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语境下的网络阅读研究.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37169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传播语境下的网络阅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众传播语境下的网络阅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语境下的网络阅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播语境下的网络阅读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毕业论文作者:米倩 指导老师:李雅学校:苏州大学 专业:档案学题目大众传播语境下的网络阅读研究摘要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正在推动着媒介性能发生巨大变化。在如今这个媒介功能日益交互、开放、自由的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衍生出了全新的阅读方式。网络媒体凭借这自身独特的优势正在消解着纸质媒体的种种局限性,这就使得网络阅读正朝着内容海量、主体多元等方向发展。本文从著名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着手,结合阅读本身的特点,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这五个方面探讨传播语境下网络阅读方式的转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英文摘要:Internet technology, di

2、gital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are driving the tremendous changes in media performance. In the era of increasingly interactive, open and free media fun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has produced a new way of reading. With this unique advantage, the network media is elimi

3、nat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aper media, which makes the network reading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ss of the content and the pluralism of the main body.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5W model theory of Lasswell, a famous communicator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ding itself,

4、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twork reading mode in the communication context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disseminator, communication cont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mmunication object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关键词网络阅读、传播者、受众、拉斯韦尔内容第一章绪论1.1选题缘由由于论文的写作应具有创新,即研究前人所未研究的或者是前人研究较少涉及的领域,因此本人就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网络

5、阅读及其相关问题。我们知道,传播现象在中国很久之前就已存在,但作为一门学问的“传播学”则完全是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在我国仍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与此同时,我国对于阅读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与转变,或者是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鲜少将媒体的演变与阅读二者之间联系并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多元,阅读主体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发生巨大转变,媒介依存症、信息茧房效应等社会病理现象的涌现促使学界加强跨领域学科的研究力度,破解信息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疑难杂症的“新举措”。1.2学术成果回顾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对这方面有所研究,如:曾克宇在2007年发表了

6、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网络阅读”研究综述、 李守秀在2017年发表了加强网络阅读指导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周冰在2016年发表了网络小说阅读成瘾的症候与挑战、罗淳、程向东于2016年发表了微信社会性阅读是如何发生的基于整体社会网络的视角。2014年谢文亮,杨小川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发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2014年人民网记者张荣发表了叹息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浅阅读现象一文详细梳理了网络浅阅读的成因及特征,并提出应该辩证地看待浅阅读现象。既有利弊,便需要规避浅阅读的危害和充分利用它的益处,文章最后提出将阅读与浅阅读、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3本文的总体构

7、思本文首先阐述传播学家拉斯韦提出的5w理论,然后依据其研究思路对网络阅读的方式与特性进行研究,指出信息时代中网络阅读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未来网络阅读的发展前景规划。1.4资料来源本文的资料主要来自于学术期刊、学者专著以及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学术期刊主要有: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编辑之友、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新闻记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者专著主要包括: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波兹曼娱乐至死、麦克卢汉媒介-论人的延伸、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第二章网络阅读发展与演变2.1网络阅读概述2.1.1网络阅读定义作为信息时代的宠儿,电脑和网络正以喜人的态势

8、不断向前发展着。阅读这种借助纸质媒介才能进行的交流活动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网络阅读的随之产生,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与思维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网络阅读类型和特点的探究以及对网络阅读中的不良行为和现象的揭示,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会不断得到提高,正确的阅读行为也会得到普及化。1马样.曹阳.赵惠军.网络阅读微探J.情报杂志.2005(04):126-127.大多数学者认为,网络阅读是由于文本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也可以称为在线阅读,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获取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超文本阅读的意义构建。2.1.2网络阅读的类型根据用户在网络阅读过程中的状态,可以将其分为在线阅读和离线

9、阅读两种。在线阅读主要指用户在进行网络阅读时必须时刻与internet保持连接来搜集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源。离线阅读则指用户将网络资源下载至另一载体上,在网络断开之后仍能进行阅读。离线阅读活动的载体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将网络资源下载至pc机和终端机上,第二类是手持阅读器,即e-book 主要有kindle、Iliad等等。这种载体是为了适应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而进行的变革,这些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的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比如pdf、chm、txt等。除了支持格式多样、方便携带等优点之外,此类阅读器还具有手机和psp 产品所不具有的专业性。电子书阅读器致力于打造提供类似纸张阅读感受,用户在阅读期间可以随

