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序言“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将处于加快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关键时期,要求加快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构建五大系统(即构建通达开放的交通网络系统、构建现代高效的运输装备和组织系统、构建效能公开的政府监管与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先进适用的信息化系统、构建可靠及时的应急保障系统)。实践证明,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广泛应用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增强应急反应处置能力、提升公众服务水平,为转变交通运输增长方式、提高社会经
2、济效益提供重要支撑。加快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是构建“五大系统”的主要组成和有力保障,是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国家和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引导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健康发展,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特组织编制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的范围为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管辖的主要业务以及相关的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内容,重点包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业务、公路管理业务、水路管理业务、物流公共服务、交通出行服务、城市客运等信息化。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水平年为2015年。二、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公
3、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突出重点;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建设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山西省交通信息化“1166”工程,稳定有序地推进了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业务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高省厅、省公路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等机构和部门建设了门户网站和OA系统,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办公和办公信息共享。初步搭建了交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为掌握宏观运行状况、制定行业管理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普通公路、道路运输、高速公路等业务领域,建设和应用了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以及省公路GPS采集及编辑系统、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
4、系统等,以台忻线(西线)作为试点开发使用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全省运政管理系统、运政智能识别移动稽查系统,第一批实现了部省运政系统联网;开展IC卡从业资格证的试点示范工作,发卡20000余张;建成车辆GPS监控平台,管理车辆9000余辆,平均在线率在60%以上;开发应用了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监控系统、应急值班系统以及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服务区管理、治超管理、路政巡逻等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提高业务工作效率、改善行业管理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数据资源体系框架逐渐建立建成了省厅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省厅到厅直各单位的数据信息传输与交换,为整合全省交通信息数据资源和社会信息服务奠定了
5、基础。信息基础网络比较完善构建了覆盖2794公里、涵盖三级机构(1个省中心、9个片区中心、15个路段公司)的高速公路通信专网,结合管道自建、租赁、置换等方式搭建形成了联通省厅、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的交通通信专网。公共信息服务初步展开山西交通政府门户网站()逐渐完善,各行业管理局(办)及直属单位自建网站,实现了基本政务信息的公开发布。建设了山西公路交通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出行网站、呼叫中心、手机短信、电子屏幕显示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段,发布了出行、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行业服务、投诉建议、维修救援等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发展环境保障得以改善制定了省厅数据中心数据元集标准体系,促进了
6、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制定了山西省高速公路信息网联网规范,组织编制了一批信息技术要求,促进了业务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安全建设。制定了“山西交通”网管理办法、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了信息管理水平。厅机关、厅直各单位制定了信息报送及考核制度,促进了政务信息渠道畅通和信息公开。省厅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山西省交通计算机通信中心承担具体工作事宜,为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省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筹划投资渠道,加强了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
7、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强烈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信息资源共享不够充分,整体规模效益不够突出;信息采集范围小、更新频率低,制约了行业发展水平;信息化建设效果不够完善,与业务应用需求贴合程度不足;发展环境不够完善,发展带动能力不够充足;推进方式不够合理,政府社会合力不够明显。(二)“十二五”发展形势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在“十二五”期进入转型跨越的关键期,交通运输发展肩负着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任务,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政府管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按照“两化融合、五化并举”的战略要求,“十二
8、五”期间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注重管理效能、更加注重统筹集约、更加注重服务开放。现代交通运输业要靠信息化来带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交通运输现代化。信息化是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战略举措。“十二五”时期是山西省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努力加强信息化发展,才能适应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和“建设向服务”转型发展的行业要求。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求深入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实现交通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涵盖运输生产和政府管理的信息资源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信息化为手段协调多种运输方式有助于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系统对接和资源共
