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5章: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5章:教学案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案例1、重农学派一个时代的学术产物在重商主义后期,法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派别。与重商主义相对立,这个学派重视农业, 史称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在反对法国封建旧政权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 发前夜,法国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同期的英国。1642年至1649年,英国就发生了资产 阶级革命。到1689年,光荣革命宣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生产力突飞猛进,英国也逐 渐步入了工业革命进程。与此相比,法国封建王室的专制政权相反却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落 后的封建性农业仍居支配地位,推行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重商主义政策使得工商业得以发 展,却进一步破坏了农村经济,致使国家财政困难,经济问题
2、严重,农民生活更是日益贫困。 与此同时,封建行会制度、许可证和贸易管制等国家干预政策和专制制度阻碍了法国新兴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重农主义应运而生,犹如一股清新的微风吹进了腐朽的法国社会。说到重农学派,就不能不说说它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据说 这位大师因为某些原因到十一岁时仍然目不识丁,不过却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轶事。他曾有一 次微明即起,从家里出发,步行几十公里到巴黎,买到所要的书,在当天回家的途中,就把 它阅读完了,显示出惊人的求知欲。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理解,早年精于心医学和哲学研究, 给路易十五当过医生,在62岁时才开始投身经济学的魁奈,后来居然成为了经济学大
3、师, 跻身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行列。以魁奈为首的重农学派认为,财富是物质,是使用价值,来源于生产而非流通领域,生 产而不是交换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在一切经济部门中,只有农业才生产新的财富,才是真 正的生产部门,工业、贸易等都是非生产性的。只有农业才产生剩余,土地所有者以地租形 式获得了这些剩余,对其他人征税最终会转嫁给土地所有者,于是主张对土地所有者征收直 接税。重农主义还把“自然秩序”的概念引入经济学思想,认为自然规律统治着人类社会,人 类的活动应该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自然规律赋予个人以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自然权利,人 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规定的基本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让人
4、民去干他们乐意的 事情而不要政府干预”,政府除了保证最低限度的基本保障,如生命、财产权和契约之外, 不要对经济生活施加任何干预。因此,重农主义学派几乎反对一切国家干预主义,主张采取 自由放任政策。有趣的是,重农学派“表里不一:这个学派为自己的自然秩序观披上了封建和宗教的 外衣,他们认为自然秩序是上帝为了人类福祉而安排的秩序,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同时,重 农主义学派又都是开明君主的拥护者,主张改良而不是革命,把认识自然秩序和依照责任秩 序制定人为秩序的希望和责任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重农学派另一重要代表人物杜尔哥 (1727/781)把理想化的中国皇帝作为体现自然秩序的典型化身。他曾委托两位中国留学
5、生在 回国后将中国国内的情况写成报告,并亲自为他们草拟了一系列的问题,还为此撰写了关 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书。但就本质而言,重农学派为资产经济反对封建制度理论 提供了思想武器,倡导自由放任、反对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无意间也推动 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并为大革命清除了前进障碍。当然,重农学派的有些观点也存在明显错误。例如,认为工业和贸易是非生产性的,只 有农业创造财富和剩余,只对土地所有者征税而不应对富有的工商业征税等等。我们现在知 道,社会进入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重要性都在不断降低,逐步 让位于工业和服务业。重农学派政策缺乏连贯性和有效性,旨在重视农业,
6、但主张只对土地 所有者征税而不对工商业征税必然不利于农业而会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与重商学派相比,重农学派无疑是短命的。魁奈于1756年在百科全书上发表第一 篇经济学论文,标志着这个学派的形成;1776年杜尔哥下台,同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巨著 国富论,又标志着重农学派的迅速瓦解。但是,重农学派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学发展作出了超时代的贡献:第一,魁奈于1758 年发表了著名的经济表,第一次从整体角度考察社会财富与商品流通的规律,是经济循 环图和国民收入账户概念理论的先驱,后被发展为投入-产出表,并强调了均衡及其重要性, 为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等人对魁奈评价 颇高
7、;第二,杜尔哥实际上在更早的时间就提出了通常认为是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提出的收益 递减规律;第三,倡导自由放任,使经济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政府在经济活动和发展过程中 的角色和作用的探讨上,促进了经济理论的深层发展。2、重农学派与中国重农思想的评述与比较(一)引言及背景自十七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法国出现了一批以布阿及尔贝尔,达让逊候爵,沃班元帅为 代表的早期重农主义者,他们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同时强调农业的发展,认 为农业是国家富强之本,后来,弗郎索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安罗 伯特雅克杜尔阁(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
