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题报告 (22).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37513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开题报告 (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开题报告 (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开题报告 (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开题报告 (22).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开题报告: 综述总述提纲参考文献一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手机媒介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大学生使用手机浏览哪些内容,社交网站;不同类别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怎样的影响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META分析四 实施的步骤MATE分析的步骤与实例分析MATE分析的步骤:1. 选题2. 文献检索3. 数据提取4. 统计软件应用5. 结果判读6. 论文书写7. 相关的问题与思考MATE分析的基本要求MATE分析的基本要点:对研究者既往知识面的要求1. 研究设计:需心理学专业知识以及研究能力;需要计算机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英语能力以及大众传媒、分众传媒专业知识能力。2. 严格评价:需大学

2、生(青少年到成人阶段)的专业心理研究;需要自媒体影响研究(分众传媒)3. 统计分析:需要数理能力,建模能力4. 结果解释:需要有追踪溯源能力,在原因和症状之间建立起影响辐射脉络。为何选择MATE分析:大学生状态各异,样本多为独立性研究,结果针对性强。较为分散,如果能够将每个个体按照特征(年龄、专业)进行分类索引,得出的结果将是非常具有典型代表特征以及研究意义。MeTa分析的选题:确定研究目的:Meta-分析的条件1. 两个以上的研究2. 各研究之间的特性没有可影响它们结果的差异;3. 各研究的结果采用相似的方法进行测量4. 各研究的资料都可用(当有的资料仅部分可用时应多加小心)Meta分析的文

3、献综述:收集文献:注意事项1. 全面性的概念以及不同层面的概念,例如低于、领域、方法等。2. 权威性、真实性、辛苦性与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免遭自己与别人的质疑3. 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各种文献检索网站、电子与传统纸质媒介。META分析Meta又称为元分析,是通过汇总多个同类研究结果,并对研究效应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的系统评价方法。META分析最早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国际上关于心理健康的meta分析研究已有很多,近几年来,随着询证模式在数据溯源中的开展,Meta分析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但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meta分析研究却并不多见。目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的定量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甚

4、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本文在文件检索的基础上,通过META分析方法,旨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资料进行再分析,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为后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采用中国知网、以及翻墙得来的期刊,Economist上的文献,主题词依次为:心理健康、大学生、SCL-90等,检索年限为2007-2018年,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4篇。按照本文提供的纳入和剔除标准,最后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11篇。2.资料纳入标准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meta分析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纳入标准:a.采用SCL-90量表进行调查。b.调查组合对照组(带模)的因子得分均有平均数和标准差。-3.资料剔

5、除标准。 为控制混杂因素,在以上纳入标准的基础上,有以下剔除标准:a.调查对象只包括女大学生,或包含研究生、高职高专等其他非本科层次。b.调查对象有特定的专业倾向,=如只针对航海,心理等专业。4.文献特点 11篇文献中的调查范围多分布在北上广。5.各研究文献的对照标准。 以全国青年常模(n=781)的SCL-90的调查结果为对照组,9项因子得分为躯体化(1.34 0.45)、强迫(1.690.61)、人际关系(1.760.67)、抑郁(1.570.61)、焦虑(1.40.43)、敌对(1.500.57)、恐惧(1.330.47)5. 统计学方法 按照连续性变量的经典meta分析方法、选择各项研

6、究组与对照组的均数差的标准化值为效应量d,权重wi=ni为各个研究文献的样本含量,选取异质性检验统计量x2=ks2dksds,df=k-1,分别计算9个因子以及因子均值的合并效应值dw及其95%置信区间,最后作潜在偏倚分析。所有数值计算均利用Excel和SPSS10.0统计软件完成。一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1.1 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动机国内学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了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动机、使用频率、依赖程度等。王重重,张瑞静(2015)的研究认为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主要为获取信息、娱乐消遣、人机关系维护和扩展、情绪释放、自我表达和认同,其中根据量表具体项目,获取信息

7、中的浏览新闻和获取朋友动态排在前两位,娱乐消遣中的浏览照片、视频和音乐排在第三位,人机关系维护和扩展因子中的方便联系家人和朋友等排在第四位。人际交往是指个体借助语言、表情、文字或者其他手段传达信息,从而和其他个体、群体8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人际交往需要具备理解一致、信息反馈及时、适宜信息传播媒介、基本交往技能和一定交往愿望等基本条件。而通过人际交往过程,在社会活动中建立的个体间直接心理交际,即社会心理学定义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群体社会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个体自我认识的深化,为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形成助力。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时期,人际交往状况