10、意放大缩小字体,随时标注,还能长时间保持待机状态。从某种程度来讲,电子书阅读器在不断维护着现代人的读书欲,同时对阻止浅阅读的泛化现象作出一定的贡献。2.2 网络阅读与媒介的关系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物质,具有着物质的一般特性,依据媒介系统整体演变的过程,人类传播大致可以分为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播这四个阶段。口语交际是人类交际的第一阶段。它主要是指从人 类语言到书法的漫长时期。口语的起源主要基于远古时代人类劳作的需求,相互合作的这种劳动模式推动了发音器官的进化。但是由于口语传播主要依靠人体的器官来发声,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体能的消耗十分明显,同时由于它是使用音声符号来传递的,所以具有瞬间消逝的特性

11、。由此可见,在时间和空间领域,口语传播会受到双重限制。在不能使用手机等口语媒介的时候,主要适用于小规模且近距离的群体内使用。在口语传播阶段,人类还未形成阅读这一行为习惯,与此同时,人类的思维也仅仅处于生理需求的对应水平。文字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二阶段。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在原始的图像上发展起来的。从 仰韶文化时期刻绘在陶器上的几何图形和符号算起,我国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了5000年的历史。文字的产生给时间和空间带来了重大变革。在时间方面,文字传播克服了口语传播的局限性,它能够把人类的知识和经验长时间的保留下来;在空间方面,文字传播能够将信息传递到很远的地方,这便打

12、破了口语传播在距离上的限制。除此之外,文字传播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依托于载体材料的永久性,人类文化有了可靠准确的文献资料,这使得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于容易变形的神话传说。作为第一套体外符号系统,人类语言极大地促进了体外介质系统的使用过程。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发展。在文字传播阶段,阅读这种行为方式才开始逐渐萌芽,人类开始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毫不夸张地说,文字的产生使得人类摆脱了动物传播的状态,从而将将人类带入了高层次的文明世界。在文字传播的过程中,人类经历了长时间的手繁殖。手抄传播主要指,政府派遣专门人员手写每日

13、重要信息,并在规定的地方进行抄送通报的信息传递方式。由于手抄传播规模较小,人员效率低、成本高昂。所以并不能真正起到服务大众的目的,普及率比较低。随着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手抄传播开始向印刷传播转变。印刷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三个阶段。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传播从人力生产转向为机械生产的阶段。近代的报刊是在印刷机的发明后诞生的,随着民众读写能力的提高,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书籍和报纸与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息息相关,在政治和民主革命中扮演者鲜明的角色。随着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日益旺盛,大规模的公共教育也逐渐在民众生活中普及。施拉姆的这段话说明了印刷传播在社会变革

14、、教育、文化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印刷传播时代,书籍正式与读者见面,阅读这一活动开始呈现鼎盛状态。电子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四阶段。印刷传播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受量的限制,而电子传播则使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成为了可能。电子信号的传输从二十世纪中旬开始,逐渐由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由于数字信号保真度高,且可以通过数字压缩技术,传输海量的信息。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大力推动了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在处于媒介融合时代的今天,报纸、广播 、电视等传统媒介逐渐向现代媒介转变,全体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变革。电子媒介给人类传播不但带来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变革,而且对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电子传播时代中,人类可以不

15、再依靠纸质书本就能阅读,阅读的行为产生了相应变化,同时阅读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文字内容,而是图像、音频、视频多种内容的结合体。在电子传播时代,人们在不同的终端阅读,并在不同社区进行讨论,阅读这种古已有之的带有独自意味的活动开始向群聚化方向发展。媒介作为阅读的载体,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状态与特点,媒介的变化不断的影响着人们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的变化,从这一角度上看,媒介对于阅读这一活动的影响是重大的。第三章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下的网络阅读模式的解读3.1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概述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lasswell)作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曾被美国人称为研究领域的达芬

16、奇。他对权力与人物、政治的关系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为当代行为政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有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等著作。他主要提出了5w传播过程模式、传播的三大功能以及宣传观等论说。为后来传播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对人类大的社会环境中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他将传播的过程主要划分为五个阶段,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这五个环节可以用英文表示为 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首次将人们日

17、常从事的,但是又解释不清的传播现象界定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所构成的过程 ,这就为后来的学者和专家研究传播过程的特性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在这一传播过程模式中,拉斯韦尔清晰的勾勒了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这五大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该模式的提出极大的促进了传播学理论体系雏形的建构,对推动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2网络阅读传播者的多元化 5w传播模式的第一个要素是传播者,也叫做信源,主要指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是传播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整个大的社会传播的环境下,传播者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和任意的社会群体。在网络阅读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也可以看作是信息内

