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考试政治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模考试政治试卷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高三政治备课组(2010年12月16日)2010年12月8-12月10日我校组织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范围是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和必修三文化生活,总分为100分,其中经济生活15%,政治生活15%,文化生活70%,试题背景材料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特点突出,着重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查,难易度中等偏易。考试结束后,我们对考卷进行了抽样分析,下面是前3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的35名试数据:第一部分:客观题 (共25个题,50分)题号123456789得分率83%91%89%80%63%83%71%97%97%题号101112131415161718得分
2、率97%86%37%100%94%100%100%100%100%题号19202122232425得分率97%100%100%100%66%100%100%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反映出这样几种情况:第一、得分率在100%以上的题有:13、15、16、17、18、20、21、22、24、25。这几个题很容易,看清题意,即可得分。第二、得分率在90%以上的题有:2、8、9、10、14、19。这几个题难度较低,只要熟悉教材,看懂背景材料并且看清题意,即可得分。第三、得分率在70%90%,有这样几个题1、3、4、6、7。失分的原因在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知识点把握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复习中要求学生
3、要精益求精,教师要勤落实。 第四、得分率在70%以下的题有5、12、23。这几个题难度适中。其中,第5、7题是政治生活的内容,其实这两个题难度并不大,但许多学生可能由于遗忘或者没复习到而没有做对。因此,要经常复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12题主要是学生没有读懂题意而造成大量失分。第五、失分率较高的这几个题,属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应该是这段时间复习文化生活而遗忘旧的知识点较多。说明学生还是基础不扎实,应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和回顾旧知识点。第二部分: 主观题(共4个题,50分)第26题,分值10分,共两问。第一问考查从经济生活角度如何促进教育公平这个知识点,这个题的得分基本在23分之间,得分不
4、高。只有个别得分4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做题不讲究变通,不灵活,知识没有提升为能力。今后需要强化该题型的训练,提高学生做题的迁移能力,注重能力的提升。第二问考查从文化生活角度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学生答题没有基于材料要求,或者不知道教师职责,得分在34分之间较多,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第27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知识点。第一问,分值6分,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结合材料答就可以了。学生基本上拿到了5分、6分。第二问,分值6分,问题是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中所起的作用,结合课本知识答题即可,没有难度,但学生答题不全面,得分在4到5分。本题没有难度,在以前的练习中做过这
5、一类型题。第28题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背景,第一问考查学生如何对待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分值6分。学生得分率高,基本在5分以上。问题实际上是问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学生基本都能答上,但一部分学生的组织语言不到位,不全面,有些关键性词答不上。第二问的问题是说明孔子“周游”到联合国的文化意义,分值6分。学生得分一般在4分。本题容易。但是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夯实基础,通过训练提高做题能力,做到精益求精。第29题以深圳特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为背景,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分别设了3个小题来进行综合考查。第1小题是从经济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一分析创造“奇迹”的原因,分值6分。学生绝大多数都是4分,说明知识
6、点基本掌握,但也存在答题不全面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2小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认识政府部门的“有为”和“无为”。分值6分,学生得分基本上3分,说明掌握的有关政府的知识点较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政府和党的知识点,反映出审题不清,基础不扎实等情况。此题考前还训练过相关政府的知识点,还是说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题的转化上有很大欠缺,要大量做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联系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深圳市是如何进行文化建设的。分值4分,学生得分基本在3到4分,说明还是答题还是不错的。有25%的学生得2分,对知识掌握不系统,对材
7、料理解不全面,在理论联系材料方面能力不足。需要通过做题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提高到高考的要求。第三部分 考题考查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高考考点(附表)。一模二模三模四模五模六模七模八模(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8、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
9、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
10、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
11、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
12、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
13、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部分 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形式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文化对人的影响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原理解)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14、的特点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了
15、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原了解)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4发展先进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理解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了解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了解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原理解)(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了解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
16、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删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了解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生活与哲学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删除: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解)(删除: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17、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世界的物质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增加:)理解发挥主观能动
18、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求索真理的历程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删除: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表述变化)了解量变、质
19、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发展的规律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删除: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2)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了解价值观的含义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