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疑 、猜猜他是谁: 媒体出示罗丹画像,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说说对罗丹的了解: 让学生展现课前预习的成果,只要求就某一方面说。 、探宝: 将事先预备好的有关罗丹的生平资料复印若干份放在一个“百宝箱”里,请 学生开启“百宝箱”。每生从中探取三件“珍宝”三份有关罗丹的资料,并自由阅读,同位可以互换阅读。然后说说阅读体会,提炼出问题:罗丹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后来怎么会成为法国的大雕塑家呢? 二、自由阅读体会,披文 、在通读课文的根底上,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反复琢磨。自学生字,理解新词,在自己认为好的句子下面划上横线,在不理解
2、的地方做上记号。 、开展读书竞赛,着重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句子: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似乎跟谁在说静静话:突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好像在跟谁剧烈地争吵。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似乎已经消逝了。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愧疚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遗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由于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假如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争论阅读体会: 按阅读的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自己阅读的段落与其他小组的同学沟通争论,着重说明以下问题
3、: 你是怎么读这一段的? 你为什么要反复研读这一段?你研读了这一段有什么收获? 你在研读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晰? 、理清课文条理: 立即只见一会儿一会儿一刻钟一半小时一个小时径自顺手 三、现场采访罗丹 、人情角色竞聘: 聘一名学生扮演罗丹,要求主动报名,并说明竞聘的优势。聘三名小记者,要求自我推举。 、采访预备: “罗丹”着装并做预备。小记者设计采访导语,拟定采访内容。其余的同学及教师作为观众。 、实地采访: 小记者就有关问题向罗丹提问,观众可以随时补充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观赏罗丹雕塑、拓展 、多媒体出示罗丹的三幅雕塑:思想者、深思、加莱义民,配乐观赏。(结合供应的学习资源) 、
4、反复诵读最终一段。 、改写茨威格的话: 今日上(下)午,我在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家里、社会上)学到的还要多,由于从这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假如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学具预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知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
5、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放射、跑步竞赛等。 二、自主探究,学习1分60秒 1探究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组织小组争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觉:(1)电子表(或钟)。(2)有秒针的钟表。(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
6、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觉?(假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学生活动,教师巡察。在反应汇报的根底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适宜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我们来认真地看一看。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悄悄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反应。
7、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很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师:假如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方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根底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公布会。 四、课堂小结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教学反应 师:你估量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
8、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头高潮和完毕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喜爱北京,喜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喜爱北京,喜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心情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熟悉。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
9、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相互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应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留意要点。 (4)教师依据学生的反应,进展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稳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头高潮和完毕的段落。 5、指名反应。 6、争论、沟通每个局部的也许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喧闹、快乐、好玩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
10、北京的春节可喧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殊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头 高潮 完毕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气氛?(学生依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从哪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头、高潮、完毕)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应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头时的劳碌、欢乐。 1、指导反应:北京人开头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应,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应) 3、教师进展归纳、
11、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劳碌、欢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详细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应的词语进展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喧闹。 1、指名反应: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索: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应:喧闹。 4、再读一读,争论、沟通: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喧闹的? 5、学生自由反应。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喧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12、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喧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长,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三)体会完毕后的劳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完毕,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庆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长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
