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7437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一散文阅读考点透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 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 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考试中频频露脸。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 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 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 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可以看出,散文的阅

2、读主要考 查考生对散文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把握情况,借此考查考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 鉴赏探究评价的能力。散文的考点通常有六个:1 .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体会。3 .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体会。4 .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5 .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6 .开放性试题:写出从文中得到的感悟、启示。知识讲解阅读散文的知识储藏一、散文的定义及特点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 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形散神聚。形散

3、: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比照3.表 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表达、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二、散文的分类1 .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拟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情节,常以假设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表达; 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 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2 .写景散文:(1)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2)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

4、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3)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4)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 主题。3 .咏物散文: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说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 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 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 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 的收获;只

5、有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社会才能和谐、美满;要坦然、豁达、坚强 面对生死;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巩固练习一、(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忆读书冰心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 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 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 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

6、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 都读得不对,比方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局部。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 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窗梦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 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 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

7、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 写的。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 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一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 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 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篇玉的哭哭 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 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

8、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 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 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 会挑选,比拟。比方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 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 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 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

9、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二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 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8 .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 两个字的读音与“岂

10、”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D.读过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 的“柳”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9 .以下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2)我决定咬了牙10 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为什么不喜欢读荡寇志? 为什么喜欢读西游记?为什么不喜欢读封神传?11 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从它们的体裁上看,聊 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12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与冰心的读书实践不谋而合。结合冰心的读书经 历,说说你对马南邨文章中“读书不

11、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周口,在家中翻检旧口照片,翻出一大沓黑白照,其中一张是全家福。还很年轻的父母站在后排, 我和姐姐站在前面,大约五六岁的样子,脖子上挂着红领巾,脸上神情十分严肃。看着看着,我不禁笑 了,我想起来,胸前的这条红领巾可还是假的呢那已是30年前的事了,我当时随父母在另外一个城市。我上学很早,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孩子。第 一学年结束时,班上要选出第一批入队的学生,当时还是叫红小兵的。我觉得老师很喜欢我,而且我成 绩也不错,对第一批入队抱着很大的希望。谁知,在宣布名单的前一天,老师摸着我的头对我说,虽然 我表现不错,但是年龄太小了,所以这次没有我,明年再给我争取。我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12、,一转身, 眼泪却流了下来。回到家,我把这个“噩耗”告诉了奶奶和妈妈,只比我大一岁的姐姐听了也担忧得不得了,因为她 是除我之外最小的。第二天全校开大会,校长宣布入队名单,第一个就是姐姐。我眼巴巴的看着她站在 台上,兴奋而庄严地宣誓敬礼,心里真是羡慕极了。回到家里,看着姐姐依然兴奋的神情,我情绪更加 低落。奶奶拿过姐姐的红领巾看r看说,别着急,奶奶给你做一条,咱也戴。我和姐姐根本不相信,这 么神圣的红领巾怎么可能是做出来的,那是被鲜血染成的。过了两天,就是星期天,那时候大家只休息一天。一大早,我们被妈妈叫起来,说带我们去照相。 姐姐欢天喜地地去拿红领巾,我的眼泪又下来了,我对妈妈说,我不去照相。

13、妈妈亲了我一下,叫我别 难过。这时奶奶拿着一件东西进来了。她笑着递给我,说:快看看,这是啥!我接过来一看,是条红领 巾,红的那么鲜红,那么透亮。我狐疑的问奶奶,哪里来的?奶奶和妈妈都笑着不说话。我想:难道老 师觉得年龄小不是问题,又给了我一条?在我和姐姐的再追问下,奶奶告诉我们这是她做的,她比照着姐姐的红领巾剪了式样,缝了边, 乂交给妈妈去染了色,一条以假乱真的红领巾就此出炉。我爱不释手的摸着这条假红领巾,熟练地戴了 起来。姐姐很不满的在旁边抗议,说妈妈和奶奶犯了大错误,并且指出假红领巾不如真红领巾这么红, 假的就是假的。我忍不住跟她吵了起来。妈妈解释说我的条件已经够了,不过年龄小,明年一定会

