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大连市某校高三9月月考题(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辽宁大连市某校高三9月月考题(附答案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辽宁大连市某校高三9月月考精选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材料一: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 形象的感悟,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 妙处。批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叹息曹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 解曹雪芹文字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斋的传 统。不过冯先生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章节后,附一篇短 小的笔,记小品,玩味着本章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 间的关
2、系勾勒出来。这样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终觉得有些老气,好像是古人的样子,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 体批评而言,找钟书的实脸,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 暗示一些什么。钱钟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 之语。这些集中表现在谈艺录里。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 回应。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 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钟书谈诗歌的时
3、候,没有体 系,感悟者居多。他潮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 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 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 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阐发幽思,体味 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材料二: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 种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20世纪种种主义
4、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 与学理性;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20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 成绩堪与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 批评之旨归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过去,我们通常会将语言与叙述划入风格的范畴,其实语言与叙述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极 为重要的层面,现在已经被更多的作家所认知。但是研究语言与叙述的批评家中却并不多见对批 评的语言做出“文学性”(或日“艺术性”)的探索者。我们当然不应将对批评语言与叙述的探 索仅仅视为批评家的风格,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
5、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答案和解析15.【答案】B、C、A、继承中国占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吸 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 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 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有创造性。、王熙凤:示例一:王熙凤为了讨得贾母欢心,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在贾府非同寻常的地位,故意作弄刘姥 姥,表面上看固然有戏谑的成分,但其骨子里却有着无视他人尊严之实,是其社会地位使然,更 是其“泼皮破落户”性格的真实写照。示例二:贾母话音未落,凤姐手起“功”成,一拉、一
6、笑、一说、一插,其反应之快、逢迎之心、 骄横之态、显摆之能、作弄之意,仅凭寥寥数语,便已展露得淋漓尽致!刘姥姥:示例一:刘姥姥用自我解嘲应对凤姐之恶作剧、作弄人,质朴中更显其精明,用“修福”体 面”给自己台阶下,又用“老风流才好”给别人台阶下,既恭维了凤姐,又愉快了大家,为自己 离开贾府时嬴得施舍接济做了铺垫。示例二:刘姥姥看似带给众人快乐,细想则不免令人倍感心酸,诸多“笑”点,冷暖自知,喜剧 场面却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刘姥姥为了得到贾府的施舍,不惜将自己的尊严卑微 到了尘埃之中,然后开出了一朵苦涩的小花,悲剧力量震撼读者的灵魂。【解析】1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7、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此类文本,应注重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 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解答】B. “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错。材料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 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 即人品”强调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没有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 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的表述。故选.【分析】本题考杳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
8、文本相关内 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解答】C “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错。由材料二“转瞬即逝的文学灵 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 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可知,作者是肯定 这种诗性的随感式的感性体悟的。故选C。2 .【分析】本题考查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做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材料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深入分析选 项的论据主要表达的内容,以此进行一一对应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同时也应了解论据的特点。【解答】材料二的观点是:显得批评家进行批评样式的创新,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
9、”风格与文体。A. 为袁宏道“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的观念。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并进行整合的能力,结合“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 的随感式批评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 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概括出: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 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结合“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日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 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 与可读性”概括出:“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近散 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