9、享,为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协同提供基础,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净化山西”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交通管理和运输组织,减少污染排放。减少车辆船舶排放,打造绿色交通,是改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加强行业能源消耗和排放的监控,优化交通管理效果和运输组织模式,提高运输装备利用和基础设施运行的效率,促进“低碳交通、节约交通”的建设和实现。助推太原都市圈的发展,要求加强统筹城乡的公共客运信息服务。都市圈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将使客流和货流日益频繁,以太原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运输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加强城市客运的动态运行监测,提升城市
10、客运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全省高速公路ETC“一卡通”收费,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推进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要求加快提升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山西省提出了在“十二五”期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提高物流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置能力。物流业是运输、信息等要素高度集成的产物,要求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促进交通运输物流参与各方的作业衔接和信息共享,促进物流过程中运输等票证单据的互通和流转,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促进构建旅游服务体系,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出行信息服务。山西省在“十二五”期将充分发挥文化底蕴等优势加快构建旅游服务体系,而且社会经济发展将使交通运输系统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出行压力
11、。要求完善健全公路水路出行信息服务,为公众提供方便、全面、有效、体贴的出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需要加强交通运行监测预警、应急通信和决策支持能力。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以能源生产为主,公路交通组成中大型货车比例较高,容易产生拥堵、阻断、路面破损。需要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运行监测水平,实现对交通运输运行状态及时全面的掌握,加强交通运输应急反应以切实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时期发展要以国家的要求为指导、以省情为基础,支撑山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健康持续发展。 必须以支撑山西社会经济建设确定发展重点。山西省“依托文物,开发旅游”前
12、景广阔,旅游业将成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已经形成了煤炭、冶金等优势产业群。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应以支撑地区经济产业发展为己任,以支撑山西特有的国计民生产业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为重点,推动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必须以山西交通运输区位特征找准发展定位。山西省具备了为中部地区对外连接实现“货畅其流、通达天下”的区位条件,对于促进中部六省经济社会互补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确保开放引进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从区域定位的角度,在日常管理、应急反应、出行信息服务、物流信息平台等方面实现区域内的协同管理、联动处置和集成服务,建立与周边省份业务协同的机制。必须以贯彻
13、“以人为本”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就是为客货的空间移动提供服务。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要以国民经济和公众生活为服务对象,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发展理念,以更丰富的内容、更广阔的范围、更及时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提供综合集成的交通信息服务,使交通参与者基本实现“在适当的时间、适当地点,以适当的方式获得适当的信息”。必须以统筹规划的思路协调行业信息化建设。整合协同是发挥信息化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改善服务水平方面优势作用的重要基础。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必须遵循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筹建设管理的实施原则,主管机构和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分级建设,加强统筹协调与资源共
14、享,构建全省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促进形成行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局面。必须以现有系统为基础开展实施建设。“十一五”时期,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以“1166”工程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发展框架。面对“十二五”时期新的形势和要求,应该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系统和信息化基础,沿着既定的发展框架和思路,进行相关系统的建设和完善,确保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延续性和整体性。(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注重“效能、集约、开放”的发展趋势,切实贯彻“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行业总
15、体要求,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主题,以山西省交通信息化“1166”工程总体框架为基础,以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导向,积极促进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坚持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坚持政府企业联合推进,重点加强出行服务、应急处置、交通运输物流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安全畅通、出行便捷、市场规范、管理高效、决策科学提供有效支撑,推动山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服务山西“四化”建设和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二)发展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理念,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提高交通运输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程度,努力实现“完善一套保障体系,加强五个能力建设、显著提升两大服务水平,基本实
16、现一个融合”,简称“1521”目标,即:完善交通信息发展保障体系;加强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建设、加强交通运输运行监测能力建设、加强交通业务管理支撑能力建设、加强行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建设;显著提升出行信息、应急处置两方面的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业务与信息化的良好融合。交通信息发展保障体系目标:形成建设与运行、信息安全、标准规范3个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统筹建设管理、系统有效运行和资源共享服务的机制,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硬件配置和软件更新等方面保障信息化稳步发展。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与信息化工程建设同