18、容的发布者。在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文字传播阶段逐渐走向印刷传播阶段。印刷术的发明诞生了近代报刊,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欧洲各国逐渐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书籍和报刊,统治者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开始颁布大量的禁书法令,要求报刊必须服从当权者的统治,不能抨击当权者和当局制度,统治者有权对所有的书籍和报刊进行出版前的检查,如有违反法令者将会予以法律制裁。整个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这长达一百年的历史中,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各个地区,封建统治者始终是信息的绝对发布者,传播者的一元倾向十分明显。随着反对极权主义运动的盛行,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约翰、弥尔顿论言论出版自由这一政治手册的

19、出版标志着封建统治者控制书籍出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信息发布的权力开始从封建统治者移交至公民的手中。但是由于,书籍的出版往往依靠于商业运作和资金的大量投入,出版书籍的权力主要被资本家所垄断,一般民众无法真实享有这一权利。随着电子传播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发布不再需要依靠纸质载体,传播的信息所需的经费大大缩减,平民可以借助网络自由的发布信息,网络阅读传播者不再局限于固定的阶层和身份,不再受制于资本运作的控制,不论男女、年龄、身份、知识构成的差异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内容,吸引读者。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传播者正逐渐走向多元化。3.3网络阅读传播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原指由整体向个体碎化的过程,最初应

20、用于后现代主义研究。在社会学领域和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碎片化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开始涌现,导致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受媒体多样化传播的影响。”网络阅读内容的碎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1)阅读内容精简化。无论是各种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还是新媒体所发送的即使讯息,往往都控制在一定的篇幅以内,满足受众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阅读需求。(2)阅读内容重复化。虽然人们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表面上每天被各种信息轮番轰炸,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信息的入侵。但实际上,受众所接收的一大部分信息都是被重新编辑、包装而成的。例如美国

21、大选时期关于希拉里和川普的竞选报道,facebook和微博的实时搜索内容大多是一致的。身为受众的我们也只是不断的刷新页面,强化这些信息的记忆而已。(3)阅读内容的表层化。网络阅读碎片化现象的主要特点即内容的表层化。2于娟.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如何发挥教育职能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类似于微博和微信的社会媒体以及各大官方网站所发布的信息大多留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主要目的是告知读者发生了什么,而非探求背后的原因和真相。网络阅读内容的碎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由技术层面、市场效应和受众需求三方面造成。碎片化传播现象离不开技术的支撑。随着数字新

22、媒体的蓬勃发展,媒介市场正出现新的走向。报纸、广播和电视这类传统媒体不可抑止地受到新媒体的冲击。3刘军.陆小黑.媒介变迁对中国传播的影响J.2010(22):69-70.时间和空间已无法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阻碍。高度的时空传输速度带来了信息的快速流转,这就要求对信息进行简化。细分。其次,在媒介市场经济效益的刺激之下,众多媒体开始追求眼球效应,争取每一位受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以带动点击量,这种逐利的市场法则使得信息碎片化现象日益加剧。最后,身处于快节奏生活时代的人们往往没有时间来仔细阅读一份报纸,但出自于生存的需求必须对外界的信息有所了解,这就要求阅读内容最大程度的精简扼要。阅读内容的碎片化

23、现象一方面促进了读者认知的多元化,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普遍提高了人们接受多元事物的能力。但在另一方面,这种现象正导致全民阅读的泛化,随着越来越多带有标签化色彩的信息涌入,公众所接受的信息愈发难以维持客观性。4李美琴.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与服务模式创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06):52-54.例如女权主义这样的词语在网络上逐渐向贬化方向靠拢。大男子主义也似乎失去了原有的立场。标签化的信息会导致公众的认知朝简单化方向发展,这将不利于公众思辨能力的提升。网络阅读内容的碎片化所引起的全民阅读泛化现象需要媒体,社会以及个人多方面的努力来加以克服。主流媒体在追求及时发

24、布信息的同时做好深度报道的工作。对于一则事件追究前因后果,给予双方各自申辩的机会,报道语言也应尽量保持客观性和贴近性;社会应重视对阅读氛围的培养,定期举办读书会和讲座,并在大学校园倡导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有利于全民阅读深化发展;对于新媒体运营开发商而言,无论是阅读软件的开发还是平台的建设都应服务于大众真正的阅读需求,类似于豆瓣之类的分享平台提供了个人深度阅读的平台同时还注重读者的社交需求,在不同的主题内读者可以进行深度的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属的文化氛围;对于个人而言,要意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努力培养阅读的兴趣,减少对媒介的种种依赖,能够区分不同平台上信息的真假,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25、。3.4网络阅读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如今,网络阅读的渠道十分多样化。任何读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来获取信息。主要有微博微信、社交平台、分答社区、门户网站等。无论是分享网络文学作品的站点,还是读者获取每日信息的门户网站,又或者是结合社交特性和信息获取特性的平台,都可以看到很多网络阅读者的身影,这往往直观的通过浏览量来体现。网络阅读渠道的多样化离不开传者与受众角色关系的转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已不再是新鲜事,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网络阅读传播渠道中,一个平台上的受众可能会在另一平台上成为传播者,这是建立在网络阅读,这一超文本阅读的基础之上产生的。通过一个个结点的信息集