10、可读性。结合“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 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 “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 趣味的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概括出: 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 有创造性。3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相关观点,为选文中王熙风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 首先选取材料中关于“笔记体”评论的观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 批评” “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
11、情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不加掩饰的 率性与真诚”。然后找到描写两个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结合红楼梦对两个人物的塑造进行 点评。王熙凤: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 我打粉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王 熙凤在贾府的身份以及性格,分析王熙凤在刘姥姥到来时的戏谑、鄙视,以及自己高高在上的显 摆的心理展露无遗。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在王熙凤戏弄她, 大家嘲笑她时,她两次笑着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 “我虽老了,年 轻时
12、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点评刘姥姥形象时要抓住这两次“笑”,写 出自己的感悟和品味。点评时可以采用感性的语言风格,从具体的人物动作、语言入手分析人物 形象;也可以用理性的语言直接剖析人物的性格,发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思想性。69.【答案】D、A、交代自己“想到秋天的意味”的缘起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历过了一个 较长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写“抽烟”的过程,表现自己闲适散漫的生活姿态和温和、成熟、 安闲、自由的心境;把读者慢慢带入秋天宁静、淡泊的氛围之中;彰显自己笔调闲适、用意 深沉的文风。、与“秋雨”中的其他景物形成对比;象征沉闷、孤寂、落寞、忧郁的“秋雨” 之中的生命力;为文章主题和
13、作者感情增添了一些积极的因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杳的范围来看,既 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内容的分析。解答此类 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解答】D. “卒章显志,深化主题”这一作用,属于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原文”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 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可知文章开头就表明了对秋天的喜爱,不是在文章最后才表明主旨。 故选D。1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具体的内容,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四个选项中,涉及艺术特色、 内容分
14、析及其情感体会,包括语言分析都可以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进行一一排除。【解答】A. “消极心理”的说法欠妥,原因“多愁善感”未必就是“消极心理”;原因写“墙角的桂 花”的嫩蕊”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原因“灰色的癞蛤蟆蟆”是“充满愉快的生气 的东西”。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 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交代自己“想到秋天的意味”的缘起不是时兴起,而 是经历过了一个较长的心理变化过程;“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 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
15、,所 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 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 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通过写“抽烟”的过程,表现自己闲适散漫的生活姿态和温和、 成熟、安闲、自由的心境;“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 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我所爱的是秋林 古气磅礴气象”,把读者慢慢带入秋天宁静、淡泊的氛围之中;本文开端写秋却从亳不相关的“抽 烟”起笔,体现了林语堂闲谈体散文“随兴而起”的特点,足见其悠游的心境,以“烟
16、”之暖牵 引出秋之况味,用意深沉。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一般说来,常规的物象的作用从人物塑造方面、 情节安排方面、环境方面和主题方面等四大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 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 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乂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 花,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灰色的癞蛤蟆,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 的东西”,写桂花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灰色的癞蛤蟆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 西,与“秋雨”中的其他景物的沉闷形成对比。“天也是暗沉
17、沉的,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宇,回忆着光荣 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 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 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作者笔下的“秋雨”是沉闷、孤寂、落寞、忧郁的,而透 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的桂花和充满愉快的生气的灰色的癞蛤蟆是“秋雨”之中的生命力;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 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文章文笔细腻,情感灰色、忧郁、黯然、落寞,“墙角的桂 花”的嫩荒”透露出
18、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灰色的癞蛤蟆蟆”是“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 西”,为文章主题和作者感情增添了一些枳极的因素。1014.【答案】B、A、C、人心如同印刷的模板,只要模板不出差错,那么即使卬刷成千上 万张纸都不会出差错。皇帝认为本朝沿用金代大明历,年岁久远逐渐变得不精确,打算订正它。、延请德高望 重者和太子交往;让太子阅读皇帝颁发的全部诏令;让太子经常接触各种政务。【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 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 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
