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及其培养探究_曾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意识及其培养探究_曾丹.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问题意识及其培养探究 曾丹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摘要:创新始于 “ 问题 ” ,即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和前提。从对问题意识的理解着手,阐明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分析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和原因,论述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探讨问题意识 培养的有效途径,归纳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B804.4; B0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0924(2008 )04 0097 03 21世纪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具有创新 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学研 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
2、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 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 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 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直至进行创造思维。因此,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的切入点,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1对问题意识的理解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 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 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 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 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一般来说,问题意识至少包括 3层涵义: 这是一种 问题性的思维品质,体
3、现了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也反映 了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这是一种意识到的认知 不平衡状态,即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用已有认知 结构解决问题时,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探索的状态; 这是元认知对认知活动的监控、调整、评估能力,表现出个 体的反思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进一步借用皮亚杰的顺应和同化的概念来 阐释问题意识发生的心 理机制。当个体遇到问题时,首先 要检查已有认知结构,然后和当前认知情境进行比较,如 果已有认知结构可以解释或解决当前认知任务,则同化, 问题意识没有形成;否则,认知跃到不平衡状态,元认知意 识到了问题的出现,并对问题的状态、类型、性质和特怔有 了初步认识,
4、然后调动认知资源和知识储备,比较已解决 的问题情境与目前问题情境,形成问题意识 111。 2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中外学者的 共识。早在 2 000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 “ 每事 问 ” ,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 “ 疑是思之始,学 之端 ”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 “ 发明 千千万,起点是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 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国外也有很 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 强调在疑惑中寻求问题,探索真理,他
5、形象地比喻: “ 问题 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 ” 爱因斯坦也强调: “ 发现 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释更为重要 .解答 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 提出新问题、新的可 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 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121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 生有 “ 疑前人所未疑,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 ” 的勇 气,还要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只有他们会质疑,能发现 问题,才能启动创造性思维,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当前中国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方而: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是不能或不
6、善于提出 收稿日期 :2007 12 29 作者简介:曾丹 ( 1980 ),女,重庆丰都人,硕士 ,主要从事认知与教学研究。 问题 3。而导致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1观念障碍。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 G。 卡尔汉认为 : “ 提问是促进学生的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 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 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提问,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现实教学中认为 “ 提问是教师 的专利,整个教学只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教师 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学生就可以理解知识、牢固掌 握所规定的知识内容 ” 的观念是严重影响学生问题意识产 生的观念原因之一 .另外,传统教
7、学观念中只注重学习的 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也使学生问题意识的 产生失去了很好的机会。 3.2教师权威障碍。本来权威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学生 要在一个自己毫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内行动,唯一的途径就 是接受这一领域内专家权威的指导。但教师权威常出现 以下几种独裁主义表现: 知识传播中的武断行为,不容 学生提出质疑,强迫学生机械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理解, 不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 教师滥施权威,凭自身好 恶,奖惩学生,利用各种权力手段使学生处于屈从和谦卑 状态 ; 不根据学生差 异加以妥善引导,对于学生的个性 发展和理性的生活方式不因材施教。教师这种权威对学 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负而影
8、响。 3.3教学方法障碍。不可否认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更多的 时候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方法,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 头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系统连贯的知识,而这种方法 如运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同时,在 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学生比较习惯学习现成的结论, 轻视实证和归纳的思维方式,不习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 索来总结出新的原理和方法,这不利于其思维的发展及问 题的产生。 3.4信息障碍 141。申克。丹齐格阐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观 点:信息量和创造积极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学生问 题意识没有或很少有,从信息障碍方而分析主要是不能很 好地联系学科之间的知识,不注意信息储存的方法,信息
9、经常处于无序状态,很难及时有效地提取所需知识。另 外,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训练听觉和视觉接受信息的功 能,其他感觉系统的过度闲置也影响到信息的接受,如不 习惯靠味觉、触觉、嗅觉等提出问题。一个有创造力的教 师应该教给学生吸收、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3.5提问技能障碍。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知识技能的掌 握和行为 习惯的培养,都可以通过训练、强化的方法来进 行。认知主义者认为,传授儿童一定的道德知识,培养其 相应的道德推理、判断和选择能力,儿童的行为就会得到 改善 151。由此可知,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可行的。 现在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某些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问题
10、,但他们缺 少必要的提问经验和技能。他们想提问但不知怎么问,提 的问题要么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不是关键性的问题,要 么与自己的思维不吻合,词不达意,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 能力。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思考点,还要教会 他们遵循 思维规律来提问。 4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许多自然科学家、心理学家 认为创新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 新的基础。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和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 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因此,学 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其重大的意义。 4.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意识激发
