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的欣赏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美术的欣赏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普通中学美术课中美术赏识与欣赏是整个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赏识与欣赏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美术赏识的了解和作品欣赏,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常识与欣赏对于美术课的其他教学内容具有纲领性的意义和灵魂的性质。这是因为人们要拥有美术财富,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美术,美术的社会价值等基础知识。至于欣赏,其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人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并不是机械的物理反映,正如画家通过自我意识去认识和表现生活一样,也带
2、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用自己的美丑和善恶标准去评判其作品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课是通过美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1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历史上或现代人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和审美意识的结晶,是美术家对美的事物和形式的探求和向往,也是人们对美的认识和探求的结晶。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周仿的簪花仕女图等,都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女性美的典范,一度成为仿效的榜样。人们也常常以某些经典作品中所提供的美的经验去审视其他作品的价值,这其中就有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审美经验是时代的产物,反过来有起着引导审美趣味的作用。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美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根
3、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不论是“遵命文艺”,还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自我宣泄,都包含着对当时当地生活的反映,我们可以创作方法的角度看到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情感,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面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而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2人们对艺术美的欣赏如上所诉,往往受制于审美经验的局限 ,正如中国人在本世纪初不认识油画一样,外国人也不理解中国画。这种理解并非通过理论的阐述所能解决,它本身也需要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文化的交流,见多了才能逐步体会个中奥妙。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许多艺术语言的问题。如能把审美教育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就可
4、以更为深刻地理会艺术创造的真谛,真正掌握美术创造的财富。一、美术赏识与欣赏三方面内容1、属于美术常识、概论方面的内容如关于美术的概念、分类、社会功能、艺术创造与材料、审美情趣、形与神的关系、形式与内容具象与抽象、艺术的本质艺术创造中的情感与精神、审美意识的时代性等。2、关于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绘画和雕塑)、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陶瓷、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织品)、建筑(宫殿、庙宇、佛塔、园林)、中国现代美术、世界古代美术、西方现代美术等。3、关于绘画语言方面的内容如绘画中的构图,点、线、面,黑白灰,空间,色彩以及工艺设计中的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等,这些内容虽然不包含在常识与欣
5、赏的课时之中,但课题本身属于审美范畴,是我们欣赏和评价美术品的形式依据,是审美教育的具体内容。通过上述三方面内容的讲述,学生从美术的概念、美术的社会功能到作品欣赏、美术创造,初步具备了一个基础知识体系。二、美术常识与欣赏教学的特点和方法美术赏识与欣赏教学不同于其他理论性课业或实践性课业,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只有充分认识它的特点,才能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其目的,充分发挥其在美术教学中的纲领性和指导性作用,为此我们来看看它的特点之所在。1、观赏性美术赏识与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人们对作品的欣赏诚如上文所说,不是机
6、械的反映,而受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养的影响一定审美经验的局限性。人们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作品所提供的各种因素而开展各种联想和创造,并在许多情况下带上某种感情色彩(没有这种欣赏者主动的配合、联想和创造,美术作品实际上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从而给作品以积极的评价。正如我们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会情不由己地肃然起敬,产生一种亢奋的激情。一方面是因为曲调旋律本身的节奏高亢激昂,另一方面,这个曲调与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爱国救亡运动和浴血奋战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在精神上,思想上引起了共鸣,一听到这乐曲就自然而然产生情绪上的条件反射。同样这乐曲,对当代青年人来说未必有此感人的魅力,起码难以引起像上一代人