8、1727-1781),维克多米拉波等人继承 并发展了这些先驱者的思想,并吸收了启蒙思想的观点,创立了一套完整的重农主义经济理 论体系。他们以自然秩序理论为哲学基础,以纯产品学说为核心观点,并提出了以纯产品学 说为依据的社会阶级理论和资本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在1776年发 表的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 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在汉语中则意译为“重农学派”。而在中国,自先秦时候起诸子百家的学派之争中,就有着“农本工商末”的思想,无论是在 商君书中,还是在管子的牧民篇及治国篇里,甚至是在韩非子中,这种思
9、想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重本抑末论自春秋而始,自 鸦片战争而终,成为了主宰中国经济发展两千多年来的一条主脉络。在两种思想的相似性的影响下,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二者之间的思想渊源,本文在对这一方面 的相关研究做出文献综述后,也从各个不同方面对两种思想做出比较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 法。(二)相关文献综述由于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中,重农学派的影响只是昙花一现,而中国的重农思想虽然繁杂, 却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目前国内学者对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在为 数不多的分析中,笔者按照研究思路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一种是以法国重农学派的思想为基点,直接探求重农学派中的中国
10、思想渊源,如陈辉云 (2005)主要从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的思想出发,认为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的西传使重农学 派的思想深刻的打上了中国思想的烙印,他具体分析了自然秩序说与朱子理学中的自然法则 思想之间的联系,以及经济表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众多契合,其中涉及到中国的自然思想, 易经和象形文字,认为“承认道德中的规律和秩序,显然不是西方传统思想体系的特征, 而在我国儒家道德学说中却有丰”富的思想资料”,“经济表与中国文化的众多巧遇, 决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体现了二者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邓春玲(2006)也提出, 魁奈曾将中国视为“一切国家的范例。第二种是将中国的重农思想与法国重农学派的思想观点分别
11、剖析,最后作出比较,如王 辉(2006)在分别具体分析和罗列了重农学派和中国重农思想的主要观点后,论述了二者之 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重农学派和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家都主张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和作用,都认为农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并且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也基本 一致,但是重农学派倡导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农业,而中国古代重农思想主要针对封 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且中国自春秋以来的重农思想既繁且杂,没有成为一个完整 的理论体系。第三种是从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出发,探求其对世界各不同地区文化,特别是法国重农 学派的影响。如马涛(2004)就从儒家的经济伦理出发,分析了其对于重农
12、学派的影响,认 为魁奈是接受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才成为“欧洲的孔子”,最终促成了重农主义的诞生, 他提到“他(魁奈)提倡中国哲学,推崇孔子的品德和教诲,以论语为圣经,效法儒家 学派成立了经济学家的组织一一重农学派。”而汤恩佳(2003)也提到儒学在世界思想史中 的重要地位,认为魁奈崇拜中国的重农政策,以中国为农业国的规范,认为他“指出中国把 农民放在工商阶层之上而予以重视,叹息欧洲尚不知农业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的文献研究显示,目前除王辉(2006)是对两种思想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外, 各研究者的重心大多都是讨论中国重农思想与重农学派的理论渊源。另外,对于两者之间的 异同对比,也着重放在理论体系的
13、构建和背景的论述上,对于具体观点及内在实质的对比还 较少。本文将在对重农学派和中国重农思想做出比较分析之后,探讨两种思想的内在联系和 区别。同时分析两种思想比较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实意义。(三)中法重农思想评述一,法国重农学派思想重农主义(Physiocracy)是起源于法国的反对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以1750年代1770 年代初的魁奈和杜尔阁为主要代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解释。重农主义者用按 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来概括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资本流通和再生产。它以 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 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
14、的必要因素。作为法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经济思想,本文将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信条归结为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在哲学基础上所崇尚的自然秩序思想,二是在经济观点上所信奉的经济自由主 义,三是作为理论核心的社会纯产品理论,四是由纯产品理论延伸出来的赋税制度、社会阶 级理论和资本理论等。从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方面来说,其主要来源于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如伏尔 泰,卢梭,狄得罗等等,他们对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 “自然秩 序”的概念,指出资本主义的秩序合乎人类本性,因而是自然而合理的。这些思想给重农学 派很大的影响,根据重农学派对于自然秩序思想的发展,他们认识到,与自然过程一样,经