11、创新思维,有 以下 4点作用: “ 问题 ” 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 “ 问题 ”促使思维从 “ 前反省状态 ” 进入 “ 后反省状态 ” ; “ 问题 ”的解决带 来 “ 顶峰 ” 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 新 ;“ 问题 ” 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 “ 顿悟 ” 由此 而生 6。 4.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精 神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 疑难问题去学习,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和思维惰性的局限, 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动机,从而使 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具有较强问题意识 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经常
12、发问,独立思考, 从多个层而去认识事物,从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形 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促进个性的发展。 4.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其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的 优化。知识体系及思维方法是思维结构的内在系统的基 础,是全部思维活动的支撑点。创新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体 系和素质结构为基础。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内 部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 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结 构。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 足,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及对自身知识结构和 素质结构的优化 171。 4.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师生沟通交流与教学相长
13、的促进。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 全体同学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充分发扬了教学的 民主思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 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师生之间的关系 变得更为融洽 171。在双方角色处于不断互换的过程中,师 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做到了 “ 教学相 长, 。 5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5.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 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 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
14、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 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 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 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 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这也有利于增进教学 民主,加强师生交往。 5.2注意采用问题学习模式,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 题情境,是主体和客体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问 题情境的创设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 的 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 生问题情境 13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能把 “ 问 题 ” 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问题学习模式,应利用语言、设 备、活动等各种
15、手段,制造一种有针对性、适宜性、阶段性、 艺术性的问题情境 181,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 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5.3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质疑灵感。强烈的好奇 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 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映,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从而激 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诚如 Borgman Jim 所言,我们是为创造而生的,为了让创造性充分成长和发 展,需要排除那些阻碍问题意识和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保 护我们天生的好奇心 191。 质疑就是对权威的理论、既有学说和传统观念等不是 简单的
16、接受和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由质疑而 求异,才能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另劈蹊径,大胆创 新。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和问题意识的进一步推进 1()。 5.4扩展学生的视野,并教给学生思维的技能。能提出创 新性问题的人必须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 野以及一定的思维技能。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广 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其知识面,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丰 富其生活体验,扩展其视野,打开其疑问之源;另 方面教 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 推理等多种思维技巧11,让学生从不同的观点来思考问 题,注重求得拥有多重逻辑的见解,引导学生敢于追求以 往不曾有的观点。 5.
17、5强化基础,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 力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只有学生的 认知结构中有 适当的知识储存,才有可能与新知识相互作 用,从而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知 识经验,问题意识的培养才有可能。另外,引导他们观察, 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12。 6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自 20世纪 80年代初美国教育界提出 “ 问题解决 ” 的教 学策略以来,这一教学思想逐渐成为席卷世界的国际性教 学改革潮流。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在充分借鉴别国成功经 验的基础上,
18、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 而上就这一教学思想的贯彻和实施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 索。但在研究和实践当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均拘泥 于 “ 问题解决 ” 过程本身的探索,而对 “ 问题意识 ” 的培养却 关注不够 113。 一般的教育观念认为有问题就是教育的失败,自然而 然地把 “ 问题 ” 的提出看作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正如有 人把中国的教育总结为 “ 去问题教育 ” 一样,在整个教育教 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发挥, 然而创造性思维技能作为我们适应社会需要和交流变化 的一种需要,它是建设性的对现有的或新的情境作出反 应,而不是仅仅去顺应这些情境 1141。
19、创新过程始于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应从问题意识着手。 多年来的教改实验证实, “ 问题意识 ” 的主体应当是学 生,教师不应越俎代庖,教师所起的作用在于当问题存在 时,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以及如何提问相关的问题。 学生不仅应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同时也应是提出问题的主 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 维,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形成,人格特怔的稳定。 参考文献: 11俞国良,侯瑞鹤 .问题意识、人格特怔与教育创新中的 创造力培养 J.复旦教育论坛, 2003, 1(4): 11 15. 2 张宏伟 .在问题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J.教育 研究, 2005,23(2):25
20、 26. 3 王源源 .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4, 24 (6): 42 43. 4 龚明玉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J1 .湖南社会科学, 2004(2): 113-114. 5 吴涛 .论创造教育的本质 t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 (4): 89-91. 6 龚放,岳晓东 .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 J.高等 教育研究, 2000(1):57 61. 7 张陟遥 .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 关于设置 “ 提 问卡 ” 的理论思考 J.高等理科教育 ,2005(1): 100 104. 8 1 欧阳文 .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J.湘潭大学学
21、报, 1999(1): 128 131. 9 Borgman J. Respecting the creativity in our children J. Montessori life, 2000, 12 (1): 42 43 10 王凤军 问题意识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7(4): 92. 11 范小娟,代永强 .浅谈问题意识与思维发展 J.太原 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1(1): 61 63. 12 刘志坚 .浅谈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教育 探索 ,2002(11):27. 【 13唐成亮 .探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D.华中 师范大学, 2006. 14 David M P. wWhat If f Teaching Research and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Proposal Writing J . English Journal (High school edition), Urbana, Mar 2006, 95 (4) : 18. (责任编辑张佑法)