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四.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四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六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六 教学目标: 1.基础学问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思想教化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 3.实力培育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诵读要求。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识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或许只感到它的美丽,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 或许从这里我们起先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当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真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复原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日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二
3、、解题 1、简介文体学问: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起先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实行祭祀,召开宴会或实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改变,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日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闻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
4、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志向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终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很多喜闻乐见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如课文注释等,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爱好,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
5、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旺盛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3、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依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秀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概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诵读课文,歼灭生字词等障碍。 学生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子。 比照
6、注释其次次诵读,相互探讨质疑,老师巡回答疑。 放录音或老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2)内容与形式的总理。 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的语句,理清思路,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根据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微愁。 2、详细研习,突出重难点。 (1)根据诗人的思路和所写的情景,全诗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层。这是从历史上秦蜀堵塞的角度,极写蜀道隔绝之久与开拓之难。 “上有六龙会日之高标”到“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其次层
7、,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蜀道度越之难。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详细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又与开头的
8、“噫吁巇,危乎高哉“一句照应,显得意味深长。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现结束了全诗,将“蜀道难”的内容概括无余,使读者兴无穷之叹。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复出现,不仅在诗的结构上起着统摄、钩连、总括的作用,而且对全诗的咏叹基调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闻: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了历史上的不行逾越之险阻。 虚写衬托: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衬托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惊慌、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芜、鸟声悲凄使人听见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
9、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凤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4)全诗最终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明确:在风光变化,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终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屹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自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为诗篇增加了深厚
10、的意蕴、现实的内涵。 3、观赏品尝。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善用反复: 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化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丰富而奇妙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学生找寻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须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雄伟、奇妙、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
11、神奇的传闻: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闻的出现,使全诗覆盖一种神奇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4、赏析诗句: (1)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似乎一串电影镜头:起先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协作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速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移山倒海的剧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假如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
12、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2)“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欣赏,而是热忱地赞美,借以抒发自己的志向、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给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擅长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闻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建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溢了浪漫主义色调,让
13、我们透过秀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改变,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改变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妙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5、课堂训练。 (1)阅读课文,经自由探讨,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这首诗。 6、 课堂小结: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诗,绽开丰富的想象,着力
14、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秀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五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五 教学目的 1、观赏诗中运用比方,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相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老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宏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殊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
15、,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许。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苦痛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闻“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志向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痛生
16、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主动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迫,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其次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受共鸣自身天际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起先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实行祭祀,召开宴会或
17、实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改变,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敏捷,平仄不拘,用韵富于改变,可多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 1、留意读
18、音 铮(zhng) 悯然(mng) 转徙(x) 浔阳(xn) 枫叶(fng) 瑟(s) 声声思(s) 捻(nin) 霓裳(nchng) 秋月白(b) 衣裳(chng) 红绡(xio) 钿头银蓖(din b) 谪居(zh) 整顿衣裳(chng) 还独倾(hun) 间关(ji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沟通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其次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 每二课时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19、。 全诗按时间依次分为五段: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倾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沉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快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二、细微环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受?.“沦落”的详细状况是怎样的?试做详细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受与心境。
20、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乐;(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乐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舞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 商妇 怨 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受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 谪官 恨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21、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ng,触动)触天际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u ,勾)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闻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意,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3、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唯恐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怜悯泪。的确,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改变中,捕获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改变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
22、,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寂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剧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其次乐章“快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嘹亮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胜利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嘹亮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