15、济过程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规律。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 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同时,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 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 治经济学的传统,创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这意味着社会经济 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但其缺点在于其仅把支配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客观规律当成支配一切社会形式的永恒的总规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 出他们作为农业资本家利益代表的局
16、限性。从经济自由主义角度来看重农主义所倡导的自然秩序原则,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秩序就 其实质上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形态。由于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 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 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 义。文森特德古尔内就曾经提出过“自由放任”的思想,“政府除了保证最低的,绝对 必须的基本保障如保护生命与产权,维持合同的自由之外,不要对经济生活施加任何干预”。社会纯产品学说,是整个重农学派的思想核心,其理论观点类似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 论,认为“纯产品”就是土地生产物减
17、去生产费用之后的余额,它构成国家的收入和获得。 同时,按照重农学派的观点,农业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作为一种流通手段,并不是 真正的财富,真正的财富在于土地上产出的“社会纯产品”,这种理论认识到了重商主义财 富观的错误,但把财富仅仅局限在农产品上,也有自己的不足。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一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 他们认为只有“纯产品”才构成国家的收入,因此“纯产品”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纯 产品”归结为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税的收入。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 接加在地租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地主。因此不如取消一切杂税,改而征收单一地租 税。由于
18、简化租制会减少征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减轻了地主的负担。同时,在社会纯产品学说的理论基础上,重农学派又提出了其社会阶级分层说和其资本 理论,即把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层,生产阶级包括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 包括地主,官吏等等,不生产阶级包括工商业者及其他社会成员。除此之外,魁奈还提出由 于纯产品的唯一来源是农业,因此只有投到农业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从重农学派的主张中我们不难看出,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却又 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封建主义是以资产阶级生产的角度来加以说 明,而资本主义则以大农业改造封建制度的臆想来发展。这样,封建主义就具有资产阶
19、级的 性质,使资产阶级社会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因此,其理论从本质上说还是体现了封建社 会末期新兴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 一个系统理解,实质上是宣告在封建废墟上建立资产阶级生产制度的体系”。二,中国重本抑末思想中国的重本抑末思想,自春秋时期就根深蒂固,农本论也成为两千多年来统治者的主导 思想,这种思想被唐光斌(2005)称为“基于经济之本的饮食哲学”,他认为由于古人对经 济生活的思考来源于生产实践,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生产相关联,因此人们很早就看到 农业的作用,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也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中国的重农思想历经数 千年,却并没有
20、形成系统的理论,难以一一列举分析,在本文中将根据中国重农思想的特点, 从农本论、小农经济、社会分层和赋税主张等四个方面对其作一评述。在对农业的重视与否上,都主张农业是立国之本。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家,根据社会形 势的变化把农业和国家存亡联系起来,并把重农思想作为调节社会生产关系的关键。如管仲 曾经提到“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 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在这里,管子把农业看成 是富国强兵的基础。商君书农战则明确提出了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的口号, 认为“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
21、众力 不足也” “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 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糊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 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把农业与战争的结合看作是国家的安危和 国君尊贵的基础。在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上,主张发展小农经济。这种以家庭为单位从事个体劳动生产的 小农经济适合封建专制君主的需要,因此也是整个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如商君书农战 曾指出:“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吕氏春秋也曾 提到,农民都去务农,可以使“边境安,主位尊”。而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成为我国 几千年的主要农业经
22、营方式。在对社会阶级的分层上,主张农为先本而工商为末的思想,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士 农工商”的阶层划分,如商鞅曾就提到,“唯圣人之治国作壹,技之于农而已矣”,“要靡 事商贾,为技艺,则其国必、削”。韩非子更曾经说过,“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恳而食,是 地不恳与磐石一贯也”,把从事工商业的人看作不垦之民和国家之祸,将重本抑末论发展到 顶峰。在赋税制度上,自春秋而始,就有很多思想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这里仅举商鞅和孟子的 思想为例。在商君书垦令中有“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 一语。也就是说根据对 农户普遍产量的调查情况,计算和规定出每亩地应交田税的粮谷产量,然后再根据每户占百 亩应交田租的粮食总产,
