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一 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二一一年十月前 言“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是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面对“十二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扩充能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实施“科技强交”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在交通运输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从我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部署出发,依据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广东省综合运输体
2、系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交科教发【2005】29号)的要求,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对我省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做出战略性部署,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促进我省交通运输科技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协调发展,为广东交通争当全国同行的排头兵、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保障。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需求1一、发展现状1二、形势需求6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目标10第三章 主要任务11一、重点研发领域11二、成果推广应用19三、创新能力建
3、设20第四章 保障措施22一、转变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23二、拓展资金渠道,加大科技投入23三、强化科技管理,分类组织实施24四、深化交流合作,拓宽科技视野24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需求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广大职工和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交”战略,面向交通运输发展主战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紧密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安全保障等重大技术问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厅共下达科技计划项目275项,落实各项科技经费共计7760万元,依托项目配套及自筹经费约5亿元,科研投入比“十五”期增长69。全省交通系统共有94项科技成果通过交通
4、运输部、省科技厅和省交通运输厅的鉴定评审,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7项,取得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全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0项,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科技发展能效显著提高。1.科技研发取得突出进展,为完成“十一五”交通基础建设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紧紧围绕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我省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组织调动行业和社会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保障了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
5、领域开展系列科技攻关,在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修筑、路面材料与结构、质量检测与港口、航道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专项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力地支撑了我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完成。其中,“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科技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开展科技和管理模式创新,在软土地基处理、山区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大跨度桥梁、南方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高速公路生态防护与排水等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成果。长大桥隧建设技术取得新突破,极大地推动了我省特大型桥隧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的步伐。组织大型跨江、海桥梁和山区复杂条件下隧道群建设的关键技术科技攻关,研究攻克长大桥隧建设的关键技术难
6、题,形成了长大桥隧建设成套技术,有力的支撑了以珠江黄埔大桥、湛江海湾大桥为代表的一批高难度特大桥梁建设工程,也为“十二五”我省特大桥梁、隧道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珠江黄埔大桥为主跨383m的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和主跨1108m的钢箱梁悬索桥,对大桥建设成套技术展开了系统研究,形成了复杂条件大跨度公路桥隧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梧高速公路共计18座隧道,单洞长度共计41.242km,通过组织全过程科技攻关,实现了隧道施工零重大伤亡的骄人成绩。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适应我省自然环境条件的涵盖建设、勘察设计、养护、运营管理等技术的综合性技术体系。高速
7、公路建设技术研发不仅注重技术经济、安全可靠,而且充分考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针对我省珠三角水网发达,北部山岭重丘以及东、南、西沿海复杂的地质、地形和地理条件和高温多雨、交通量大、重载车多等特有环境,组织科技攻关,破解建设技术难题,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形成了建设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等公路建设日臻完善的成套技术。粤赣高速公路是广东省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属典型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创造了以路面工程质量为中心,大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打造路面精品工程; 采用高精度边坡安全监测手段,直观准确地质摄影,新型的锚固材料,有效的加固措施,为高边坡的稳定安全、生态及攻关常规锚固
8、工程难题和保证路基质量找出新的路子; 以前瞻性的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安全性评价为指导,提前贯彻土建工程、交通工程、机电工程安全设计理念等三大科研技术应用及研究主题,研究成果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基础设施养护技术取得显著成果,保障了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针对我省新建公路路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早期损坏以及早期修建的公路大量进入大修期、路面质量下降较快的实际,开展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养护关键技术研发。其中,“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对以往路面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在40多个实体工程得到应用与完善,为我省进一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对策
9、保障。其中子课题“广东省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关键技术研究”、“水泥路面养护、维修关键技术研究”均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数字化交通管理技术广泛应用,推进了全省交通信息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我省充分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在继续开发、完善既有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和办法,强化统筹规划与资源整合,以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电子政务畅通工程、交通监控中心等为载体,通过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在交通规划、设计、管理、监控、运输组织、决策支持、行政执法以及交通公众信息发布等领域积极试点并广泛应用,全面推进全省交通信息化进程,大
10、大提升了管理效能。区域一体化运输技术再上新台阶,为泛珠三角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进一步开发和应用适应“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运输技术,拓展各种运输方式的功能,在一些有基础、有潜力的领域,如客货运输无缝衔接、港口集疏运、集装箱运输和城市间快速客运等领域,解决一体化运输的关键技术和管理问题,从而达到有效整合运输资源、优化网络布局、协调组织管理的目的。同时,通过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旅客运输的零换乘,提高运输效率,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我省公路、航道、港口的通行能力。行业管理科学决策支持技术取得新进展,为科学决策提供