19、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 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解答】译文:当初,中书左丞许衡汇集唐、虞以来良言善政编成文书进呈皇上,世祖曾经让王恂讲解, 并且命令太子以王恂为师。皇帝乂命令王恂慎重照顾太子的饮食起居,不是应当接触的人,不准(他 们)侍奉在太子左右。“尝令恂讲解”的主语是“世祖”,要连在一起,排除AC。又诏恂于太 子起居饮食”大意是“皇帝又命令王恂慎重照顾太子的饮食起居”,要连在一起句意才完整,排除D。故选B。2【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
20、名称、年号、溢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 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A.此处是干支纪年,不是纪月,与兰亭集序“岁在癸丑”同;且干支纪月不是六十为一个周 期。故选A。3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 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解答】C ”因而裕宗令其负责教授所有皇亲国戚的子弟”有误。原文为“诏择勋戚子弟,
21、使学于恂”, 裕宗只是选择了部分有功勋的大臣和皇亲国戚的子弟让王恂教授。故选Co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 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 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重点字词:印板:印刷的木板:惟:只要;差:出差错。以: 认为;浸疏:不精确;厘正:订正。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 内容及所要表达的观点,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 出答案。原文说到“当延名德与之居处;况兼领中书枢密之
22、政,诏条所当遍览,庶务亦当屡省”, 大意是“理当请德高望重的人与太子住在一起。何况太子兼领中书省枢密院两处政务,皇帝颁发 的条令应当逐一阅读,一切政务也应一一过问”,归纳起来即三点:延请德高望重者和太子交 往。让太子阅读皇帝颁发的全部诏令。让太子经常接触各种政务。1516.【答案】C、“难”体现在剑戟争雄,时局艰难,也体现在身逢乱世,保身艰难,仕途 不畅。诗人虽然遭遇种种艰难,仍然坚信乾坤之间有道义,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坚守道义的 积极人生态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23、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 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 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判断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C. ”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诗人科举成功后的喜悦”错,没有对比,“突出表现诗人科举成功后的 喜悦”也不当,结合前句“若”分析,这是一种假设,是希望,“偶然攀”强调不容易,所以没 有喜悦,只是期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炼字及分析句子的情感态度的能力,首句“时难转觉保身难”和第五句“身居剑 戟争雄地”写时局艰难,生逢乱世,战争四起,自身难保,次句难向师门欲继颜”写乱世中继 续向老师学习的愿望受阻,心怀愧疚之意,三、四句”
24、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写平 步青云不易,科举登第艰难,得出答案“难”体现在剑戟争雄,时局艰难,也体现在身逢乱世, 保身艰难,仕途不畅。结尾“道在乾坤未丧间。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三句写虽然 生逢战乱间,但相信人家有正道,要不改初心,同时感恩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知恩也会想法 报答,希望老师给予机会,发出到九华山的邀请。得出答案诗人虽然遭遇种种艰难,仍然坚信 乾坤之间有道义,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坚守道义的积极人生态度。17.【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眩破崖转石万壑雷(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示例一: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示例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5、(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示例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示例四: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示例五:制荚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示例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侧重“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 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注意睡、疏、密等字的写法。1820.【答案】不胫而走;刮目相看;半途而废。、“青春”是本体,“花” “磐”是 喻体,“如”是比喻词,“绚烂”是“青春”和“花”的相似点,“坚定”是“青春”和“磐” 的相似点。比喻句把青春比作绚烂的花和坚
26、定的磐,使表达生动形象,突出了千千万万有志儿 女在航天事业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坚持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 到新时代航天人的手中,他们将为实现航天强国梦而重整行装再出发。或: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 由新时代航天人来传递,他们将为建成航天强国而重整行装再出发。【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及一般词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为消息,可填:不胫而 走。第二空,语境为“我国航天事业刚起步时,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经过几十年,我国航天事 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让世界各国”,可填:刮目相看。第三空,根据“我们绝不会轻易歇脚”, 可填:半途而废。2 .本题考查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重点句子进
27、行赏析的能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 方绚烂如花,坚定如磐”,将“青春”比作“花” “磐”,“绚烂”“坚定”展现了 “青春”的 特点,写出了祖国儿女在航天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3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一是句式杂糅,“交手上”与“由传递”杂糅, 可改为“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新时代航天人的手中”或“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由新时代航天人 来传递”。二是搭配不当,“建成”与“强国梦”搭配不当,可改为“实现航天强国梦”或“建 成航天强国”。故改为: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新时代航天人的手中,他们将为实现航天强国梦 而重整行装再出发。或: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由新时代航天人来传
28、递,他们将为建成航天强国而 重整行装再出发。2122.【答案】故人们称之为稀土;稀土无处不在;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名称由 来;广泛应用;种类区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解答时,先要筛选出关键的信息要点,再 结合题干要求进行概括,注意字数限制。第一空处根据卜.文“这一名称”中信息可以确定信息有 名称的介绍,再结合上文“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 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禽,且外观酷似土壤”信息确定必须有 照应“因为”得出结论的关联词,比如“所以”“故”“于是”等等,再根据上文表述内容围绕 着稀缺而言,于是确定
