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doc(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二一一年二月目 录 前 言3一、人才资源现状及人才工作回顾4(一)人才资源现状4(二)主要成绩6(三)主要经验7二、面临的形势和需求分析9(一)贵州交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9(二)贵州交通运输发展对人才提出新要求11三、“十二五”交通运输人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发展目标14(四)主要任务15四、“十二五”人才发展重点项目18(一)核心专家和省管专家培育工程18(二)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19(三)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程20(四)专家库建设工
2、程21(五)新兴人才紧缺人才建设工程22(六)交通职业资格体系建设工程23五、组织保障24(一)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24(二)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24(三)健全人才任用机制25(四)健全人才评价机制26(五)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26附件:厅属有关单位贯彻实施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任务分工方案27一、任务及分工27(一)关于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27(二)关于机制体制创新30(三)关于重大政策32(四)关于重大人才工程35(五)关于组织实施36二、贯彻实施分工项目的基本要求37- II -前 言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水路运输,在贵州
3、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贵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强力推进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支撑发展的基础平台、掀起交通建设高潮的重要机遇期。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才素质直接决定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要实现贵州交通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就必须重视交通运输人才工作,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努力造就一批政治合格、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
4、的交通人才队伍,不断增强贵州交通运输发展的人才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全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科学编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做好人才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根据贵州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要求,为建设和谐交通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撑,实现交通运输事业2015年的重要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贵州“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结合我省交通运输人才工作实际,特制定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涉及的范围
5、包括:厅机关及厅直属单位,各市(州、地)交通(运输)、县(区、市)交通局及其所属单位,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有关单位,重点是厅机关及厅直属单位。所述人才是指贵州公路水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等岗位上具有中专(含中技)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技术等级的人员,及技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农民工。一、人才资源现状及人才工作回顾(一)人才资源现状“十一五”是贵州交通运输事业工作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就最显著的时期。“十一五”期间,贵州省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达1238亿元,是“十五”480亿元的2.58倍。重点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60余亿元,是“十五”的2.84倍。全省建成高速公路突破1500公里,达
6、到1507公里,省会贵阳到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地实现了高速、高等级公路连通,“一横一纵四连线”高速、高等级公路骨架网全部建成。全省实现96.9%的乡镇通油路、96.74%的建制村通公路,建成各类客运站827个。全省通航里程达到3563公里,等级航道达到2301公里,内河航运条件大为改善。在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贵州交通运输人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我省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人才“十一五”发展规划、贵州省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和分布明显改善,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人才工
7、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不断增强,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为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2009年底,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从业人员89781人,在岗职工87761人,其中管理人员9320人,占在岗职工总量的10.6%,专业技术人员10239人,占11.7%,工勤技能岗位人员68202人,占77.7%,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厅直属40个事业单位和11家企业,现有在册职工31736人,在岗职工20118人,其中管理人员1367人,占6.8%,专业技术人员6207人,占30.9%,工勤技能岗位人员12544人,占62.3%;研究生223人,本科3781人,大学专科395
8、1人。大专以上学历为7955人,相比“十五”末增加了3792人,增幅达91.1%。在厅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高、中、初级职称分别为884人、2024人和329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超过10%,具有中级职称资格人员比例超过30%。相比“十五”末,初级职称以上总人数增加了1498名,增幅达31.8%。其中高级职称增幅达89.7%,中级职称增幅达58.4%,初级职称增幅为11.3%。12544名工勤技能人员中,技师为272人,占2.2%,高级工4005人,占31.9%,中级工2644人,21.1%,初级工和普工5623人,占44.8%。初级工和普工所占比例偏大的原因是有相当数量的公路收
9、费人员未进行过技能鉴定,均列入普工范围。(二)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积极推进“科技兴交”、“人才强交”战略,全省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大幅增长,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公路、水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交通运输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交通运输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培训行业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88258人次,培训规模提高8%。厅系统专业技术队伍中,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逐年增大,教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不到10人发展到现有的34人;专业技术队伍结构发生
10、明显变化,青年学术骨干队伍扩大,整体实力增强,目前,已有3人获省青年科技奖,2人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3人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交通运输高层次人才建设取得突破全省交通系统600多人次参加了项目科研工作,培养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等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34名,博士8名,连续两年推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候选人并入选,推荐多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侯选人,带动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迅速成长起来。截止到2009年底,厅系统已有4人荣获省管专家,4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3、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研发和应用成果显著各级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不断加大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研究
11、课题已达数百个。在此研究基础上推广的项目如“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五年来共获得各类奖项80余项,申请专利20项,获批专利权13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被EI收录。(三)主要经验1、以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管理人才行政能力提高一是努力构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注重选拔表现优秀、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二是为克服干部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的弊端,积极开展干部交流工作,加强