17、步实现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立巩固稳妥的资金筹措渠道,确保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能力目标:完善1个省厅数据中心,“五局一办”6个业务数据分中心;建设交通电子地图2套(公路、水路)。形成省市两级交换共享的交通信息资源库,覆盖全省各类公路基础路线、养护路况、日常运行等;高速公路通行收费、监控等;道路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营运车船、经营业户等;通航水域、日常运行、水上安全等;执法监督人员资质、执法案件等信息,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地区的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为交通运输各业务领域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利用和协同管理提供支撑。交通运输运行监测能力目标:建设1个GPS监控平台;交调站65
18、0个;视频监控系统4套(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重点通航水域、运输管理)。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特大桥梁和特长隧道;二级以上公路客货站场;重点通航水域的运行状态、交通流量、水文气象条件等交通基础设施要素的动态监测。基本实现对“四客一危”营运车辆(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出租汽车、公交汽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点船舶(大型客渡船、旅游客船)动态位置信息的监测。基本完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站建设,完善普通公路的交调站点布局。完成全省治超检测站信息系统联网,实现部省市站四级联防联控。交通业务管理支撑能力目标:建设6个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普通公路、执法监督、运输管理、高速公
19、路、地方海事和交通战备等交通运输业务的融合程度,显著改善行业管理效率和规范程度,有效提高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及其他国省干线公路、一二级公路客运站)协调运行能力,基本形成信息化对各类业务的有效支撑。行业信息服务能力目标:建设7个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提升行业各级主管机构的电子政务水平,形成省市两级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政务服务。进一步加强行业市场监管能力,基本掌握工程建设和运输市场领域的业户和人员资质及行为信息,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撑。重点面向从业业户和人员提供便捷有效的行业管理服务,改善服务质量、丰富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政
20、府引导力度,降低空驶率,促进节能减排。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高公众对出行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应急处置保障能力目标:建设1个指挥调度体系,1套应急通信网络。在现有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加强全省公路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完善交通指挥调度和应急通信手段,基本实现省厅、市交通运输局、五局一办之间的应急处置联动和协同,进一步提高公路水路应急处置和指挥调度的信息支撑能力。四、主要任务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2763”发展框架,即:完善2套基础支撑体系(统一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交通运输行业通信信息网络);以行业主管机构、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为对
21、象,形成并完善7个公共服务平台;以“五局一办”为核心,全面建设6个综合管理系统;构筑3大信息化发展环境保障体系。(一)形成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交通行政办公平台:以厅数据中心为支撑,承载各级交通运输主管机构业务办公和政务应用,由省厅总体统筹安排,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根据情况开展相应的建设、部署和衔接工作。完善省、市、县三级办公自动化(OA)系统,形成以厅机关为核心,下联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的公文办理及其他政务工作系统。各市县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自行建设与厅机关衔接的OA系统。建设符合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和省厅规定和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省、市两级政策法规管理系统。建
22、设省、市两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省、市、县三级综合统计信息系统,建立符合山西交通运输自身发展需要的统计指标,实现省、市、县三级统计数据报送。完善省厅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省、市两级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厅机关移动电子政务系统,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应用推广。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省、市两级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和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厅机关党务工作管理系统。建设省、市两级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省、市两级交通综合执法系统。都市圈客运服务平台:太原都市圈是“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任务,都市圈客运服务平台为城乡发展提供交通信息化支
23、撑。在省厅、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的指导下,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实现太原、晋中(榆次)出租汽车GPS联网监控。各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引导和组织城市客运企业,根据实际条件试点实现以太原都市圈为重点的出租汽车电召服务。以太原都市圈为重点,各市交通运输局积极组织城市公交企业推行公交乘车“一卡通”,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实现智能公交调度和以电子站牌、网站为主要发布方式的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以促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试点建设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省、市两级交通运输主管机构以及业务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实现枢纽综合管理、安全监测应急、换乘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公路水运工
24、程建设市场管理系统和公路水路运输市场诚信管理系统,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负责本辖区、本部门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信息的及时采集和上报。建设公路水路运输市场质量考核评价系统,实现省厅、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不同权限的质量信用管理。完善从业人员与业户资质验证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资质验真服务,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决策分析支持平台:全面利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数据为行业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建设业务信息提取与支持系统,面向省交通运输厅以及内设各业务处室,实现分专业类别和业务线的数据抽取和展现,为业务部门和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分析工具,提高省交通运