11、了依据和支持。“十一五”期间,厅下达政策类软科学研究课题40余项,研究成果为我省交通运输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交通决策支持技术研究紧紧围绕事关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问题,在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发展政策、地方标准、决策评价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升了发展理念,增强了发展动力,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如“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研究”为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广东省大交通体制改革及发展研究”对广东省大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适应性,以及大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我省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等
12、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为我省深化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我省公路水路运输的保障能力。“十一五”期间,建立省级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监管系统,将各地市卫星定位平台与省运政系统对接,对县(区)以上长途客运班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旅游包车、重型货车和汽车列车、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驾驶培训教练车六类重点车辆进行卫星定位动态监管。依托省交通集团监控中心,分期接入琼州海峡轮渡运输监控视频、高速公路监控视频、地方高速公路监控视频,并建立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行业安全监管范围和能力大幅提高,为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改善实时交通监
13、控手段,推广应用GPS技术,逐步提升运输系统安全水平和路网通行能力,满足了公众安全、便捷、舒适出行的需求。绿色交通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为实现我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开展了以环保和节能为重点的绿色交通技术研究,开发公路水路环保新技术、交通建设与养护材料再生技术,广梧高速公路为我省双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注重安全和节能,“公路隧道照明理论与照明控制创新”、“隧道群施工安全管理与预警处治”和“隧道防火标准体系创新、一体化监控与安全预警”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渝湛高速公路开展的“生态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依托粤赣高速公路开展科技攻关,为高边坡
14、的稳定安全、生态及攻关常规锚固工程难题和保证路基质量找出新的路子,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科技管理手段不断创新,提升了科技管理水平从2008年开始,将科技项目分为政府引导性课题、市场引导性课题和重大工程科技项目等三类。厅对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攻关实施全过程管理,在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阶段,及时介入重大工程科技项目立项研究,推动科技成果与工程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并根据形势要求及交通科技发展需要适时调整项目类别。通过分类管理,注重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不同作用。2009年,厅发布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实现了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在实施科技管理的过程中,我省率
15、先引入了重大交通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度,有利于充分利用省内外优势力量为我省交通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增强了课题研究的可预见性,改善了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通过交通科技项目管理及推广平台和交通科技网的投入使用,增强了项目立项评审的公平性和过程管理的规范性。3.依托重大科技项目培养人才,提升了科技人才综合实力“十一五”期间,在开展重点领域科技研发的同时,围绕交通行业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交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培养力度。通过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机制,以大型科技项目为载体,吸引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拔尖人才与省内科技人才联合开展研究,提升了省内科技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同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
16、培训班,如“交通节能减排”、“提高路面质量技术”等,邀请知名专家集中授课,加大科技人才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十二五”期间,科技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不适应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科技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够突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相对薄弱;科研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力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科技研发力量较为分散,科技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对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不够;“产学研”的体系尚未完全成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偏弱;科技成果推广较慢,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不均衡,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水运科技发展相对滞后
17、,不适应水运大发展的需求。二、形势需求按照规划纲要“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总体要求,珠江三角洲要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时期我省正处于发展与跨越的关键阶段,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任务,交通运输科技发展面临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养护水平的新需求我省公路水路交通仍然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的阶段,珠三角区域内高速公路、珠江两岸通道建设、通港澳跨境高速公路和环珠三角、泛珠三角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对国省道干线的瓶颈路实施快速化改造,完善路网结构,全面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加强港口航道建设,进一步提高珠三角高等级内河航道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特
18、别是新一轮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突破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与效率。此外,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所面临的维修和养护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由于新老基础设施性能状态不同、标准、形式各异,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适时、经济、有效地养护是交通科技发展面临的又一项新需求。(二)促进珠三角外联内通与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新需求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我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要积极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
19、、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因此,加强综合运输规划理论、政策、标准和综合运输枢纽以及组织管理、智能交通、城市公交等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发和应用智能标签、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等高新技术,促进珠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的科学布局与规划,促进运输枢纽、通道布局的合理分布及运输服务的有效对接,为货物运输和公众出行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运输服务,将是“十二五”期间交通科技研发的重点任务。(三)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作用的新需求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拓展我省交通运输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且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在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过程
