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3).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节压强设计思路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通过“压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压强,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学生容易将压力和压强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一定越明显。为此,新课用注射器的活塞和针头分别去压气球来引入,实验中小的压力比大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单凭比较压力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片面的,初步向学生说明了引入新物理量“压强”的必要性。建立压强概念的突破方法是先通过“压铅笔”实验和课本上的探究实验及新增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再
2、引导学生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压强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既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2.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公式,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的实验探究过程,掌握控制变量法。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会运用比值法定义新物理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2.在压强概念建立的过程,使学生认识科学方
3、法的重要性,体会物理学中为什么要引入新的物理量。3.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学情分析1.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学习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知识铺垫。2.从能力储备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猜想、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对控制变量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利于学生完成本节的实验探究。3.从方法迁移来看,学生已经经历“速度”和“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利于学生类比它们运用比值定义法来建立压强的概念。4.从学习障碍来看,虽然学生对身边与压强有关的现象有一些认识,但这些认识仍停留在感性层面,欠缺对现象的深入
4、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容易将压力和压强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一定越明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压强概念的形成与理解教学难点:1、压强概念的形成与理解2、区分压力和压强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用注射器的活塞压气球,问: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2、再增大压力,问:气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3、接着增大压力,问:猜猜会不会把气球压爆?4、用活塞这端费了很大的压力没有把气球压爆,问:你有没有巧方法?请你来演示。5、提出问题:活塞一端用了很大的压力气球没爆,而针头这端用了很小的压力它却爆了,为什么?引入课题1
5、、观察气球的形变,回答老师的问题。2、参与实验:一个学生用针头压气球,气球很轻易的爆掉。3、通过两次实验结果的鲜明对比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小压力怎么会比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呢?不仅引导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力的作用效果。而且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同时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认知发生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活动2【活动】新课教学:一、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一)引导学生动手体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带领学生做“压铅笔”的三个小实验,问:学生手指的感觉?(2)针对体验3,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两个压力的大小关系呢?(3)指明在这个实验中,手指的疼痛感及形
6、变是压力作用效果的表现。体验1:先用笔尖轻压掌心,说出手的感觉。体验2:稍稍增大笔尖对掌心的压力,说出手的感觉。体验3:两个手指分别接触笔尖和笔尾,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向里压铅笔,说出手指的感觉,分析并回答两个压力的大小关系。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再次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同时借助3个小体验,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利于学生对后面所提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提出问题: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板书学生的猜想,给予引导。依据刚才的体验以及日常生活经验猜想,并说明猜想依据。学生的猜想:1、与压力大小可能有关2、与受力面积可能有关3、与受力
7、面的材料可能有关.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猜想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猜想的意识与能力。(三)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出示器材:沙盘、压力小桌、钩码。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实验采用什么研究方法?(2)要控制谁,改变谁,怎么控制,怎么改变?(3)实验该如何操作?(4)实验时,观察什么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4、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交流得出结论。1、利用器材,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1)至(4)的问题。2、展示、交流一至两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8、并对示范操作点评,提出看法,完善实验方案。3、梳理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实验结论。4、各组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通过(1)至(4)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方法指导,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避免设计的盲目性。在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使学生明确:受力面积相同时,比较压力;压力相同时,比较受力面积。活动3【讲授】新课教学:二、压强(p)(一)建立压强的概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新增演示实验:(投影放大)(1)实验前先让学生猜猜:若在4个钉腿的小桌上放2个钩码,在30个钉腿的小
9、桌上放6个钩码,哪次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呢?(2)实验演示,揭晓答案。(3)请猜对的学生说说是怎么分析的?1、猜测问题(1)的答案:先请认为“2个钩码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学生举手再请认为“6个钩码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学生举手。2、请猜对的学生说说判断方法:计算一个钉腿分担的钩码重。1、演示实验形象直观的告诉学生:并不是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一定越明显。为学生区分压力和压强提供感性认识基础。2、通过“分担压力”的分析方法,使所有学生感性认识比值定义法。2、按照以上分析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下面问题,有这样两个压力: 压力 受力面积(1) 100N 5(2) 60N 2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你
10、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学生回答:用100N除以5得20 N/,再用60N除以2得30 N/,所以第二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使学生知道: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等时,单凭比较压力或受力面积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不行的,发现用以往学过的物理量无法描述新问题,认识到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的原因与必要性,从而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科方法。3、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压强的概念。(1)引导学生发现: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个比值叫压强。(2)从数据上看,是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一定越明显吗?(3)从数据上看,哪个值可以直接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呢?(4)回忆课堂引入中压气球的实验,针头把