25、输厅的业务管理水平和日常工作效率。通过厅数据中心抽取综合管理系统的业务数据,实现综合统计查询、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通过统一的内网门户为厅领导、相关业务处室在各业务管理工作领域提供数据支撑。建设综合决策分析系统,整合实现公路建设、公路交通、道路运输、水路运输、交通战备等综合运行分析,加强对各类业务数据的集成、完善和抽取,提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挖掘应用,面向省厅、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等用户主动提供不同的专题分析。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建设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鼓励支持太原公路主枢纽武宿货运中心等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市场化力量、以龙头运输企业为试点带动实现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引导建设通用企
26、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重点运输企业率先进行应用推广以及数据接口改造,为“统一数据标准、统一交换接口”提供有效载体,加快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呼叫中心系统,设置统一的对外服务号,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负责提供本辖区、本领域的公众服务基础信息和出行服务信息。建成统一的短信服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使用统一的服务号码,提供全面的出行信息服务。完善出行信息服务手段,通过室内显示屏、触摸屏一体机等手段提高信息服务的覆盖范围。建立终端直发和业务管理部门转发等方式相结合的信息发布机制,建立权限分级、协调互补的数据推送和核查机制。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相关企业负
27、责本辖区、本领域、本企业出行信息发布终端的建设和管理。公路水路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完善公路水路应急处置与指挥调度信息管理体系。完善省厅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与交通运输部、省政府实现信息上传和指令获取,与省内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交换。各市交通运输局、省公路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和省地方海事局完善或建设各自应急指挥调度分中心。建立和完善各级指挥(分)中心会议室,完善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实现实际指挥场所位置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建设省、市两级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综合信息系统,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信息与各级应急指挥调度(分)中心的实时互动。各市交通运输局、省公路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
28、、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和省地方海事局在各自应急指挥调度分中心部署适合本辖区、本领域特点的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与厅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按照突发事件的等级和行政职责分工协作。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新建或完善应急专用数据库以满足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处置需求。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利用数字集群呼叫、卫星通信、短波电台等通信手段加强跨区域的语音、图像、视频等应急信息的传输。省厅、各市交通运输局、省公路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地方海事局以及路政、养护和海事等基层部门配备卫星电话、短波电台等移动通信终端。(二)全面深化建设综合管理系统普通公路管理:以省公路局的
29、业务为核心,进行普通公路领域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省、市(分局)、县三级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形成三级养护信息报送体系,制定并实施预防性养护方案,提高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效果。完善普通公路路政管理系统,实现全省普通公路路政管理联网联动和远程控制。完善普通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加强农村公路、大中修、危改项目的台帐统计和报表管理,提供从业企业、从业人员的资质和行为信息。完善普通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与分析系统,优化交调站点布局,各市交通运输局配合本辖区交调站点的建设。加强交通情况调查数据分析与服务,与高速公路交调系统共同构建全省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体系。完善重点路段桥梁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实现普通公路路网运行
30、监测和管理,建立交通流量、实时动态、超限超载等路网运行情况“感知网”,促进普通公路路网协调管理和调度。建设省、市两级农村公路管理系统,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各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农村公路管理数据及时准确上报。建设省、市、站三级路政治超远程管理系统,各市交通运输局按照辖区范围负责和组织治超站配套工程的建设。执法监督管理:依托运政、路政、超限治理等系统,构建全省统一的交通运输执法监督信息平台,实现交通运输执法在执行和处理环节的全程数字化监督。建设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共享系统,省公路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地方海事局负责相关信息的及时准确交换。建设交通
31、运输执法统一监督系统,实现执法全过程的数字化监督管理。建设交通运输执法移动(现场)监督系统,实现图文互动的统一现场指挥调度,提高重大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交通运输执法监督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系统、交通运输执法监督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管理:以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的业务为核心,进行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省、市两级运政联网管理系统,补充完善城市客运综合管理以及城市客运领域的从业人员(驾驶员、乘务员、出租汽车车主)、车辆、企业等业务数据,各市交通运输局按照统一要求完善和上报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数据。组织建设联网售票系统,实现售票、运行、安全以及油料消耗等信息的监管和上报。完善车辆统一定位
32、系统,利用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等手段提高系统覆盖率,完善系统功能以满足企业在调度、配载、安全监控等方面的需要,各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本辖区车辆的接入和市级平台的管理维护。完善车辆维修企业及检测站联网管理系统。建设驾驶员培训学校联网管理系统。建设道路运输综合分析和服务系统,实现山西省道路运输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分析,为完善道路运输政策提供依据。推广源头治超管理系统,以阳泉市利用IC卡实施源头治超经验为借鉴,全面推进山西公路运输非法超限的治理工作。高速公路管理:以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业务为核心,进行高速公路领域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深化完善省局、路段两级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形成数据采集准确及时、质量评价