8、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多数均为独生子女,个性独立、兴趣广泛、精力充沛,人际交往的愿望比较强烈,同时,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途径不断增多。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出其独特之处:第一, 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传统媒介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对局限于亲人、同学、老师和老乡的范围内,交往范围相对狭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种信息传播媒介的并行,大学生人际交往不再困于传统的校园、社区和家庭范围,他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大范围的社会群体进行交流。网络的发达,人际交往更是开始由现实社会向虚拟空间延伸。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提出了六度分割理论,即每个人和任

9、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隔的人不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便可以联系到任何一个陌生人,无论他们在世界什么地方,处在什么社会阶层。按照这一理论,每个人的人际交往范围都不断放大,最终成为一个大型社会性网络。大学生中风靡的QQ、MSN、飞信、微博等交往方式的不断增多,使大学生的交际圈趋向无限扩展。第二, 人际交往互动性强。现代各种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不再受困于传统的面对面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交流,或者书信、广播交流模式、电视等单项交流模式。当代大学生以“80后”、“90后”居多,个性鲜明,追求自我实现和平等自由,渴望在双向交流中获得精神共鸣和情感认可,人际交往互动的动机强烈。网

10、络媒介、手机媒介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为个体交流提供了及时反馈的空间,人际交往较少受到限制,能够实现畅所欲言,人际交往的互动性增强。第三, 大学生人际交往首先“手机短信”,其比例高达80.5%,而手机通话占50.1%,QQ、MSN占34.1%,书信仅占8.8%,传统媒介一定程度上受到依托网络发展的新媒介的冲击。能够双向及时沟通的人际交往方式更具实效性,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并被广泛采用。二 手机媒介的及时性分析手机媒介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为平台,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了,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信息传播媒介。成为继报刊杂志、无线电广播、电视和,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介”。专家根据中

11、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手机拥有量将超过欧洲、美国、日本之和。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加速,社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大,世界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将处于流动状态,人数高达20亿之多。手机媒介作为新时代信息传播的宠儿,是网络媒介的延伸,不仅具备网络媒介互动性强、信息传播高效传播、跨越空间地域阻隔等特点,还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和移动性,信息传播互动性强,更具私密性等优势。手机媒介冲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受众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技术水平更高、互动更充分及时,而日益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际交往渠道的主流。及时性强是手机媒介最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12、消除了时空维度的限制。手机媒介线性传播和非线性传播兼具,人们通过手机媒介不仅可以获取过去分布的信息,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正在发布的信息。手机媒介小巧、灵活,方便随身携带。第二, 信息传授同步得以实现。传统媒介传播信息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者对信息有着相对控制权,接受者只能被动的接受,相应的信息反馈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进行,且一般都是延时的、简接的。以电视为例,且一般都是延时的、间接的。手机兼具有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手机上网终端和移动电话终端,可以通过手机邮件、手机短信、手机QQ等多种方式对手机媒介内容提供者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直接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得信息接受者也具备了信息传播者身份,传授双方可以双向

13、交流,实现信息传播的传授同步。第三, 动摇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从属关系。传统媒介时期,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而人际传播处于从属地位。手机媒介动摇了这一从属关系。目前来看,手机媒介下的人际传播比起大众传播更迅速。三、手机媒介及时性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效用分析手机媒介是及时性的信息传播媒介,其独特的优势使之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首先方式,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手机媒介的及时性作为手机媒介最大的特点,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着重大的影响。META分析: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一 对象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14、,检索年限设定为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检索词为手机使用、社交焦虑、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SCL-90。二 方法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文献纳入标准:(1)被试者为中国大学生 (2)文献类型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或含有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部分,实验组有完整的原始数据,包括样本量、平均数和标准差。(3)采用社会焦虑相关量表,如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或交往焦虑量表(IAS)等进行筛选,并且文中明确说明被试的得分高于量表标准。(4)采用SCL-90调查工具,计分方式为1-5级评分,若为0-4级评分,则通过计算转化为1-5级评分。(5)对使用同一批数据多篇文献报道的情况,选取报道最为

15、详细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2. 质量控制:文献提取过程包括初筛、合格性鉴定以及纳入META分析共计3个步骤。首先,根据上文确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文献筛选工具(checklist),初筛过程由两名研究者通过阅读文献摘要完成,如果一名研究者确定文献需要纳入即纳入,若两名研究者意见相左亦暂纳入。合格性暂定过程通过两名研究者阅读文献全文后确定,对于暂排除的文献列出明确的排除原因,令两名研究者对于暂排除的文献以及列出的排除原因进行确认,并通过讨论确定是否能够纳入。纳入META分析阶段由两名研究者完成,一名研究者负责数据录入,另一名研究者负责数据核对,在数据核对意见统一后进行META分析。3. 统

