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10篇.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5022352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生物教案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一生物教案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生物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教案10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一生物教案10篇 初一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爱好参加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沟通,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仿照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惜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仿照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仿照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

2、)七班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神秘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班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老师乐观加以引导。 学习内容 学生

3、活动 老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学生提问。四人一组,捕捉鼠妇(课前); 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带领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虫”。 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回答,留下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二、逐步深化,体验探究的过程思考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 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 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组汇报结果; 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 处理数据; 汇报处理结果; 得出结论。乐观引导学生思考; 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纠正错误做法,表扬表现好的实验小组

4、; 评价结果; 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 鼓舞结果不同的学生思考原因; 评价结论。 三、巩固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记录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思考怎样对待实验动物。恰当给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提醒学生处理实验动物。 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发言,举出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例子。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 鼓舞学生充分利用生活阅历举例子。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发言,举出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安排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 鼓舞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举例子。 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老师:全班分组,4人一组分成若干组,带领各组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

5、潮虫”。准备教具(大托盘、湿土、纸板、透光的塑料板等) 学生:以组为单位捕捉10只鼠妇,对半放入装有湿土的两个黑色瓶中。 教学过程: 一、学生发言,引出问题 师:昨天,同学们捕捉了许多鼠妇放在瓶子里,下面我们首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他是怎样捉到鼠妇的。 生(女):我在草丛里和墙角落发现它们,用草杆引它们爬上去,然后放进瓶子里,不过鼠妇老是从草杆上掉下去,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捉到10只。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好几位男生同时举起了手)。 生(男):我是掀开石块后找到它们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我家的花盘全部挪动了一遍,在花盘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敢直接用手抓它们

6、,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卷成漏斗状,然后设法让鼠妇爬进“漏斗”,把它们从瓶口“漏”到瓶子里去。 师:看来大家在捕捉鼠妇的时候都动了脑筋,有些同学还想出了很好的方法。那么,同学们在捕捉鼠妇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鼠妇生活的地方又阴暗又潮湿,长年累月。这样,它们受得了吗? 师:每种生物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习惯在干燥的地方,有的习惯在潮湿的地方,比如说蚯蚓它就长期生活在土壤里面。 生:鼠妇生活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它们吃什么呀? 师:这个问题真厉害,把老师给问住了,老师回去查查相应的资料,下节课再回答你,好吗? 生:好。 生:鼠妇是不是胆子特别小呀?我小心搬开花盘的时候既没有碰到它,也还没有动

7、手捉它,它就四处乱爬。 师:是啊,搬开石块或花盘以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它们为什么爬走呢?是胆子特别小吗? (老师板书问题:搬开石块或花盘,鼠妇为什么爬走呢?) 【问题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学生提出来的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才有更大的爱好去探究,老师应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去引 导学生乐观思考,提出问题。】 二、逐步深化,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 (1)作出假设 (思考一会儿后,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石块或花盘搬开,对鼠妇来讲是一种刺激,它感到危险,知道有人来抓它了,所以就爬走。 生: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一旦你把石块或花盘拿开的话,阳光照进来,生活的环境温度上升,它们不适应,就爬走了。

8、 生:鼠妇不喜欢光,光对它们来讲是一种刺激,光照进来让鼠妇感觉到不安,所以它们就跑掉了。 师:那就是说,你认为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或者说,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使它逃离明亮的地方,选择阴暗的地方。 师: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确。因此,我们把这些看法作为这个问题的假设的答案,怎样验证谁说得假设对呢? 生:做实验。 师:老师也同意通过做实验去验证。但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先选择听起来最合理的第三种假设(环境变明亮使鼠妇爬走)去验证,时间有多的话,我们再去验证其余两种假设。 (老师板书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环境变明亮会使鼠妇爬走。) 【到

9、底是什么原因使鼠妇爬走,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做出了好几种猜想,每个人谈的都有道理,但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老师适当做出选择其一的安排,将学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体的探究活动过程。】 (2)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师: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我想应该准备一些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然后设法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明亮的,然后把鼠妇放进去,看看哪边的数量多。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好,根据我们的实验设计,应该是依靠鼠妇宁静下来2、3分钟后分别呆在明亮的区域和阴暗区域的鼠妇数量来判断它喜欢哪种环境,但是,有的鼠妇可能适应能力比

