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01476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检测》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超声检测》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检测》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检测》课程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超声检测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超声检测开课系部机械工程系适用专业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学期 总学时34/34课程总学分/学 期总学分/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工程材料; 金属材料性能及力学实验; 无损检测物理基础;机械制 造技术;金属力学性能;焊 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熔 焊过程控制与焊接工艺;计 算机绘图后续课程TOFD检测;无损检测标 准与规范;Solidworks 软件应用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超声波检测课程是金属材料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知识课程,本课程针对 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

2、门人才提供保障。1 .课程任务超声波检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超声检测的物理基础、超声波发射声 场与规那么反射体的回波声压、超声检测设备与器材、超声检测方法分类与特点、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通用技术、钢板和管材超声检测、锻件与铸件超声检测、焊 接接头超声检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超声检测设备的规范操作方法、 常用超声检测方法的工艺技术等专业核心知识。具备编制超声检测工艺,并按工 艺进行超声检测工作的能力;具备焊缝超声检测的能力;具备钢板超声检测的能 力;具备铸、锻件超声检测的能力;评定缺陷并签发报告等能力。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学生应具备严谨、平安、创新、质量意识等方面的素质。三、课程目标.知

3、识目标(编号Ai)Al超声检测物理基础。A2超声波声场A3超声波回波声压。A4超声监测设备与器材。A5超声波检测通用技术。A6钢板超声检测。A7铸锻件超声检测。A8超声检测实训。1 .能力目标(编号Bi)Bl能够根据超声波的基础知识,对各种超声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拟。B2能够根据超声检测的检测工况,分析超声波的技术性能。B3掌握纵横波发射声场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B4掌握横波发射声场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B5掌握规那么反射体回波声压公式。B6能够使用AVG曲线调节超声检测仪与确定缺陷大小。B7掌握超声检测的分类与原理。B8能够合理的选择仪器、探头、试块。B9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仪器和探头性能测试

4、B10根据检测条件选择仪器、探头及检测方法B11掌握纵横波检测工艺B12能够进行超声检测工艺编制B13掌握钢板超声检测方法B14掌握铸、锻件超声检测方法B15掌握对接焊缝检测方法3.素质目标(编号Ci)Cl熟悉无损检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掌握无损检测技 术专业及岗位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C2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 心态。C3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C4能根据专业领域的需要,运用多种媒介、多种方式采集、提炼、加工、 整理信息。掌握专业所需的计算方法,计算来的数据,并对专业问题进行分析

5、、 预测和评价。C5具有良好的心态和换位思考的宽广胸怀,尊重他人,诚以待人,能够敏 锐发现共同的话题和兴趣,运用巧妙的方式和对方沟通。C6牢固树立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点,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 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C7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去努力思考、积极探索, 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C8综合素质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道 德。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 号主学习 情境子学习情境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知识技能素质1超声检 测物理 基础情境1超声检测物理 基础Al、A2Bl、B2CK

6、C4909情境2超声检测声场 与回波声压A2、A3B3、B4B5C2、C35052设备工艺情境3超声检测设备 与器材A4B6、B7B8C6、C8303情境4超声检测通用 技术A5B9、 B10B11C4、C79093检测 案例 实训情境5钢板超声检测A6B12C5、C2101情境6铸锻件超声检 测A7B13C2、C7101情境7超声检测实训A8B14C1、C4055五、教学基本条件1 .师资要求(1)掌握超声检测技术的理论知识,熟悉检验检测企业状况并与相关企业 建立广泛的联系,具有丰富的检验检测经验。(2)具有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能力,具有持续开发课程的能力。(3) 一名讲师以上职称课程带头人主

7、导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4)每年进行至少一个月,安排在技术员岗位或关键工序的操作岗位的企 业实践工作锻炼。2 .仪器设备要求(1)数字超声检测仪CTS-1008设备12台。(2) CSK-IA标准试块12套;CSK-IIIA标准试块12套;(3) CS I 试块 4 套、CSH4 套;CB I 试块 4 套、CBII4 套;3 .实验实训场所要求校内实训条件:无损检测实训基地,面积约200m2。共享校外实训条件:(1)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实华特种设备检测中心;(2)中国石油兰州第二建筑公司特检中心;六、课程实施建议.课程模式建议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程。以岗位定能力,能力

8、分解 为知识、技能和素质(态度),运用岗位职能需求、工程支撑、任务驱动的教学 过程设计方法,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改革。整合校内校外实训条件,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1 .教学建议运用劳动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研究课题的成功经验和方法,融入了 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培养与人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 数字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外语能力等几个方面。在铸造实训车间生产实训现场完成教学活动,在校外实训基地参观、考查大 型自动化铸造生产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执行过程中, 要求教师特别注意自己的角色。合理的角色

9、应该是推动学习者、主持人、引导者、 协调者,讲授内容所用时间应不超过50%。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分组工作、角色扮演、启发 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 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 .其它素质的培养应以态度培养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七、考核与评价.依据学生成绩考核规定制定本方法(细那么)1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试。2 .对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3 .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纪律与平安、课堂提问,现场问答、实践环节、专项考 核、集中测试等六局部组成,并采用笔试、面试、实践操作

10、等灵活多样的考核形 式。4 .总成绩的计算方法:总成绩=理论测试成绩X 50%+技能测试成绩X 50%。5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及训练工程的特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可以有所侧 重,允许考核工程的单项成绩在10%范围内浮动,但总比例构成不得超出100%。6 .“超声检测”课程具体考核标准见附表。附表“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考核标准序 号考核工程工程内容总成绩构成备注理论 测试技能 测试1纪律与安 全每节课对学生进行点名考勤,并登记 在积分册上。旷课三次的学生,考勤成 绩按零分计算。10%10%如有学生请 假须注明并 要有请假条。2课堂提问 现场问答在课堂或实习实训现场对学生进行 提问或组织讨论,

11、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 进行成绩评定。10%10%课堂随机提 问、讨论课、 现场问答形 式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和实习、实训。老师依据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表现 及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评定实验成 绩。实习环节应依据实习态度、平安和纪 律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操作技能、理 论考核等进行成绩评定。10%(实验/试验)20% (操 作过 程)实验课成绩 统一交由任 课教师并统 计到理论课 总成绩中4专项考核作业分平时作业和大作业两局部。平 时作业要求学生要按时交给任课老师, 任课老师登记学生平时作业的情况并 给出成绩。大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外规 定时间内完成的又有一定综合性的作 业。根据作业完成的及时程度

12、、完成数 量和质量给出成绩。20%(平时 作业占 10%; 大作业 占10%)技能 作品 10%如没有大作 业那么平时作 业成绩占总 成绩的20%5集中测试 (理论考 试或实践 技能考试)阶段测试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时间 内以命题答题的形式进行的考核,要求 学生在当堂课中完成答题,任课教师依 据卷面成绩对考核成绩进行登记。教师 可以组织随堂开卷考试进行考核。技能训练工程考核可根据学生现场 技能表现进行考核和评定。并采用笔 试、面试、实践操作等灵活多样的考核 形式。50%50%教师可以组 织小规模的 考试,由任课 教师命题,对 学生的学习 情况进行考 查并对成绩 进行登记。合计100%100%总成绩=理论测试成绩x50%+技能测试成绩x50%八、课程教学资源1 .产品图纸、工艺技术文件及相关标准。2 .课程标准、课时授课计划、教学方案。3 .参考教材、教师讲义、工程手册、工艺案例、专业文章。4 .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站。九、有关说明本课程的课时数根据金属材料检测技术课程建设计划为依据,假设以后教 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数变化,那么课时安排应作相应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