13、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3、鼓舞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赐予一词的诠释。 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赐予内化为己有。 【教学重点、难点】 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会中,让学生领悟赐予是欢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话题 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欢乐? 依据学生答复总结板书: 索取是欢乐的 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 板书: 赐予 (指导读正确。) 3、索取是欢乐的,但我们今日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板
14、书: 赐予是欢乐的 齐读课题; 4、过渡: 课题赐予是欢乐的这句话说起来简单,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洁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保罗是一下子就明白赐予是欢乐的这句话吗? 板书: 开头后来 学生预备。 沟通。 3、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 (17、815。) 三、赏读,体会真情 1、读着课文,有一句话让我想到了许多: 出示: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他们三人指的是板书: 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沟通难忘: 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难忘? (第一次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
15、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为什么难忘? (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快而难忘。) 保罗为什么难忘? (可能学生会说是由于保罗让兄弟俩得到了欢乐而难忘或是他懂得了赐予是欢乐的而难忘。) 2、保罗难忘的只是这个结果吗?我说,不是!我想,让他永久记忆犹新的更会是那晚他明白赐予是欢乐的这句话的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两次错误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他要懂得赐予。 第一次错了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是什么呢? 但是小男孩的答复却让他非常惊异! 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他明白赐予是欢乐的了吗? 体会不由自主。 (联系:圣诞夜相当于中国的除夕之夜,他应当快点回家和家人
16、团聚。) 过渡:他真正懂得赐予是欢乐的了吗?并没有!由于他又想错了。 其次次错了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让他有其次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不过,这回他又错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告知他的呢? 重点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欣喜严肃。) (个别读,齐读。) 这回保罗真正懂得了赐予是欢乐的,由于(引读12自然段) 假如让你在把字前加个词,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赶忙不由自主。) 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一幕啊!让我们齐读最终两个自然段! 3、小结: 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
17、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赐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美与欣慰,他同样不会遗忘这个夜晚。 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板书,你能加上一个字(板书:( ),!)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吗?(索取是欢乐的,赐予更是欢乐的!)齐读。 四、拓展,内化真情 是的,索取是欢乐的,赐予更是欢乐的! 你们听,教师有这么一个故事 1、配乐朗读爱心树。 2、此时,你脑海中是不是出现出很多熟识而又亲切的脸庞?你心里是不是有许多话想说?放在心里,让我们珍视,让我们珍藏,让我们用今后一生的行动来诠释! 五、板书 索取是欢乐的,赐予(更)是欢乐的! 保罗 小男孩 小男孩的弟弟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把握
18、本文生字新词。 2、熟悉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听其声、观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观看方法,从而把握事物的观看规律,养成留心四周事物的好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5、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潮去时”的壮丽景象,学习有次序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事物的习惯;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教学预备:小黑板、灯片、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带。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落;学习课文1一2自然段。 其次课时:重点理解课文3一5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感知
19、边看、边听、边看的观看方法,总结深化课文。 一、导入。 1、师启发谈话:第一教时,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理清了的思路是按“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来后”的挨次来写的,并且知道潮来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写,给人以安静而带有几分神奇的感觉;二是写前来观潮的人之多,写出了人们着急等待的心情。这一段从侧面渲染了钱塘江大潮的“奇”。那潮来时,潮来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质疑:可围绕文后的“思索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3、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 学习边看、边听、边想的观看方法,养成留心四
20、周事物的习惯。 二、学文A、学习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 师:文章三四小节,a、是按什么挨次观看大潮的?b从哪些方面来写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自由朗读。 争论、感知、(板书:声音、样子、心情;解决a、b) 观赏钱塘江潮录相。(解决c) 2、细读理解。 默读3、4自然段,用 标出表示声音的词、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用“”标出人们心情变化的词。 师生小结:听江潮的声,越来越大;见江潮的形,是越来越状。既留心了声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气概,又留心了人群心情的变化。这种边看、边听、边想的观看方法,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解决开课时先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
21、。释“水天相接” 第3自然段中,讲到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为什么会沸膝?体会四自然段中的比方句。 笔下越来越近的浪潮,如此声势浩大,如此宏伟壮丽,那面对这样的情景,为什么不写人们的表现?(以此作为制造教育的切入点) 3、细品背诵 师引:这一见,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江潮的“奇”。同学们,这就是祖国山河的一个剪影,这就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带着对钱塘江潮深深之受,熟读、背诵3、4小节。 小黑板出示背诵线索。B、学习5自然段 1、过渡: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安静而又略显几分神奇,也不单单表现在潮来时非凡的气概。潮来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尝出它的“奇”。 2、指名读。 3、
22、同桌互说:潮来后是一番什么景象?你能说说它的“奇”吗?抓“余波涌”-持续时间长,奇妙。抓“江水涨”-上涨两丈、水量大、宏伟壮丽。 4、小结:这一段,用余波和上涨的江水衬托了江潮的“奇”。 三、深化总结。 1、回题读12节,体会“天下奇观”。 2、师:潮来前,江面依旧安静,给人以安静而带有几分神奇的感觉,你说奇不奇?潮来时,声音大,气概壮,奇不奇?潮来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江水上涨两丈来高,你说奇不奇?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在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天下奇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水天相接、沸腾、横卧、横贯 2、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观潮()观天下奇观() 3、读课文四小节最末