12、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建设。三是为促进管理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高了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交通系统县处级领导干部全部轮训一遍的目标。2、创新工作机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是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鼓励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继续教育机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二是为做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通过以产、学、研的结合实施科技项目,不断加大交通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三是积极引进工程技术、规划、重点项目管理、经济、会计等方面的高
13、层次人才,把好专业技术人员入口关,为贵州交通建设提供积极的人才支持。3、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推动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一是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力支持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完善软件硬件建设,支持学院办成贵州最好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贵州高职教育的排头兵。二是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交通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使全系统一批技能人才获得各类专业技术能手称号。“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未能满足交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交通运输部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由于起步晚、地理位置受限等原因,贵州交通运输人才现状
14、还存在与交通运输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的矛盾。一是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核心专家、省管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人数太少,与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格局不相适应。二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才分布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影响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三是尚未形成合理而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人才优势发挥不明显。四是缺乏功能全面,软硬条件符合要求的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培训的范围和效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培训力度有待加强。二、面临的形势和需求分析(一)贵州交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建设任务艰巨,交通建设主战场将向自然
15、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拓展。公路建设方面,围绕建设“六横七纵八联”高速公路网这一主要目标,以满足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为重点,大力改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十二五”期间,我省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6万公里,投资约为2800亿元,是“十一五”投资1238亿元的2.26倍。将建成高速公路45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比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目标提前3年。水路航运方面,重点建设3条水运通道、3个库区以及1700道乡镇渡口内河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8.6亿元,比“十一五”投资的8.4亿元增长2.21倍, “十二五”是我省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公路旅客运量将超
16、过50亿人次,旅客周转量超过1700亿人公里,货运量累计超过16亿吨,货物周转量突破1500亿吨公里,水运旅客运量将超过1.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超过32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突破88亿吨公里。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能有效缓解我省因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较低而造成的交通压力,促进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为此,必须继续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我省“678”网中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及汽车场站建设,提升航道等级,加大水上安全和交通应急保障,加强公路水路建设工程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充分发挥公路水
17、路交通优势,加快建立高效运行、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统筹发展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整体服务效率,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运输需求。(二)贵州交通运输发展对人才建设提出新要求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贵州作为连接西南各省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将会日益突出,为贵州改变交通落后面貌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十二五”交通运输大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交通运输人才队伍数量和整体素质必须与交通运输大发展相匹配。(1)人才总量将继续增加。“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建设的难度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我省交通运输需求量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交
18、通运输能力将提出更高要求,相应地需要更多的人才投身于交通运输建设之中。(2)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将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基础建设中,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要求交通运输建设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信息运用与处理能力。2、交通运输人才队伍需要进行结构调整。(1)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急需加快引进或培养一批技术管理型、经营管理型、一专多能型的复合人才。特别是具有依法行政能力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和交通法制工作人员;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交通企业经营高级人才;适应多元化运输方式的复合型运输经营管理者;
19、一专多能的交通建设、养护、管理、运输领域的专门人才。(2)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人才结构。要重视“一把手”的选拔和配备,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扩大视野,坚持把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加大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实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合理梯次配备。通过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科技英才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等不同领域,形成一批有不同专业结构、年龄梯次结构的创新人才团队。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全面盘活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促使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分布趋于合理。(3)需要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
20、,需要培养、集聚和造就一批学术造诣深、发挥骨干和核心作用、在交通运输建设中能解决技术难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以提高我省交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和吸收大批能熟练掌握和消化先进技术、工艺、技能的交通运输技能人才,带动我省交通运输全系统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三、“十二五”交通运输人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统领人才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部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围绕交通中心工作,不断提高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健全人才机制,改善人才环境,抓住培养、集聚、造就人才三个环节,以高层次、高技能交通运输人才培
