在方法论和研究主题两个方面。(三)制度主义运动的大本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以及布鲁金斯研究生院(和之前的阿默斯特学 院)由于汇聚了大批制度主义者而成为制度主义运动的大本营。这三个地方的制度主义领袖 分别是克拉克和米切尔、康芒斯、汉密尔顿和科普兰,他们也正是制度主义运动的领袖。 二、制度主义运动的影响(一)对经济学的影响制度主义运动以批评正统经济学、宣告制度主义学派的诞生而肇始,因而他对经济 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烈地侵蚀了美国人对正统经济学的信心、培养了一大批制度主义者或 者有制度主义倾向的经济学家,使制度主义成为当时美国经济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制度
15、主义这支重要的力量在这一时期的领军人物康芒斯、米切尔、克拉克、汉密尔 顿等人名声显赫,前三人分别于1917年、1924年和1935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制度主义 运动的几个领袖除了在学界享有突出地位之外,还培养了大批制度主义者。1920-1946年, 从美国各大学培养的经济学博士生数量来看,制度主义运动的两个大本营哥伦比亚大学名列 第一,而且远多于排在其后的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名列第四,但与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芝加 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相差无几(Biddle 1998; Rutherford 2005)。汉密尔顿领导的布鲁金斯研究 生院在1925-1930年间培养了66名经济学博士,在各研究生院中名
16、列前茅(Rutherford 2003b)。 (-)对政策的影响作为倡导经济的社会控制的制度主义运动,它对美国的影响更主要地体现在政策方 面。在劳动立法、失业和社会保障、经济计划、管制、货币政策等诸领域,制度主义者为美 国的经济政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 .大萧条之前在20世纪20年代,制度主义运动对经济政策最大的影响是培育了一种干预和控制意 识。面对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的典型特征、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经济波动幅度不断 加大、劳资冲突越发频繁这样的经济环境,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成为必然的选择。制度主义者 不仅在理论上明确阐述了政府控制的必要性,而且身体力行,普遍参与到政府活动中。此外, 法学、伦
17、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近学科的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支持了制度主义者的信 念。学界的思想通过学者自己和媒体扩散到了社会各阶层,为政府干预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 境。2 .“新政”时期大萧条为制度主义者提供了实践自己的政策主张的广阔空间。制度主义者普遍所持 有的计划观念直接作用于罗斯福“新政”。通过参与“新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制度主义者成 为“新政”的主力军(至少在“新政”的第一阶段)。在“新政”政府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主义 者有:特格维尔,“新政”初期罗斯福智囊团的三名重要成员之一,是对“新政”影响最大的制 度主义者,1933年担任农业部部长助理;伊奇基尔,1933年“农业调整法案”的主要起草人, 1935年后是“全国复兴总署”工业部成员;伯利,“新政”初期罗斯福智囊团的另一重要成员, 起草了诸多重要法案;伊芙林伯恩斯,经济安全委员会顾问,1936年担任社会保障委员会 主任;古德里奇,“重建行政和社会保障委员会顾问;沃尔曼,全国复兴总署劳工顾问委员 会主席,1933年底以前是国家计划委员会成员;科普兰,1933-1938年担任中央统计委员会 执行秘书;索普,1933年任“国内外商务局”局长,后成为国家资源委员会下属的工业委员 会成员;里夫勒,新政执行委员会经济顾问,中央统计委员会主席;鲁宾,劳工统计委员 会委员,中央统计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