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一一记叙文阅读考点透视根据考纲要求,记叙文阅读局部主要是测试考生对记叙性文章整体或局部的阅读、理解、分析等方 面综合运用的能力。具体指: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2.理清文章 段落、层次、结构关系,明确记叙的详略。3.能够抓住文章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概括文章的思 想内容。4.能够辨析记叙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5.能够结合文章的内容、情 感、价值观谈看法或提出新的见解、话题,即学会对文章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的能力。知识讲解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
2、,并把它们交代清楚。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记叙文都会清楚 地交待出六要素,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们是构成记叙文主要内容的主要因素。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表达、描写、议论、抒情,而表达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重点注意: 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描绘与刻画。1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2 .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3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4 .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气氛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 大背景。抒情:记
3、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 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等。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能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明确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开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 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 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 局说了出来,以便
4、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拟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插叙,是表达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表达的线索,插一段与 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表达方法。补叙,是指文章有时候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的表达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 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插叙那么不同。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讫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了解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以第二人称“你”来写的甚少,但第二人称好像是面对面的对话,较易抒发 作者的感情。第一人称“
5、我”较常见,但文学作品中的“我”只能视为人物形象之一或起串联情节的作5 .选文第段划线句“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 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 .选文第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7.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 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寻觅记忆的声音柳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声音。这些有特点的声音,即使在黑夜里听 到,都会让你准确地判断,你此刻在什么地方。比方,我家乡宁河青青稻田里,夏日那一片清脆的蛙声;比方,漫步音乐之都维也纳,
6、无处不闻 的优美琴声等等,都成了我记忆中的声音,只要一想起这些地方,那声音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我的耳边 轻轻地回响。仿佛在跟我诉说他们的往事,以及现在的更为新鲜的故事。这次来到广州番禺,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充满现代感。城市充分的活力,犹如南方的阳光, 灼开了我昏花老眼,我真想看看,早年芭蕉树丛的景色;然而,触目可见的只是零散芭树,倒是有众多 新鲜花木,不时拥到我的眼前。旧景不再,旧情依然。在参观空闲小憩时,在一家茶厅饮茶赏乐,听着优美的广东音乐,立刻让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 听到的这南国的声音。那声音比之现在听到的,好像更悦耳、更美妙、更抓心。更充满化不开的韵味儿。 是呵,那伴过轻盈舞姿的步步
7、高还在吗?那让人遐想的饿马摇铃去哪里了?那平湖秋月的 旋律还那么优美吗?我在询问更想寻觅。我询问的是广东音乐,我寻觅的是我的生活。我第一次到广州,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10月。火车到达的时间是在晚上,走出灯火辉煌的火 车站,像到每个陌生城市一样,我想捕捉异样的景色,然而,我看到的却别无二致,在失望中忽然听至IJ, 那唯有广州才有的声音一一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还有那嘛嚅啪啪的木屐声。于是我兴奋地跟同伴说: “广州这座城市太有意思了,用独特的美妙声音,向远方客人问候! ”这声音是生活的交响,这声音是 远古的足音。这声音中的景色,如同一小幅油画,保存在我记忆的相册里。后来我又屡次来过广州,广州的高楼
8、多了,广州显得洋气了。然而,那僻嚅啪啪的木屐声,几乎 已经完全消失了,木屐被柔软塑料鞋代替;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只在餐厅里会偶尔听到,街头响起的 大都是流行乐曲。我只是遗憾,却并不惆怅。 这次来到广州番禺,那僻僻啪啪的木屐声,同样在任何地方都未听到,原以为,那悠扬舒展的广 东音乐,大概也不会再飘出来了,谁知在那个休憩的茶厅,却举办了一次广东音乐演奏专场,而且还有 醇厚的女声伴唱,着实让我过了把广东音乐欣赏瘾,当然,比这更欣慰的是让我知道,早年记忆中的广 州的声音,并没有在这块土地完全消失。除了这古老的广东音乐,在番禺,我还寻找到了另一种乐音,它比之柔美的广东音乐,更有着震 撼心魄的巨大力量,这
9、就是番禺人冼星海的乐音。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出生于番禺榄核镇 个渔民之家。可能是这块土地的乐音,滋养了他的音乐天赋,闯荡过的纷繁的大下世界,开阔了他的 眼界和心胸,他用跟乡贤们同样的音符,谱写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我曾经在晚霞落尽的壶口,借助微 弱的光亮欣赏瀑布,那壮阔的阵列,那震撼的响声,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兵马,挟带着锐不可当的气势, 扑面而来而后又渐渐远去。此时我清楚清晰地听到了,黄河的吼声,太行的号声,让一个不肯屈辱的民 族,昂首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星海是可敬的,番禺应自豪。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表述声音。我发现当代的番禺人,更喜欢用新的声音,倾诉对新生活的感受
10、。这新的番禺的声音是大夫山公园的潺潺流水声,是沙湾活动中心的击乐 声,是建设工地搅拌机的轰鸣声这声音寄托番禺人的无限向往,这声音滋润着番禺人的心田。(选文有删改)8,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作者寻觅的声音有哪些。9 .第段中加红语句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10 .请简要分析第段中加红语句的含义。11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寻觅记忆的声音”的含义。教诲崔鹤同巨象集团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一天下午,大厦楼下的花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 地修剪低矮的灌木。突然,一团卫生纸抛落在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在青翠的灌木上显得特别刺眼。老人抬 眼望去,是坐在花园边一张长椅上的一位中年
11、妇女扔过来的。中年女人一边嘴里对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 一边满不在乎地看着老人。老人什么也没说,捡起那团纸丢进了旁边的垃圾筒。这时,又一团纸飞了过来。“妈妈,你要干什么?”儿子奇怪地问。中年女人只朝老人摆了摆手, 示意他不要吱声。这次,老人仍然没说什么,走过去将那团纸放进了垃圾桶。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 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如此这般,老人一连捡起了中年女人扔的六团纸,但他始终没有流 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只能跟这老园工一样没有长进,只能干低贱、卑微 的工作!”中年女人指着老人在教育儿子。这时,老人才明白,中年女人生气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
12、她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血 自己那么成了她“现身说法”的“活教材”。老人听到中年女人的话,放下剪刀走过去说:“夫人,这是巨象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巨 象集团员工才能进来。”中年女人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趾高气扬地说:“我是巨象集团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 里工作!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老人拔了一个号码,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中年女人又乘机教 育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个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千万要努力啊!”这时,中年女人突然看到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急匆匆地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迎向老人,毕 恭毕敬地站好。老
