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392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发展规划.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发展规划二一一年十月前 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根据节约能源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广东省节能中长期规划、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广东省“十二五”期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为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以下简称“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含港口生产)、城市客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与运营为重点领域,主要围绕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以2005年为基准年,确定了“十二五”期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重点领域、重点

2、工程和保障措施,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目 录一、现状与评价1二、形势与要求6三、思路与目标7四、重点领域与重点工程9五、保障措施19 一、现状与评价(一)主要工作成绩“十一五”期间,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1交通运输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的效果逐步显现。“十一五”期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注重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内部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提升了交通运输系统整体节能减排水平。主要体现在:一是公路网络化程度、路网技

3、术等级和路面等级结构有所提升。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30年)的通知(粤府2005122号),有序组织实施以九纵五横两环为主骨架的全省高速公路网布局,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连接港澳、以沿海为扇形面向山区和内陆省份辐射的高速公路网雏形。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全省按国土面积计算的公路网密度由2005年的64.8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2010年的105.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密度达2.7公里/百平方公里。国道干线近98%为二级以上公路,基本实现高等级化。国省道一级公路通车里程、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里程居

4、全国首位,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前列。二是水路运输低碳化发展。在内河航运建设上,为了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航道等级不断提高,港口建设不断加强。至2010年底,航道通航总里程11843公里,其中等级(一至七级)航道4305公里,高等级航道793公里。全省港口码头泊位290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43个。三是运输装备结构有所改善。运输装备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规模效应逐步增强。“十一五”末,营运客车中高级车型、清洁能源车型的比例大幅上升,其中高级客车达3.1万辆,占道路客运车辆比重达43.96%;重型货车、集装箱箱拖挂车、厢式车等高效、节能车型的比例稳步提高,

5、集装箱车辆有3.6万辆。城市公共客运进一步优化,全省公交车辆达4万辆、出租车6万辆,广州、深圳地铁营运里程超过300公里。水运运力结构继续改善,船舶经营公司化、专业化深入发展。与“十五”末相比,营运船舶总数下降31%,而营运船舶载重吨大幅增长约72%,淘汰落后船舶2000多艘。四是道路运输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加大道路运输线网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开展了甩挂运输试点和广东绿色货运示范项目,引导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运输业发展,培育了一批大型客、货运输企业。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各类运输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资产重组等形式,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道路运输的能源利

6、用效率。2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基础有所增强。“十一五”期间,通过切实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不断增强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广东罗阳高速公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综合技术研究、气泡混合轻质土技术在空洞注浆中的应用研究、节能技术高速公路应用及示范工程、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应用示范工程项目、面向中小型航运企业的节能减排成套技术方案应用及推广、广东省沥青路面再生推广应用技术研究、基于广东湿热重载条件下的高速公路橡胶沥青应用技术研究等。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和行业节能减排水

7、平,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大力推广全省各地市的节能经验。例如,推广广州市引导企业实施燃耗考核指标,推进深圳市公交优先巨举措;大力推广江门市汽运集团的“联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推广节能环保驾驶技术”;湛江汽车运输集团的“依托863计划,推进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等。三是组织开展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研修班。开展了珠三角改革发展目标与低碳发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的思考、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的建立研究等专题的学习交流。四是大力开展水路运输领域节能改造工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深圳盐田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和广州南沙

8、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分别按计划分期实施了轮胎式门式起重机(RTG)“油改电”项目和船舶岸电改造项目。三个码头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已投入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被列为交通运输部水运节能减排工作试点单位。同时,改善航道等级结构,促进内河水运发展,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的节能减排作用。3逐步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和监管。近年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相关法规政策,切实加强运输组织管理、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实现管理挖潜增效。主要工作包括:一是下发关于成立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每年发布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

9、指导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任务等。二是印发广东省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提出了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工作措施及工作任务。三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的要求,开展了甩挂运输的试点工作。将深圳、广州等城市列为第一批试点地区,并完成了试点项目的调查摸底工作。开展“绿色货运”项目,通过引进推广国外先进车辆节能技术以及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货运行业组织化和信息化程度,探索货车运输节能减排的新机制。4积极开展宣传培训与示范工程,节能减排意识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大力开展节能减排的教育宣传与示范工作,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