14、入队 的,现在只是提前戴而已。姐姐虽然还是不服气,但也认可了,我知道她心里也很想我能入队。但出门 后我还是摘掉了红领巾,毕竟是假的,万一被同学看到了,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觉得我是坏孩子,说 不定警察也会来抓我呢。虽然妈妈一再保证没关系,我还是心虚的厉害。照相的时候,摄影师夸奖了我两句,说这么小就入队了,真不简单。我骄傲极了,不由得挺了挺胸, 留下了这严肃骄傲又羞涩的一刹。第二年,红小兵重新更名为少先队,我也真的入了队,那条假红领巾从此被我扔到了角落里,不知 所终时间就像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30年岁月流转。奶奶已经离去了近20年。妈妈已是年过花甲的 老人,而我也已有了宝贝儿子我凝视着这张黑白照

15、片,那种单纯的颜色仿佛将30年一笔勾销, 我仍是那个渴望荣誉的孩子,而至亲至爱的奶奶仍在我身边13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 为线索,由发现一张旧照片而引发对往事的深情回忆。14 回忆的内容虽然是细节片段,但奶奶的爱,母亲的善良,姐姐的老实,“我”的自尊都在表达描 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认真阅读全文并概括这些片段的内容。15 “时间就像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30年岁月流转。奶奶已经离去了”请指出这句话运用的 修辞手法,并简述其表达意思。16 文章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并阐述。17 .文章说“姐姐很不满的在旁边抗议,说妈妈和奶奶犯了大错误,并且指出假红领巾不如真红领

16、 巾这么红,假的就是假的。”对姐姐的“抗议”你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请回答并阐述理由。风筝仙女铁凝我们的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 相伴。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便有人在这里 放风筝了。放风筝的不光我们这些就近的居民,还有专门骑着自行车从拥挤的闹市赶来的孩子、青年和 老人。我的风筝实属普通,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 子黄飘带,胸前还有“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一行小字,以及 多少多少什么的。 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那

17、外表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 的那点儿拙朴,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该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黄昏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 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催促着我:“放线呀放线 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我要说我的仙女实在是充满灵气:她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高出的风比低处的风平稳,只 要够着上边的风,她便能保持住身体的稳定。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 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

18、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 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 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曲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 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一辆“奥迪”开过 来了,“吱”地停在地边,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 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一一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

19、条巨大而华贵的娱蚣,听说 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 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站在地边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好不气派的一支队伍,实在把 我们给“震”了。然后那娱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 诚的叫好原谅了 “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娱蚣”, 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螟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随员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 情不像一个舵手,他站在地里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在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他

20、告诉我说,小时候在乡卜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 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线。他把那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 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 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 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撤,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当暮色苍 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 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

21、修的农民是一家人。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 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 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 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节选自1996年01期散文)18 .根据文中“风筝”这一线索,在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我”:挑选风筝观“钻戒”放风筝19 .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1)纸扎的燕子、苍鹰、蝴蝶、巨龙一旦逃离了人手,为什么便会显得更为逼真?(2) “我”为什么把风筝仙女

22、看成是自己的朋友?13 .你觉得文中加红的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一点并作简要分析。14 .你对文中钻戒放风筝”有何看法?请说出理由。四、流泪的蓑衣余君才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 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 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 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

23、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 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箸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 涩的日子。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填上。或者, 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 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

24、村,看见了蓑衣, 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桐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 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 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 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 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乂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

25、件精致 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匕 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勒劳作的日 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 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 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15 .品味第三段中加红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6 .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17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

26、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18 .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五、冬荷李木生(1)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 西歪,稀稀落落。(2)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 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3)湖,真的死去了吗?(4)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能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5)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6)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 晰起来。直的,弯的