33、快速科学、计划方案经济合理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完善和推广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系统,促进全省路政管理联动。完善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管理系统,加强交通运行、气象条件等实时状态监测,完善交通情况调查站点布局,加强交通情况分析与服务,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护、收费、路政、治超、交通情况调查等业务系统的联网应用,为路网区域协调管理、保通抢通和出行服务提供支撑。完善省、片区、站三级联网及不停车收费系统,实现省结算中心、片区中心、收费站三级联网收费系统备份,完善联网收费数据拆分,推广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提高ETC覆盖率,与周边省份试行收费联网。完善高速公路指挥调度系统,及时形成路网调度方案,加强路网管理和应
34、急处置。完善业务车辆GPS监控系统。海事管理:以完善现有系统为基础,以办公自动化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现有海事业务管理系统,以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为重点,在海事领域开展海事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完善海事业务管理系统,将现有船员管理系统、船舶检验系统、水路运输管理系统以及报表系统进行功能升级和改造,系统覆盖范围由省地方海事局向市、县地方海事管理部门拓展。建设海事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系统,实现船舶动态位置、水上旅客流量等信息的及时监控,确保全省水上交通和水路运输安全。建设海事通信息终端系统,实现船舶、船公司、海事管理部门互联互通,实现移动网络政务办公。交通战备管理:交通战备管理业务需求与其他业务
35、管理系统以及应急处置平台联系紧密。按照总后勤部军事交通管理部、国家交通战备办、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统一要求,组织建设交通战备综合管理系统,交通运输行业主要通过厅数据中心为交通战备综合管理提供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营运车辆、船舶的基本信息和实时动态信息。(三)完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建设省级数据中心体系:完善建设厅数据中心,充分利用虚拟化、服务器集群等云计算技术,整合完善现有的车辆、路况、路网等基础数据库,建成公文数据库、档案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科技资源数据库、教育资源数据库、执法人证和车辆数据库、建设项目数据库(含重点项目)、建设运输市场管理数据库、公众服务基础数
36、据(含出行服务)库、公路水路应急基础数据库等。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提供和更新维护基础信息。“五局一办”根据自身业务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处理软硬件设施条件,建立与省厅数据中心在逻辑上分工协作的业务数据分中心。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将省厅数据中心建成全省交通运输信息枢纽,加强与普通公路、执法监督、交通运输、高速公路、地方海事、交通战备等综合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建立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按照目录体系细化自身信息资源目录,负责提供本辖区、本领域的目录共享信息。统一的交通地理信息平台: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全省统一交通地理信息(GIS-T)应用体系建设,合
37、理科学地将国家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路水路基础数据、商用电子地图等多种GIS数据信息整合应用,引导GIS技术在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的规范应用和推广。(四)进一步延伸信息网络覆盖范围继续深化山西省交通通信专网建设,重点覆盖县级交通运输主管机构以及养护段、执法所、运管所等基层业务管理部门,各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按照辖区和领域负责组织县级交通运输主管机构和基层业务管理部门采取租用专线等方式接入行业通信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主管机构和管理部门更为全面的互联互通。 (五)构筑信息化发展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保障体系: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机构建设,培养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均精通的复合型人才,保障
38、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有序实施、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系统运行的正常维护。将政府主导建设的交通运输信息化项目按交通基本建设程序管理,资金来源由交通专项资金或财政资金解决。建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运营评价体系,加强建设运营资金使用效果审计和目标责任考核,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统筹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维护行业发展框架,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明确各系统所应达到的信息安全需求,加强涉密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政务内网、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进行分类,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标准规范保障体系: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电
39、子政务标准和行业信息化标准,结合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制定业务协同、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出台相关配套规章和制度,强化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强制落实信息化标准的执行和推广。五、建设投资规模根据主要任务的规划和安排,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共需投入建设资金34776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9091万元、新建项目为15685万元。六、政策措施(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发展的责任,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善信息化建设市场机制,发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机构对信息化工作的协
40、调、指导和支持作用。加强与交通运输部及其他部委、省内其他行业的沟通和协作,为规划落实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二)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制定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化工程前期工作程序,明确各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责任,制定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办法。制定信息资源目录、数据交换接口和内容、主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加强标准强制执行的要求。制定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安全配置、系统服务质量等管理标准和办法。研究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合适的方式予以公布实施。(三)拓宽资金渠道,确保资金到位结合燃油税费改革实施,采取财政资金筹措为主的投资方式。统筹分配建设和运维经费以保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维护资金的投入,避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运营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四)加强人才培养,注意引进吸收加强熟悉省情的本地信息化人才的培训,结合山西省实际和自身业务特点,采取“边吸收、边创造”的方式,将信息化建设进度与人才培养战略相结合,有助于提出具有实效的、本地化的技术实施方案。采用直接引进成熟的先进技术或者软硬件设备的建设策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助推山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