10、节能减排意识明显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理念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展推选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活动。推选了10个节能减排项目,进一步促进全省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行业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和成果的推广,提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科技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二是配合交通运输部做好“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推荐相关企业参加活动。三是每年开展广东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与交流培训;邀请专家通过视频会议讲座的形式,开展交通运输节能技术讲座活动;统一印制节能环保驾驶宣传手册和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手

11、册;积极开展机关“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等。(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在节能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形势,以及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更高要求,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水运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吸引力不强,出行分担率不高;公路普通货运运力供给过剩,专业运输车辆、大型车不足,车辆更新缓慢;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依赖石油,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有待提升。二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制度体系需继续完善。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规章、规划、标准和政策体系仍不完善,引导交通运

12、输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仍不健全。三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扶持力度仍显不足。省级交通运输部门经费预算中尚无节能减排专项经费,不利于全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四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科技研发与推广仍需加强。节能减排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对替代能源、节能环保型运载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等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不够;缺乏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难以针对节能减排的特定问题开展较为全面、深入的研发;缺乏鼓励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推广的配套激励政策和机制。五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亟待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等基础性工作薄弱,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13、监管体系有待完善,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六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和专业素质仍显不足,宣传、培训、经验交流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二、形势与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广东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一)能源约束与环境问题加剧,迫切要求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全球性能源紧张以及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重要终端消费领域,必须

14、按照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发展。广东省能源资源匮乏,生产能力有限,所需能源大部分需要从省外调入或进口。同时,交通运输目前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仍然巨大,这与广东能源现状形成巨大矛盾,对交通运输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因此,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不能通过单纯依靠扩充能力的粗放式发展来解决,而必须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科技创新、深入挖潜的内涵式发展来解决。这就迫切要求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二)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

15、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交通运输作为国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部明确要求全行业必须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提高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迫切要求提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水平。目前,能源成本已占交通运输企业生产总成本的3040%左右,随着油

16、价不断攀升,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竞争力下降,对交通运输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不利影响。节能减排逐渐成为企业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营造和谐、高效、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环境的重要途径。加强节能减排成为提升交通运输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全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已进入新阶段,我们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三、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方

17、针政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核心,提升节能减排理念,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强化科技进步,完善法规标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构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二是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逐步推进行业创新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供根本动力;三是要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有力有序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三)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省运输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18、更加完善,营运车辆、营运船舶与施工装备结构更加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合理,结构性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能力与推广水平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运输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和支撑保障水平明显增强,管理性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指标是:能源强度指标: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0%,其中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分别下降6%和12%;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6%和14%;港口生产单位吞吐

19、量综合能耗下降8%。CO2排放强度指标: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1%,其中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分别下降7%和13%;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下降10%。四、重点领域与重点工程为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十二五”期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应重点加快组织开展“四大重点领域”的建设,着力推进“八大重点工程”。(一)四大重点领域为保障总体目标的实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要站在加快综合运输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现

20、代运输组织方式,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推进公众客运体系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客运服务品质,引导公众出行方式。同时,大力调整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客运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四大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1道路运输领域优化公路站场布局;加快调整、优化公路运输运力结构,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辆,引导营运车辆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车用替代能源的应用。大力推进公路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公路运输领域的研发应用,逐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重点加强货运信息服务网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运输组织和管理,通过实施物流组织模式优化工程、优

21、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实现货运发展的网络化、集约化、有序化和高效化,降低车辆空驶率,提高货运实载率,降低能耗水平。大力推进拖挂和甩挂运输发展,充分发挥其车辆周转快、运输效率高和节能减排效果好的优势;加强客运运力调控,严格执行对于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不得新增运力的政策,提高公路客运企业集约化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城乡公交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降低全社会的能耗与排放水平;强化公路运输企业绿色驾驶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汽车驾驶员的节能减排意识与素质;依据标准推进实施绿色维修工程。2水路运输领域大力推进港口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沿海港口结构调整,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提升进港航道等