27、,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 着君子的风骨吗?(7)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 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 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 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 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

28、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 不行,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8)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 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看,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 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 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 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9)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10)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

29、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 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 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 却崭新着。夏FI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R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 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一一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 不可防止,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 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11)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12)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

30、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一一有的举着叶或蓬,那 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 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13)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 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14)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 轰烈烈的演绎着。(15) 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 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

31、滚动,而滚动的水 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 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的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 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16)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选自2011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2年出版 有删改) 19.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20 .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又屡次写了太阳。这有何作用?21 .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2)段。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

32、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 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靖蜓。22 .第(3)段说“湖,真的死去了吗? ,请你结合第(10)段内容作一个恰当的I可答。23 .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 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 D解析:阅读全文,掌握内容。分析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比拟判断正误。A错,作者读三国演义 是在母亲的指导下读的;B错,作者的“哭”是被内容感动;(:错,是因为作者当时认字很少。2. (1)作者很想知道下面的情节那种急切、期盼、不舍。(2)作者暗自下定了自己去读书的决心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解析: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

33、全文作者谈读书的内容,根据具体的语境,从表达作者读书的 感受方面来理解解答。3 .喜欢读水浒传,因为它的人物栩栩如生(或有极其生动的人物个性);不喜欢荡寇志,因 为它索然乏味(或人物没有个性)。喜欢西游记,因为它写得精彩;不喜欢封神传,因为它写得 烦琐。解析:仔细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到题目中所示到的作者阅读的作品,找到文中作者表达对这些作品 感受的语句,一一概括解答即可。4 .罗贯中蒲松龄施耐庵曹雪芹体裁不同之处: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其它三部书都是长篇小说。解析:此题是文学常识题。此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 答即可。5 . (1)马南邨认为读书不必过分在一字一

34、句上下功夫,重在兴趣。冰心儿时读三国演义就是 由兴趣引发的,一知半解地读,字音都读得不对,居然越看越懂。(2)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还认为有些书应该反复读,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冰心在少年 时期读红楼梦只看到了贾宝玉女生女气,林黛玉哭哭啼啼,到了中年以后,才读出一个朝代和家庭 兴亡盛衰的滋味。解析:抓住题中思考分析的要点“读书不求其解”,仔细阅读全文,了解作者所说问题即“根据兴 趣读书”,结合“读书不求甚解”来谈认识即可。二、6.第一条红领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线索的能力。作为文章的线索可以是物、 人、情感,本文是以“物”为线索。7 . “我”第一次没有得到红领巾一一回忆“我”渴望得到

35、红领巾一一回忆“我”因没有红领巾而 不愿去照相一一回忆奶奶为我做的第一条红领巾一一回忆“我”戴上奶奶做的红领巾照相一一回忆 “我”戴上真正的第一条红领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文章的线索“红领 巾”来概括情节即可。8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 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形象的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9 . “我”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成绩好、为人老实、自尊心强、荣誉感强。解析:此题 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6、。根据文章对“我”的具体描写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即可。10 .开放题。既可肯定,亦可否认,言之有理即可。三、11.放飞风筝回忆司机说放风筝的事 追赶断线风筝对放风筝的感悟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根据文章各段的内容来梳理文章的情节即可。12 . (1)因为它们仿佛有了灵魂,有了生命力。(2)因为风筝仙女的淳朴打动了 “我)它恍如 理解“我”,并给“我”带来了快乐。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5段的内容来回 答原因即可。13 .例如:运用了排比,连用“她那忽然”的句式,把风筝仙女神秘的脸、飘逸的衣服、 怡然的态势这一形象,描摹得更加细腻、丰富。 解析:此题考查学