20、中,交通运输不仅责任重大,而且大有可为。因此,为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加强现代运输组织、物联网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通过科技创新与突破,提升我省交通运输物流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的新需求安全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生命线,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是“三个服务”重要体现。2010年末,我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78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8.7%。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较快增长,道路运输安全保障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客车车辆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交通事故的社会负面影响程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另外,我省大部分地区
21、处于热带纬度,高温多雨,山区面积大,给我省交通运输安全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提高我省交通运输安全能力,迫切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旅客运输与危险品运输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等技术的系统研究,保障我省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五)建设以低碳为主要特征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需求交通运输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适应土地和环境资源配置的制约,积极采用材料再生技术,努力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和破坏,有效利用和开发土地、河流和海洋岸线等交通资源,推进绿色交通。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力度,以科技手段确保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
22、续发展。(六)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的新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是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客观要求,需要通过集成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快速、安全、舒适的优质出行服务。因此,必须借助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做到政务公开透明;建立专业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与行业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业务协作;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网络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交通运输系统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七)提高管理决策与行业管理水平的新需求我省交通运输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然要依托于科学的管理决策。当前,由于影响交通管理决策的内外部环境不确
23、定性越来越大,决策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只有通过决策支持技术研究,系统地研究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和新问题,不断提供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才能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辅助各级政府、企业正确决策,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决策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确保交通运输事业沿着科学的可持续的道路发展。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实施“科技强交”战略,紧紧围绕规划纲要总体部署和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需求,以重大科技研发、科技成果推广、标准化建设、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优化交通科技资源配置,创新交通科技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省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技术瓶颈,更好地发挥
24、科技在加快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建设安全、畅通、高效、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遵循公益性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交通运输公益性科研和推广等科技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推动企事业结合交通运输生产建设实际需求开展研发活动,使企事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合理配置现有科技资源,确保各领域科技研发工作的全面推进,为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又要有所侧重,重点支持行业发展所急需并具备较好基础的
25、研发项目,在一些重点领域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科技研发与成果推广相结合。针对科技成果推广难的普遍问题,一方面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成熟度,同时,要重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构建成果推广政策体系,全面提升科技成果推广率和转化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强交通科技发展的条件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交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我省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特色,在一些重大领域中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有重点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提高我省交通运输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二、发展目标(一)总
26、体目标完善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力争重大科技研发取得新突破;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成果转化与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推进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强力的技术支撑。(二)具体目标1以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科技示范工程为依托,力争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智能化交通运输、交通科学决策支持等领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研发成果,进一步提升我省交通运输科技进步水平;同时创建我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品牌。2完善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和相关制度,形
27、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先期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在桥隧建设、路面施工、材料再生、软基处理、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3在优势明显的领域,在路面材料、环保节能等领域培育56个省内交通科技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智能交通、桥梁检测领域培育12个交通运输行业科技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力争在省部级科研实验基地培育建设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4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到“十二五”期末,依托重点科研基地、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建设工程,培养10名左右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1至2支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28、60名左右具有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面提升我省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研实力和整体水平。第三章 主要任务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等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制约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前瞻性重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一、重点研发领域(一)重大科技专项1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围绕解决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转变传统设计理念,探索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套设计、施工技术与规范,注重整体设计和优化设计,大幅度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9、确保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运行。攻关方向:公路路基地质勘察技术研究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总体设计研究地表资源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技术与对策研究中小跨径桥梁安全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湿热山区重载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建造耐久性技术研究高速公路建管养设施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大交通量下山区高速公路养护与修补新技术2跨海跨江桥隧工程关键技术以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等重点工程为依托,针对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设计施工,系统研究跨江跨海特大桥隧工程中的核心技术,注重技术的集成应用,形成成熟的跨海特大工程成套技术,满足跨江跨海特大桥隧工程在安全、质量、工期和环保等方面的需要。攻关方向:超长跨越桥梁建设
