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解读.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6913388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论语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论语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论语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语解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论语解读 论语章句解读分享6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第七 君子何以能做到胸怀坦荡荡呢?因为君子执守中庸之道,遵循天地不变之常理。君子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喜怒哀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君子常守持中道,其喜怒哀乐涵养于清净而空灵的心体里面,不轻易释放发泄。当率性而起有感而发时,也从容中道,不过而无不及,恰到好处,祥和周全。因此,君子之德,可以诚明无私,如天地之广博,如日月之明朗,与天地日月和其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样的人,能不坦荡荡吗? 戚戚,利字当头,欲望先行,求之不得便因忧患而怨妒愤懑、矫情乖戾。

2、 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常被人误解,被嗤之为不近人情。其实天理中有人欲,人欲中存天理。打个比方说,人人都要吃饭,这就是天理;整天想着山珍海味想吃好的,这便是人欲。凡事适度,安贫乐道,富贵不骄,这便是天理与人欲圆融和洽归于一体了。君子能做到这点,普通老百姓受各人秉气所制、欲念所牵,受情绪所左右,不能超越解脱,常常怨天尤人而戚戚。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第八 士,这个春秋时期出现的特殊阶层,以进学修德为标签,以治国安民为使命,与贵族乃至君王分庭抗礼,书写了三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他们是平民中的贵族,是贵族中的平民

3、;是有道德、有思想、有学识的人;是有崇高社会理想的人;是圣人君子的后备军。曾子及孔门七十二贤人没有人敢以君子自诩,却都以士自居自免。 曾子说: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气度宏大、性情刚毅,治国平天下的使命赋予我们的任务沉重而且路途遥远。为什么说任重而道远呢?你看把万善归一又博爱万物的仁作为自己的担当,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的那一天才停下来,不是很遥远吗? 曾子这段著名的宏论,为后世的社会精英(士)们奉为圭臬而效法,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第八 曾子自己就是个君子,虽然儒家的真君子从不以君子自居,都

4、谦逊好学,进学修德不辍。君子论君子那都是心得。曾子在此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君子可以信赖、可以托付身家性命乃至江山社稷,可以舍生取义的品德,而且清楚到告诉我们,君子再伟大再优秀再难能,他都是人,而不是神! 曾子说:以君子的德性、才华、能力,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摄行国政发号施令,临国而不贪,临欲而不乱;其忠义气节可以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君子是这样的人吗?对,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历史上的伊尹、周公旦、陆秀夫、文天祥、谭嗣同,戏剧赵氏孤儿中的程婴等,都是这样的君子。中国不缺少君子,悲剧源于小人往往当权。 论语章句解读分享88 16.7.28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失;邦无道,如失。君子哉蘧伯玉!

5、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卫灵公时任祝史,是负责社稷神祭祀的官。 当其时,卫国有位贤人蘧伯玉(孔夫子周游列国在卫国时在他家住了两三年),为人正直且德才兼备,但卫灵公却不肯重用他;另一位叫弥子瑕的,是个拍马舔菊谄媚专营的小人,卫灵公反而委以重任。史鱼屡次进谏,让卫灵公纳贤去佞,灵公就是不听。 后来,史鱼有病要死了,临终前将儿子唤到床前说:我作为卫国的史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谏退奸人弥子瑕,身为臣子却没有能够扶正君王,有罪过啊!既然生前不能正君,那么死了也不必用大臣之礼来殓葬。我死后,你不要在正室治丧,把我的尸体放在窗下就行了。史鱼的儿

6、子遵从父命而行。 卫灵公前来吊丧,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轻慢不敬,愤怒地责问孝子,史鱼的儿子便将老父生前的遗命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后很惊愕,脸色都变了,说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马上命令将史鱼的尸体按大臣礼仪移放正堂。回宫后立即诏用蘧伯玉,斥退了弥子瑕。 孔夫子听到这件事,赞叹道:古来有许多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到死了也就停止了,没有像史鱼这样的,死了以后,还用自己的尸体来劝谏国君,以自己一片至诚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难道称不上是秉直的人吗? 史鱼尸谏是个成语典故,出自孔子家语。论语中的这段论及史鱼和蘧伯玉的章句应该也是孔子据此有感而发的言论。孔子说:卫国的史鱼可真是耿直呀,国

7、君仁道国家太平,他向箭一样挺直而尖锐;国君昏庸国家混乱他也向箭一样地挺直而尖锐。蘧伯玉这个人可真是个君子呀,国君开明国家遵行道义,他就出来做官辅佐贤君;国君昏庸国家乱政,他就收藏起自己的智慧能力,免于乱世。 明哲保身是圣人道,心性修炼不到家的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孔子尽管称赞史鱼的耿直,还是用蘧伯玉处乱世的卷而怀之来暗喻史鱼还未修炼成君子的情性。龙逢炮烙,比干剖心,虽忠诚有加,但也是鸡蛋碰石头,既改变不了桀纣,也挽救不了国祚。何不留得青山在呢? 论语章句解读分享96 16.8.05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第十六 君