21、养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造就一支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多层次、多门类、应用型交通运输人才队伍,为实现我省交通运输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交通运输人才工作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为了人、依靠人的人才观,把培养人、用好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和努力实现人才价值放在首要位置,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我省交通运输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2坚持促进发展原则。要紧密结合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战略需要,着眼于促进贵州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加强急需紧缺及高层次、高技能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着力
22、解决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问题,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与效能,全面促进我省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3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交通运输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实行分类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不断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使我省交通运输战线的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4坚持市场调节原则。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交通运输人才配置中的作用,体现交通运输人才价值,强化人力资本观念,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交通运输人才结构调整,实现我省交通运输人才优化和高效配置。(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人才实力提升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23、与人才事业发展相协调,人才环境建设与人才队伍发展相同步。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加,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人才资源分布合理调整,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人才紧缺状况明显缓解。到2015年,全省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0万人左右,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提高到25%以上;厅直属系统在岗职工总量达到2万5千人左右,人才总量突破2万人;人才总量、结构、政策、服务基本适应贵州交通运输业全面发展的需要。2、具体目标造就一支“起得来、留得下、站得稳”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交通运输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复合型人才的质量,加强交通行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
24、力。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层实施、分级培训”的原则,五年内将系统内管理干部基本轮训一遍。造就一支富有创新活力的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积极培养能够代表贵州交通运输行业相关领域最高水平、在行业内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专家,着力推出交通运输行业相关领域专业技术、科研创新、党政管理方面有突破性成果、业绩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科技英才,形成一批服务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五年内重点培训和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造就一支涵盖交通运输行业、立足交通运输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交通运输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高级技师覆盖公路养护、汽车维修、筑路机械操作及维修
25、、装卸机械操作与维护等交通技术工种,技师人数大幅增加。五年内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千人以上,全面培训交通行业内聘用的农民工。(四)主要任务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人才发展目标,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提升交通运输干部管理交通的能力到2015年,我省交通运输管理人才总量和结构日趋合理,管理人才总量占在职职工比例保持在10%左右,厅机关、厅直属单位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管理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0%以上,45岁以下的达到40%以上。具体措施是:(1)健全管理干部评价体系、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包括品德、知识、能力等关键要素,体现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特点的多元化、社会化、科学化的人才评价
26、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交通运输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量化政绩标准。研究制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标准框架及考核指标体系。(2)健全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及时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和平台,选拔一大批中青年人才到中层以上行政管理岗位工作,推进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进程。(3)加大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处级以上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大力加强政工干部培养工作。对新提任的处级领导干部和市(州、地)、县(区、市)交通运输局长,
27、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成为熟悉交通运输行业、有效管理交通的优秀领导干部。2、提升交通运输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到2015年,我省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能力进一步提高。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万5千人左右;厅直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学历达到2%以上,大学本科学历达到40%以上;高级职称达到15%以上,中级职称达到35%以上。具体措施是:(1)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交通运输人才引进、选聘和管理办法;保障引进人才数量有较大增长,高层次创新型交通运输人才引进工作有较大的突破;完善交通运输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机制;出台培养、集
28、聚、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2)依托交通建设工程、交通科研项目和交通建设人才基地平台,大力培育核心专家、省管专家、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建立健全我省交通运输专家库。(3)加大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培养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交通运输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引导交通运输人才合理流动,缓解因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4)加强对交通运输新兴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育,出台引进和培育交通运输新兴人才、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适应我省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3、提升交通运输技能人才的业务素质到2015年,我省交通运输技能人才总量和素质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万
29、人左右,其中技师比例达到8%,高级工达到22%,中级工达到25%。具体措施是:(1)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体系。建立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不断扩大职业鉴定工种覆盖面,适应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的各工种技能人才素质提升的需要。(2)加大交通运输技能人才培训力度。鼓励我省交通运输干部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经常性开展交通运输技能人才的资质认证和技能竞赛活动。在对重点技能人才培训项目试点的基础上,大范围开展人才素质培训和技能业务培训。四、“十二五”人才发展重点项目结合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我省交通运输人才发展共有六大重点建设工程:(一)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发展目标:未来5年,努力推出1-5名代表贵州交通