22、级,提高集疏运效率,降低港口生产能耗和排放水平;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船队的吨位结构,推动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优化港口装卸设备结构,加快港口装卸机械技术升级改造,推进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改造工作,引导企业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设备。加快可替代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和推广,加快发展轨道式龙门吊等高能效港口装卸设备和工具,引导轻型、高效、电能驱动和变频控制的港口装卸设备的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积极研发推广港口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能源。加强水路运输组织管理,突破现有机制,推进水路运输市场一体化;引导航运企业优化结构,加快培育规模大、信誉好、国际竞争力

23、强的水运龙头企业;提高内河运输组织化程度,促进航运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强港口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大港口节能减排操作培训。3城市客运领域加强公交网络化建设,合理规划地面公交场站,提高地面公交线网覆盖率,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布局,鼓励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建设换乘中心站。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建设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运输系统(BRT),逐步提高轨道交通运输和地面公交出行分担率。积极推进城市客运车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鼓励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公交车。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以出租汽车为补充,私人汽车、

24、步行和非机动车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运转的城市绿色出行系统。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战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建设、投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切实保障公交优先,提高公交吸引力。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加强公路网络化建设,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建设,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效率;全面提升路网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提高路网路面铺装率,强化公路路面养护,全面改善路面状况。提升航道技术等级,加快推进珠江内河干线(水运主通道)建设,全面提高航道等级和改善航道条件,提高航道标准和通航保证率。调整优化交通运输施工机械装备、工程船舶的结构,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工程机械、工程船舶等,提高交通运输建设用能设备

25、的整体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倡导节能设计理念,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系统节能减排水平。积极开展公路施工及养护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加强高速公路、快速路、服务区和路桥收费站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展示范与试点,加大推广力度。加强工程施工节能减排管理,引导公路工程、港航工程等施工单位选择技术含量高、能耗少的工艺和装备,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合理组织施工,降低工程单位产品能耗和排放水平。加强公路施工重点耗能设备用能管理,实施重点耗能设备用能管理制度。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正常良好的使用状态,减少能

26、源消耗。(二)八大重点工程1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准入与退出工程严格实施道路运输燃料消耗限制标准和准入制度,强化对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的监控。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2009年第11号令)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规范(厅运字201033号),建立健全燃料消耗量检测、车型动态管理、车辆配置及相关参数核查等配套监管制度,建立道路运输证配发与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杜绝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的新购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建立健全营运车船燃料消耗检测体系,加强检测监督管理,加强对高能耗运输车船进入市场运营的源头控制。试

27、点车辆、船舶退出市场机制。试点开展老旧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在典型城市开展公共汽车与出租汽车准入与退出试点。探索建立退出机制和相关经济补偿机制,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运输车辆。加快淘汰小型老旧船舶、全面淘汰内河单壳油船、化学品船,船龄20年以上载重300吨以下的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船舶退出营运市场。2公路绿色货运示范工程绿色货车技术示范项目。以绿色货运项目为抓手推进货运行业节能减排。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技术及创新的运输组织管理手段,实现广东省道路货运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绿色货运”项目框架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项目有关实施工作。甩挂运输示范项目。贯彻

28、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严格执行甩挂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有关要求,加大对甩挂运输研究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做好甩挂运输的试点工作;加强拖挂、甩挂运输政策研究,尽快出台全省关于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试点方案或实施方案;加大投入,改善硬件,参照国际国内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做好示范站场建设,并以此推动甩挂运输站场的全面发展。物流交易信息平台示范。对现有物流交易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引导经营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信息配载服务和物流组织水平,降低货车空驶率,逐步实现网上物流园区功能。汽车节能驾驶推广示范。大力倡导绿色、节能驾驶。总结和推广汽车绿色节能驾驶操作与管理经验、技术,组