11、气球压爆,是此时的压力大吗?是此时的什么大呢?发现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发现2:在压力不等,受力面积也不等时,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发现3:压强的数值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发现4:较小的压力作用在更小的受力面积上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压强。1、使学生知道物理学引入“压强”的作用,理解压强的定义。2、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运用比值法定义新的物理量,为后续学习功率等概念打下基础。3、弄清(1)至(4)的问题,利于学生区分压力和压强。(二)压强公式、单位及计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你能根据定义写出压
12、强的公式吗?2、力的单位和受力面积的单位分别是什么?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该是什么?介绍N/的专用名称帕斯卡及符号Pa。3、1Pa表示什么物理意义?感知1Pa的大小:演示一张报纸对折后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 Pa。4、出示例题,进行简单的计算。例题: 如图芭蕾舞演员单足尖触地面积约为,体重约475N,计算芭蕾舞演员单足尖触地时对舞台的压强?5、粗算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与芭蕾舞演员单足尖触地时对舞台的压强对比,并出示演员表演和受伤的图片进行对比,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根据定义写出压强的公式:p=F/S2、学习压强单位及符号:力的单位:牛顿(N)受力面积的单位:平方米()
13、压强的单位:牛每平方米(N/)3、说出1Pa表示的意义,了解帕斯卡是比较小的单位。4、学生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解答。熟悉压强的公式和单位。5、学生发现芭蕾舞演员足尖上承受的压强令人吃惊,令人敬佩。1、使学生理解压强公式。掌握压强单位及符号。2、让学生熟悉用公式得出新物理量单位的方法。3、会说1Pa表示的意义。4、学生做后再讲评,从解题思路、书写格式上给予指导,使学生会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培养学生规范做题的好习惯。5、通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进行德育渗透“学习好也需下苦功”。活动4【讲授】新课教学: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讲述: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
14、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2、例如:“汽车严重超载会加快路面损坏”请解释原因。(德育渗透)3、引导学生根据公式进行分析,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4、播放增大和减小压强的视频。5、引导学生举例实例,教师补充。例如:如何打开新买来的用金属封口的药膏?(观察意识)6、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提重物的塑料袋勒手,怎么办?(2)走着的冰面要裂开了,怎么办?(3)如何切松花蛋?分析路面损坏的原因。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观看视频联系生活举例、交流。学生回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中的问题:(1)抱着,垫手绢(2)趴下匍匐前进(3)用刀,用线.通过举实例、找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
15、补充举例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意识,同时在学生举例、交流中生成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兴趣。观看视频,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把三个问题串成小故事,引发兴趣。并通过学生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在知识和方法上都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与老师一起进行课堂小结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使学生养成自我总结和自我反馈的意识。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如果提供给你一块海绵、一个带盖的空矿泉水瓶、足量的沙子,宽扁、细窄的松紧带各一个,气球一个,若干钩码请你利用这些器
16、材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2、 完成书P3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学到的知识。培养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第九章 第1节 压强一、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二、 压强(p):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跟受力面积之比。2、公式:p=F/S3、单位:帕斯卡 符号:Pa4、1Pa表示物体在1 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活动8【测试】测试与反馈1 .小明在下列情况中,对支承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双脚站立在地面上不动时 B在走路时C靠坐
17、在沙发上时 D.平躺在软床上时2下列做法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被削尖C. 用钝了的刀切菜时要比平时更用力 D将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砖块由平放改为竖放3以下实例中,利用增大压强的办法工作的是 ( )A大型拖拉机安装履带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C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 D骆驼长着大脚掌4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增大压强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对被切物体的压强D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力5将一个物重为20N、底
18、面积为0.05的长方体平放在某一水平桌面中央,水平桌面的面积为0.8,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_。6拖拉机的履带由一块块的金属板连接而成的,每块金属板上都有一两条凸起的棱,金属板的作用和物理原理是_,凸起的棱的作用和物理原理是_。7小伟同学参加军训时,体检称得他的质量为50kg,他立正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N;他正步走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将_(增大/不变/变小)。活动9【讲授】教学反思这节课在师生良好的互动下,借助以前的积累,孩子们积极、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下是对这节课的反思。一、教学流程回顾:1、新课用注射器的活塞和针头分别去压气球来引入,实验中小的压力比大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
19、,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习热情。2、通过压铅笔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小组交流,找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建立压强做准备。3、利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压强的概念,学习公式、单位及计算4、学习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联系生活举例,做到学以致用。二、成功之处:1、通过压铅笔的实验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也为接下来的猜想埋下伏笔,避免学生盲目猜想。探究实验用沙子代替海绵,实验现象更明显。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探究环节中没有给学生过多的器材去实验,而是在课后作业中进行了拓展探究,利于我班多数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
20、知识。2、“课堂的引入”环节和新增实验“判断是6个钩码还是2个钩码产生的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的环节,使学生感性认识了压力和压强的不同,利于学生区分压力和压强。3、教学中没有直接复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而是在探究环节后,通过“新增实验的直观感受和学生”分担压力“的分析方法,以“隐线”的形式唤起学生“比值法”的方法迁移。同时,当学生面对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等的情况时,发现以往学过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描述新问题,认识到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的原因与必要性,而建立新物理量的方法之一是“比值定义法”。在这段教学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压强的概念,而且有对学科科学方法与物理思维的渗透。4、教学实例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如:观察意识、吃苦精神、遵规守纪等)三、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有语言啰嗦的现象,引入时没有注意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2、在回放录像时发现个别学生在实验中钩码的放法不对,我当时没有及时的捕捉到,没有给予及时指导。3、虽然课前有较精心的准备,但在个别学生举例环节,应变处理的不够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语言精练,指导及时,不让探究流于形式,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讨论、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