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本文分两个方面来逐步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第一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个方面引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发展状况。德国的音乐教育几乎将所有的音乐素质训练都置于音乐欣赏中进行,这说明音乐欣赏教学在世界各国的普通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注重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育。关 键 词:音乐教育 发展阶段 素质 作用地位Abstract: this paper two gradually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education and status. First elaborated
2、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music education i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he second aspect leads to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i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ermany almost all of the music quality training of music education are placed in the music, it means that the teaching of
3、music appreciation in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lace. We should focus on enjoying educ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 development stage quality function of music education目 录一 引言4二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4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53.1国内研究现状53.2国外研究现状5四、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
4、重要作用64.1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的关系64.2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64.3音乐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关系74.4音乐教育与身心素质的关系7五、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8六 参考文献9七 致谢9一 引言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在快速的完善中,目前正大力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进程。什么叫素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素质是天生的、人的本能;有的人却认为素质是后天得来的;还有的人认为素质就是能力。其实,素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2)、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3)、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的特点
5、。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文化、道德、健康、艺术、思想等能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一定综合能力,一定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的全面人才的教育活动。它包括:音乐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身心教育等,而其中的音乐教育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体,以审美为特征,有目标、计划、设施的育人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近年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则更是加速了音乐教育在我
6、国的发展。特别是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各地方教育部门都加强了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其中,有的教育者由于缺乏理论的了解,过于强调对学生技巧的提高,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使一些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强等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让教育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之前,应该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二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我国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就很重视对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他说:“技术的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进而谈到欣赏的指导,这使得儿童的情感通
7、过音乐的洗练而得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音乐的精神来创造自主的生活。”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唱歌及审美情感,不达到这一目标的音乐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就一般人而言,其感受音乐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创造和再现音乐的能力。没有专门学习过作曲的人,创作不出声部众多、布局严谨、优美动听的乐曲;没有接受过演奏演唱训练的人,难以演奏、演唱出技巧性很强的乐曲。但是只要稍加指点,这些人就能对音乐有不同层次的领悟。所以,音乐欣赏是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拥有音乐、参与音乐的主要方式。同时,音乐欣赏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育者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
8、扩大他们的音乐眼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3.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是一个较晚才出现的概念,原因有两个:一是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二是教育的目的还未从审美角度上给予重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20世纪初期的中国,录音和放音设备还远未普及,音乐欣赏还只能依赖于实际的音乐表演活动,这样音乐欣赏的内容当然要受到音乐表演条件极大的限制。学校教育的欣赏内容只能限于老师的演唱或演奏,以及学生自己的演唱活动。因此,学生的音乐生活仅仅局限在学校的音乐活动中。3.2国外研究现状1.美国从1930年左右开始,美国音乐教育工作
9、者对过去的以视唱、读谱等技能训练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加以否定,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的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这种对音乐欣赏教学重视的思想可以从音乐教育家穆塞尔的论述中体现出来,他说:“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是以欣赏为动机并以欣赏为目的。”2.日本1992年实施的日本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目标是:通过表现和鉴赏音乐的活动,培养学生基础的音乐能力,以及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会长高丘保治强调:“作为非语言性交流的一种形式,音乐教育包括欣赏和表现这两个领域,一方面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另一
10、方面是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能够感受他人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美感,这是音乐教育的两个重要基本点”。 3.德国德国的现代音乐教育以60年代为起,从理论到实践可总结为:音乐课从单纯的、技术性的唱歌课转为真正的“音乐课”。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客观地面对音乐”和“主动和音乐打交道”。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艺术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享受、批评和改造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德国的这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和音乐打交道”为目的的音乐教育,显然也是以音乐欣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在德国的教学大纲中,对音乐欣赏有以下明确的要求: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要求分两种能力的培养听音乐和谈论音乐。四、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
11、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主要是起一个增强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开阔人们的想象空间的作用。二十世纪初的音乐教育家我生曾说过;“音乐能养成美之观念,使趣味高尚,精神快活,感纯良高洁之快乐,并涵养协和共同之心,而作圆满之人格。磨炼听觉及发生机关,调节呼吸作用,旺盛肺之运动,因以增进肺脏之健康,又进血液之循环,而身体得以强壮。矫正鄙俚之歌谣,振作国民之元气,即为移风俗之大利器。任何学科均以儿童心意之教养为最后之目的。而音乐实最有关系能使之完成,而贯彻其目的。”这番话全面地说明了音乐教育的作用。而它主要的作用就是美育作用。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主要有:(1)、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为音乐是一
12、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是非曲直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素材,如果没有长期生活经验,离开环境,就不可能创造好的艺术。(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人的灵魂。要正确认识和创造生活,必须要有先进的世界观。(3)、扩大学生的视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来提高他的修养。(4)、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使之能深刻理解艺术的内涵。 中国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很久以来,很多学校和家长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苦苦地追寻着高考分数,培养出了很多有知识,没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差,知识面窄的不健全人才,而现代社会不需要这一类型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13、。人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来完成。而这些素质的教育都与音乐教育息息相关。4.1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的关系思想素质的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的过程。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有力工具。先儒诸子皆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起到教化的作用。这也说明了音乐教育具有的特殊的德育功能。4.2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它可以反映人民的心声,激发人民的斗志。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入和中国的节节败退所暴露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弊端,引起了当时有识之士的反思和批判。作为传统文化的音乐也成了批判的对象之一。当时中国各地不同的文化习惯影响了音乐的交流和发展,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