23、按一定的税率征收田税。孟子主张实行单一的农业税,而免征 商品税、关税和人头税等。在税率问题上,孟子把西周时代通行的什一税率和井田方案 中的“九一而助”看作是最合适的税率,这也体现了孟子作为儒家代表而有的轻徭薄赋的 仁政思想。(四)重农学派与中国重本抑末思想比较重农学派与中国重本抑末思想有很多相似的元素,一些学者就认为中国学派的思想渊源 来自于中国的重农思想,同时二者也有着很多内在区别,本文中笔者就自己理解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首先是两者哲学基础上的内在联系。重农学派崇尚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然秩序,他们 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说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
24、想的、至善的。这种自然秩序的思想引导着他们对于农业作为唯一财富来源的观点。而这一 点,恰恰和中国古代理学大家朱熹“以农立国”是“自然之理”的思想极为类似。而实际上 早在春秋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就提出道法自然,主张保全真性,他们认为在世间万物 的背后,有一个代表自然规律的“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 世间万物产生的总根源,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是符合这种自然规律的,也与老子“鸡犬之声 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是相合一的;与此相反,工商业发展以及所产生的矛 盾,既违背了人类自然,也脱离了物的自然性。因此,在中国虽然没有如同法国重农学派那 样鲜明的哲学基础,但是我们
25、可以发现,中国的重农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道”思想 和“自然”思想是分不开的。其次是学派思想的背景及其实质上的区别。虽然重农学派和中国古代思想家在政策主张 上都认为应当优先发展农业,但两者的重农思想就其本质和目的来说还是有所不同的。重农 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尽管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外观,却仍然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要求,在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里,农业是按照资本主义大农场的经营方式来运营的,如邓 春玲(2006)认为,“产业资本家的代表即租地农业资本家指导着整个社会的全部经济活 动”。而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本不存在农业资本 家的概念,因此,虽然两者都提出
26、了重视农业的思想,但是中国的重农思想只是因为无法摆 脱古代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同时它们所处的时代都面临农站的困境,不重视农业则不可能 富国强兵,也不能对处在被统治地位的农民施加更多的经济剥削,为国家提供生存和发展的 前提。而重农学派是为了改善法国农业的衰落局面,为资本主义的大农场经营方式创造思想 条件,再次,在对税赋的征收方面,重农学派是从其社会纯产品理论出发,认为国家为了政府 的开支向国民征收的租税,是以每年再生产的财富为基础的。租税虽以货币支付,但真正提 供租税的却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财富,因此他们主张只对土地的纯产品或土地的收入征税的 土地单一税制,最终赋税者为土地所有者阶级。而在中国古代
27、,孟子也主张过征收单一的农 业税,主要赋税者为农民。由于主要赋税者的不同,导致两种单一税制思想中存在着内在的 区别,即重农学派是想以纯产品学说为思想基础,通过税制改革,唤起对专制王权的批判, 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而在孟子的单一税制思想中,只是其“仁政”思想的外在体 现,“仁政”就其目的而言最终还是为了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以维护封建 王权的稳固。最后,在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上,重农学派根据纯产品学说把国民划分为生产阶级,土地 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这一点,和我国古代对于“士农工商”的划分较为类似,但有一 个重要的不同,就是重农学派在划分土地所有者阶级和生产阶级时,是以土地所有者
28、出租自 己的土地给农业资本家为划分标准的,而在中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思想影响下,所有的土地都归封建统治阶级所有,所以在自然经济为主导的中国, 就不曾产生“出租土地给农场主(农业资本家)”这个概念,因此在古代的中国,其生产阶 级与不生产阶级的划分主要是针对于从事农业者与工商业者,而并没有对土地所有者阶级做 出明确的论述。这一点,也是由于封建社会所存在的思想局限性所决定的。除以上对于重农学派和中国重农思想的几点相似性的对比外,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性, 重农学派所提出的自由放任的思想,是中国重农思想家们不曾考虑到的。由社会纯产品学说 和经济自由主义构建起的一系列理论基石,
29、成就了一套完整的重农主义思想体系,相对于中 国的零散的重农思想,我们可以看出,法国重农学派在理论体系的建设上,有着巨大的进步 性。(五)中法重农思想比较的现实意义从重农学派与中国重本抑末思想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法国重 农学派在思想上更契合现代农业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发展目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税制 改革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就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而言,要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农业产业化经 营。由于两千多年来中国农业思想的影响,自古以来的自然经济在我国农村仍然存在,小规 模低效率的耕作方式不仅使我国农业停留在一种低水平的发展程度,而且将大量农业劳动力 束
30、缚在土地上,成为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障碍,造成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在这里我们可 以借鉴重农学派所倡导的大农场经营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将我国农业由粗放式经营转化为集 约式经营,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解 决我国在“农村支援城市”的工业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就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来看,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价值。魁奈在其曾经在其著 作中提到,“君主和人民绝不能忘记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才产生财富。因为财 富的增加能保证人口的增加,有了人和财富,就能使农业繁荣,商业扩大,工业活跃,财富 永久持续的增加。国家行政的成功,都依靠这个丰富的源泉。”中国
