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管理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含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工程管理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含思考题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章激励人的行为是可以调节和激励的。激励理论讨论如何在掌握人的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影响和引 导人的行为选择。研究与运用激励理论,对于落实人才强国、人才兴企战略,加强人才资源建 设,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均具有重大的意义。激励是组织诱发个体产生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进而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过 程。人类的自利性、有限理 性和风险回避性,以及委托双方在需求和利益目标上的差异,有可 能导致代理人并不总是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行动。为了解决委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以及随之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委托人就有必要设计出一套激励约 束机制,采用 奖励和惩罚并用的措施,引导代理人通过实现委托人利益
2、最大化来 达成自身利益最大化,使二 者的利益目标最大限度地趋于一致,进而实现“激励的相容性”。行为是人类在环境影响下一切外在反响的统称。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 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行为可笼统划分为动机性行为与非动机性行为两种。动机性行为是在人的理性意识支配下 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达成一定成果的活动,非动机性行为那么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无目 的活动。动机性行为属于激励理论研究的范畴,也是本书关注的焦点。从其内涵可以进一步推导出 动机性行为的三大特征:1.该行为是在人的理性意识支配下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 性及预见性;2.该行为与一定的客体相联系,作用于一定
3、的对象,其结果与行为的动机、目的 有一定的内在联系;3.该行 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是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人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刺激一需要一动机一行为一目标一满足(受挫)”循环往复的过程。 人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又总是为一定的动机 所支配;动机又为需要所决定,需要又是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受内外刺激所产生的。依据行为过程的这一规律,组织管理者可以对 劳动者未满足的需求展开刺激,强化劳动者的动机,引导劳动者的行为目标,进而促使劳动者 产生组织期 望的积极行为。动机性行为的特点:L自发性2.目的性3.持续性4.可塑性5.因果性.经济人假设(X-人性恶-理论):经济人假设认为,
4、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积极 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四个特点:第一,人必然是自利的,且不是孤立的。追逐个人利益 的动机是人行为的驱动力;人不能孤立地生存,只有在经济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往,才能谋求 私人的利益。第二,人总是凭借所处环境判断自身的利益,努力使用各种手段,追求自身利益 的最大化。第三,人唯一目的是追求私人的利益,但最终 会增加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是,这一 过程需要有良好健全的法制和规那么作为保证。第四,人追逐私利的手段和内容会随着社会开展 而发生变化,但其自利的本性不变。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不仅具有经济性的需求更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的思想和 行动更多受到感情而不是理
5、性的引导,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 激励人的行为。该假设的基本观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从根本 上说,劳动者是由社会需求而 引起工作的动机,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第二,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使得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劳动者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寻求工作的意义;第三,劳动者对同 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控制更为重视;第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随 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自我实现人假设(丫-人性善-理论):基本观点包括:第一,大多数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 境允许,人是乐于工作的;第二,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在执行任务的
6、 过程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第三,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不仅会接受任务,而且会主 动寻求责任,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平安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第四, 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智谋和创造力,在不为外界因素所指使和控制的情况下, 可以得到正常发挥;第五,人体之中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但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只能发 挥少局部潜力;第六,员工个人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要求的行为之间并无冲突,如果给予机 会,员工会自动地把自己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自我实现 需求的满足。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人性的复杂性表达在两个方面:首先,就个体的人而言,其需要
