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课标分析】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
2、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学情分析】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
3、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教学重点】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
4、放热反应。【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深层微观本质。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篇2【课程目标】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教材分析】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
5、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学情分析】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这些经验基础为本
6、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7、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篇3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8、。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na2o2的性质。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教学用具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课时安排:共1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学过程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学生有火情发生。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学生水、灭火器等
9、。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展示过氧化钠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板
10、书一、过氧化钠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学生活动教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
11、2o2粉末,振荡。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2.na2o2应怎样保存?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篇4【学习目标】1.掌握Na2ONa2O2和Na2CO3NaHCO3的性质。2.了解焰色反应及常见金属的特征焰色。【学习重点】Na2ONa2O2Na2CO3NaHCO3
12、性质。【新授知识】阅读教材5557页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实验3-5】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说明反应是热反应;向试管中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现象。性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制备色、态氧元素的化合价与水反应与CO2反应用途不作要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Na2CO3NaHCO3俗名色、态水溶性水溶性大小:酸碱性酸碱性强弱:热稳定性稳定性强弱:与HCl反应同浓度的溶液与盐酸反应速率比较:与NaOH反应相互转化三.焰色反应定义:很多或它们的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2.实验步骤:
13、(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时为止。(2)用铂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色。(3)将铂丝用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观察。3.应用:离子检验(鉴别钠,钾等金属或其离子)节日燃放的烟花。【限时作业】1.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C.同浓度溶液与足量酸反应的速度:Na2CO3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A.Na2CO3溶液B.Na
14、OH溶液C.硫酸D.稀盐酸3.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实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A.Na和H2OB.Na2O2和H2OC.Ca(OH)2和Na2CO3D.Ca(OH)2和NaCl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篇5【学习目标】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2.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学习重点】Al2O3、Al(OH)3的两性。2.Al(OH)3的制备方法。【新授知识】阅读教
15、材5759页1.氧化铝(1)物理性质:Al2O3溶于水;熔点,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用途:氧化铝是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材料。(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Al2O3和HCl,Al2O3和NaOH,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氢氧化铝【讨论】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一分中加入盐酸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一份中加入氨水氢氧化铝(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与强碱的反应结论:Al(OH)3既可以
16、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氢氧化物。Al(OH)3的不稳定性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讨论】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2.如果实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3)Al(OH)3制备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限时作业】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制耐火材料B.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C.Al2O3易溶于氨水中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Al2O3MgONaHCO3Al(OH)3A.B.C.D.把少量金属
17、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析出金属铝B.产生白色沉淀C.产生红褐色沉淀D.产生无色气体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Cl-、SO42-、Na+、K+K+、ClO-、Na+、NO3-HCO3-、Na+、NO3-、K+NO3-、Ba2+、Cl-、NH4+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A、1:1B、1:2C、1:3D、1:4将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
18、最后的结果是()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淀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篇6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
19、几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环节二:新课讲授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
20、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2.离子键【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
21、外还存在排斥力。【教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3.离子化合物【教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观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教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教师总结】离子化合物存在于:(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
22、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环节三:巩固提升【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教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环节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关于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篇7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2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
23、的一对物质。2.使学生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3.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教学重点】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教学难点】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教具准备】试管、胶头滴管、滤纸。饱和氯水、饱和NaBr溶液、饱和KI溶液、铁粉、浓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浓硝酸。【教学方法】复习、归纳法及实验、分析、总结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有关知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吗?通过高一的学习,大家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板书】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提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投影】(师生共同完成)【练习】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的反应中,还原剂是,氧化剂是,还原产物是,氧化产物是,4molHNO3参加反应,其中被还原的是mol。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过渡】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里,除了用箭头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外,还可以用箭头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即“单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