10、较差,放进去5分钟还不能适应这个环境,还在乱爬;还有,你在计数的时候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鼠妇爬到明亮的地方,感到不适应,正往回爬但又还没越过明暗交接的地方,你已经计数了。这二种情况都会带来误差,怎么样解决它们呢? 生:首先保持周围的环境宁静,然后等到10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10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 生:(着急的解释)我指的是没有很大的爬来爬去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别的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让鼠妇宁静几分钟后,可以多观察几次,每次观察都作记录。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包含各种情况对实验的影响,减少误差。 师:不错,能想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好,我们确定下来,将鼠

11、妇静置的时间是2分钟,2分钟之后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共统计10次。一会儿各小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妇开始进行实验讨论。实验的时候注意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由于科学探究实验具有很大的严谨性,有些实验设计的细节问题学生确实想不到,这时候需要老师加以提问、引导,将一些需要补充交代的问题讲清楚,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纠正他们错误的做法并对分工合作表现好的实验小组予以及时表扬。)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两个表格) 初一生物教案篇2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

12、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 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 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 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 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 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着

13、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纳同位素标记法讨论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老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讨论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讨论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

14、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老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

15、不是很明显。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呢?下面就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速度。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因为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因为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速度要快,同时提取液要用胶塞塞好,以防止其挥发;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又因为叶绿素容易破坏,因此需要保护,而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把绿叶剪碎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快研磨速度。 初一生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16、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老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 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见P2。指导学生

17、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乐观思考并与他人沟通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三)生物的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 1、

18、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四、小结: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哪些特征? 五、课堂巩固:P6 1.

19、指出下列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落叶、芭比娃娃、珊瑚虫、珊瑚、珊瑚礁、珊瑚岛 2.当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此事例说明了(B) A.生物能生长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 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C) A.蘑菇B.病毒C.鱼化石D.苹果树 4.动物、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属于生物吗? 不属于,一个生物体死亡后,它的生命活动也将终结,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只能被称为动物植物的遗体。 5.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C) 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 6.下列哪项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D) A.要有明确的目的B.要有观

20、察记录C.要有计划D.随便看一下就行了 六、教学反思:通过讨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弄明白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效果较好。 初一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

21、谐相处,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动植物录像、图片资料、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见的现象引入)同学们,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会睡觉?早上即使没有人叫你,你也会按时醒来?出示投影:“夜来香傍晚时花朵都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学生自由猜想、沟通、汇报)由此引入新课:昼夜与生物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你的这四个特征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变化的?让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阅历来猜一猜。 在人的一天中,脉搏、呼吸、

22、体温、血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简单汇报) 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张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什么?(老师为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身体的活动情况 (收齐同学们的记录表)现在,同学们的想法都在这里了,你们预测的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等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沟通仔细观察,把其中的秘密给揭开,好 二、小组合作探究一:认识一天中人的生活节律 1.同学们,下面分小组沟通自己一天中身体情况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情况的记录进行沟通

23、,老师巡回指导。 2.同学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大胆发言沟通发现) 3.同学们:当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上升约1C,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一天最低点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点;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节律。 三、小组合作探究二: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 1、(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牵牛花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的牵牛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吗?(学生简单汇报) 牵牛花开花的时间和花的颜色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猜想) 2、探究牵牛花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如何探究牵牛花的变化规律呢? 现在,

24、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仔细、细心,还要有耐心。 3、分小组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一朵新鲜的牵牛花浸入到碱水中,并让学生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然后,再把牵牛花放入酸水中,再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4、(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牵牛花开花期间,花的颜色经常会发生变化。清晨,牵牛花通常呈蓝色,可到了中午却成了红色。这是因为牵牛花中有一种特殊的花毒素,它遇碱变蓝,遇酸又会变红。清晨,经过一天的呼吸,花朵内的糖分减少,细胞液碱性增强,所以花朵呈蓝色;中午,花朵在阳光照射下,所含的糖分增加