30、运输行业最高水平、在行业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交通运输核心专家,选拔推荐5-10名省管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20名交通科技英才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按照交通运输部“十百千人才工程”要求,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选。主要举措:建立健全贵州省交通核心专家评选管理制度、特贴专家考核制度,建立交通运输系统省管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激励与推荐制度;依托重大交通运输工程项目、交通运输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项目等载体,增加优秀人才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制定并实施贵州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奖励和管理办法,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效、岗位成才、岗位奉献;鼓励交通运输系统优秀青年人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1、给予学费补助等鼓励政策。选拔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出国学习、深造,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原则,为更多青年优秀人才提供发挥才能、体现价值的机会和舞台,形成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使用机制,最大限度激发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内在活力。(二)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发展目标:未来5年,培训交通运输管理干部1万5千人次以上,培训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2万人次以上,培训交通运输专业技能人才3万人次以上,培训新兴领域交通运输人才1千人次以上,对交通行业内聘用的农民工培训达到100%。主要举措:定期组织调查我省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加大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力度,通过交流、挂职锻炼、
32、跟班学习、轮训等,提高交通运输干部管理交通的能力和素质,做好干部储备工作,加强公务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执行能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与全国各有关单位和大专院校的联合科技攻关和课题研究,通过横向技术合作提升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全面推行高级技师、技师考评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有计划地选送优秀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内外教育培训机构学习交通运输业务;制定进入交通运输行业就业的农民工专项业务培训计划,努力提升农民工的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三)新兴人才紧缺人才建设工程发展目标:未来5年,引进、培养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公路与特长隧道养护、危旧桥梁加
33、固改造、工程监理、金融融资与监管、船舶检验、水路航道和通航枢纽管理与养护等专业紧缺人才200名左右,引进、培养节能减排、环保评价、安全应急与搜救、综合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城市公交、信息技术、宣传策划等新兴交通运输人才100人左右。主要举措:加大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企业合作培养交通运输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省交通运输新兴人才和紧缺人才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地选派交通运输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的学生到国外、省外学习。大力引进我省交通运输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急需的桥梁隧道施工与养护、公路施工与养护、筑路机械操作与维护、汽车运用与维修、物流管理与
34、技术、交通安全与应急等专业技能新兴人才和紧缺人才。提高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吸引国内外优秀交通运输专家学者来我省讲学,或共同开展研究。大力开展交通运输新兴人才和紧缺人才继续教育,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对承担交通运输继续教育任务的机构给予必要支持。(四)专家库建设工程发展目标:建立健全贵州省交通运输专家库。入选专家涵盖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各个领域,主要从技术精湛、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五类专家中产生: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技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交通运输部交通科技英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举
35、措:建立专家联系制度,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或人事部门负责人与专家库专家经常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调查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专家工作生活的情况,并定期向省厅领导汇报。专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要努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建立专家库专家考核制度,每两年对专家库专家进行综合考核,实行专家库专家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专家库。发挥专家库专家在重大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和重大决策中的咨询作用,有关交通运输建设及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决策,应邀请专家参与论证评估。积极组织专家库专家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推动我省交通运输科技技术发展,促进我省交通运输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积极做好
36、专家库专家先进事迹的宣传工作,扩大我省交通运输专家的社会影响力。(五)交通职业资格体系建设工程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交通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依托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新增多个技术工种不同技术等级的鉴定业务,积极申报交通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统一鉴定工作。主要举措:重点加强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注册结构工程师(桥梁工程)、注册造价工程师(交通行业)、注册验船师、危险品货物运输人员、机动车维修人员、交通监理工程师等7个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我省交通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力度。加快职业技能鉴定步伐,特别
37、加强驾驶员培训市场、客货运输市场、汽车维修市场、搬运装卸市场和运输服务市场的管理。通过对交通运输行业关键岗位执业、从业人员实行准入制度,开展专业水平评价和技能鉴定,规范行业从业人员行为,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发展目标:全面加强贵州交通职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强人才培训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10-20名培训理念先进,能熟练掌握现代培训技术,运用现代培训手段,善于培训项目策划、组织和管理的专业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主要举措: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单位,加大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投入,制定和完善培训教师队伍和培训管理人员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
38、培训教师队伍与管理人员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培训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制定科学的培训师资队伍培养计划;进一步制定、完善激励制度,激发培训师资队伍爱岗敬业的热情,畅通培训师资队伍职务晋升的渠道。(七)交通人才基地建设工程发展目标:继续依托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大力加强交通人才基地建设,以喀斯特地区道路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为重点,以促进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及其创新发展为目的,助推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努力把人才基地建设成为我省交通运输系统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主要举措:通过组织研讨、举办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9、经常开展高层次人才服务需求的专项调查,通过主动联系、组织对接、集成支持、跟踪服务等多种形式,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一条龙的支持服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及时调整充实高层次人才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注重整体人才队伍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少数高端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带动全体职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整体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交通运输系统人才的整体发展。五、组织保障(一)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理顺人才工作职责,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交通运输人才工作定期检查与评估报告制度,及时研究分析问题、制定政策措施,确保人才工作主
