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相关法律法规bqtr.doc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6274203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47 大小:31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相关法律法规bqt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7页
环评相关法律法规bqt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评相关法律法规bqt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相关法律法规bqtr.docx(2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讲 第一章概论(一)第一章 概论本章考纲重点:1、掌握环境的定义;2、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3、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关系;4、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5、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6、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1、环境的含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1)环境质量指一个具体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

2、度的量化表达。包括综合环境要素和各要素的环境质量。(2)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的分布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二、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和原则(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即:第一:客观、公开、公正

3、;第二:综合考虑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三:兼顾各种环境因素和其构成的生态系统;第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2、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环评法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第2讲 第一章概论2、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和发展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4、。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引入和确立阶段1.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2. 1979年9月,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其中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分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规范和建设阶段1.1981年,颁发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2000年4月1日实施。319

5、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41986年,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在我国开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管理。1989年9月2日,国家环保局重新颁布。5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2000年9月1日实施。6.1989年12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行政法规中具体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础。第13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

6、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注意:此条没有相应责任条款,因而无环境评价的,也就没有责任。强化和完善阶段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加强生态影响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253号令颁布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3.1999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第2号令,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同年4月,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公布了分类管理名录。41990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际金融

7、组织合作,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和拓展阶段1.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影响评价,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2.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我国已经建立了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环境标准、环保国际条约组成的完整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一)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9条第2款规定:“国家

8、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综合法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9、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相关法是指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或批准是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包括:一是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二是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政府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办、署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

10、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以及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三)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在本地区实施,有较强的操作性。(四)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改造的技术依据。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保总局标准(行业标准)。(五)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国际公约和我国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小结】宪法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规章;新法的

11、效力优于旧法;地方法规不得违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法与国内法不一致时,执行国际法;国内法或签署时有保留或声明的除外。 【例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A影响B造成C构成D形成答案:C 解析: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法律上的环境既不是构成,也不是形成,更不是造成,而仅仅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的总体。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法正确

12、的是( )。A宪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环境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层次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我国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与国内法不一致时,除声明保留外,应首先适用国际公约。D地方环境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E法规的效力高于法律答案:ACD 解析: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是宪法,不是环保法;效力上是宪法法律法规;国际公约的适用优先应特别注意。3、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理解正确的是:A环境影响评价只对建设项目进行 B对规划实施后已经发生的环境

13、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C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包含分析预测评估 D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的跟踪监测无关。答案:C解析: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4、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A客观、公开、公正B公开、公平、公正 C真实、客观、公正D准确、客观、公正答:A解析: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不能对特定的词语进行任意的改动。第3讲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本章考纲重点:1、熟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类别、范围及评价要求;2、掌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3、掌握规划有关环

14、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以及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4、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责任主体的有关规定;5、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6、了解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草案报送的有关规定;7、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8、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内容;9、熟悉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10、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采纳的有关规定;11、掌握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相关规定;12、了解规划编制机关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承担的法律

15、责任;13、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14、熟悉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导引】编制部门规划类别范围公众参与报送审查跟踪评价法律责任一、熟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类别、范围及评价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法第7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法第8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

16、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一)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别结合法律规定,从主体、对象、适用分析1、编制篇章和说明的情形:一地、三域指导性专项规划(1)主体: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2)对象:一地、三域和十个指导性规划,但是在具体范围上只有9项(除了水利)规划环评条例第10条第2款: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3)适用: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编写篇章或说明,作为规划

17、草案的组成部分。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情形:10项(1)主体: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2)对象:十个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但是在具体范围上只有9项(除了林业)(3)适用:在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编写【例题】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影响评价B公众参与C环境影响报告D环境评估答案:A解析:熟悉有关规划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编制主体。2、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

18、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A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B编制规划草案过程中 C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D编制规划草案之前答案:A解析:注意专项规划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时间。(二)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注意:1)只有9项,没有林业专项规划;2)只有“旅游”“港口”有总体规划;3)“能源”和“水利”是重点。2、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注意:1)多有“全国性”要求;2

19、)只有9项,没有水利指导性规划;3)“能源”“交通”是重点。【例题】1下列哪项规划不属于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A农业B工业C水利D林业答案:D解析:熟悉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2、下列哪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A 某省乡镇企业发展规划B 某省流域水电规划C 某省工业发展规划D 某设区的市的跨流域调水规划答案:ABCD解析:熟悉规划环评的具体范围 。第4讲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二)二、掌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根据规划环评条例第8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1)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

20、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3)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三、掌握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以及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1、编制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的内容要求: 根据规划环评条例第11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2)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要求:环境影响报

21、告书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注意:篇章或说明没有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四、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责任主体的有关规定规划环评条例第12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者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编制。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例题】1、下列属于规划环境影响篇章和说明的内容的是:A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B评价方法的适当性C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D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答

22、案:A解析:C是环评报告书才需具备;BD属于审查小组审查意见的内容不是篇章或说明的内容。2、下列属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的是A 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B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C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D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答案:ABCD解析:CD项属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内容。3、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的机关是:A 规划编制机关 B 规划环评技术机构 C 各级环保主管部门 D规划审批机关答案:A解析: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的机关是规划编制机关五、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环评法第5条:国家鼓励有关单

23、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法第11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规划环评条例第13条: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重大分歧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采取论证