29、织编写汽车驾驶员节能驾驶操作手册和培训教材,将节能减排意识和技能作为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和资质考核认定的重要考核内容和依据。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加大节能驾驶教育培训力度,推广节油经验,不断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和节能驾驶操作技能,适时开展节能驾驶技能比赛。大力推广车辆驾驶培训采用模拟装置和技术。研究制定汽车驾驶员培训模拟器配置和教学管理相关规定,明确驾培机构的模拟器配置和教学使用等要求,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模拟器适时更新。依据标准推进实施绿色维修工程。针对目前本省机动车维修业的环保状况,从机动车维修业的废物分类、管理要求、维修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加强机动车维修的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特别是加强对废水、废

30、气、废机油、废旧蓄电池、废旧轮胎等废弃物的处置和污染治理。3智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程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工程。推进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建设,重点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联网收费和联网监控,提高行车效率,推进与相邻省区市甚至更大范围的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减少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增加ETC车道,继续推广粤通卡;推进省联合电子收费公司改进ETC系统技术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ETC车道正常使用;推进联合电子收费公司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ETC车载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工作;加强军警车道与ETC车道兼容的问题研究;缓解交通运输拥堵状况,降低能源消耗。基于物联网的城

31、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运输引导、停车诱导、城市公交智能管理、实时路况、客货车辆管理、危险品运输管理、电子通关等方面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开展智能电子车牌的应用试点,加强对营运车辆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根据公众出行需要建立交通运输实时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4绿色水运建设工程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内河投融资体制,加大内河航运投资力度,加快骨干航道、重要航道建设。加强内河干线航道整治,提高航道技术等级,开展碍航闸坝、桥梁专项整治工作,航道支持保障系统,促进港航船协调发展、与其它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的内河航运体系的形成,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绿色港口建设。对

32、全省沿海港口和主要内河港口全面开展“两型”港口创建活动,实施绿色港口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港口码头节能审查,优化装卸工艺、设备选型、配套工程等的设计;促进港口管理信息化和装卸设备智能化;组织制定广东省港口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RTG)“油改电”技术标准,推广“油改电”技术,引导港口企业实施“油改电”项目技术改造;制定船舶岸电技术标准规范和配套政策,开展靠港船舶使用岸电项目示范、港口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可替代能源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有条件的港口实施太阳能、海水源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利用项目;推广应用港口机械节能技术和操作方法,将港口打造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窗口。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将

33、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作为调整全省船舶运力结构的重要抓手,结合广东省水运干线特点,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与航道相匹配的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工作。按照交通运输部规定,限制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船型发展,淘汰水泥质船;鼓励大吨位船舶发展,优化船队吨位结构,促进船舶向科技含量高、大型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建立免费提供船舶图纸、减免或降低建造审图费用、实施船型补贴、建立行政审批导向机制等措施。争取到2015年,珠三角标准化船型实现50%以上。实施全省水运市场一体化工程。在2011年底完成省内内河市场一体化改革,取消船舶省内经营范围限制,全面简化省内内贸水路运输航线管理;在2012年底前建立省内内河沿海市场

34、一体化,积极推进珠江水系一体化探索研究,对内河适航沿海船舶,按适航区域确定经营范围,加快“海河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建设,鼓励适航海船进江,促进船舶运距增长,提高船舶运行效率。到2015年,实现全省内河营运船舶单船运距从现在的118.6km增加到150km。实施北江大宗货物低碳化运输示范工程。探索建立水路运输诱导机制,引导大宗货物选择水路运输,促进形成水运替代效应。通过北江大宗货物低碳化运输示范工程实施,力争到“十二五”末英德水泥等大宗货物水路运输量由现在的10%提升到30%。5城市客运节能减排示范推广工程推进城市客运车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落实省相关节能环保政策,在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

35、划和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框架下,率先在城市客运推广使用LNG、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等低碳环保型车辆;加大节能环保车型和技术的推广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降耗宣传活动,增强节能减排意识。鼓励运输企业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高排放车辆,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鼓励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鼓励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开展全方位的节油竞赛,减少车辆油耗和排放,引导购买和使用清洁燃料出租汽车,降低出租汽车的汽油消耗。加强城市智能化公共交通与运营管理,缓解交通拥堵,形成低碳型公众交通服务体系。加快公交场站和换乘枢纽建设。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首末站和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建设。大力