13、人指着中年女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 “是! 总裁先生,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声答道。老人走到男孩面前,抚摸着他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明白,虽然你要学习的东西 很多,但你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摘自2008年第9期科学群众,有删改)12 .以下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对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是老人对中年女人教子意图和方式方法的觉察。B. “现身说法”是指中年女人的教子方式,她以自己为例证对儿子进行了教育。C. “活教材”是指老人,中年女人认为这老人是不努力学习因而没有长进的典型。D.作者有
14、意在“现身说法”“活教材”上加引号,使它们带有了明显的否认意味。13 .你认为,这位母亲在教育儿子时有哪些失误?14 .文中的巨象集团总裁给你怎样的印象?15 .综观全文,对标题“教诲”应作怎样的理解?四、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1)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2)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 事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3)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4)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
15、?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 大笑。(5)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6)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 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 ”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7)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8)一个周末,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就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 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16 )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 我问。(1
16、0)老人叹着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 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11)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 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12)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13)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 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14)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 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15)走
17、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 泪都没有? ”(16)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 得孩子。”(17)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 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18)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 泣的肩膀。(19)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 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
18、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20)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 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一一会洗的。” “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21)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 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摘自博爱)16 .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 怎样一个过程?17 .文章第段“头疼”的意思是 ,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18 .第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 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表现了李想
19、怎样的心理?19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李想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导致 严重缺失,使他心理变 得,而一旦这种缺失得到弥补,他便很快恢复儿童 的天性,就像花蕾得到阳光的普 照和雨露的滋养,瞬间便可以绽放它美丽。文章启示我们: O五、打阎连科(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翻开始的。(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 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 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儿十上百张一毛的票
20、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 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 饼吃。(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 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 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 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 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 的泪”让我们窥见
21、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 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 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石板地上,先喘里啪 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嚅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 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 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
22、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 ”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 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 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 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 时我已经十儿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 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
23、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 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 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 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多年了,下次 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一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批注:(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 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
24、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程光发亮地闪耀着。(10)算到现在,父亲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 我的痛翻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抚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 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 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 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 慰、幸福啊。(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20 .文中写了三次“打”,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应该