24、会、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论证。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例题】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下列哪些规划进行公众参与。A某直辖市铁路建设规划B某省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C某设区的市地下水资源开发规划D某设区的市防洪治涝规划答案:ABC解析:本题考点有两个,一个是注意只有专项规划立法要求公众参与;二是专项规划要区别综合规划以及指导性规划。D就是需要编制篇章说明的综合规划,没有公众参与的法律要求。六、了解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草案报送的有关规定1、编制规划环评篇章和说明的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

25、的一地、三域和10个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的篇章和说明,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评,并将篇章和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2、编制规划环评报告书的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10个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具体就是9个)的环评报告书,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第5讲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三)(七、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注意:仅是对专项规划环境报告书的审查(没有对篇章和说明的审查)1、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专项规划环评报告

26、书的审查:环评法第13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评条例第17、18条:第17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在审批前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

27、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交书面审查意见。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第18条 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依法设立的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但是,参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专家,不得作为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的成员。审查小组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少于二分之一的,审查小组的审查意见无效。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审查根据2003年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规定: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依

28、法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在作出审批专项规划草案的决定前,应当将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由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日内,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并应在审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10日内将审查意见提交专项规划审批机关。【注意】该办法并没有像规划环评条例那样对审查小组的产生和组成做出明确规定,因此考试时要特别注意审批机关是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还是省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

29、八、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内容规划环评条例第19条:审查小组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独立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不得干预。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2)评价方法的适当性;(3)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审查意见应当经审查小组四分之三以上成员签字同意。审查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如实记录和反映。【注意】审查意见的签字同意人数为3/4,

30、而前面专家人数是总人数的1/2。九、熟悉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规划环评条例第20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的意见:(针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1)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2)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3)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论证的;(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的;(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6)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的;(7)内容存在其他

31、重大缺陷或者遗漏的。第21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针对重大环境影响问题)(1)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2)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第6讲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四)十、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采纳的有关规定环评法第14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

32、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规划环境影响条例第22条: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规划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逐项就不予采纳的理由作出书面说明,并存档备查。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可以申请查阅;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例题】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下列哪些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A某直辖市铁路建设规划 B某省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C某设区的市地下水资源开发规划D某设区的市防洪治涝规划答案:ABC解析:本题同样是考两个点,一为规划环评的范围中,只有专项规划才编制报告书;二

33、是只有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才有结论和审查意见作为决策依据。十一、掌握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相关规定1、一般要求:环评法第15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规划环评条例第24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将评价结果报告规划审批机关,并通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注意:跟踪评价的对象包含综合性规划、指导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但同时有要求“环境有重大影响”。第25条 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规划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

34、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2)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3)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4)跟踪评价的结论。第26条:规划编制机关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应当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例题】规划编制机关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的形式有()。A调查问卷 B现场走访C座谈会D公告通知答案:ABC解析:注意跟踪评价应当采用的具体形式2、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对策规划环评条例第27条 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规划编制

35、机关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向规划审批机关报告,并通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第28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进行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采取改进措施或者修订规划的建议。第29条 规划审批机关在接到规划编制机关的报告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建议后,应当及时组织论证,并根据论证结果采取改进措施或者对规划进行修订。第30条 规划实施区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的,应当暂停审批该规划实施区域内新增该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区域限批制度)十二、了解规划编制机关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在规划环境

36、影响评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规划编制机关的法律责任环评法第29条:规划编制机关违反本法规定,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特点:(1)处罚对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2)处罚机关: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3)处罚类型: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对于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的认定:五种情形(教材P25)对于严重失实的认定:三种情形(教材P25)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的法律责任规划环评条例第34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

37、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所收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三、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环发200996号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规划环评条例第14条:对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条例第23条:已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38、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简化。【说明】1、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2、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应当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开展环评的,不予受理其规划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4、已经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其包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适当简化,简化的具体内容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评价的内容都应在审查意见中明确。 【注意】上述的“

39、不予受理”仅是在相关建设项目环评时才会出现。十四、熟悉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环发200996号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说明】1、切实加强区域、流域、海域规划环评,把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长期性环境影响作为评价的关键点。2、努力提高城市规划环评质量,把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建设规划编制,实现与规划的全过程互动作为切入点。3、不断强化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环评的实效性,把保障资源开发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作为落脚点。4、认真做好交通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环评,把协调好规划布局与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关系作为着力点。5、严格规范各类开发

40、区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把园区布局、产业结构和重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作为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6、要进一步加强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7、将区域产业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提,避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引发新的区域性环境问题。【总结】第7讲 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导引】不同投资体制下的建设项目环境敏感区环评文件的分类环评文件的报批环评文件的审批时限环评文件的审批权限环评文件的重新审批和审核建设项目后评价法律责任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本节考纲重点:( 1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

41、有关法律规定;( 2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类别确定的原则规定;( 3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规定;【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没有区别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但是建设项目则是以影响程度作为分类管理的标准。一、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42、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

43、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公布。【例题】不定项选择: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B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C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环评机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D

44、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单位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答案: BD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不同规定的说法不同。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在下列哪些情况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A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 B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C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D建设项目对环境不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答案:C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3、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A 统一管理B分类管理 C 模块化管理 D以上都不对答案:B 解析: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实行的是分

45、类管理,而且仅针对建设项目。二、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类别确定的原则规定2008年8月15日,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废止。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应依据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跨行业、复合

46、型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照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名录未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三、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规定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第3条 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