30、成套技术及集成应用复杂海况条件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关术研究复杂海况条件超大跨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深水超常超大直径的桩基施工设备与工艺研究海底超长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大跨径大桥结构健康监测、诊断与智能决策养护管理技术的研究3物联网在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技术围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处理好技术应用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有序推进物联网在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发展,注重对原有智能交通体系的拓展与技术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与绩效。攻关方向: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与服务技术研究出租车运行管理及服务技术换乘联运服务技术研究停车动态诱导技术研究智能交通诱导服务技术研究智能标
31、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和应用4低碳交通运输关键技术转变理念,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等环节强化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加快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我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地方标准规范体系,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攻关方向:运输装备清洁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公路废旧材料低碳利用利用产业化技术及设备交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评估体系构建节能减排地方标准规范研究节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及应用汽车、船舶绿色节能驾驶操作与管理技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政策研究5高等级航道升级改造关键技术以北江、东江、西江、韩江千吨级航道升级改造为
32、重点,攻克高等级航道升级改造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提升航道的通航等级,改善航道通航环境条件,充分利用高效绿色内河资源,提升航运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综合运输网络。攻关方向: 千吨级航道升级改造关键技术内河航运枢纽改造与航道整治技术航道改造升级中的桥梁抬高技术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技术连江渠化枢纽加固及航道整治工程关键技术基于提高通航能力的北江航道升级改造远景发展研究6.面向综合运输的港口布局优化与运输组织关键技术适应我省水运大建设大发展的科技需求,立足于提高运输综合效益,加强对我省港口布局、运输组织、网络优化等方面的研究,突破一批港口物流关键技术,促进港口布局优化调整,提高水路运
33、输组织能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拓展珠三角产业发展空间,发展壮大东西两翼区域经济,形成水陆互动的综合运输发展新格局。攻关方向:沿海港口枢纽布局及规划研究内河港口布局及运力结构优化研究港口物流仿真系统开发广东省水陆集疏运模式构建研究内河船舶标准化规范体系研究(二)重点研发方向1.基础设施建设(1) 技术目标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通过开展科技攻关,注重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瓶颈,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港口与航道建设、桥梁建设与检测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2)重点方向高速公路设计、施工及管理标准化研究公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技术大交通量下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
34、施工技术研究港口基础设施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出海航道、口门航道建设技术广东省公路水路建设工程地方标准研究2.基础设施养护(1)技术目标围绕提高我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安全性和耐久性,开展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桥隧健康诊断与评价、内河码头改造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幅度提高公路、桥梁、航道、码头等基础设施的维护效率和质量,降低基础设施养护成本,逐步形成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和设施能力评估技术体系。(2)重点方向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标准与实用性分析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技术长大公路隧道桥梁快速养护设备和技术桥梁无损检测标准及新技术应用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快速修复技术港口码头健康检测评估、修复加固和改造技术船闸加固改造
35、、评价及维修技术3.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1)技术目标进一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围绕在规划、建设和运营上加强客货运站场、运输枢纽、通道衔接的现实需求,加强综合运输枢纽规划、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以及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技术,积极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按照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的要求,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综合效益。(2)重点方向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与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技术粤港、粤澳跨境运输模式的对策性研究及跨境运营平台技术新型运输组织方式应用关键技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服务技术公路客货网络化捷运系统构建技术运输组织管理模式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服务关
36、键技术交通物流标准化及系统测试技术4.城市公共交通(1)技术目标适应城市客运需求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日益突出的形势需求,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重点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监管、缓解拥堵、应急保障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珠三角毗邻城市公交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重点方向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监管关键技术城市快速公共交通(BRT)运营管理与绩效评估珠三角地区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布局研究珠三角地区客运公交化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公交一卡通的跨区域多用途应用研究大城市出租车运营管理模式及长效机制研究大型事件(活动)中公共交通组织管理研究公共交通运输组织决策仿真技术特大城
37、市道路交通饱和度指标优化研究5.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1)技术目标针对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测、维护和保障,以及恶劣条件下运输安全保障以及通航监控等方面,启动或深化相关科技研发,着重分析交通事故发生原因,总结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成效与经验,从中发现安全与应急技术的漏洞与不足,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和改进,实现交通监控智能化、搜救装备现代化、指挥系统信息化,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减少由交通运输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及降低事故损害度的效果。(2)重点方向春运等大型节假日的交通应急与安全保障研究危险品运输安全保障系统技术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技术自然灾害袭击下交通
38、安全应急保障技术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技术水运高效应急反应和安全防控体系碍航区通航安全监控技术6.交通运输资源节约与环保新技术(1)技术目标立足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建立一个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的绿色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围绕我省公路水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针对具体的技术难题开展研发,满足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关注行业绿色交通技术发展动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行业技术成果,并结合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特点加以创新运用,加强基础性储备,提高我省绿色交通技术研发水平。(2)重点方向公路、港口建设节约利用土地和岸线技术公路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及地方材料利用技术公路对生态环