25、,细胞液酸性增加,花朵就呈红色了。 5、播放视频: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同学们,通过不同花开放的时间的不同,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简单讨论)7出示生物钟定义 6、(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18世纪植物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他还发现,同一地区的同类植物往往都在同一时间,根据这一事实,他编排一个“花钟”,每一个钟点用一种花

26、代替把开花的时间表示在一个钟面形的花坛上。每次他只要看一下花的开放情况就知道当时的时间了。 四、小组合作探究四: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 1、同学们,既然昼夜对植物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对动物有影响吗?(学生简单猜想)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简单汇报) 2、请看大屏幕:白天活动的动物如喜鹊、大雁、蜗牛、蚂蚁、蜻蜓,夜间活动的动物如刺猬、狐狸、猫头鹰、壁虎。通过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老师巡回指导,让学生知道喜欢白天活动的动物叫什么?喜欢在夜里活动的动物叫什么?) 小结:喜欢、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它们被称为昼行性动物;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它们被称为夜行性动物。

27、 3、同学们,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与光照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简单汇报) 老师小结:无论是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都是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活动休息和生殖时间的。当白昼逐渐变长的时候,夜行性动物便推迟出巢活动的时间,而昼形性动物却醒的更早。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光亮与黑暗的时间来改变动物的行为。当把待在黑暗环境里的昼行鸟放在明亮的灯光下时,仅仅15分钟,它们就会活跃起来;当用明亮的灯光照射夜行鸟时,它们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4、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猜想一下好吗?(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养鸡场、养鸭场等,为了提高产蛋量,可以在光线逐渐暗淡时,打开鸡舍用电灯制造

28、人工白昼。这可是提高产蛋量的好办法啊! 五、自由探究:分析自己的作息规律,并写出分析报告 1、同学们,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吗?能否分析一下其中包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分小组合作沟通,老师巡回指导,参加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展示(学生自由汇报) 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 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有爱好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生物钟的内容,想办法测试一下自己的活动规律,相信生物种会帮助你更好的学习生活。 初一生物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

29、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育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0、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爱好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老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

31、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老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老师首先提问: (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

32、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又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叶绿体)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老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仔细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

33、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老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 (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 (4)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 (5)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6)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

34、会怎么样呢? (7)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指导。(课堂实录), 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沟通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沟通。沟通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沟通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老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1/4)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含量3/4)叶绿素b(黄绿色) 设计意

35、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化领悟实验原理,有利于掌握操作要领;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试验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等的原因,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生物学的学习爱好大有提高。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分离出了绿叶中的色素,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探究二:绿叶中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白光通过三棱镜和白光先通过色素滤液再通过三棱镜的光谱情况,对比思考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学生很容易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6、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许多植物到了秋天叶子就变黄了?红叶是怎么回事呢? (3)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通过联系生产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生物的爱好。 探究三: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简单介绍前面科学家的讨论成果,然后多媒体展示叶绿体的结构。这时提出问题:色素具体分布在叶绿体的什么部位呢? (类囊体)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细胞

37、器来掌握。 探究四: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 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资料分析中恩吉尔曼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老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这节

38、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老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色素的种类 2.作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纳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是课本上重要

39、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四种色素与后面要学的光合作用过程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爱好和乐观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悟了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组的合作

40、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所以老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 初一生物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

41、处,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动植物录像、图片资料、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见的现象引入)同学们,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会睡觉?早上即使没有人叫你,你也会按时醒来?出示投影:“夜来香傍晚时花朵都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学生自由猜想、沟通、汇报) 由此引入新课:昼夜与生物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你的这四个特征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变化的? 让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阅历来猜一猜。 在人的一天中,脉搏、呼吸

42、、体温、血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简单汇报) 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张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什么? (老师为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 身体的活动情况 (收齐同学们的记录表)现在,同学们的想法都在这里了,你们预测的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等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沟通仔细观察,把其中的秘密给揭开,好二、小组合作探究一:认识一天中人的生活节律 1.同学们,下面分小组沟通自己一天中身体情况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情况的记录

43、进行沟通,老师巡回指导。 2.同学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大胆发言沟通发现) 3.同学们:当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上升约1C,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一天最低点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点;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节律。 三、小组合作探究二: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 1、(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牵牛花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的牵牛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吗? 初一生物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