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上传递数学文化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上传递数学文化的策略.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上传递数学文化的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它是发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规范、数学价值观念、数学思想观念和数学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它对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着不行估量的效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堂传递数学文化,不仅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内在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传递;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它是发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规范、数学价值观念、数学思想观念和数学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它对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着不行估量的效用
2、。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堂传递数学文化,不仅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内在需求。一堂有文化味的数学课,能提高课堂的品尝,带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学习数学的爱好,是享受、动力,是才智的启迪,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数学教学也因此有了张力,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一、借助数学史料,营造数学课堂文化 在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现行的教材中已经包含了一些协助性的材料。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借助数学材料向学生讲解并描述数学历史背景、历史名人、历史故事,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了解数学家的探究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从而把数
3、学置于广袤的数学文化背景之下,使课堂呈现出一种文化的气息。 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与同伴合作动手操作试验。最终发觉: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系;同一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数学信息早在二千多年已前,我们的祖先祖冲之发觉了,它叫圆周率。祖冲之在科学独创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意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特殊爱好探讨数学,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
4、探讨,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可见,营造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营造宽松、和谐、同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念、主动参加学习过程、自己体验胜利、创新潜能萌芽的前提。 二、整合学科资源,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 新课程改革试验方案中提出:“各类课程的实施要注意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新课程走向了综合,学科间要加强整合,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数学学习创设广袤的文化背景, 让学生从学科联系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 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作为文化所散发的魅
5、力。特级老师贲友林执教的七的乘法口诀可以算作是这方面的经典。 这是一节极其具有文化特色的数学课:数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这一节有着特殊的文化味,而且整合得是这样的奇妙自然。以传统的文化七言古诗作为数学的背景,以寓言故事作为载体,在口诀的运用中,让学生品尝数学与文化交相辉映的魅力,这不只是对数学学问内容的新奇的、好玩的包装,更是有效整合了其他学科的资源,使“产出”获得了自然的增值。 三、设计数学活动,营造数学课堂文化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如华东师范高校张奠宙教授说过:“从教学生学会数
6、学转向让学生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洁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自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如在“4的乘法口诀”新知的探究和探讨中: 师:现在,我们用圆片代替青蛙的腿,那么1只青蛙有几条腿,怎样用圆片表示? 生:1只青蛙有4条腿,用4个圆片来表示。 师:2只、3只、4只青蛙的腿又怎样表示呢? 生:动手操作 师:你能看图写乘法算式吗?请你任选1道写一写,快的小挚友可以多写几道。(学生板书,其余独立写乘法算式。) 生 41=4 14=4 24=8 42=8 师:说说这几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41=4 14=4表示1个4是多少? 师:依据乘法算式
7、,能不能编乘法口诀? 生:同桌说一说。 师:你会编哪一句口诀了? 生: 依据24=8 42=8我会编“二四得八”。 当学生自己依据生活阅历通过动手操作,摆一只、三只、二只、四只青蛙的腿的只数;看着自己所摆的图片,依据已学的“2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与口诀,进而归纳整理“4的乘法口诀”,整个过程,让学生经验学问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见,启发、引导学生去“想数学”、“经验” 一遍发觉、创新的过程,对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有着不行估量的作用。通过亲身实践,发掘学生的才智潜能。 富于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不仅应有师生、生生之间外显行为的互动,更应有内在的心灵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传递数学文化,文化便油然而生,自然充满于课堂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