23、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间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深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改变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最终一乐章是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心情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
24、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懊悔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生气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允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超群,而且通过乐曲的改变,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改变(也和诗人的遭受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
25、,令普天下难过人听见一哭! 4、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难过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挚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像的遭受,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际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怜
26、悯与敬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际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厚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5、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楚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溶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
27、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宁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始终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醉在浔阳江头那一派愁闷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际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三课时 本课时学
28、习重点;观赏音乐描写 本课时学习重点;观赏音乐描写。 一、诵读其次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迫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其次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析、观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方(找出比方句并分析各比方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方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说明性的说明,都是比方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
29、私语(亲切细柔) (温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嘹亮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美丽)(悠扬宛转、悦耳好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扬)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改变是:D A.由舒徐流畅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
30、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好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子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
31、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超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缘由?一个非常重要的缘由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像的身世遭受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胜利的重要缘由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怪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
32、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同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受作类比,是特别难能珍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净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小结: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方,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三、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三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三 一、教学目的: 1、观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方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
33、感情的表现方法。 2、相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其次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相识。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示:字词正音: 湓pn(江名) 贾g(商人) 思s(名词,思绪) 嘈co(声音粗重) 舫fng(船) 虾蟆hm 钿di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篦b(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呕哑uy(象声词,乐声嘈杂) 嘲哳zhozh(象声词,声音细碎)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唐代闻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
34、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痛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予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闻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三、词的相关学问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
35、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分。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改变。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白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调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四、课文分析鉴赏 元和十年(9),予左迁(10)九江郡(11)司马(1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13), 降职为 秋天(我)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14)。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15),
36、 邻船 的人 那琴声 地发出京城乐曲的声调 原来是 歌女 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16),年长 色衰, 委身(1)为贾人(2)妇。 遂 过 向 乐师 年龄增长,容颜苍老 嫁 给 作妻子(我)就 命 酒(3),使快(4)弹 数 曲。曲罢 悯然(5), 自叙 少小 叫(手下人)摆酒 畅快 弹奏几支曲子 弹完(她现出)愁闷的样子 述说年轻 时快乐事,今漂 沦(6)憔悴, 转 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7)二年, 事情 漂泊沦落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辗转迁徙 各地 京官外调(已有) 恬然(8)自安, 感(于)斯人言, 是夕始觉 有迁谪 意。 因 为 自己觉得安稳 (却)被这人的话感动了 才觉得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37、 因此写了 长句(9),歌(10)以赠 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1),命(12)曰琵琶行。 (这首)七言诗 作歌 并送(给)他 共 字 命名 叫 全诗按时间依次分为五段: 浔阳江头(13)夜送客,枫叶荻(14)花秋瑟瑟。 晚上,在 边 秋风下, 响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起先就覆盖着悲凉的气氛。 主子(16)下马客在船,举酒 欲饮 无 管弦(17)。 白居易 陪 走上 酒杯 (却)没有(助兴的)音乐 醉不成欢 惨(18)将别, 别时 茫茫江浸月。 (酒) 快乐哀痛 分别 (看到江面) 月影映在江里 分析: 主子下马与客在船是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 在远离京都的
38、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芜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孤独。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终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样无穷无尽,此时的心绪就象江中破裂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建了悲凉的气氛。 其次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忽 闻 水 上 琵琶声,主子忘归 客 不发。 然听到 面 (飘来) 琴声 回去 (也) 动身 分析: 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
39、引力气。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第三层: 概括写出主客对突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 第一诗段: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引子) 寻 声暗(19)问 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 迟(20)。 顺着 轻声 询问 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移船 相 近邀相见,添 酒 回灯(20)重 开宴。 把船移近那船 她 上 菜拿回 盏 新 千 呼万 唤 始 出来, 犹抱 琵琶半遮面。 声 声 (她)才(走) (却)还 着 遮住半边脸 分析: 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喊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
40、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冲突困难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精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实的特性,困难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转 轴拨 弦(22) 三 两声,未成 曲调 先 有 情。 动琴 动琴 (调音)三声两声 没弹奏 (就) 含 深 弦弦掩 抑(23) 声声思(24),似 诉平生不 得志。 (一) 低沉抑郁(的乐声)(一) 愁思 好 倾 一 能 低 眉信手(25)续续(26)弹, 说尽心中
41、无限事。 着头随 连续 拨 难过的事情 分析: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轻拢慢捻抹复挑,(27) 初为霓裳(1)后六么(2) 轻轻地拢,渐渐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先弹奏 弹奏 分析: 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娴熟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超群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绽开大段描写。 大弦(3)嘈嘈(4)如 急雨,小弦(5)切切(6)如私语。 粗 犹如(驾临的)急雨 细 在低声私语 分析: 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嘈嘈、切切,象声词,采纳对比
42、手法。 嘈嘈切切错 杂 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7) 交织间杂弹奏(好象) 在 里 分析: 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来概括音乐的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8), 幽咽(9)泉流冰下难(10)。 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宛转流利 像冰下泉水幽幽咽咽冷涩艰难 分析: 滑和难比方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擅长歌颂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涩堵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堵塞难通。幽咽,见杜甫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是诗人想象中听到的声音。其特点: 如泣如咽,似断似续。 冰泉冷涩弦凝绝(11), 凝绝不通声暂歇。 像冰下的泉流寒冷滞涩,弦声渐缓似要断绝 凝聚不通弦声短暂停留 分
43、析: 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留。 别有 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 声胜有声。 另 一种 产生 这时 琴 分析: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短暂的宁静无声,比连绵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 有声无声。 银瓶乍 破 水浆迸, 铁骑突 出刀枪鸣。(12) 突然裂开 溅射 爆发 齐鸣 分析: 形容琴声在沉咽、暂停后突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 乐曲旋律的改变:舒缓流畅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曲 终 收拨 当 心 画,(13)四 弦 一声(14)如裂 帛。 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 四根琴弦 响 象撕裂绸帛 画通划 分析: 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其次层: 弹奏琵琶的过程。(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 东船西舫悄 无言, 唯见 江心秋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