26、合,知识传递的链条被无限的延伸和放大,人与人之间、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流动更加快速。3.5网络阅读传播对象的扩大化早在文字传播时代,由于手抄传播方式效率底下且代价昂贵,报纸主要由政府发行,平民接触阅读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这一时期阅读者的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达官贵族阶层,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工业革命后,印刷机的发明使得报纸的成本大幅降低,便士报这种廉价报纸的出现受到了多数人的欢迎,阅读的群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由于报纸的传播对时间的要求很高,很多地区由于身处偏远地段,很难获得最新的社会变动消息。同时,由于报纸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识字读写能力,所以阅读活动的门槛仍旧较高,并没有得到全民众的普及。但是

2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时代开始来临。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无论人们身处何处都能通过上网获取即时讯息。由于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并不局限于文字,通过浏览图片、听取音频、收看视频等多种方式,网络阅读的受众不再限于有文化的群体,不同年龄、社会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阅读获取信息,阅读的受众呈明显扩大化趋势。第四章 网络阅读存在问题4.1网络谣言问题 谣言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主要指人们通过口头传播的一些没有具体依据的话题。那时候的谣言需要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传播。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发生转换,一平台信息的被传播者可能转眼间就会成为他平台的信

28、息发布者,传播过程的交换频率逐渐变多。与此同时,网络创造出的虚拟空间能够轻易地将人们湮没在社群之中,这就使得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失去社会责任感,容易在大环境的唆使之下传播谣言。网络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谣言数值猛增。网络信息往往是以“演进”的形式进行的,某一信息的发布者可以在数个平台上发布谣言,各个平台上对应的阅读者都是潜在的信息传递着,即一个人可能会面对十个、百个、甚至千个人来进行传播,谣言的数量会在短时间内猛增。(2)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回流现象。受众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往往不对信息本身负责,大多肆意加上或减去信息,这就造成了信息的变形和失真

29、,由于谣言的传递者对信源的不确定,往往谣言会重新传入发布者手中,但此时的谣言已经面目全非,连发布者都难以确认,于是在原有基础上新的谣言就产生了。(3)谣言破坏力大。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谣言的传播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无论是有关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还是引发社会热议的大事,由于传者基数大,会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例如几年前日本核泄漏事件后在网上发布的关于食用盐紧缺的谣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必需品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4.2信息安全问题邓巴数字定律认为人类可拥有的稳定社交人数的上限在148个左右,其中对社交人数的管理跨度一般小于八个,这意味着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无法与过多的人进行稳定联

30、系,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逐渐打破了这一定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联系更多的人,传递更多信息。由于网络阅读传播者的多元化、匿名化,信息的发布和接受具有着诸多不确定性。网民个人在浏览相应的网页时,所留下的信息痕迹很有可能成为不良商家和不法分子所利用的武器。他们通过解析信息痕迹来向网民发送各种诈骗信息、骚扰信息,有的甚至借此泄漏商业机密、国家机密,这对公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带来破坏性后果。网络阅读传播渠道的便捷化和多样化一方面便利人们获取信息、处理日常的工作事宜,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对公民的隐私造成危害,这需要引起政府的信息管理部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4.3“信息茧房”问题“信息茧房”是

31、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所提出的概念。主要内容指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开始呈指数剧增状态,人们可以随意选择关注的话题,依据自己的喜好来定制“我的日报”,也就是说,市民只关注他们所选择的和他们喜欢的信息领域,他们会像茧一样束缚在茧中。信息茧房这一现象的成因离不开新新媒介的产生。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将媒介主要分为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三大类。其中旧媒介是指互联网诞生前的一切媒介,例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等。这些媒介主要有时空固定和传者主导两大特点。新媒介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一代媒介,这种媒介打破了旧媒介的时空固定性,并使得受众有了某种自主性。而新新媒介则是代表了互联网诞