39、境的影响机理及其修复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及应用绿色货运技术及政策研究港口航道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水路交通环境与生态保护技术7.交通运输信息化(1)技术目标在既有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强化集成应用和综合开发,注重基础系统的完善和已有技术的二次开发和应用,加强部门之间、系统之间、地域之间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执法与管理行为;丰富信息资源,做好公共信息服务工作,立足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完善的出行服务系统。(2)重点方向高速公路综合信息采集与联网监控平台建设航标智能遥控技术深化研究与应用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交通统计信息存储处理及数据挖掘技术珠三角共享交通信息
40、诱导服务信息系统广东省公路网调度与应急处置系统广东省智能交通标准体系研究广东省公路通行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及实施应用广东省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广东省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广东省交通工程造价综合管理系统研究广东省交通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8.科学决策支持领域(1)技术目标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和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全球眼光、国际视野审视交通运输发展,结合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趋势,加强针对未来我省交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的储备性研究,降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提高对未来环境的适应能力。(2)重点方向广东省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广东省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研究广东省
41、路网优化发展与布局研究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政策与技术研究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与环境承载力研究粤港澳高速客运发展方向与对策研究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体系研究广东省内河航运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任务研究新形势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研究提高珠江口港口群竞争力研究港航发展应对海洋风险研究交通运输科技研发体系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交通运输投融资和资产管理研究二、成果推广应用(一)完善推广机制和制度切实做好科技项目立项和评审工作,将成果推广应用作为项目评审鉴定的重要内容。政府部门要发挥在成果推广中的促进、协调作用,完善落实交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措施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定期发布交通科技成果
42、信息和推广指南。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确各方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二)加强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注重标准制定与科技研发相结合,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的机制,及时将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纳入标准规范。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加快标准规范的更新完善,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及时淘汰落后标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制订标准规范,引导、支持企业出资制修订产品类的交通运输标准。(三)明确成果推广的重点方向集中梳理我省交通科技研发成果,按照技术成熟度进行分类,筛选出技术成熟度高、应用效果好的成果并加强推广。根据我省交通科技研发实际及
43、需求,重点推广路面施工技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生态公路成套技术、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技术、航道整治关键技术、水下勘察测量技术等方向。(四)探索成果推广的新途径积极探索交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新途径,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倡导“环保、节约”的理念,以广乐高速公路、虎门二桥路等工程为载体,继续实施我省交通科技示范工程,强化经验总结、宣传和推广。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成果推广意识,加强技术交流与学习。三、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实施科研基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三项”工程。(一)科研基地建设1强化国际交流合作,
44、培育优势科研主体。结合广东省交通运输发展对科技的实际需求,把握国内外最新科技前沿,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优势科研资源的交流合作。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交通科研基地选拔和认证机制,以我省大型交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基础,打破地域限制,采取多向合作的方式,建立一批重点交通运输科研基地,制定培育政策,在项目审批、人才评选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力争培育一支稳定的、持续跟踪并有效解决我省交通运输发展重难点问题的优势科研主体。2整合科技资源,构建特色管理模式。打破管理体制限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整合和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优势科技资源,通过组建跨地域、跨领域、跨单位的创新团队,并在资
45、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吸引外部研发力量投身交通科技研发,针对我省交通发展实际需求和技术瓶颈开展研究,提高我省交通运输科技研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3发挥企事业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交通运输部科技研发中心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积极培育我省交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以重点交通运输企业为核心,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资源,建设交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深化成果的试验与验证,实现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与产业化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1加速整合交通运输科技信息资源。充
46、分利用行业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加强网络及系统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通过科技项目过程管理,收集交通运输科技信息基础数据,为开展数据综合利用及提供多种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2完善交通科技成果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强化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推广功能,增加与科技成果推广相关的成果信息、供求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等,为行业科技成果推广做好信息服务。(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针对高层次、高技能科技人才相对短缺的实际,切实扭转重使用轻培养以及缺乏人才全球竞争意识的状况,加强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人才发展战略、政策、机制等方面研究,充分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科技人
47、才的培养需求,建立并完善能使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2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力度。以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建设工程为依托,以重点科研机构、交通企业等为基地,培养交通主干专业领域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使之成为广东省交通科技发展的领军人才。同时,充分发挥个人带动团队的作用,建设一支竞争力强、梯次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提高创新团队在专门问题上研究的深度,扩大交通科技研发成果的影响力。3持续加快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科技工作与人才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健全促进青年人才发展的扶持政策与激励机制,加大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