37、生鉴赏语句的能力。从修辞、特殊 的句式来分析写法上的特点,然后根据写法来分析效果,表达效果扣住我对风筝的美好映像来分析即可。14 .例如:“钻戒放风筝”并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放风筝的乐趣要靠自己亲手“放”才能获 得,而“钻戒”既不碰到“娱蚣”,也不曾碰风筝线,更不可能去追赶风筝,仅是接过线盒拎住而已, 所以他无法体会到放风筝的真正乐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钻戒”“放 风筝时的表现”以及“我”放风筝时的感受来谈看法即可。四、15.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假设答“与 父亲相依为命,为他遮风挡雨”也可以。) 解析:此题考杳学生概括

38、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4、5 两小节的内容来概括即可。16 .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被闲 置的无趣和寂寞;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蓑衣” 昔日的作用以及父亲进城之后“蓑衣备受冷落”的情况来分析即可。17 . (1)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从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 解人意;从父亲生活艰辛但从不抱怨,怀念故土但不表露,看出他感情深沉。(2)没有忘记。因为:父亲多年在农村劳作,与蓑衣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文末,了解父亲 的“我”断定父亲不会忘记;修缮房屋预示着父亲将来还要回老家,那时

39、自然会看、会想、会披蓑衣 的。解析:第一小问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文章中对父亲的具体描写来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即可。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父亲与蓑衣多年的感情以及几年之后又回到老屋” 来分析父亲是否忘了蓑衣即可。18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蓑衣竟会流汨,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阅读兴趣; 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好处的能力。可从构思、表达效 果等方面赏析。五、19.有君子风骨:柔韧劲道,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勇于抗争。自信恢弘; 合作担当;富有梦想。 解析:(6)(13)段,逐层概括。20 .以太阳为线索,使文

40、章层次清楚,脉络清晰:也为写荷提供了明丽的背景,同时展现冬荷在不 同背景下的特点。解析:太阳贯穿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写太阳也是为写冬荷服务,主要是背景作 用。21 .例如一: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 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例如二:写冬湖的苍凉、落寞,为下文写冬荷的顽强作铺垫,也衬托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 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例如三:巧妙化用名句,如“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就化用了诗句“早有蜻蜓立上 头”,写出了荷湖过去生命的灵动和现在的苍凉、落寞。解析:本语段可从多方面或某一点进行赏析,例如,想象、联想、比照、先抑后扬

41、、句式、炼字等, 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赏析,都要结合原文内容把作用阐述具体。22 .湖并没有死去。因为有充满生机的荷,让热的生命醒FI着,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 净,它与所爱者携手随苦难,享受幸福。解析:首先作出判断,其次锁定第(10)段筛选信息并概括。23 .不矛盾,“醒着”指的是冬荷正处在遭受风霜雨雪摧残的现实中;“梦正酣”指的是冬荷对生活 对未来依然充满憧憬和梦想: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生生不息的梦,来年夏天整个湖仍将是荷的世界。 解析:首先作出判断,其次结合原文内容分别解释“醒着”和“梦正酣”,能用原文词语就用原文词语, 能用原文句子就用原文句子。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

42、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4 .抒情散文: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 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拟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5 .哲理散文: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 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 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三、散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散文的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兼用描写、记叙、议论、说明。1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

43、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表达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洎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2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作用:洎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 感染。3 .表达。表达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开展变化 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4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

44、哲理性和理论深度。5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 表达方式。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 刻了解。四、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衬托、比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1 .写景类一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 .咏物类托物言志、咏物寄情。3 .怀古类一一借景抒情、融情于事。4 .咏史类一一借古讽今、寓理于事。5 .送别类一一融情于事、即景抒情。6 .边塞类一一融情于事、借景抒情。五、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

45、.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 .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 .对偶:便于吟诵,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屡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8 .比照: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六、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

46、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 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1 .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 .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 .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七、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 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九、散文的语言1 .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 .深刻、隽永。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把握文章线索,理

47、清写作层次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 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 语顺序等。1 .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 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 国思想感情”为线索。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 .顺序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 或儿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技巧: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 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 体到一般)。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语句,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 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二、整体感知散文内容,把握散文的主旨1 .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