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81586274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 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 崔建华 2023-2-1 8:49:49来源:中国记者2023年第十二期 孔子堪称古代大众传播的先驱者,也是古代传播模式创新的探索者和生动实践者。尽管孔子并没有专门涉及大众传播的言论,但他的言语,尤其是论语经典,用时下最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是世界上最早的微博,其中已经带有传播理论的色彩,闪烁着传播智慧的光芒,体现了烙着中国文化印记的传播规律和人文符号,当今新闻报道实践可以从中汲取很多有益的养分。本文是衢州晚报总编辑崔建华在韩国忠南大学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作为一家之言刊发出来,供探讨。 在社会转型、多元叠加、资讯过剩的现代

2、传媒生态环境下,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如何坚守新闻传播某些规律性的符号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标识?这是摆在现代传媒人面前的一个“时代之问”。 论语作为一部承载儒家思想的恢弘巨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和高度浓缩的理论精华,影响了中国2500多年的历史,并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关于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在人际口头传播时代,传播主体就是人,而在大众传媒产生后,人与媒体共同构成传播的主体,但人依然是传媒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直接决定了传播的效果。 孔子设教招徒,有弟子三千,并培养出精通“六艺”的七十二贤人。从现代传播学理论来看

3、,这七十二贤人就是在当初口头传播生态环境下的“意见领袖”。他们的“媒介素养”直接决定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效果。 在孔子看来,传播是一项高尚而严肃的事业,它对传播者的要求很高。论语述而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现今说的“理想”,要求人首先要树立一种立志高远追求人生的精神和毅力。“据于德”,就是要重视实现目标、理想的方法和途径,言、动、视、听一律依据首先规范。“依于仁”,就是说首先的主体是“仁”,内心的活动和行为的表现以仁道仁德为载体。“游于艺”,即经常悠游于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的学习和实践中。志道、据德、依仁是为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格,

4、即当今提倡的“德”。礼记中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所以游艺是培养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乐趣。 孔子在对待事业的态度上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论语雍也篇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意是对待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际行动以它为乐的人。从现代传媒的实践看也是如此,只有一个对新闻事业充满了满腔热情,并愿意视为之奉献而当作人生乐事的人,方可真正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还对传播主体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博学于文”,讲的是业务素质,要求广泛学习各种文献技艺,掌握尽量多的资料和知识,换句话说就是要有较高

5、的文化素养,从而才能在传播中拥有底气,并游刃有余。在现代大众传播中,要求记者编辑做一个“杂家”,也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孔子强调学习,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他在论语述而篇中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他不仅向书本学习,而且向周围人学,向生活学,从研究历史文献中学,从教学相长中学。他曾经去周都洛阳问礼于老子;曾经问乐于苌弘;在卫国向蘧伯学习严于律己;在齐国向晏婴学习贵人贱己,先人后己等等。他学无常师,见贤思齐。他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学习的方法上,孔子提倡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从深层次去想一想。他说:“学而不

6、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只学习,不思考,在认识上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那就疑惑难解了。 除了业务素养,孔子还谈到了道德素质,这也是孔子在他的言论中讲得最多的。他要求学生自觉以“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非礼的事情不要去做。这个观点尽管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撇开这一点,他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从而在传播中受人尊敬,以礼服人,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孔子还在传播的社会责任方面有专门的论述。他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还论述了见利忘义,不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后果。“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说一切依照自己的利害关系行事,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当今社会

7、的新闻传播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利益陷阱,不得不防。时代不同,我们不需要从业者像“子路衣敝氲袍,颜渊箪食瓢饮”那样,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还是要坚守。 联系眼下全国新闻界正轰轰烈烈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与孔子的以上所述 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关于传播内容的客观真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中,记载了不少孔子关于传播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职业伦理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对我们当今的新闻传播实践,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论语子路篇中有孔子与鲁定公的两句对话。鲁定公接连向孔子提了两个问题:“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有这么回事吗?孔子以两个“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作答。意思是“话不可以讲得这样肯

8、定,但有与这接近的。”孔子常常告诫他的弟子“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子张篇)。 在舆论传播零时差、多渠道、个性化、互动性和海量性的现代社会,舆论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无论是当政者,还是经商办企业者,甚至是普通公民,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因为“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是非曲折,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语)作为现代传媒人不能打着道德的幌子,而强奸法律的尊严,当然也不能高举法律的鞭子,而无情地抽打我们道德的同类。 对于传播内容的定位,孔子有自己的原则。他将“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他在论语颜渊篇中说:“君子成

9、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也是他在阐述传播内容的定位。 孔子治学严谨,他遵循两条原则,即:“述而不作”和“无征不信”,通俗 说法是承传记述而不创作,没有证据就不足为信。在孔子看来,“成人之美”也不是乱“成”的,他提醒要注意有事实根据。他在论语卫灵公篇中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意思是说:“我对待别人,毁谤过谁?赞誉过谁?如有所赞誉,必定是实践检验过他的。”这反映了他对传播内容真实性要求之严格。 论语八佾篇也记述着孔子这样一段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意思是说,“夏代和殷代的礼是什么样,我能

10、说得出来,但夏禹后代杞国和殷后代宋国现行的礼仪,却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因为文字资料不足,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也不多。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用它来作考证的证明了。”由此可见,孔子对待“证明材料”态度的严肃认真。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告诉人们:“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又强调:“巧言乱德。” 当今,我们在做新闻报道中也强调“孤证不立”原则,再现一个新闻事实必须要有两方面以上的证据来印证,也是这个道理。也正是“道听途说”和“巧言”,制造了现代社会有损新闻媒体形象的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 不过,孔子也认为,做事难免有错,但要知错即

11、改。他在论语学而篇中说:“过,则勿惮改。”告诫人们,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论语卫灵公篇中他则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的学生子贡则秉承老师的精神,他也认为:“君子之过也,为日月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篇)君子因改过而受人敬仰。 在资讯发达的当下,媒体因新闻发布量大,报道速度快而导致一些差错的产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差错产生不可怕,怕的是有差错遮遮掩掩,或“死不认账”,漠视新闻更正,这将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严重损害,降低媒体公信力。 论语的现代传播学解读 传播学 传播学 传播学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学解读 咱们结婚吧热播的传播学解读5.06 传播学论文 1011传播学 传播学教程 传播学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