29、答案为“故人们称之为稀土”。第二空根据上文“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 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艇”,以及空后的标点句号可知应该为“稀土无处不在”或“应 用广泛”。第三空属于段首总结句,结合下文“两者”以及分号前后内容确定对象为“轻稀土和 重稀土”,确定答案为“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拟写标题的能力,第一段提取关键句子为“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 化物称为土” “这一名称从18世纪沿用至今”,归纳为“名称由来”。第二段结合“稀土无处不 在” “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得出“广泛应用”。第三段由观点句子“稀土分 轻稀土和重稀土”得出“种类区分”。23.【答案】
30、【参考范文】善言者善言虽然与人之贤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语言能力是人生存的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善言自 当是贤者应具备的素质。恰如武林高手所佩的那把削铁如泥的宝剑。善言可以化解困难。人之贤否固然要看其作为与贡献,有时一番言辞,即可在黑云压城之时 拨云见日,让难解的难题化为乌有。当年郑国被秦、晋两大强国重兵围困,危在旦夕。此时朝中 文武大臣束手无策,而烛之武见秦君后的一番言论,顷刻让秦兵变敌为友,驻守郑国;而晋国也 不得不退兵。这不是善言的作用吗?正是靠善言,烛之武才成为名垂青史的贤者,千载之下其英 姿仍熠熠生辉。善言有时胜过百万雄兵。外交上善言很重要,在军事上也未必一定要靠军队和武器才能取胜。 孙
31、子兵法不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吗?刘邦取得天下,其谋臣张良功不可没, 而他立下功勋靠的正是三才不烂之舌,史传他靠言辞让七十座城池不战而降,归顺刘邦。这与靠 战争取胜,靠杀戮成功相比孰优孰劣呢?善言而不是刀枪达成了和解,避免了让无辜的百姓抛尸 荒野。曾有诗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比较而言,像张良这样的善言之人才算得上真正的贤者。善言也是人间的润滑剂。善不仅在治国中举足轻重,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 以人们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有时一句中听的话就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构筑起和谐的社 会关系。人们又说“听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这不正是对善言者的高度赞扬吗?更不用说在 商业活
32、动中,再好的产品也需要良好的宣传,再能干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推销自己。孔子虽然说过 “巧言令色,鲜矣仁”,好像他不主张人们追求善言,其实不然,他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 远”这样的名言。就是说,即使是好的思想也要有良好的表达才容易被人接受,进而传播开来。 可见真正的贤才是不会放弃对善言的追求的。有的人善言就是其职业追求。如作家、外交家,追求善言是他们的使命,难道有作家只顾思 想深邃正确而不管语言的艺术性而写出名作吗?难道有外交家不求语言艺术而取得重大外交成果 吗?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字不肯放松的严柯的追求,所以有诗人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 须” “一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有了这种对善言的苦
33、苦追求,才产生那如珠玉的文学作 品。而他们也因此而堪称贤者。虽然说善言者未必百分百是贤者,但是,但凡贤者都有对语言艺术,也就是善言的自觉追求。 因为善言是善思的外露,常常是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而善言正是他在纷乱中理出正确思路的 体现。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对只说不做,光说漂亮话的人的讽刺, 这诚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善言是善行的前奏,正确的语言代表了正确的思想,而在正确的思想的 指导下,才可以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走,从而事半功倍地走向成功。善言者不贤吗?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屏弃传统思维的桎梏,让自己成为善言的高手,因为这 是成为贤才的重要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
34、文题目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原则一珍视“善言” 这一美德,拥有“善言”这一 “为人处事之智慧”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内容,着重培养 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以及“责任担当” 等意识,同时“践行核心价值观”体现“新高考评价体系”中“引导教学”这一功能。作文的核 心概念是“善言”“敢言”。选择“善言”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者,命题者已提示了联系实际的角度“写作、劝谏、冰释前 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等,但又不限于这些:选择“敢言”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者,命 题者也已提示了联系实际的领域,如“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等,同样不限于 这
35、些,在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如“善言”如春风化雨直击人心等,陈述理由时,结合 中小学所学课文,学生应该容易联想到“善言”,如孟子、邹忌、李斯、烛之武、司马光、“一 飞冲天”的故事、红楼梦节选“情真意切释猜嫌”等,“敢言”可以列举魏征、唐睢、蔺相 如、彭德怀等人的例子,“全过程民主”就是鼓励人们敢言的,这些都是经典事例,人人有话可 说,有理可陈。参考立意:“善言”如春风化雨。良言一句三冬暖。善言凸显人生智慧。择事进言,善莫大焉。“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也是自然之事,可惜这种传统 现如今几乎中断。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
36、批评当然是我们不该忘记、更不能放弃的丰富而伟大的思 想理论资源。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无论是理论,还是思想,都 寄寓于文学性极强的或对话、或序跋之中;他们甚至以诗评诗,以骄文论文学,可以说是世界文 学批评史之奇观,他们的浪漫与想象力,他们的率性与自信,真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古典文学中 的“笔记”概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到了宋代,更是直接被作为书名使用。笔记作为一 种文类的细分,指向的是精短的随笔、随感和庞杂的文学存在。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 突起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 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
37、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限光和情怀。总而言之,中国古 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这一点 在让当下的批评家汗颜的同时,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我由此想到了北宋末期的“文人画”。此前的中国画强调的是“应目会心”,就是要忠实地 表现自然。然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 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我觉得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学批评恰恰缺失着那时文 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故,2016年以来, 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日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
38、自然与随性,按阅 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 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 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 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蒙。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 的。“新苞记体批评”的形式与面相,或许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批注有某种相似之处,我们 亦会寻求以苏东坡为代表的那批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精神与品格,但味道终归不同。现在 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