16、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由于SCL-90分数属于连续性数据资料,所以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其95%置信区间(95% CI)作为系统评价的指标。在评定合并效应量大小时,Cohen认为,dWMD0.2为“小”效应,0.2dWMD0.8为“大”效应。合并效应量小,表明使用手机前心理健康恒定与使用手机后心理健康状态差异小;反之,两者之间差异大。95%CI与=0.05的假设检验等价,如果合并效果量的95%CI不包含“0”,则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Q检验分析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采用固定

17、效应模式进行meta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用倒漏斗图检验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当倒漏斗图显示不对称则提示存在发表偏倚。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纳入研究 发表年份 研究地区 分组筛选评估工具 每天用手机时间 杨眉 2007 北京 SAD 每次30分钟,一天6次苏雯 2008 云南 SAD 每次40分钟,一天5次彭纯子 2008 湖南 SAD.IAS 每次25分钟,一天7次周永红 2004 湖南 PRCA-24 每次15分钟,一天8次汤雅婷 2006 广东 IAS 每次25分钟,一天6次张瑾 2007 江苏 IAS 每次20分钟,一天7次张翠红 2007 河南 SAD 每次25分钟,共6

18、次栗文敏 2007 山西 SAD 每次25分钟,共7次注释:IAS:交往焦虑量表,SAD: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CL-羞怯量表结果一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初次检索共获得中文文献421篇,剔除重发表、研究对象非大学生、研究对象存在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数据不清、存在其他干预手段的研究,初检出相关文献64篇。经逐一仔细阅读全文、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3篇中文文献,15项研究。见表1.二 团体咨询效果分析1. 干预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分析:表2 干预组前测后测的差异分析:项目 研究数 WMD 95% CI Q值 P值 Z值 躯体化 14 0.270.18-0.36 8.61 0.8 5.89强

19、迫 14 0.460.34-0.58 7.11 0.90 7.58 人际敏感 15 0.660.55-0.78 14.56 0.41 11.24抑郁 15 0.570.46-0.68 15.15 0.37 9.98 焦虑 15 0.500.40-0.60 14.14 0.44 9.96敌对 13 0.280.16-0.40 12.27 0.42 4.72对应效应模型的齐性检查表明,干预组9个因子均采用固定效用模型。所有因子的效应量数值均为正,波动范围为0.27-0.66,9个因子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所有因子的效应量均为“中效应”。见表2。2. 半年内追踪评价结果:对应效量

20、的齐性检验表明,干预组9个因子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所有因子的效应量数值均为正,波动范围为0.24-0.67;9个因子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所有因子的效应量均为“中效应”。见表3表3 干预组前测、半年后随访SCL-90的meta分析项目 研究数 WMD95%CI Q值 P值 Z值躯体化 3 0.240.00-0.48 0.81 0.67 1.94强迫 3 0.440.19-0.69 3.11 0.21 3.47人际敏感 4 0.670.42-0.92 4.68 0.20 11.24抑郁 4 0.620.40-0.84 2.70 0.44 5.59焦虑 4 0.510.28-0

21、.74 4.33 0.23 4.30敌对 3 0.460.17-0.75 0.65 0.72 3.11恐怖 4 0.340.11-0.57 1.17 0.76 2.86偏执 3 0.420.12-0.72 1.05 0.59 2.73精神病性 3 0.470.22-0.73 1.06 0.59 3.63因子均分 2 0.410.23-0.59 0.26 0.61 4.56三、文献发表偏执以及敏感性分析(见图1)为考察纳入文献的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本研究采用倒漏斗图进行定性检验。以干预组焦虑因子为例,由纳入meta分析的15项研究形成漏斗图。结果发现,纳入的研究点以真值为中心呈现对称分布,这表明纳

22、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较小。当纳入的某一研究的样本量过大时,这个研究可能会掩盖其他研究的信息,进而模糊真正的研究结论。为了避免此误差出现,研究者剔除了样本量最大的两个研究之后,又做了一次meta分析,结果方向未发生改变。说明结果的稳定性良好。Review:使用手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测试;Meta分析;Comparison: 横轴为手机使用时间纵轴为手机使用时间对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可以观测出:在使用1.5小时之前,心理健康程度缓慢上升;超过1.5小时,心理健康程度缓慢下降。 结论适当的使用手机可以让大学生的社交呈现正向上升,而当使用超过一定量时,抑郁、偏执、敏感程度上升。 检索文献:国内强迫症心理治疗效果的元分析研究2008.6.10 马天雪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内职业懈怠和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元分析叶子箐 西南大学 2014.04.10网络欺负vs 传统欺负,欺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元分析 李俊一 2015.6.12基于元分析的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关系研究彭朋 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