23、句话后填空。 这段话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写江潮的。把比作。着力描写了大潮涌来的动感,使人身临其境,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 (学校第17届教研会讨论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 熟悉针、忠、盏、稠四个生字,会写忠、导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把握一些区分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查找区分方向方法的兴趣。 课前预备: 1. 指南针。 2. 课件:自然的指南针(树影、北极星、树叶稠稀、积雪)。 3. 生字、词卡片。 4. 查找区分方向的其他方法。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提醒课题 1. 故事导入。(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知怎么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4、) 2. 设疑:这时你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 提醒课题,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别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 忠(后鼻音) 盏(翘舌音) 碰(后鼻音) 稠(翘舌音) 3. 再读课文,思索课文里介绍了几种区分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 争论沟通。(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一节进展讨论。(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沟通。结合学生的答复,理解忠实、向导、稠稀、辨别等词语。并用课件演示
25、文中四种区分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为什么能区分方向的缘由。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稳固生字。(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嬉戏) (1)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2)左右构造的字。(积、稠、稀、针、碰、慌) (3)找找偏旁一样的字。(积、稠、稀) (4)一()灯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盏、稀、碰、慌 其次课时 一、复习回忆,指导背诵 1.组与组之间进展朗读竞赛,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再次随机进展朗读指导。 2.指名说说书中介绍的区分方向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所应用的特别环境。(有些白天适用,有些黑夜适用) 3.教师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二、表演课文,深化主
26、题 1.师生协作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么都是树呀,怎么没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阳:孩子别哭别哭,我来帮忙你。现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树,大树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极星:别哭别哭,到了晚上,假如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里了。 大树:我也能来帮忙你,你看我的树叶,一面阳光充分,枝叶茂密,一面很少见到阳光,树叶稀有。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积雪:假如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阳光强,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样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干眼泪):哦!我明白了,感谢你们,再见! 2.小组合作表演。 3.选择小组汇报。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齐背全文
27、。 2.说说你在课外找到的区分方向的方法,进展沟通,并说明理由。 3.仿照25节的写法,说说你找到的区分方向的方法。 4.总结:大自然不光有许多的自然指南针,他还有许很多多的神秘等着我们去发觉。 四、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神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立者听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立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熟悉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
28、排 2课时 A案 课前预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从前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日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教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扫瞄课文,找一找文中所消失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沟通。 (2)
29、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索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索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察、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沟通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沟通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示学生留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留意与“滔、焰”区分。 (2)学生在写字本
30、上抄写生字,教师巡察、指导。 其次课时 一、抓住“深思”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深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扫瞄课文,请找一找“深思”这个词在课文中消失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深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深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深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深思。 2.课件展现,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现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教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楚,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
31、画面上消失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速地闪过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深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教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表达局部。留意要把兄妹俩争辩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终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32、生根发芽,长出粗大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不脆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吗? 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大的枝干。”一句后,教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教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坚韧的特点
33、读出来吗?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不脆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顽强不屈的品行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顽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 雨雪打来,白杨树_ 面对干旱,白杨树_ 面对洪水,白杨树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教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受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教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难的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