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正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智慧的源泉,创新精神的奠基石。本文意在针对目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的现状,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实践活动。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 激发培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正是这种心理状态驱使着人们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国有个词“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哈
2、佛大学流传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少。学生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可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智慧的源泉,创新精神的奠基石。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也曾经批评很多中国学生只会“学答”,不会“学问”。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美两国教育差异的一个侧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及实践。 一、学生
3、问题意识的现状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一项调查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疑可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由于教师传授的往往是无可置疑的知识,没有暂无定论的内容,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是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答案,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问多种答案的意识。2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
4、度、有新意的问题。3不敢问。有些学生由于心理胆怯或自卑,不敢向老师或同学提问。4没机会问。课堂上大多数的教与学行为均由教师或好的学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二、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1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在今天不少课堂中,教学策略比较单一,很多还是以老师为中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感而不敢提问题;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总担心提的问题会被同学和老师讥笑,而不敢提问题。鉴于此,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敢于提问题,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质疑和提问
5、,学生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特别是在开始时),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千万不能讽刺、嘲笑,而要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去,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学困生,一旦他们积极提问时,这一点更应注意。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提问勇气的学生可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提,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其最终能在课堂上提问题。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想提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
6、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张厚度是0.1mm的纸,将它对折一次,厚度是多少?对折2次后,厚度是多少?3次呢?20次呢?通过对折,学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同时发现他们手中的纸折到第6次后就难以继续、根本就折不了20次。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猜猜如果这张纸足够大,那么折完20次后,和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的学习。如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展开图有几种形式呢”,“从哪下手才能剪成展开图呢”,“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吗”等问题,动手实践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
7、,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3.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使学生会提问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不仅依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更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如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课本上学的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课本上的课题、重要原理等内容有意识地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等。4.精心组织,积极引导
8、,让学生善于提问学生的提问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会问几个“为什么”,而应从主动性、针对性、深刻性等方面着手培养,让学生不但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在概念、性质及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设置矛盾,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同时要知道知识是有内在规律的,很多知识和问题的研究探索,往往要经过几个阶段和层次,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利用学生追根问底的心理特征,可以在学生获取知识的
9、过程中,培养其提问的深刻性。如在讲矩形时,可以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究: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哪种四边形的特殊情况?除具有什么图形的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5.合理设置,让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在引入新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问题指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在知识的探究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
10、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练习应用知识时,设置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6.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完善和矫正问题意识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可将集体教学、小组研讨与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一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二是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三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而是通
11、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得出结论。课堂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便教师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问题。7.克服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由于已有知识观念的影响,人们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的惯性会对人的思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中不良思维定势的存在,会使人头脑不够灵活,不愿思考问题,总是用老思想、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教学中一要教给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换位思考,以求知识的突破。二 要大力倡导学生标新立异、突破陈规,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鼓励学生对教材、复习资料及教师的授课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训练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增强问题意识。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从而适应社会,成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