31、古代的农业思想也大都 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这对我们目前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很大的启示,虽然在 目前农业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正在逐步降低,但是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基础并没有 改变,因此必须对农业和农村问题加以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业进行扶持和保护,同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就我国目前的农村税制改革来看,自2006年我国取消农业税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 展。然而要体现国家对于农业的大力扶持,还需进一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以加大对农民的扶 持。如将农产品税纳入增值税体系,对农产品出口进行出口退税以降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成 本等等。李军(2006)在其研究中认
32、为,应当“借鉴重农学派的税收思想,建立税制简化、 结构优化、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城乡统一的税制体系”。总之,国家要切实解决“三农” 问题,那么从税收政策上对农民倾斜应当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六)总结及进一步思考总之,关于重农学派和中国古代重本抑末的思想,虽然现在看来可能有一些观点并不是 正确的,如对于工商业的贬斥等。但仍然对于我国目前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背景下,这种思想的回顾与 对比就显得更加必要。同时,根据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论述,虽然在法国重农学派和中国重本抑末的思想中 可以找到很多相似的成分,但是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思
33、想家们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因此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实质上的内在区别,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如对于单一税制的推 崇和土地经营方式的实质等等。因此,只能说重农学派可能与中国重本抑末的思想有着某种 外在联系,至于说中国重农思想是不是重农学派的思想渊源,本文认为,还有待于进一步考 证。3、从重农学派到三农问题在18世纪下半页在法国以弗朗斯瓦魁奈为创造人、以杜尔哥等为代表人物的重农学派 产生了,他们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用后人的观点来看虽 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是一些错误观点,但其很多经济发展观点对今天仍有很大的实践指导 意义。重农学派理论体系的一些根本特点可以涵盖其经济思想的
34、根本内容。首先从这一学派 的名字来看,就可以知道,重视农业发展是它的理论体系内容的最大的特点,是它要阐释和 论证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系列经济观点经济主张的目标所在,是它区分于在其之前产生的 对法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商主义学说的根本标志。但重农学派过份地强 调农业的重要性而极力地贬低工业、商业等部门的作用是一种致命的偏见。用产业经济学中 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来看社会经济发展重点依次在三次产业中转移就可以说明这种 观点带有严重的历史局限性。长久的坚持这种观点最后必然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自然秩序”。根据重农学派的解释,“自然秩序”就是人类 社会和物质
35、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提出“自然秩序”是“所 有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是必须遵守的规律。要求人们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也 要去认识客观规律并按这些客观规律为事。但在他们的学说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符合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永恒不变的规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是这些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局限 性和历史局限性的结果。但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和要求人们去认识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 律为事是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农学派提出了 “纯产品”学说,“纯产品”学说其展开论述社会财富理论的基础,它 实质就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
36、策、主张 的基石。在“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他们提出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只有农业劳动才会 创造社会财富。他们提出劳动创造财富,社会财富的源泉是劳动,这是一种进步,把资本主 义的对剩余价值来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到了生产领域。但只有农业劳力才能创造社会财 富的观点却是一种局限的错误观点。用马克思主的政治经济学来看,社会财富源于一切能创 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而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也能创造社 会财富。重农学派理论体系的一个种大矛盾是其学说实质和外观的不统一性。重农学派理论体系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实质,但它却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这表现在他们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