36、发展公交无缝换乘系统,协调推进城市公共汽(电)车专用道建设,不断优化公交网络,形成由快线、干线、支线等多种形式组成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城市公交体系。6公路建设和运营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工程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与应用。大力研发推广公路隧道智能通风照明控制技术、隧道群和毗邻隧道的智能联动控制技术和联网控制系统等节能技术。积极推广高速公路隧道节能设计方案,推广智能通风照明控制技术,以及加强现有高速公路隧道节能技术改造,构建高效节能的照明和通风系统,推行隧道“绿色照明工程”,推广应用LED等节能灯具。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广乐、博深、广佛、广深隧道、路灯照明,收费广场、服

37、务区LED照明进行技术改造。交通运输建设材料循环利用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按照已有的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规范全省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提高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水平,保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质量。在公路改建和大修工程中试点推广旧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废旧轮胎橡胶沥青、泡沫沥青和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一是借鉴深汕西高速公路大修及清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在国省道水泥路面整治工程中,积极推广旧水泥路面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二是借鉴沈海国家高速公路广州支线沥青路面再生成果,积极推进济广国家高速公路粤境小金口至萝岗段沥青面层再生利用试验项目,

38、并逐渐推广到其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改建、大修等项目中。三是在长深(济广)国家高速公路粤境埔前至小金口段、107国道清远段等大中修改造中推广使用废旧轮胎橡胶沥青、泡沫沥青冷再生等技术,再生利用废弃材料,减少材料拌合、路面铺设时产生的烟气污染。7节能减排示范推广工程优选并推广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推选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活动,大力推广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做法较成熟、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项目。同时要不断完善示范项目,提高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科技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贡献率,推动绿色交通运输战略的实施。选取“低碳试点服务区”,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自给试点

39、工作。继续推进“车船路港”专项行动。配合交通运输部做好“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充分调动道路客货运输、水路客货运输、物流、港口、城市公交、出租客运、交通建设等各类交通运输企业的积极性。将专项行动任务和要求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强督查检查,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以专项行动为契机,抓紧建立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监管。结合本省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加紧制定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研究部署启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示范活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与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切实加强跟踪、指导、监督和考核,引导

40、重点用能单位改进用能管理和技术,督促企业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管理网络,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企业用能状况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8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加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管理办法;健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定期评估考核、通报和及时修订机制;完善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扎实推进

41、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开展人员培训。大力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十二五”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开办以节能减排专题研修班为主的各类人员培训活动。强化监督考核。逐步建立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机制,形成权责明确、协调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网络,着力提升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管能力。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和省统计局做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相关指标发布工作,并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建设。同时,按照目标与手段相匹配、任务与能力相适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节能

42、减排监管组织体系,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建立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分析、评价考核相适应的监测网络。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领导和协调。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强化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建立健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管理体制,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多部门配合协调推进机制,强化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税收、统计、科技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将本规划的各项指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由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激励约束作用,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确保规划实施。逐步

43、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加快完善并组织实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统计与分析制度,完善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城市客运、交通建设等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纳入统计制度,强化各项指标的统计调查、分析、预测和发布工作。按照布局科学、数据准确、传输及时的要求,建立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分析、评价考核相适应的监测网络。加紧研究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评价和考核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二)完善激励政策,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引导逐步形成以地方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投入机制,设立不同层次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建设、节能减

44、排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示范推广、节能减排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拓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以及社会资金。积极争取有关的节能减排财税优惠政策。加紧研究建立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完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与省政府管理节能减排工作的部门、财税部门等沟通与协调,努力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基金对全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支持,争取相关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三)强化科研与推广,加强技术支撑加快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要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规划政策研究。开展重大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产品的

45、推广、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重大节能减排项目示范、试点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大幅提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研发在科研投入中的比例,合理安排交通运输科技计划中节能减排研发项目和经费,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促进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注重节能减排宣传引导。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定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方案,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利用报刊、网站等媒体,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宣传广东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及法规,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强化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减排培训教育、技术和经验交流工作,要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知识纳入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科学知识,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消费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