25、打我的”?21 .参考第段的批注例如,对第段的加红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22 .结合语境,说说第段加红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23 .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 适当的阐述。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同学B: “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抚慰和幸福。我的看法和阐述:参考答案:一、1.抄写正确、工整即可。24 小岩在“我”生病时,送给我一份别样的礼物,令我感动。或“我”在生病时,收到小岩送的一 份别样的礼物,我的心被撼动了。25 用“别样”暗
26、示文章的中心,“礼物”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6 她是一个爱岗敬业、尊重学生,能公平地对待学生。受学生爱戴、看重师生间的情意的师德高尚 的人。(答出任意两点就给总分值)27 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我”对小岩那份别样的礼物的赞赏以及它带给我的惊喜与感 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感情。28 交代了小岩家境和他平日里不参加班级活动的情况,解释了 “我”对小岩能来看望“我”感到意 外的原因,突出小岩对老师情感的真挚,为下文写小岩送我一句祝福当礼物做铺垫。29 例如:亲爱的小岩:感谢你在我生病时送给我一份独特的礼物,你是一个纯真的孩子,老师希望 你在今后的日子里
27、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纯真。祝你学业有成,前途似锦。二、8.嚼嚼啪啪的木屐声、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冼星海的乐音。30 插叙,交代了作者寻觅记忆的声音的原因,使文章跌宕有致。31 . “遗憾”是因为作者“记忆的声音”几乎完全消失。“不惆怅”是因为作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变化。32 .一方面通过现实写记忆,写出作者对美好记忆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通过记忆写现实,表达了 作者对新的声音、新的生活的赞美之情。三、12. B13 .要点:(1)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过于重要;(2)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正确;(3)轻视体力劳动, 轻视普通劳动者;(4)不尊重别人。14 .要点:(1)身为总裁,财富及地
28、位显赫,但深藏不露,平凡而大气;(2)遇事沉稳老练,善于思考、 决断;(3)刚柔(严慈)相济,情理兼顾。(意对即可)15 .要点:(1)指文中母亲对儿子的“教诲”;(2)指老人对孩子及其母亲的教诲;(3)指这一故事对 读者的教育。(能说出前两层意思即可)四、16.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昂着头(或倔),不让眼泪落下来;父母打 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爱),终于掉下 眼泪。17 .烦恼、苦恼 上课不认真课(或上课走神) 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18 .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心理:冷漠、倔强对人不信任。19
29、.父母关爱(或“关爱”或“母爱”) 忧郁和漠然(“漠然”给分,单写“忧郁”不给分) 活 泼(或“快乐”“阳光”“开朗”)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或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 的关爱)。五、20.这是一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且“我”欺骗(隐瞒)了父亲。21 .例如:这里的“扭”也是一种掩饰,“我”想掉泪,是因为父亲的话触动了 “我”的内心,“我” 为父亲的老去感伤,也为自己欺骗了父亲感到自责和愧疚。22 .睹物思人,传递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说明父亲非常珍惜儿子送给他的刮脸刀。23 .例如一:父亲的“打”,确实是爱的表现。父亲打“我”,都是因为“我”确实犯了错误。从 “半夜把我摇醒”这一细
30、节中可以读出,父亲是多么希望“我”没有偷窃;从父亲“眼里含着的 泪” “轻摸我的脸”等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怜爱和他的自责。所以,这是迫不得已的 “打”,是让“我”好好反省的“打”,是充满父爱的“打”。例如二:父亲的“打”对作者而言是一种抚慰和幸福,但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懂得。年少的“我” 并不能理解父亲的“打”,只有“活到今天”,“我”才明白这是对“我”的爱和教育,能消除“我” 内心的不安和自责,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抚慰,人生的幸福。所以,作者在文章末尾反复强调父亲能 “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例如三:我认为“打在儿子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里。父亲痛打儿子后眼里的泪水,半夜里单独 坐
31、在院子里的身影,都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疼爱,作为父亲所承受的重压。所以,父亲打“我”,对他自 己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用,作为线索人物的较多,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 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表达。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会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把握记叙文的线索找寻记叙文的线索,要注意文章的标题以及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文章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作者或文中人物 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
32、藤野先生,该 文除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 感情。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因此,阅读记叙文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的层次结构。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照、铺垫、象征、伏笔、烘托、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比照: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拟。铺垫: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先安排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等作为前 导。象征
33、:使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寓意。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情节,先有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烘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异的事物作陪衬。照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有交代,后面 提到的,前面有所铺垫。设置悬念: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 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面有“设悬”,后面必有“释悬”。欲扬先抑:“扬”指表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表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表扬处落笔, 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记叙文的阅读要点及方
34、法一、记叙文的段落1 .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开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2 .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 .按事物开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4 .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5 .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特点划分。二、记叙文中常使用的修辞手法1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 喻和借喻三种。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2 .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 小的描述。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
35、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儿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 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5.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它 一般只在诗歌或对联中出现。6,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有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重复的词、短语或句子中间插入其它内容)两种。7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设问 分两种:一种是自问自答;一种是问而不答。8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认 的意思。比喻、