7、 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 而发生变化;其次,就群体的人而言,人与人之间的需要是千差万别的。从复杂人假设出发,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莫尔斯和洛什提出了超Y理论。该理论的基本 观点包括:第一,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是怀着不同的需要而参加工作的,有的人需要 正规化的机构和条例,不需要决策和承当责任;有的人那么需要自治,需要创造性机会,需要实 现胜任感。第二,组织方式的相异性。管理应当使工作性质和人的需求相结合,和人的素质相 协调,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以提 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第三,控制程度的应变性。 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员工的
8、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和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从 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员工素质角度加以考虑,不能强求统一。第四,目标确立的递进性。当 一个目标到达后,就可以激发人的胜任感,使之为到达新的更高目标而努力。“激励从字面上看是激发、鼓励的意思。管理学研究中的激励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去 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持续过 程。在管理实践中, 激励工作包括:从既定的组织目标出发,通过影响员工的内在需要或动机来调发动工的工 作积极性,实现组织与个人在目标、行为上的内在一致性。激励理论通常可分为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1)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
9、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平安需要、社交需要、 尊 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与开展的需要,如吃饭、穿衣、饮水、 住房等需要。平安需要是人类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需要,如职业平安、人身平安、社会保障、 劳动保护等需要。社交需要是人类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需要,如友谊、爱情、亲情、隶属关系等 需要。尊重需要是人类自我尊重与希望受到他人 尊重的需要,如成就、名声、地位、权力和晋 升等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追求至高 人生境界的需要,如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发挥个人 潜能等方面的需要。(2)以上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和社 交需要都属于低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
10、部条件就可以满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 高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3)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 展的过程,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 得到满足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4)任何一种需 要并不由于高一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各层次需要之间是相互依赖并以重叠波浪形式演进的。高层次的需要出现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 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降低(5)未满足的 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已基本得到满足的非优势需要对人不再具有激励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积极的一面在于: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诱因, 抓住了激励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
11、开展的过程,基本上符 合人类需要开展的一般规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具体表达在:首先,马斯洛调查的对象主要 是中产以上阶层人们的需要,将其推广缺乏普遍性;其次,马斯 洛提出人的需要都是生来固有 的,但实际上人的需要既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形成的;最后,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 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显现,这种 需要的开展观带有明显的机械论色彩。双因素理论:(1)赫茨伯格提出的(2)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 不满意(3)使人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外界因素方面的,被称为保健因 素。典型的保健因素有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人际
12、关系、平安等(4)使 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被称为激励因素。典型的激励 因素有:工作表现的机会、工作带来的愉悦感、工作上的成就 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 的奖励、对未来开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5)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意,激励因素才是调 动人们积极性的关键。双因素理论局限性:首先,赫茨伯格的调查样本只有203人,数量明显不够,而且对象是工 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缺乏普遍性;其次,赫茨伯格认为满意和工作绩效的提高有必然的 联系,但实际上满意与工作绩效无直接相关性,人在不满意时也会因其他原因到达高绩效;最 后,赫茨伯格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截然分开,实 际
13、上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不是绝对的,而是 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成就需要理论:(1)麦克利兰提出的。人的高层次需要有三种,分别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 和亲和需要。成就需要是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权力需要是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 他人控制的需要;亲和需要是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2)高成就需求者的主要特征 有:事业心强、敢于负责、敢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 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密切注意 自己的处境,要求 不断得到反响信息,喜欢多少能立即给予反响的任务;重成就、轻报酬,报 酬对 高成就需求者来说,只是
