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566698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糜红玲(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出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在现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不敢、不愿、不会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现就笔者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个人的探索与思考。一、在营

2、造和谐氛围上下工夫,使学生敢问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敢问。但是,小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胆怯和畏惧心理,不敢提问题,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而被同学讥笑。而教师则乐于以教为中心,以考试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致使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学习。实践证明,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无拘无束、主动参与、畅所欲言。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领者,在教学中应当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从而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勇气;同时,

3、教师还要珍惜、认可学生的提问,视每一个提问都是智慧擦出的火花,即便学生提出的问题肤浅幼稚,也不能简单予以否定,都必须给予热情鼓励,让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起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提问的热情。二、在精心设计教学上下工夫,使学生愿问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重视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自己事先设想的范围内,学生则被动地回答问题。这样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愿问,教师就得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创设问

4、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有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了问题条件。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面临新的未知事实和情节时,便会在头脑中产生问题,引发他们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创设了以下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去秋游,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辆车,一辆大车一辆小车,请我们班3/5的同学坐一辆,2/5的同学坐一辆,你能帮老师安排一下吗?由此产生问题情境,从而引出新知,激发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探究欲望。2.开展课堂讨论,促使

5、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一些合理有效的讨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看法,不讲形式地提出问题,由大家一起争论、探讨,进而共同得到答案,学到知识。这种以课堂交流为重点,有着极其活跃的课堂气氛与交流环境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先后提出了为什么商不变性质中没用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等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了疑云,疏通了障碍,进一步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6、。3.善用错误资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后,往往会引起反思、争论,这有助于生成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有意设计,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简便运算时,计算例题(5.5+0.55)0.5,学生很快得出结论:(5.5+0.55)0.5=5.50.5+0.550.5=11+1.1=12.1,并把此方法命名为除法分配律.接着我又出示两道题:(1)37.512.5+62.512.5 (2)120.4+120.6.学生看了题后都表示很简单,快速做起来。(在这里有意安排第二题,设下陷阱)笔者请两位学生板演,很快分别做出:(1)37.5

7、12.5+62.512.5=(37.5+62.5)12.5=10012.5=8;(2)120.4+120.6=12(0.4+0.6)=121=12.做完后全体学生都认为正确。我就有意安排学生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验算。学生计算后,发现第(2)题算出的结果变成了50,有矛盾了,而第(1)题答案是正确的。这时,学生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会这样?除法分配律有错误?在学生陷入疑团后,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在除法分配律中同一题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第(1)题除法分配律可以运用,而第(2)题不可以。最后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除法分配律的应用有个条件:除数必须相同。至此,通过设置陷阱、利用错误,不仅让学生发现、

8、提出了问题,而且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学习体验。三、在教给质疑方法上下工夫,使学生会问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让学生敢问、愿问,还要让学生会问。让学生会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长远之计。因此,教师还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结合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联系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2)引导学生从认知冲突中提出问题。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已有生活体验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教师要抓住这个提出问题的良机,及时予以引导。(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学生如能从这些方面多思考,一定会有新奇的发现和意想不到的问题。(4)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提出问题。实践操作是唤醒小学生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激起疑问,提出问题。(5)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教师应引导并提醒学生平时细心观察生活,从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事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