8、子持戒,是因为心存敬畏,不敢忤逆天命、违道悖理。 何谓天命?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天命有着诸多的含义:道家的天命大多指人生宿命、命运,墨家的天命概指神的意志,法家的天命是体现的是君王天子意志,而儒家的天命却是指超越神圣的道德之天和孕育万物的自然之天的意志,引发为体悟天道的圣人君子的理想使命。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本初的人性与天道是浑圆一体的,天人合一。上天的意志就是人的本性;顺随发挥本性就是践行天地之道;修正骗离天道的后天的习性就是教化。 君子都敬畏些什么呢?孔子说:归纳起来君子大致有三种敬畏:一是敬畏天命(天命不可违);再是敬畏居上位的人(古人位必有德,德必配位,于今不同

9、。);三是敬畏古圣先贤有道之人的教诲(圣人是人类文明的舵手,其教诲是万世法则)。与之相反,小人的做法是无知无畏,小人不知道天命的不可冒犯而无所畏惧;不懂得在上位者心灵品德的高贵而耍戏亵渎;不理解圣人之言是天理在人间的传喻,随意曲解轻蔑。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一段话,很形象: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愚鲁还自以为是的下等人,一听到有人讲天地人生道理,就讥笑不止。这很正常,小人如果能够体认而不讥笑,那就不是天地人间的大道了。 论语章句解读分享97 16,8,06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

10、得思义。】论语-季氏第十六 思,心之田也。草荒禾秀抑或林花繁盛由我。思维、思想、思考,动脑亦动心。 君子于人事无不尽心尽性。践行天理、善为人道,表现为九个方面的思想考量:眼观外物,则思考眼界如何无所遮蔽而明见;耳听声音,则思考耳路不被堵塞而闻达;神色表情,则思考如何保持温润和乐以现德性;仪态举动,则思考如何恭敬谦逊以合仪礼;言语文辞,则思考如何情真意切以尽忠诚;行事做工,则思考如何保守对天地神圣的敬畏而不伤天害理;心存疑惑迷茫,则思考如何自省或求教师长以解除疑虑;愤怒忿恨,则思考如若冲动而丧失理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后果;见到财货利益,则思考此等财利的取得是否符合道义。 圣人至诚,能够从容中道

11、。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则要在各个方面反省明察,修正偏差,改正过错。君子求诸己,向内求,这样的思考自省,古人谓之思诚。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第九) 今天是教师节,而这段章句所表现的正是孔老夫子的为师之道和教学之法。 满腹经纶,博通古今,却说自己没有什么知识。像天,屈尊向下;像地,自甘卑下;像水,乐善居下。这是谦谦君子学而不厌的为学之道。 中庸说道不远人,道,本身就运行在天地之间、蕴藏在民人百姓的生活日用之中,悟道之人不以大道的高蹈尊贵而疏远、拒绝普通大众;又说极高明而道中庸,圣人君子,即便是有极为高明的思想和境界,也都以通俗平常的

12、方式行事和表达,以求有教无类。这是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 孔子执守谦道,在传授教学方法时,和弟子们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有一个乡下的粗人向我求教,我对他的问题几乎一无所知,我便从他提供的事物截然相反的两端,诸如本末、终始、大小、上下、内外、精粗等等方面来询问和推敲,以求详尽地知道他的问题所在,并据此予以解答。 谦逊以学,耐心而教,方法都在问题当中寻找。这样尽心尽力地做老师,怎不让人肃然起敬、感恩戴德呢? 论语章句解读分享190 2023.11.08【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说:不刻意地有所作为,天下国家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这就是大舜帝吧!还

13、须要做什么呢?在君位之上,诚敬庄严、恭己正人,面朝南向端坐而已呀。 舜帝大孝,德盛智深,足以化民,不需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马不停蹄地发布政令堵漏补缺;他又善用贤能,派大禹治水、令后稷劝农,也用不着事必躬亲疲影劳形。大舜帝的无为,还表现在他承唐尧之续、开夏禹之端,三圣禅让而居其中,顺势而然。中庸说:舜其大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无为而治,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为古代圣贤所推崇,道家、儒家在此政治理想上并无分野。只是后来人心不古奸诈出没毁弃了质朴,明德蒙尘道德堕落,儒家才带着不可遏制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得已而为之地提倡礼乐教化,入世、救世、治世、济世、淑世;而道家,则随着骑牛出关的老子和钓鱼梦蝶的庄子到世外逍遥去了。 论语解读 论语解读目录 论语中庸思想之解读 论语新解读后感 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 论语“学而篇第一”解读 从于丹解读论语看古代经典的当代解读 论语里仁第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读论语论语杂谈 论语 幼儿论语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