14、衡量进步和成就的工具。(3)成就需要不是天生的,而更多的是 受环境、教育、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4)成就需要是一种更内化的需要,是导致国家、企业取 得高绩效的主要 动力。(5)麦克利兰强调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造就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个体, 这一观点推动了管理者积极致力于培训个体的成就需要。同时,麦克利兰提倡的“工作本身应 具有挑战性” “组织应该为个体开展提供机遇”等激励措施在组织管理中很有应用 价值。成就需要理论局限性:成就需要理论过于强调个体高层次需要的重要 性,而忽视了满足个体 低层次需要的意义。公平理论:(1)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拟理论,是由亚当斯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报酬分配
15、的合理性、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对报酬是否满意是一个社会比 较过程,满意的程度不仅取决于绝对 报酬,更取决于相对报酬。(2)人们对相对报酬的比拟体 现在横向比拟和纵向比拟两个方面。横向比拟 是人们将自己的相对报酬与他人的相对报酬进行 比拟。纵向比拟是人们将自己当前的相对报酬与自己过去的相对报酬进行比拟。(3)相对报酬 比拟的结果会使人们产生公平感或不公平感。不公平感会造成人们心理紧张和不平衡感。(4) 公平感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是人们公平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直接心 理体验。制约公平感的因 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分配政策是否公平及执行过程是否公开,即客观是否公平;二是当事 人的公平标准
16、,即主观感受是否公 平。不同当事人公平标准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种分配制 度的看法是有差 异的。(5)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投入和他人的收入, 而过低地估计自己的收入和他人的投入,从而出现自己的相对报酬小于他人相对报酬 的情况。公平理论优点:该理论 使管理者认识到社会比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利用公平感来 调发动工 的积极性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该理论强调了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必须遵循公 正原那么, 以积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公平理论局限性:首先,不完全信息往往使社会比拟脱离客观实际;其次,主观评价易使社 会比拟失去客观标准;最后,“投入”和“产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社会
17、比拟难以进行。期望理论:(1)期望理论又称“效价一手段一期望理论”,是由弗鲁姆 提出来的一种激励 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人们需 要或动机的强弱和人们对实现需要/动机的信心强弱对行为选择的 影响。(2)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会给个人带来既定的成果且该成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才 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到达组织设置的目标。因此,人们从事任何工作行为的激励程度 将取决于经其努力后取得的成果的价值与他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的乘积。(3)只有当效 价高,期望值也高时,激励力才会高。(4)激励的过程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第一,努力与绩 效的关系。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第三,奖励与满足需要的关系。该理论的
18、涵盖面 太广,内涵比拟笼统,且忽略了对个体行为意志的考虑,故其适用范围有 一定的局限性。目标设置理论:(1)该理论主要 研究目标本身的特性对人们行为的激励效用。洛克认为目 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 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2)目标对人 们努力程度的影响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明确性,具体的目标要优于空泛的目标;二是目 标难易性,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比唾手可得的目标 要好;三是目标责任清晰度,责任清晰的目标 比责任不明的目标好;四是目标接 受度,人们接受的目标将提高其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自觉性与
19、主动性” (3)目标实现后,应让员工获得满意的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内在报酬主要由工作本 身带来,如对自我存在意义、自我能力的肯定等;外在报酬主要是工作 完成以后外界给予的回 报,如表扬、奖金、晋升等。行为强化激励理论: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核心,由斯金纳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出 于某种动机,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人们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反之,当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人们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少或消失。因此, 行为的结果会对人的动机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行为在后续得以增加、减少或消失。强化,在本质上讲是对某一行为的肯定或否认的结果,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该行为在今
20、后是否重复发生。依据强化的目的,强化可分为四种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前两种可以 增强或保持行为,后两种那么会削弱或减少行为。正强化是指通过出现积极的、令人愉快的结果 而使某种行为得到加强。负强化是指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 果,引导职工按要求行事,以此来回避令人不愉快的处境。惩罚是指对令人不快或不希望的行 为给予处分,以减少或削弱该行为。自然消退是指通过不提供个人所期望的结果来减少某行为 的发生。依据强化的方式,强化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连续强化是指对每 个行为都给予强化。 间断强化是指并非对所有行为都进行强化,具体又有几种不同的间断强化类型,如固