32、生后的第二代媒介,这种媒介不仅打破了旧媒介的时空固定性,同时还使得传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相互转换,变得更加灵活和更具多样性。其中新新媒介中的大量个性化信息为构建信息茧房提供了营养土壤。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同样离不开一定的技术基础。新媒体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内容为信息源,只提供面向用户的界面和平台,通过拉取媒体内容制作者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来分离双方,最终控制媒体内容的流动。如今Web3.0平台的浏览记录和对用户上网痕迹的智能分析始终牵引着用户个人习惯的养成,从而在长时间的信息裹挟中形成更为坚固的信息茧房。信息茧房现象对个人和社会均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首先,处于信息茧房的大多数人早已习惯了被动的阅读,

33、从而导致话语权的丧失,意见自由表达受到阻碍。其次,信息茧房会带来群体极化的不良趋向。处于信息茧房中的个人所做出的决策会受到群体的影响后做出更为极端的决定,这对于公共领域的构建无疑起到消极作用。最后,信息茧房效应会削弱社会黏性,破坏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维系纽带。处于信息茧房中的个人往往会在众多信息中过滤自己反感或不喜的内容,以至于观点对立者难以理解和认同彼此的看法,双方都过于沉醉于勾勒的自我日报中,从而形成缸中大脑,这对于用户视野的拓展以及认知能力、判断力的提升都造成威胁。正如学者桑斯坦所言:“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得每个人获得自己所喜欢的信息,但是加入由个体构成的社会也是如此,那么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无疑会

34、产生种种分裂,思想上的偏狭会带来更多的偏见和误会”。第五章、 网络阅读问题的解决举措由于网络阅读主体和受众的广泛性和社会性,以上谈及的种种不良的阅读现象如果不及时得到纠正,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5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笔者认为,当前解决网络阅读不良现象的举措主要有以下五种。5.1 拓展网络空间,均衡社会议题 个人对网络信息主观意志的评判和好恶情感的显露是信息茧房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消除这一桎梏,首先诸多的新媒体应该优化信息推送的算法,向受众展现多元的信息维度,使他们从原有的狭窄空间中脱离出来,逐渐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除此之外,主流媒体更要发挥好带头

35、引导作用,对于重大的社会议题不仅要准确及时的报道,还要给舆论双方给予申辩的机会,充分体现主流媒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5.2 净化信息环境,营造阅读氛围面对当前我国信息环境的诸多乱象 ,国家要加强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规范文化消费市场的管理,使网络用户有优质的信息可以阅读,有用的信息可以利用。政府要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信息发布网站,使阅读用户在正面阳光的文化氛围里受到渐次的熏陶。5.3提升把关标准,引导阅读方向面对网络上海量存贮的信息资源,网络阅读受众选择和放弃什么样的信息资源是第一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网络用户身处于信息丰富。专业性强的信息环境中才会选择阅读具有积极意义的信

36、息资源,才能真正接收到阅读带来的良好效果。所以网络信息的把关人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承担着筛选无用、有害、虚假信息的职责。只有与时代保持着同步节奏,渐次提高信息把关的标准,才能在阅读用户面前呈现良好的信息资源。因此,筛选信息本质和指导阅读方向是指导网络阅读的重要途径。5.4提升媒介素养,培养阅读能力面对网络上充斥的大量无序信息,阅读用户应该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学会利用专业站点和讨论平台来辨别信息真假,学会利用权威数据库以及知名专家、科带头人的个人网页,来搜寻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除此之外, 网络供应商者应当提供网络浏览导航,信息导航网站也应该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5.5加快信息立法,规范阅

37、读环境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在给阅读者的生活增添便利和色彩的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比比皆是。例如大量三俗作品出现在文化市场、虚假信息在网络横行、全民阅读行为的泛化等等,一系列负面效应不但阻塞这信息环境的交换流通,而且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受到极大冲击。此外,有些网络用户为了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欺诈信息、制造谣言传播病毒、违法传播他人隐私。面对这些不良行为和现象,我国的信息管理部门首先要加强信息立法和网上的监控和惩治措施,逐渐的完善网络管理的政策,努力为公民创造出一个积极健康的阅读氛围,确保每一位阅读用户都会有良好的阅读体验。结束语:总之,由于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开放性、传

38、播渠道的多元化、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正在不断改变着图书情报部门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控制和管理,这就使得网络阅读作为一种崭新的事物得以不断的前进和发展,这一新事物出现和发展正在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届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社会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网络阅读也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让网络用户在轻松惬意、格调高雅、资源丰富的环境内汲取有用的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致谢: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篇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雅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