40、体到位、责任落实。及时调整厅交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环节的突出问题,建立起各部门经常性协商渠道,实现各部门之间在重大项目实施、专业人才培养、优秀人才评选等方面政策的有效衔接,切实推动、逐步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共同营造更加有利于培养人才、积聚人才、造就人才的政策环境。(二)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做好我省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资金支持是基本保障,要积极拓宽人才投入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尽量争取交通运输部对教育培训的引导性资金和奖励性资金、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投入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其他渠道资金。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稳
41、定、长效的资金渠道,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保证各类人才工程的实施。要根据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商和沟通,争取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交通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同时,要加强对交通运输人才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使用效益。(三)健全人才任用机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干部选拔和交流工作制度,加大交通运输干部任用和交流力度。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实行直接聘任、推选聘任、委任、考任等多种形式。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
42、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管理岗位逐步推行职员制度,建立体现人员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历经历、岗位需要等各类等级序列。建立工勤岗位等级规范,推行工勤岗位技术等级考试,提高工勤人员整体素质。在我省交通运输系统所属企业内,加快建立具有竞争激励机制的现代企业人才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用人主体到位,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上岗的良好环境。(四)健全人才评价机制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考评为中心,以品德、知识、能力为要素,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我省交通运输人才的科学管理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依据。抓紧建立一套体现我省交通运输各类各层次人才特色的科学、客观的评
43、价指标和参数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注重业绩和贡献。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逐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对长期在交通运输工程技术岗位上工作,为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者,可以放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全面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培养跨工种、跨专业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力度,提倡一人多证,一人多能。(五)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推动企事业单位分配政策向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业绩突出和贡献较大者倾斜,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建立我省交通运输人才奖励制度,设立人才奖励专项基金,对在交通运输建设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才予以
44、奖励。附件1:厅属有关单位贯彻实施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任务分工方案附件2: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经费预算表附件1:厅属有关单位贯彻实施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任务分工方案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交通运输人才“十二五”规划,现提出如下任务分工方案:一、任务及分工(一)关于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1、创新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交通职业学院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厅科教处、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加强实践培养,依托交通运输科研项目和重大交通运
45、输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交通运输科技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厅科教处、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制定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出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厅人事处、厅科教处、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厅人事处、厅科教处、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5、推进“贵州交通核心专家计划”、“贵州交通创新人才计划”、“贵州交通青年科技英才计划”等重点人才项目,实施并完善不同梯次的交通运输人才
46、建设工程。(厅人事处)6、加大贵州交通运输急需研发人才、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大规模开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厅科教处、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7、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干部自学。实施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厅人事处、厅科教处)8、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拓宽交通运输系统领导干部来源渠道,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领导干部,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共产党员干部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厅人事处)9、加大交通运输系统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健全权力约束制衡
47、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厅人事处)10、健全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厅人事处)11、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厅科教处、厅人事处)12、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资、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厅机关、厅属单位、交通科研院所和交职院专业技术人才向交通运输企业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促进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
48、才合理分布。(厅人事处)13、完善交通运输系统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强化激励,科学管理。改善基层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厅人事处)14、完善交通运输企业为主体、交通职业学院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厅科教处、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5、加强交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厅科教处、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6、制定交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完善交通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完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