21、定比率的 强化、可变比率的强化、固定时间间隔的强化、可变时间间隔的强化等。应用强化的原那么:第一,要按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由于人们的需要 不 同,对一些人有效的强化,对另一些人那么不一定有效。第二,对所期望取得的工 作业绩应予 以明确的规定和表述。只有行为的业绩明确而具体,组织才能衡量和给付报酬。第三,对工作 业绩予以及时的反响,即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强化理论揭示了行为塑造与修正的客观规律,当前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对员工 工作行为的修 正和改造。但该理论过于强调对人的行为的限制和控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状态。 并且该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
22、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 作用。常用的激励方法主要有三类,分别为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 综合激励。工作激励是指成果 激励是指在正确评估员工工作产出的基础上给员工合理的奖励,以保证员工工作行为的良性循 环。综合激励工作激励:通过合理设计与适当分配工作任务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 作热情。(1)工作扩大法:1 .横向扩大工作2 .纵向扩大工作(2)工作丰富法:1.技术多样化2.工作整体性3.参与管理与决策4.赋予必要的自主权5. 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响(3)岗位轮换法:1.确定工作岗位的新员工轮换2.培养多面手的老员工轮换3.培养经营骨 干的管理人员轮换。成果激励是依据员工的工作业绩
23、给予相应回报的激励方法。成果激励的方式 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根据员工对不同需要的追求程度而定。笼统来说,常见的成果激励主要包括两类:物质激 励和精神激励。(1)物质激励:1.工资2 .福利3 .员工持股计划。(2)精神激励:1.情感激励2.荣誉激励3.信任激励。综合激励:是指除工作激励、成果激励以外的其他辅助性激励方法。1 .典范激励2.危机激 励3.培训激励4.环境激励。思考题.激励有哪些特征?试作简单说明。1 .当下主要的激励理论有哪些?.不同激励方式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优缺点?思考题答案1 .激励有哪些特征?试作简单说明。激励是组织诱发个体产生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进而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
24、趋同的管 理过程。其特征如下:(1)激励的内在驱动性。激励起作用的过程是不可能感知的,只能通过在其作用下的 行为表现加以判断。(2)激励的动态性。同一激励产生的行为表现在某人员身上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多种 主客观因素影响,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表现也有所不同。(3)激励的差异性。同一激励导致的行为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不同的反映。因为人 与人是有差异的,他们的需要是不同的、多方面的。(4)激励的目标性。激励是为了调发动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5)激励的经济性。激励是要计算投入产出比率的。激励归根到底是为组织实现某种目 标而采取的手段,它不能凌驾于目标之上,当激励需要支付
25、的代价大于它所能产生的效益时, 它就是不切实际的。2 .当下主要的激励理论有哪些?激励理论是关于激励的指导思想、原理和方法的概括与总结。按照研究侧重不同,激 励理论通常可分为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1)行为基础理论。一是需要层次理论。二是双因素理论。三是成就需要理论。(2)过程激励理论。一是公平理论。二是期望理论。三是目标设置理论。(3)行为强化理论。正强化和负强化。3 .不同激励方式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优缺点?在激励实务中,常用的激励方法主要有三类,分别为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综合激励。(1) 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合理设计与适当分配工作任务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包括工作扩大法
26、、工作丰富法、岗位轮换法。使员工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增强其对部 门间相互依赖关系的认识,并使其产生对组织活动更全面、系统的认知。但是本钱相对较 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加大、有时时员工无法适应。(2)成果激励是指在正确评估员工工作产出的基础上给员工合理的奖励,以保证员工 工作行为的良性循环。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关系到员工的切身物质利益,对 于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激励效用,因而是当前组织中最普遍 且不可或缺的激励手段。精神激励不仅本钱较低,而且常常能取得物质激励难以到达的效果, 是调发动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但是,此种激励方式仅能够维持一段时间
27、, 之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3)综合激励是指除工作激励、成果激励以外的其他辅助性激励方法。包括典范激励、 危机激励、培训激励和环境激励等。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如何提高激励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试举例说明。人的需要是一个包含了物质经济需要、社会关系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复杂动态系统。 不仅不同的人的需要存在差异,而且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下的需要也不尽相同。 人的行为选择往往并非完全偏向一种需要,而是受制于多种需要的调和与相互妥协。因此, 激励措施生效的关键就在于甄别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下的优势需要并加以 刺激。(1)按需激励。员工的需要是可以分层次的,应找出各层次的一般激励因素,并采取 相应的组织措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2)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是基础, 精神激励是升华和开展,必须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补充、相 互渗透。(3)注重奖惩结合。对员工好的工作成绩和行为及时表扬和激励,使他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继续下去;对不利于组织开展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按制度坚决处理,以防止其再 次发生。奖惩结合从正反两个角度同时对员工的工作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反响,促使他们不断 提高自己,实现组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