14、能被大众接受和交流的音乐。而后来进入中国的西方音乐正好符合20世纪初人们对音乐的要求,因为它有一套相对完善和科学的体系,便于统一学习。当时中国正是民族存亡的关头,因此,团结一心拯救民族是全社会的要求。西方音乐便于人们集体传唱和调动斗志,所以,具有中西结合特点的学堂乐歌相应出现。当时虽然没有提所谓的素质教育,但事实上学堂乐歌对当时国民的素质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辛汉的中国男儿、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等。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的德育功能。另外,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性格和气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庄重的
15、音乐能让好动的人安静下来,激昂的音乐能让保守的人开朗起来,温柔的音乐能让人远离暴力,雄壮的音乐能让人充满力量。4.3音乐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关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通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取得的,而音乐与这两个方面都有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的右脑,而右脑发达的人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而音乐的特殊作用正是作用于人的右脑,使右脑得到充分发展,达到与左脑互补的效果,使大脑发挥更大的潜能。另外,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又可通过它来增加文化教育的成果。音乐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人的感知、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这些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有极大的帮助。
16、这也充分显示了音乐教育在人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效果的。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体现在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上。在20世纪初西洋文化比本国的文化先进的影响下,人们看不到传统音乐好的一面,20世纪对音乐的审美具有单一性,除了西方还是西方。建国后,社会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待中西文化关系的态度也渐趋客观。以西方为主的审美对象的情况必须改变。毛主席看到了全面文化素质对于国民的重要性,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把音乐教育作为一大部分列入美育范畴。并且加大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独有的美,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4.4音乐教育与身心素质的关系人的身心教育在一定
17、程度上有意识的成份,音乐教育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国家教委制订、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至2000年)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饿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爱美的心理,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在电影音乐中,一个特定的场景就需要一个特定的音乐来作为背景,演员在排戏时把他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音乐的气氛中去,有了完美的揉合,才会有好的成绩。正是音乐教育培养了他们的身心素质,音乐才能帮助他们理解剧情,把握好
18、音乐,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同样,基督教中的圣咏也是把教化人们的语言加上音乐以便人们去传唱,让音乐和语言共同来提高人们的身心素质。 从上面的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大力加强音乐教育,将会为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出特殊的巨大的作用。五、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音乐教育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让我们看到: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该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名存实亡了。说它名存实亡,就是说国家的教育方针本来是进步的和重视的,可是,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因为,在中国,现在还有很多
19、人还是靠文凭吃饭,学校要抓升学率,家长要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光宗耀祖,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样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使得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而要为了学校的生存快马加鞭的提高升学率,对于不参加高考的学科就弃置一旁。现在很多学校对于素质教育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发展。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在一些学校里的音乐老师与其他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外语等科目的老师比起来是属于下等公民,音乐课也经常被主课挤掉,音乐老师的待遇也较低。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彻底而有效的改善。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学校接到上级的通知,三天后要到学校现场办公,检查素质
20、教育的实施情况。于是,这所学校开了一个紧急的会议,加紧部署了一下,到了第二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学校里异常热闹,同学们有的在学电子琴,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学习绘画,更有意思的是:学校里一夜之间竖起了一些宣传素质教育的标语。这样到了第三天,上级领导来检查,看到形势一片大好,满心欢喜,于是大加赞赏,把这所学校评为“素质教育实施先进单位”。可是领导走了之后,这个热闹的场面嘎然而止。一切又回到了过去死气沉沉的样子。这不是一个典型,相反,大多数学校都是这样应付。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明白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的难度有多大,我们今天谈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能仅仅局限于它应有的地位,这无异于纸上谈兵,我
21、们要深入地去探究“地位”二字,看见了它的现实地位,有助于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音乐教育应有的科学地位。如今,中华民族已经以崭新的姿态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民族实施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国民素质教育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可加快中国发展的速度,反之,这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隐患。最近国内发生的几大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几个案子中,以“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最为恶劣。那些劣奶制造者受过教育吗?肯定受过。而且他们属于很聪明的人,可是金钱的诱惑让他们泯灭了人性,丧尽了天良,把黑手伸向了刚到人世的孩子。他们的道德何在?这就与教育有关
22、系。因为,一个健康的人是各方面教育的结合体。虽然在他们身上音乐教育薄弱的体现不够明显,但在无形中是有关联的。现在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还很多,他们是中国发展中的绊脚石。要杜绝这种人的滋生,首先就要从道德教育入手。从审美教育中让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美的,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在这个时候,音乐教育就会起到一些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教育中的美学渗透也是如此,它特殊的德育功能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潜意识里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完善人格的构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俄柴可夫斯基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就是一首有着很好德育功能的音乐,崇尚善良、反对邪恶。多听类似的作品
23、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打个比方,素质教育好比是一个人,音乐教育好比肝脏,肝脏可以给人排毒,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器官,没有它,人就不健全,甚至不能生存。没有了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就不健全,甚至不能实施。 六 参考文献 引自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作者:崔永日引自艺术与交流2001年第四期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作者:宋蓓1匡惠音乐 欣赏 基础 教 程 M上 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 准解读 M北京 :北京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2009京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2009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上海教育
24、出版社,2010.1.4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5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6.6张肖虎.音乐教育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7高宗仁.音乐鉴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8(法)贝托米厄 著、杨围春、马琳 译.电影音乐赏析.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9赵书云,缪杰走进音乐音乐知识与欣赏M浙江出版社2011.1010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1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1012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M广州出版社2011.10【13】艺术信息与交流2011年第四期 【14 】艺术与交流2011年第四期 【15】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主编:曹理 缭裴言七 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是所有曾经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一直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其中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老师在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从开始选题到中期修正,再到最终定稿,老师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 最后,再次感谢传授我知识的每一位老师,马上就要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我将带着你们所传授的技能去打拼,去奋斗,多谢你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