39、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也因此,付出在某一领域或层面的代价 是无法避免的。(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钟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 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 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C.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乂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 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限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40、。D. “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它不注重理性的逻得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 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B.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 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C.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 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D.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占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 文学批
41、评提供了历史遵循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爱夏之 葛者也。”B.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 笔墨之致。”C.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 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D.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4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5 .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围绕红楼梦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 评论文字,要求观点
42、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 To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 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 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 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 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 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
43、今儿老风流才好。”(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文木一: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 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 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 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 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 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
44、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 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 是红叶,是荒林,是荽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 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 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 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 是晚秋
45、,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 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 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 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 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 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 本
46、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 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勃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 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 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 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 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有删改)文本二:秋雨张爱玲雨,像银灰包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 像
47、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 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 建筑的遗迹一样,在箫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 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 薰董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 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
48、音。枯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 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 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 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 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雨,像银灰色轴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段中“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里的“含义”指的是萧杀、凄凉、秋扇、红叶、荒林、萋 草。B.在作者看来,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既能给人温和、成熟、古色苍茫的感觉,还能使人生活得 自由闲适。C.文章标题是“秋天的况味”,而作者在段中却写到熏黑的陶锅、尚未破烂的字典、半世 的书桌、老气横秋的招牌等事物,意在表明大凡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东西也能给人以 温和、成熟、古色苍茫和愉悦的感觉。D.作者以“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这句话来结尾的作用有:一是赞许邓肯对秋天的观点; 二是表明自己与邓肯有同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