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13(苏教版必修五).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170831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导学案13(苏教版必修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13(苏教版必修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导学案13(苏教版必修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导学案13(苏教版必修五).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兰亭集序导学案13(苏教版必修五)兰亭集序学案 兰亭集序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二、预习内容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闻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资料链接(1)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

2、、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绚丽的明灯,照射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2)文化学问: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

3、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许。(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间。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实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祥瑞美妙的日子!(3)文体学问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状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

4、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2)背诵本课出现的名句。二、学习过程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癸丑修禊兰渚激湍流觞游目骋怀晤言趣舍万殊齐彭殇会稽感慨系之若合一契蕲曾不知老之将至2、说明划线的实虚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取诸怀抱夫人之相与虽趣舍万殊当其欣于所遇向之所欣或因寄所托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修短随化喻之于怀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三、反思总结学生诵读课文,总结各段主要内容四、当堂检测1、指出通假字并翻译。虽趣舍万殊固知一死生

5、为虚诞、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说明古今义。列坐其次俯察品类之盛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所以游目骋怀、说明多义词。修乃重修岳阳楼邹忌修八尺有余内修政理茂林修竹修禊事也期终期于尽度已失期不期修古行有期年致其致一也齐心一力颇有野致以致臣节致市民,聚万货临临文嗟悼把酒临风曹公已临其境哀临三日次列坐其次引次江北破军次之贤能不待次而举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吾知所以拒子矣一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某所,而母立于兹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道之所存,师

6、之所存也课后练习与提高1、指出句式并口译。死生亦大矣其致一也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放浪形骸之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晤言一室之内2、翻译下列句子。(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这娱,信可乐也。 (6).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7).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其次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古人生死观,为理解文中作者对生死的看法打基础。二、预习内容名句积累(有

7、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突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课内

8、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王羲之对人生的看法,理解其中的情感。(2)通过对王羲之人生看法的分析,让学生珍惜人生,把握生命,提高人生境界。二、学习过程诵读课文,合作探究(1)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2)作者情感改变的过程是怎样的?(3)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情感的改变?(4)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多媒体展示探究结论三、反思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绽开争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四

9、、当堂检测探讨:你是如何看待王羲之的生死观的?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只有一次的生命?课后练习与提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

10、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出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

11、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赡:丰富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3下列各句中

12、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以骨鲠称B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C时骠骑将军王述少出名誉D而羲之竟不顾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止一吊,遂不重诣ABCD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

13、县的兰亭,写下闻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见学习书法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经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同日而语。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兰亭集序学案答案第一课时课内探究学案二、学习过程1、注音、hi癸gu丑修禊x兰渚zhu激tun湍流觞shng游目骋chng怀晤wu言趣舍万殊qu齐彭殇shng会kui稽

14、感慨系x之若合一契qi蕲qi曾zeng不知老之将至2、说明划线的实虚词。群贤毕至全、都少长咸集全、都茂林修竹高高的列坐其次它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喧闹亦足以畅叙幽情用来所以游目骋怀用来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信可乐也的确取诸怀抱之于夫人之相与夫为发语词虽趣舍万殊同“取”当其欣于所遇对于向之所欣以前或因寄所托凭借曾不知老之将至竟然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感慨系之矣代词,这修短随化寿命长喻之于怀明白终期于尽注定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四、当堂检测1、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列坐其次俯察品类之盛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所以游目骋怀、说明多义词。修乃重修岳阳楼修理邹忌修八尺有余高内修政理修治茂林修竹高修禊事也实行期终

15、期于尽注定度已失期期限不期修古期望行有期年一整年致其致一也情致颇有野致情致以致臣节表达,尽致市民,聚万货招致临临文嗟悼面对把酒临风面对曹公已临其境到达哀临三日到场次列坐其次旁边引次江北驻扎破军次之其次等的贤能不待次而举次序,引申为资格所以所以游目骋怀用来所以兴怀表缘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东西|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表缘由吾知所以拒子矣表缘由一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全,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做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当其欣于所遇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及其所之既倦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向之所

16、欣,俯仰之间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课后练习与提高1、指出句式并口译。死生亦大矣推断句其致一也推断句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省略句放浪形骸之外省略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倒装句当其欣于所遇介宾结构后置不能喻之于怀介宾结构后置晤言一室之内介宾结构后置2、翻译下列句子。(1)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为了做禊事(2)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3)原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4)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5)用来伸展视

17、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欢乐.(6)等到对得到或宠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随之产生。(7)所以一个一个登记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8)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受,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定都要消亡!其次课时课内探究学案答案二、学习过程(1)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2)作者情感改变的过程是怎样的?(3)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情感的改变?(4)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多媒体展示探究结论(1)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状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探讨阐发。作为书序,本

18、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擅长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2)其次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揭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意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9、(和是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其次自然段转“痛”的缘由。)最终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情调转入低沉。其次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间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酷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醒悟的相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建。(3)由乐转悲,看似突兀,却也顺理成章。作者由眼前的兰亭相聚的快乐,推想到普天下之友朋相处的情境: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情随事迁,喜爱的会不再喜爱,拥有的会不再拥有,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华蜜终要破灭,进而想到生命短暂,深切感悟到,再坚毅的生命终要死亡。生命短促,一切终究会曲终人散,面对不行逆转的自然规律,由生离到死

20、别,自然乐极而生悲,令人痛心。在这个古今人共同面临的无奈面前,作者不由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种情感改变是非常正常的。(4)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概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澄澈溪流,干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景物澄澈明朗,晶莹亮丽,朝气盎然。这种雅致的景色是“乐”的重要方面,而美丽的景色又简单触发作者对人生的深度思索,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引发了作者的“痛”感。课后练习与提高1B(“目”应为“认为、品评”)2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肯定”;C组中的“相”