37、的视角来审视农业的发展,提出用资主义的方式和方法来发展农业,提出“预 付”的概念,主张一种“大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他们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 以封建制度的土地所有权的统治表现的。这矛盾关系也是历史的局限性和其人员自身阶级局 限性的客观表现的结果。他们主要代表本身是封建贵族,而资本主义尚在初期形成,他们一 时难以脱离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影响。当然重农学派的特点还很多,比如提出“自由市场”的观念等等,有些观点和特点也是 上述重大思想的衍生和派生。在这里我不便一一展开。虽然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在今天来看有很大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对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 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仍有着重大的指导和启示意
38、义。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 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 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 非洲。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 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 大问题。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大陆城
39、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 3. 33:1 (2006年为3. 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 者差距为L 74:1, 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用重农思想的观点来看,要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首先要重视农业,而且要按照“自然秩 序”之原则来发展农业。在我看来,形成当前的三农问题是长时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 在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虽然强调节器重视农业,但实际上对农产品的流通来讲,并非 是按“自由市场”的原则来进行的;国家为了早日实现工业化,和促进城市化进程人为的控 制了农产品的价格,用“剪刀差”
40、的方式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为城市人口和工人提供农业 产品。而这在实际上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未能在农业发展上较好促进规模生 产,科技进步的应用等等,长时间的农村和城市发展差距的积累和长时间的对待农产品和工 业产品服务业产品的不同方式和相应政策和其产生的结果的惯性导致了现在的农民增收难, 农业发展较国外发展层次低,农民收入低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讲,人们虽然长时期以来一直 强调重业的重要性,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一直着当时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但却没有 很好的用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方式来审视这一产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重视农业不仅要重 视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重视农业当期和下期
41、能为社会带来什么,更要从 长远地目光来重视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和发展好的条件要求,更要从公平的角度来审视农民 的利益。从历史和当前来看,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当初把价值和财富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支 援城市发展是很容易的,但现在要把价值和财富转移到农村,提高农民的福利却是困难的, 特别是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的三农问题是我们未能正确地重视农业而导致的,但现在我们如何能够把它发展好 呢?我想,首先我们要从现在开始要以一种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农业的发展,现在的重 视农业不仅仅是因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在的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更是因为它正在演变成 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其致动摇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社会问题。要解
42、决这个问题的根本目标是 农民增收,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从公平的角度出发以财政政 策为主要工具使财富从城市转移一部份到农村,更重要的是使农业产品在力保社会稳定的前 提下更加市场化,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应程度,和农业劳动价值的全社会的尺度稳步提升 农产品的价格和扩大中国农业产品的市场。用“大农业”的思想来看,要实现农业生产的规 模效益,和提升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农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和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是 彼此依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制度合理
43、化、科技大力应用后,必然会大力提升 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有足够大的市场,才会有农业产品的一个合理的 符合劳动价值量的价格,才能提升农民的收入,同时又有一些农民将会走出农业部门进入其 他产业,如果其他产业能够很好的吸纳这些人并扩大和发展本产业,那么农业和这些产业将 可能实现共同发展,而且他们将由农业产品的生产者变成农业产品的销费者,从而扩大了农 业的国内市场规模,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如果社会不能吸纳这部份农民,则将出现隐性 失业,农业生产可能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低于价值,而且这部份隐性失业的农民将再次使得 农民的平均收入的降低。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好三农问非协调好各产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而不能实现。以上便是我对重农学派理论体系主要特点和认识和理解,和根据这些认识和理解对我国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