36、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三、阅读步骤1.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2,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3 .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一一找出答案。(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 答)4 .对拓展延伸的题目,要审清题意后再认真回答。四、阅读题答题要点答题原那么:1 .明确文体(文体知识扎实)2 .联系主题3 .语言准确,言之有物具体方法:4 .对文章的整体感知:(1)理解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答
37、题时,注意语言的文体特色。记叙文是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或写了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一种 怎样的感情。议论文是针对什么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观点;说明文是介绍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段意、 层意的总结要针对某一段落进行。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记叙文的整体感知与记叙的六个要素密切相关,当然,有时候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是虚化了,而经 过又不能多说,所以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就是如下要素:人物、事件、结果。(2)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体不同,思路考查也不同。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开展、高潮、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分析理解,对人物的思想、品行的 开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3)能够理解上下
38、文前后呼应、紧密相关的内容。包括: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置上。这需要在充分理解这句话内容以外,还必 须弄清原来位置的语言环境。(4)能比拟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表达方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 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比拟。5 .理解某一段的作用:首段一一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尾段一一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过渡段一一承上启下;6 .理解句子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
39、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 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议论抒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 结尾,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7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1)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2)要理解词
40、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 致” 一词,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做出准确理解。5.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 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放性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 从正面看待问题;(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
41、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 某一个方面进入;(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措施的可行性;(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 识;(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拟欣赏,然后按照赏析 的基本步骤进行;(9)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 上一致。题型解读(2016福建福州)火车上的故事尤今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
42、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 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 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 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 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 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
43、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 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 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 ”老编 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 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排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翻开,取 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
44、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 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 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响,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 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 口的瓜子壳。老编辑 的脸色更难看了。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 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 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
45、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 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 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 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 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 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 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 查,不是太
46、迟了吗! ”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 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 妇女的表情,她竟假设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 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 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排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 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
47、相人” 呀!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 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 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 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 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选自新浪网作者的博客)题目1.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开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故事情节老编辑的情感、态度中年
48、妇女走进车厢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脸色更难看了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亳不客气地提出投诉【解析】此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文章主要的故事情节有: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在车 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且瓜子壳扔了一地-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哮喘病的老编 辑。老编辑的情感态度变化:没好感-厌恶- -投诉-感激,关键能提炼出重要事件。【答案】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愧疚)。题目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段画线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