21、均为副词,偏指其次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3A(A项中的“骨鲠”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耿直”的意思;B项中的“同志”文中指“志趣相投的人”,现在多用于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C项中的“名誉”文中的意思是“声望”、“声誉”,即好的名声,现在的意思是“名声”,泛指社会评价或指“名义上的”;D项中的“不顾”文中的意思是“不去探望”,现在的意思是“不照看”或“不考虑”。)4C(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5D(“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从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并且不是“王述对此深为怨恨”而且是“王述对

22、此深以为缺憾。”)6、(1)王羲之平常喜爱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爱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念头。(2)假如别人能这样入迷,不肯定赶不上他。 兰亭集序教学案 兰亭集序教学案教学目标:1.领悟本文的内容,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改变。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汉字书法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能被称为“书圣”的,则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全篇字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同时,兰亭集序也是一篇散文佳作。二、明确目标三、背景、解题四、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

23、出情感)会()稽癸()丑修禊()流觞()曲水彭殇()激湍()形骸()趣()舍万殊游目骋()怀若合一契()2.学生个读,理清文章思路探讨: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一)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三)交代作序目的。3默读全文。要求: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老师答疑或学生探讨。五、自主探究(一)记叙兰亭盛况1.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板书明确:(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也”(2)人物:“群贤少长”(3)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

24、流急湍、映带左右析: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概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澄澈溪流,干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澄澈明朗,而又朝气盎然。(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析: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看到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妙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日,每年

25、三月三日,有很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合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感受:“信可乐也。”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朝气盎然。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欢乐。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沉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讲析过程中,给定短短暂间强化记忆,然后指名学生依据板书内容提示,试背诵。 2.探讨: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写景抒情,叙议

26、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探讨: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晰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超群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美丽,朴实清爽。4.再读第一段,(在板书提示下)熟读成诵。(二)抒发人生感慨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

27、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争论,推动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苦痛?痛心?痛惜?哀思?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人要真实地生活

28、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看法。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理想,在室内畅谈。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予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这两种人生看法可取吗?能否有更主动的人生看法,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理想?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头,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很多闻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

29、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沉醉于一时的欢乐,追求短暂的满意。可就一时的满意和沉醉中,岁月消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意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溢了欢乐也充溢了无尽的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快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

30、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索,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齐读。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三)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1指名学生朗读。找出表达其状况的词:悲2.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亲密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

31、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像;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如同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索,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改变,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苦痛等等)的体验却是一样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3探讨: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段争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

32、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心情,但在当时是难能珍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4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奇妙?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日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奇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白编集的目的。5全班齐读。六、小结全文: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

33、千,进而绽开争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七、创新思维文章最终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日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当有很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相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建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溢了执着,对岁月的消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

34、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兰亭集序导学 兰亭集序导学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相识作者的感情改变。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3.背诵全文,驾驭“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2、相识作者深厚感叹中所蕴含的主动心情。学法指导:组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探究。学问链接:1、兰亭:是东晋时期会gu稽j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2、兰亭集序由来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

35、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实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加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合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闻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3、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

36、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闻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4、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如同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状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探讨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

37、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争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颂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擅长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5、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突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天

38、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梳理探究:(一)基础学问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A级)癸丑()修禊()流觞()形骸()彭殇()游目骋怀()感慨系之()趣(

39、)舍激湍()会稽()曾不知老之将至(zng)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B级)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_通_悟言一室之内_通_趣舍万殊_通_(二)课文朗读,分清结构第一次朗读:老师朗读,学生听读,完成以下任务:、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探讨。其次次朗读:分组齐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快乐、苦痛、哀痛的感情。其他组边听边思索作者感情改变的缘由,为段落探究做打算。3、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C级) (三)课文内容探究探究第一、二段.(D级)朗读第一、二段,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爽明快的语

40、调读出,特殊重读“乐”,以体现作者欢乐的心境。1、第1自然段,叙述.描写了兰亭宴集的盛况,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环境和人物。时间:_地点:_事由:_环境:_人物:_2、赏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分析用法暮春:_修:_。贤、少、长:_急湍:_。次:_带:_流觞曲水:_3、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当堂背诵第一段。齐读其次自然段,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_总结:王实甫西厢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说人生有四大乐事,在这里都有了体验。5、翻译下列句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探究第三段。(D级)1、齐读第三自然段,文中表

41、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_2、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欣于所遇:向之所欣:终期于尽:3、探究下列词和句子的含义。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4、老师总结:本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意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

42、终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5、集体朗读这一段。探究第四段。(D级)1、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_。2、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临文嗟叹一死生为虚妄齐彭殇为妄作殇:3、翻译下列句子。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集体朗读第四段。 5、老师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绽开争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难点探讨:(D级)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状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

43、感受?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争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随堂练习:1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B级)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2、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C级)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美丽,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

44、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D本文语言华美高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仿照示例,从“诗”“挣”“舒”“劣”这四个会意字中任选两个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只写出一种理解。(C级)示例: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被选择出来的人,应当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答: 4、阅读下面几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D级)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

45、以女妻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摘自晋书王羲之传)5、默写:(1)是日也,_,_。_,_,_,_,信可乐也。(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相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以及在深厚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酷爱之情。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46、重点难点1、相识作者深厚感叹中所蕴含的主动心情。2、对文中多义词详细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案例剖析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辑的目的,请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这一题目的考查目的是要求同学们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精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说明诗集由来的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事实上说明做诗的缘由。“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指明白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即即席之作。“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说明编辑的目的:全文最终一段。“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学法导引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2、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把握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