7、那样强烈的情感反映。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生活经历。对于开国大典、血衣这类美术作品也一样,虽然它们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情景,唤起了人们对此历史事件的回忆与崇敬。但对于没有此生活经验的人来说,其受感染的力度就会有相当差距。由于审美经验的局限,对于同一主题风格的画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例如3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对于不懂得立体主义造型规律的人来说,可能会不知所云,更谈不上欣赏与感动。这里就不仅是个生活的问题,而且包含着观赏者的审美经验问题和传统的欣赏习惯问题。所以,欣赏课的观赏性要求在欣赏教学时能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包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提供必要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2、自主性欣赏活动实
8、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比之其他活动更需自己的积极而独立的思维活动观察、思考,判断和想象。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理性的逻辑推断,而且带有许多情感因素,在不少场合下又不一定能说出具体道理和依据,只能凭直觉和感受。艺术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同时形成了潜移默化式的审美经验。例如对现代城市雕塑的抽象美,往往就是感觉到很舒展,很合适,很美,但又很难讲出为什么美的具体条条框框来。大多数工艺美术也是如此。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有时也可采取某些强制其适应某种欣赏习惯的做法,久而久之,这种欣赏习惯就成了学生自己的欣赏习惯。4但是,归根到底,美就是美的,丑就是丑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依靠学生自己判断,自己去认
9、识,自己去感受。教师的责任在于启发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表达的语言性美术赏识与欣赏课的教学,虽然是直接通过作品的观赏,但作为一种观感的交流,主要依靠语言的表诉。为此其教学方法可归纳为“讲”、“看”、“谈”三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较为系统地传授一般理论概念、赏识和有关历史知识,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欣赏,帮助学生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所谓“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活动,这是欣赏课的主要内容。欣赏一般有三种形式:专题欣赏;技能训练前的范画欣赏;参观画展。所谓“谈”,主要是学
10、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感受交流,这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认识的较好形式。通过谈,学生可以弄清一些原来不清楚的问题。比如蒙娜丽莎,有人原来可能认为不美,而教师或其它同学却认为美。通过讨论,说出为什么美,美在何处的道理,使大家的认识都得到了提高。上诉对美术欣赏课的内容做了简要的见解。事实上,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审美内容撇开了一件件具体的作品,变成了构成作品的形成因素构图,明暗,色彩,透视,技法等。当然,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形式因素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形式因素的知识教学本身也是必要的。但这些决不能成为欣赏课教学的审美主题,更何况,这些经典美术作品的形成因素是不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很难想象,当教师将作品
11、分割成一块块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后,学生还有多大的兴趣和热情去体验作品的意蕴呢?作为一般的欣赏者,置身于展览馆的某一幅作品前,可直接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感染,而不是在熟悉了诸多形式因素后才能获取,这里并不是说完全不涉及形式因素。相反,正如语文课中提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词义一样,学生在对作品的感知过程中,在一步步获取内心体验的同时,对各种形式因素的体会也会自然的形成。如学生欣赏狼牙山五壮士获得“战士们站在高山上,聚集在一起像山峰一样威武不屈”的体验时,教师轻而易举就可将人物的这种组织形式“三角形构图”所体现的稳固感传输给学生,根本用不着在欣赏作品前做生硬的讲解。5对学生来说,获取这种形式因素是具体的
12、,直接的感知比单纯的获取要重要得多。目前,欣赏课中主要采取的是讲诉法教学,通过老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诉,学生对作品可获得一定的感知和体验,有些老师为了使讲诉更具感染力,在讲诉的同时,在课堂上用一些与作品有一定联系的音乐,电影来烘托。但不管讲得多么精彩,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外在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在欣赏教学中是不可少的,但它决不应成为欣赏教学方法的主体而贯穿始终。美术欣赏课要发掘学生内心的体验,应采取启发式,自由讨论式的方法。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一人一种思想,一人一种体验,互相启迪,互为补充,在课堂上不仅获取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进行了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提出
13、有价值的审美目标,并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气氛,尽可能的提供教学条件。教学中应更多地以学生的身份参考与讨论,肯定学生的审美体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向前发展。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通过欣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让它们为我们创造更多的美服务。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让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应把它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参考文献1安格尔论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0年版2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3美术作品一样要美人民日报 1996年版4美学三书安微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5现代绘画简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 胡集高级中学 黄霞 2009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